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8591发布日期:2020-05-08 14:4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特别指一种在散热鳍片及基座内部设有散热腔室供工作流体流通,以有效达到散热效果佳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移动设备、个人电脑、服务器、通信机箱、基地台或其他系统或装置,随着科技进步,其运算功能及效率也逐渐强大,而其内部发热元件(例如但不限于晶片及各种功率元件)运作时都会产生高热,因此必须先将发热元件的热量散去,为了预防发热元件过热,而导致发热元件失效,通常在发热元件上装设一散热装置,以提高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现行的散热装置是在均温板上侧设置实心散热鳍片,凭借实心散热鳍片放大散热面积以达到增加散热效果,或者进一步设置风扇产生较大风流量进行散热,然而,现行移动设备、个人电脑、服务器、通信机箱、基地台或其他系统或装置的内部空间狭小不适合设置风扇,且实心散热鳍片会受到材料本身导热系数进而影响散热效果,故可知现行在均温板上侧设置实心散热鳍片的散热装置已不符合未来产业的技术需求。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狭小空间、低风流量环境中不受材料本身导热系数而影响散热效果的散热装置。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具有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具有复数分隔部将该第一腔室内分隔形成复数分隔腔室,该复数分隔腔室相互不连通,并且该复数分隔腔室设有一第一工作流体,该基座上侧设有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内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二腔室,该复数分隔腔室与复数第二腔室选择为相互连通及相互不连通其中任一。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座具有一上板、一下板及一凹部,该上板、下板对应盖合,该凹部选择凹设在该上板、下板其中任一,并且该上板、该下板及该凹部共同界定该第一腔室,该复数分隔部选择形成在该上板、下板其中任一。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板及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是一体成形。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腔室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一毛细结构选择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具有多孔性质的结构体或沟槽其中任一或其中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复数第二腔室分别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该第二毛细结构选择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具有多孔性质的结构体或沟槽其中任一或其中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具有一镀膜,该镀膜对应设置于该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的内壁或该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其中任一或该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的内壁及该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同时设置。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流体选择为气相流体及气液两相变化流体其中任一。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复数分隔腔室与该复数第二腔室相互不连通,该复数第二腔室设有一第二工作流体。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二工作流体选择为气相流体及气液两相变化流体其中任一。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利用机械加工方式成形,该机械加工方式是铝挤、冲压、压铸、抽拉、射出、吹胀加工其中任一。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座及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分别选择由金、银、铜、铜合金、铝、铝合金、商业纯钛、钛合金及不锈钢其中任一材质制成。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具有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为一单一独立腔室,并且该第一腔室设有一第一工作流体,该基座上侧设有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内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二腔室,该复数第二腔室分别设有一第二工作流体,该单一独立腔室与复数第二腔室相互不连通。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座具有一上板、一下板及一凹部,该上板、下板对应盖合,该凹部选择凹设在该上板、下板其中任一,并且该上板、该下板及该凹部共同界定该第一腔室。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板及该复数散热件是一体成形。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腔室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一毛细结构选择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具有多孔性质的结构体或沟槽其中任一或其中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复数第二腔室分别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该第二毛细结构选择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具有多孔性质的结构体或沟槽其中任一或其中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具有一镀膜,该镀膜对应设置于该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的内壁或该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其中任一或该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的内壁及该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同时设置。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流体、第二工作流体选择为气相流体及气液两相变化流体其中任一。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复数散热件利用机械加工方式成形,该机械加工方式是铝挤、冲压、压铸、抽拉、射出、吹胀加工其中任一。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座及该复数散热件分别选择由金、银、铜、铜合金、铝、铝合金、商业纯钛、钛合金及不锈钢其中任一材质制成。

凭借本实用新型此设计,与现有的实心散热鳍片相较在狭小空间、低风流量环境中可不受到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影响,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的功效。

下列图式的目的在于使本实用新型能更容易被理解,于本文中会详加描述该些图式,并使其构成具体实施例的一部份。通过本文中的具体实施例并参考相对应的图式,以详细解说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用以阐述发明的作用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散热装置1;基座11;上板111;下板112;凹部113;第一腔室114;分隔部115;分隔腔室116;单一独立腔室117;第一毛细结构118;二相流散热鳍片12;第二腔室121;第二工作流体122;第二毛细结构123;第一工作流体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考图1及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及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装置1系应用于一电子装置需散热的发热源上,于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系接触贴设于该电子装置的一机板(如电路板或主机板)设有的一个或复数发热元件(未绘示)上,以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其中所述发热元件并不限于上述中央处理器与显示处理晶片,于具体实施时,所述发热元件可选择为如南、北桥晶片或电路板上的电晶体或功率元件或其他需要散热的电子元件。

