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水冷散热器、电机控制器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3472发布日期:2020-06-23 19:35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双面水冷散热器、电机控制器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中的双面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于其环保、可再生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的未来趋势。电动汽车通过电力驱动汽车行驶,因此,三电系统(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池)成为影响其动力性能、续航、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

电机控制器主要包含外壳体组件、电容、散热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igbt)功率控制板等组件,其中igbt主要承担电流的逆变功能,是产品的核心器件,由于电流逆变过程中损耗大,自身产热较高,因此,双面水冷散热器成为影响电机控制器整体性能的关键部件。目前的双面水冷散热器结构复杂,装配工序较多,且通常采用钎焊工艺实现连接,导致成本较高。

如何简化双面水冷散热器的结构,使双面水冷散热器易于装配和维护,并降低成本应为业界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面水冷散热器,可以实现对发热件的双面冷却,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及拆卸,成本低等特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面水冷散热器,包括进液组件、出液组件、至少两个型材和多个主卡夹,所述至少两个型材层叠设置,相邻的所述型材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发热件的空间,具体而言,发热件为功率半导体,具体为电机控制器内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各所述型材设有位于两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及连通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的主通道,各所述型材包括围设所述主通道的相对设置的一对散热壁,在所述散热壁的相对两侧及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形成所述型材的一对固定边,所述进液组件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型材的所述进液口处,所述出液组件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型材的所述出液口处,所述多个主卡夹夹持在所述一对固定边上,每个所述主卡夹均夹持至少两个所述型材,所述一对散热壁用于贴合所述发热件。

