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板线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9129发布日期:2020-05-26 18:4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源板线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光源板线路。



背景技术:

照明用的灯具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灯具上的光源板作为光源颗粒的承载体,是灯具的一个重要部分。

目前,现有的光源板上设置有光源颗粒,可以实现照明功能,但光源板需要另外连接的恒流源来为光源颗粒提供恒定的电流,增加了灯具的尺寸和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板线路,能够为光源颗粒提供恒定的电流,不需另外连接的恒流源,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板线路,所述光源板线路包括:

第一电阻、第一压敏电阻、整流模块、恒流模块以及多个光源组,所述恒流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以及多个所述光源组电连接;每个所述光源组包括多个光源颗粒;接入的市电的火线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整流模块电连接;所述市电的火线端还通过串联连接的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市电的零线端电连接;所述市电的零线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电连接;

所述整流模块根据接入的所述市电,将所述市电变换为直流电,所述恒流模块控制输出的所述直流电恒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市电的火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交流第一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市电的零线端电连接;所述市电的零线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交流第二输入端口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恒流模块包括恒流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第一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还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第二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第一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恒流芯片的电压检测输入引脚电连接,所述恒流芯片的电压检测输入引脚与恒流控制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电压检测输入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第一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直流输入引脚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恒流模块还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多个所述光源组包括第一光源组、第二光源组、第三光源组、第四光源组、第五光源组和第六光源组,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外部开关管第一驱动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源组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外部开关管第二驱动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源组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外部开关管第三驱动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光源组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外部开关管第四驱动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光源组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外部开关管第五驱动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光源组电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光源组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源板线路还包括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市电的零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恒流模块还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欠压保护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电源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恒流芯片的调光引脚与所述电源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环路补偿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五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恒流模块还包括二极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均为场效应管,所述恒流模块还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芯片的电流检测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恒流模块还包括第七开关管、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所述第七开关管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第十三电阻与所述恒流芯片的外部开关管第五驱动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源板线路设置在光源板上,每个所述光源组中的多个所述光源颗粒排列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板线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压敏电阻、整流模块、恒流模块以及多个光源组,恒流模块与整流模块以及多个光源组电连接,每个光源组包括多个光源颗粒,接入的市电的火线端通过第一电阻与整流模块电连接,市电的火线端还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压敏电阻与市电的零线端电连接,市电的零线端与整流模块电连接,整流模块根据接入的市电,将市电变换为直流电,恒流模块控制输出的直流电恒定,即通过恒流模块控制到光源颗粒的直流电恒定,不需另外连接的恒流源,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板线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流模块与市电连接线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恒流模块与整流模块连接线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恒流模块与光源组连接线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基于现有的光源板需要另外连接的恒流源来为光源颗粒提供恒定的电流,光源板上的线路没有恒流作用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板线路。示例性地,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板线路的示意图,该光源板线路具体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压敏电阻rv1、整流模块10、恒流模块20以及多个光源组30;其中,

恒流模块20与整流模块10以及多个光源组30电连接;每个光源组30包括多个光源颗粒;接入的市电的火线端l通过第一电阻r1与整流模块电连接;市电的火线端l还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压敏电阻rv1与市电的零线端n电连接;市电的零线端n与整流模块10电连接;

整流模块10根据接入的市电,将市电变换为直流电,恒流模块20控制输出的直流电恒定。

具体的,第一压敏电阻rv1可在与市电连接的电路承受过压时进行电压嵌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器件,整流模块10可以将220v的交流市电变换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送到恒流模块20,恒流模块20对输入的直流电进行恒流控制,使输出给每个光源组30的直流电的电流在设定范围内恒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板线路,整流模块根据接入的市电,将市电变换为直流电,恒流模块控制输出的直流电恒定,即控制输出到光源颗粒的直流电恒定,不需另外连接的恒流源,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流模块与市电连接线路的示意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考图2,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端l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整流模块10的交流第一输入端口a1电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与市电的零线端n电连接;市电的零线端n与整流模块10的交流第二输入端口a2电连接。

光源板线路还包括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三压敏电阻rv3,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接地,第三压敏电阻rv3的第一端与市电的零线端n电连接,第三压敏电阻rv3的第二端与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在市电的火线端和第一电阻r1之间的线路上有熔断器f1,用于在线路过流时断开线路,起到保护线路的作用,线路上第一压敏电阻rv1还并联有电容c7,第一电阻r1并联有电阻r17和r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恒流模块与整流模块连接线路的示意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考图3,恒流模块20包括恒流芯片2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整流模块10的直流第一输出端口b1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还与整流模块10的直流第二输出端口b2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整流模块10的直流第一输出端口b1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还与恒流芯片21的电压检测输入引脚1电连接,恒流芯片21的电压检测输入引脚1与恒流控制引脚3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恒流芯片21的电压检测输入引脚1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整流模块10的直流第一输出端口b1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恒流芯片21的直流输入引脚16电连接。