所述散热装置1包含一基座11及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及一第一工作流体13,前述基座11具有一上板111及一下板112及一凹部113及一第一腔室114。

该上板111与该下板112对应盖合,该基座11上侧的上板111设有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该下板112下侧用以贴设于所述发热元件以吸收热量。在本实施例中该凹部113系选择为凹设在该下板112,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凹部113也可以选择为凹设在该上板111,该上板、下板111、112及该凹部113共同界定该第一腔室114。该第一腔室114具有复数分隔部115将该第一腔室114内分隔形成复数分隔腔室116,在本实施例中该复数分隔部115选择形成在该下板112,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复数分隔部115也可以选择为形成在该上板111。该复数分隔腔室116相互不连通,并且该复数分隔腔室116设有该第一工作流体13,且该第一工作流体13选择为气相流体及气液两相变化流体其中任一。

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内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二腔室121,该复数分隔腔室116与该复数第二腔室121相互连通。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利用机械加工方式成形,该机械加工方式是铝挤、冲压、压铸、抽拉、射出、吹胀加工其中任一。并该基座11及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分别选择由金、银、铜、铜合金、铝、铝合金、商业纯钛、钛合金及不锈钢其中任一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系表示为接合该上板111,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系例如但不限于以焊接、嵌接、卡接、胶合或卡扣等方式接合于该上板111,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基板11及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系通过3d列印方式一体成形。

凭借本实用新型此设计,该基座11下侧吸收热量后,该第一工作流体13在该复数分隔腔室116内吸收该基座11的热量,该第一工作流体13将热量迅速向水平方向传递达到均温的效果,同时该第一工作流体13进入该复数第二腔室121,进入该复数第二腔室121的第一工作流体13将热量迅速往垂直方向传递,并凭借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吸收该第一工作流体13的热量并向外界辐射散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1在狭小空间、低风流量的环境中可不受到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影响,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的功效。

请参考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并辅以参阅图1至图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及功能分别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是,该复数分隔腔室116与该复数第二腔室121相互不连通,该复数第二腔室121设有一第二工作流体122,并且该第二工作流体122选择为气相流体及气液两相变化流体其中任一。

该基座11下侧吸收热量后,该第一工作流体13在该复数分隔腔室116内吸收该基座11的热量,同时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下侧吸收该基座11的热量,该第二工作流体122将热量迅速往垂直方向传递,并凭借该复数二相流散热鳍片12吸收该第二工作流体122的热量并向外界辐射散热,由于该复数分隔腔室116与该复数第二腔室122相互不连通,该第一工作流体13将热量迅速向水平方向传递达到均温的效果后,该第一工作流体13从该上板111冷凝回流至该下板112的距离较短,因此可以快速提供发热元件较低温的第一工作流体13进行吸热。

请参考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并辅以参阅图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及功能分别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处是,该第一腔室114为一单一独立腔室117未设有分隔部116,该单一独立腔室117与该复数第二腔室121相互不连通。

该第一工作流体13在该单一独立腔室116可将热量迅速向周围水平方向传递达到均温的效果。

请参考图5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并辅以参阅图1至图4,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及功能分别与上述第一、二、三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二、三实施例的不同处是,该第一腔室114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118,该复数第二腔室121分别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123,该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118、123分别选择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具有多孔性质的结构体或沟槽其中任一或其中的任意组合。

当该复数分隔腔室116与该复数第二腔室121相互连通时,该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118、123相互毛细连接(如图5所示),凭借该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118、123可将在该复数第二腔室121冷凝后的第一工作流体13快速回流至该复数分隔腔室116。当该复数分隔腔室116(如图6所示)或该单一独立腔室117(如图7所示)与该复数第二腔室121相互不连通时,该第一毛细结构118可将在该上板111冷凝后的第一工作流体13快速回流至该下板112,该第二毛细结构123可将在该第二腔室121上方冷凝后的第二工作流体122快速回流至该第二腔室121下方。

前述所称的「毛细连接」系指该第一毛细结构118的多孔隙结构连通该第二毛细结构123的多孔隙结构,使得毛细力能从该第一毛细结构118传递或延伸到该二毛细结构123。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可省略不设置该第二毛细结构123,令该第一工作流体、第二工作流体13、122通过重力回流。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一镀膜(未绘示)对应设置于该第一腔室、第二腔室114、121的内壁或该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118、123其中任一或该第一腔室、第二腔室114、121的内壁及该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118、123同时设置,以增加该第一腔室、第二腔室114、121的内壁、该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118、123的亲水性,进而达到使该第一工作流体、第二工作流体13、122快速集中回流的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