本申请提供的双面水冷散热器,可以实现对发热件的双面冷却,主要结构包括进液组件、出液组件、至少两个型材和多个主卡夹,通过一体成型的型材结构,配合主卡夹固定型材,使得整体散热器的结构简单,采用的零件数量较少,装配工序较少,且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不需要采用钎焊的方式固定,可以节约成本,规避因焊接不良导致的漏水风险,而且采用卡扣固定用于散热的型材,操作简单,便于双面水冷散热器的装配及拆卸,易于维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固定边设有卡槽,相邻的所述型材上的,对应的所述固定边上的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主卡夹位于所述卡槽内。具体而言,每个固定边上均设至少一个卡槽,至少两个型材沿着垂直于型材的散热壁的方向层叠排列,即所有的散热壁层叠设置,垂直于散热壁的方向为型材的厚度方向。相邻的所述型材的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是指:在型材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型材上的卡槽一一对应,一个卡夹正好安装于两个型材的两个卡槽内,其中一个型材上的一个卡槽与相邻的型材上的对应的卡槽在型材厚度方向上对齐,可以为共线排列。主卡夹安装于型材一对固定边的卡槽内,用于固定至少两个型材,卡夹固定操作简单,且卡夹便于拆卸,易于实现对双面水冷散热器及发热件的维护。每个主卡夹夹持的型材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型材的数量为两层时,刚好用一组主卡夹将这两层型材夹持,这组主卡夹分布在型材固定边的不同的位置上;型材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每个主卡夹也可以夹持两个型材,例如三个型材中,第一个型材和第二个型材用一组主卡夹固定,第二个型材和第三个型材用另一组主卡夹固定,这样,只需要用同一型号的主卡夹,只是两组主卡夹均夹在了中间位置的第二个型材上;另外,每个主卡夹固定的型材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等,具体而言,三个或者四个型材层叠设置,通过调整主卡夹的结构,使得每个主卡夹可以同时与三个或四个型材的固定边配合以固定连接多个型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固定边上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卡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发热件宽度,且小于等于双倍的所述发热件宽度,所述发热件宽度指的是所述发热件在所述型材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所述主卡夹位于相邻的所述发热件之间。通过限定主卡夹间距小于等于两倍的发热件宽度(可以通过设置卡槽的间距确定主卡夹的间距,卡槽的间距可以大于主卡夹的间距)可以保证至少两片型材固定的稳固性,又避免间距过小(大于等于单倍的发热件宽度)使得主卡夹固定过密而造成的零件数量较多,成本较高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进液件和进液接头,各所述进液件内设进液通道,所述进液件与所述型材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型材的进液口处,使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主通道相通,所述进液接头密封连接在相邻的所述进液件之间,使相邻的所述进液件的进液通道相通。进液组件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拆卸及维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面水冷散热器还包括第一卡夹,所述第一卡夹夹持所述至少两个进液件。当进液组件为分体式结构时,可以采用第一卡夹固定至少两个进液件,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拆卸的优势。具体而言,进液件上设有第一卡槽,相邻的进液件上的第一卡槽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卡夹安装于第一卡槽内用于固定至少两个进液件。进液件也可以呈片状结构,且在型材厚度方向上,进液件的厚度与型材的厚度可以设置为一致,每一卡夹的结构与主卡夹的结构可以相同。进液件与型材之间通过焊接密封连接固定。进液件的进液流道与型材内的主通道相同,进液件的进液流道的截面结构与型材的主通道的截面结构可以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进液件呈片状且层叠设置,位于最外层的所述进液件连接一进液管。进液管用于与外部供液设备连接,使得制冷液体,例如水,流进入双面水冷散热器内实现对发热件的散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液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出液件和出液接头,各所述出液件内设出液通道,所述出液件与所述型材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型材的出液口处,使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主通道相通,所述出液接头密封连接在相邻的所述出液件之间,使相邻的所述出液件的出液通道相通。出液组件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拆卸及维护。出液件的结构可以与进液件的结构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面水冷散热器还包括第二卡夹,所述第二卡夹夹持所述至少两个出液件。当出液组件为分体式结构时,可以采用卡夹固定至少两个出液件,卡夹固定操作简单,且卡夹便于拆卸,具体而言,出液件上设有第二卡槽,相邻的出液件上的第二卡槽对应设置,第二卡夹安装于第二卡槽内用于固定至少两个出液件。第二卡夹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卡夹的结构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出液件呈片状且层叠设置,位于最外层的所述出液件连接一出液管。出液管用于将流经型材的主通道的制冷液导出双面型材散热器。出液管的结构可以与进液管的结构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液组件包括呈一体式结构的进液件,所述进液件内设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进液通道,所述进液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开口分别位于至少两个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设有一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至少两个进液通道,所述进液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至少两个所述型材密封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开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型材的进液口对接。第一开口可以与进液口直接对接,二者之间也可以通过其它的连接件间接对接,例如,进液件和型材之间加设连接接头,通过连接接头使得第一开口和进液口对接。进液组件可以为一体式结构,简化了装配工序,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面水冷散热器还包括卡头,所述进液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至少两个所述型材之间通过所述卡头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卡头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通孔和多个悬臂,多个悬臂分布于卡头的边缘位置,至少两个所述型材分别穿过所述卡头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液件的第一连接端密封连接。型材穿过位于卡头的一端的第一通孔,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卡头固定至型材,焊接固定实现了卡头与型材之间的密封连接。卡头的另一端与进液件的第一连接端配合且密封连接,具体而言,多个悬臂设置在卡头的另一端,进液件的第一连接端的外缘形成台阶状的边缘结构,第一连接端与进液口对接,且将密封垫片设置在二者之间,将悬臂扣压在第一连接端的边缘结构处,通过悬臂将第一连接端压紧在型材的进液口处。悬臂受力可以产生形变,外力作用下,悬臂可以扣合在第一连接端的边缘结构上,也可以张开,解除第一连接端与进液口的固定连接,这样就实现进液件与型材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液组件为一体式结构时,可以通过卡头实现进液组件与型材的固定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液组件包括呈一体式结构的出液件,所述出液件内设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出液通道,所述出液件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开口,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开口分别位于至少两个所述出液通道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接端设有一个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连通所述至少两个出液通道,所述出液件的所述第三连接端与至少两个所述型材密封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开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型材的出液口对接。出液组件可以为一体式结构,简化了装配工序,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一体式的出液件的结构与前述一体式进液件的结构可以相同。第三连接端的结构与第一连接端的结构可以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面水冷散热器还包括卡头,所述出液件的所述第三连接端与至少两个所述型材之间通过所述卡头密封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型材分别穿过所述卡头的至少两个通孔与所述出液件的所述出液通道相通。出液组件为一体式结构时,可以通过卡头实现出液组件与型材的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端与出液口之间的连接结构也可以通过卡头实现可拆卸密封连接,具体的结构与第一连接端与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液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出液组件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或着进液组件为分体式结构,出液组件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或者进液组件与出液组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组合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通道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子通道,各所述子通道沿着所述进液口至所述出液口的方向延伸。型材内部设有用于水流穿过的多个子通道,为发热件散热。

所述型材从所述进液口至所述出液口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在一个所述散热壁所在的平面上,垂直于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为所述型材的宽度方向,所述多个子通道沿着所述型材的宽度方向排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子通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子通道的截面也可以为正方形或者其他形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子通道的横截面的长度可以为≤2.5mm,宽度可以为≤1mm,子通道的尺寸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子通道用于冷却液的流动,实现对发热件的散热,冷却液可以为水,也可以为其他的制冷液。子通道尺寸过大,冷却液的流动过快,没有使经过子通道的冷却液起到对发热件充分冷却的效果,子通道尺寸过小,冷却液的流动过慢,不能及时的把热量带走,冷却效果不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隔可以为0.5mm。相邻的两个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隔具体是指相邻两个子通道在宽度方向的间隔可以为0.5mm,相邻的两个子通道之间的间隔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发热件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水冷散热器,所述发热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型材之间的所述空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电池、电机和上述所述的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池为所述电机控制器提供电流,所述电流经过所述电机控制器逆变后控制所述电机运转。