示例性地,恒流芯片21的型号可以是l1050-g749,整流模块10的直流电分别通过直流第一输出端口b1和直流第二输出端口b2输出到恒流模块20的恒流芯片21,恒流芯片21的恒流控制引脚3还与引脚2电连接,第一电容c1还并联有电容c8。

可选的,参考图3,恒流模块20还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六电阻r6,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恒流芯片21的欠压保护引脚4电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恒流芯片21的电源引脚5电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电连接,恒流芯片21的调光引脚7与电源引脚5电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与恒流芯片21的环路补偿引脚6电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与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电连接。

具体的,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还与恒流芯片21的接地引脚8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恒流芯片21可以设置成恒流模式以维持光源颗粒的光通量,也可以设置成恒功率模式,维持市电输入功率恒定,并降低光源颗粒在市电升高时的温度。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恒流模块与光源组连接线路的示意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考图4,恒流模块还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多个光源组30包括第一光源组31、第二光源组32、第三光源组33、第四光源组34、第五光源组35和第六光源组36,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恒流芯片21的外部开关管第一驱动引脚14电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与第一光源组31电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与恒流芯片21的外部开关管第二驱动引脚13电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与第二光源组32电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与恒流芯片21的外部开关管第三驱动引脚12电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与第三光源组33电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与恒流芯片21的外部开关管第四驱动引脚11电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与第四光源组34电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与恒流芯片21的外部开关管第五驱动引脚10电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与第五光源组35电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与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与第六光源组36电连接。

示例性地,恒流芯片21的欠压保护引脚4电连接内置的欠压保护功能电路,在市电低于设定值时恒流芯片21内置的欠压保护功能电路主动降低光源颗粒的发光功率,避免光源颗粒和外置的开关管在市电过低时超出安全工作范围。恒流芯片21可以采用分段导通控制模式,驱动各个开关管,控制输出到光源颗粒的电流在设定范围内是恒定的。

可选的,参考图4,恒流模块20还包括二极管d1、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场效应管m1和第二场效应管m2,第一场效应管m1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场效应管m2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m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场效应管m2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m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m1的第三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二场效应管m2的第三端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端与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电连接,二极管q1的负极端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m1的第二端电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场效应管m1和第二场效应管m2的型号均可为cs2n60-a4hy-yrc165j,第一场效应管m1的第一端、第二场效应管m2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通过电容接地,第七电阻r7还串联有电阻r18,第一场效应管m1的第三端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七电阻r7和电阻r18与第二场效应管m2的第三端电连接,第八电阻r8还并联有电阻r17。

可选的,参考图4,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均为场效应管,恒流模块20还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与恒流芯片21的电流检测引脚9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还与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三端电连接。

具体的,开关管与恒流芯片21的驱动引脚电连接,恒流芯片21可以采用分段导通控制模式驱动开关管的通断,通过开关管控制光源组从市电获得恒定的电流,开关管q1至q5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电容c9至电容c13接地。

可选的,参考图4,恒流模块20还包括第七开关管q7、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第七开关管q7为场效应管,第七开关管q7的第一端与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七开关管q7的第二端与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恒流芯片21的外部开关管第五驱动引脚10电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与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三端电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三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七开关管q7的第三端与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电连接。

其中,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和第七开关管q7的第一端均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恒流芯片21的外部开关管第五驱动引脚10电连接,第五开关管q5和第七开关管q7作为第五光源组35的驱动开关,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和第七开关管q7的第二端均通过电容c13接地。

可选的,光源板线路设置在光源板上,每个光源组30中的多个光源颗粒排列在一起。

具体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的电路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考图5,在光源板上,每个光源组30中的多个光源颗粒排列在一起,不同光源组30之间的间隔也较小,从而使光源组30中的多个光源颗粒发出的光比较集中,亮度较高。通过恒流模块20输出恒定电流的直流电到每个光源组30,光源组30中的光源颗粒通电发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板线路,通过整流模块接入市电,整流模块根据接入的市电将市电变换为直流电,恒流模块通过恒流芯片和恒流芯片外接的开关管控制输出的直流电恒定,即控制输出到光源颗粒的直流电恒定,不需另外连接的恒流源,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