本申请提供的双面水冷散热器,结构简单,采用的零件数量较少,装配工序较少,且采用的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不需要采用钎焊的方式固定,可以节约成本,卡扣固定易于装配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双面水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发热件与型材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三个型材层叠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固定三个型材的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进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另一视角的进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进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进液件和进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双面水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双面水冷散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进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进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另一视角的进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另一视角的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双面水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另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双面水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面水冷散热器、电机控制器和电动汽车。电动汽车1通过电力驱动汽车行驶,三电系统(即电机20、电机控制器30、电池10)成为影响其动力性能、续航、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如图1和图2所示,图1示意性的绘制了电动汽车三电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三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图。电池10为电机控制器30提供电流,电流经电机控制器30逆变后控制驱动电机20的运转。其中,电机控制器30是电动汽车中重要的信号和能量传递元件,通过电机控制器30对驱动电机20的电压、电流进行控制,电机控制器30可以使电动汽车按照设定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进而控制电动汽车的启停状态、进退速度、爬坡力度等行驶状态。具体地,电机控制器30的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上盖301、主壳体302、电容303、驱动控制板304、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305、散热器306和三相铜排塑胶件(图3未示)。三相铜排塑胶件与三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305对应设置。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305的一侧电连接至三相铜排,另一侧电连接至电容303。随着电动机控制器30向高压化、高功率密度化的发展需求,新一代电机控制器30引入一种双面水冷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这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305具有体积较小、可扩展性强等优势,可以满足高功率密度化的需求。针对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305,一般采用双面水冷散热器进行散热。但是,目前的双面水冷散热器结构复杂,零件较多,成本较高。

在此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面水冷散热器,以在满足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散热需求的同时,使得散热器的结构简单,采用的零件数量较少,装配工序较少,便于装配及拆卸,易于维护,且节约成本。可以理解地,电机控制器30内的主要发热元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发热元件,本申请不限定发热元件的类型,本申请提供的双面水冷散热器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功率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如图4和图5所示,双面水冷散热器50包括进液组件510、出液组件520、型材530和主卡夹540。型材53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型材530呈板状结构,至少两个型材530层叠且可以相互平行。主卡夹540的数量为多个,用于固定至少两个层叠设置型材530,具体而言,型材530的层叠方向上,通过主卡夹540夹持固定至少两个型材530。相邻的两个型材53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发热件(图中未示)的空间(即相邻的两个型材530间隔设置,中间的空间用于容纳发热件)。

型材530设有位于两端的进液口531和出液口532及连通在进液口531和出液口532之间的主通道533,型材530包括围设主通道533的相对设置的一对散热壁534,散热壁534用于接触并贴合发热件,具体而言,散热壁534呈平板状,一个型材530的一对散热壁534之间形成主通道533。在散热壁534的相对的两侧及进液口531和出液口532之间形成型材530的一对固定边535,多个主卡夹540与一对固定边535配合以固定连接至少两个层叠设置的型材530。如图5所示,固定边535指的是型材530顶部和底部的边缘区域的三维立体的实体部分,不只是其中的一条边或一个面,而是指边缘的一部分实体区域,固定边535的外表面包括散热壁534的边缘区域的部分面积,及散热壁534之间的侧面。主卡夹540与型材530夹紧配合的位置位于散热壁534上。

具体而言,型材530的延伸方向为其进液口531向出液口532的方向延伸的方向,定义此方向为型材530的长度方向。散热壁534呈平板状,垂直于散热壁534的方向为型材530的厚度方向(即型材530的层叠设置的方向)。在一个散热壁534所在的平面上,垂直于型材53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为型材530的宽度方向。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热件可以为功率半导体,例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发热件也可以为其他产生热量的结构。当发热件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时,发热件307的数量为3个(参见图6),与电机控制器上的三相铜排塑胶件(图6未示)对应设置。3个发热件307位于相邻的两个型材之间,与型材530的散热壁534贴合(即发热件307位于散热壁534所在的范围内),发热件307在散热壁534上的投影落在散热壁534的内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型材530的一对固定边535设有卡槽536,相邻的型材530上的卡槽536一一对应设置,主卡夹540位于卡槽536内。主卡夹540安装于型材530一对固定边535的卡槽536内,用于固定至少两个型材530。具体而言,每个固定边535上均设至少一个卡槽536,如图5所示,一个型材530的上面的固定边535上有两个卡槽536,下面的固定边535上也有两个卡槽536,至少两个型材530沿着垂直于型材的散热壁的方向层叠排列,即所有的散热壁534层叠设置,垂直于散热壁534的方向为型材530的厚度方向。参阅图4,相邻的所述型材530的所述卡槽536一一对应设置是指:在型材530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型材530上的卡槽536一一对应,一个卡夹540正好安装于两个型材530的两个卡槽536内,其中一个型材530上的一个卡槽536与相邻的型材530上的对应的卡槽536在型材厚度方向上对齐,可以为共线排列。

本申请通过主卡夹540夹持型材530,固定方式易于操作,也便于拆卸,易于实现对双面水冷散热器50及发热件的维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主卡夹540固定的型材5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即两个型材530层叠设置,多个主卡夹540分别位于两个型材530的固定边535上。如图4所示,型材530的数量为两层,刚好用一组主卡夹540将这两层型材530夹持,这组主卡夹540分布在型材530固定边的不同的位置上,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一组主卡夹540的数量为四个;型材530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每个主卡夹540也可以夹持两个型材530,如图7所示,型材530的数量为三个,自下而上分别为第一型材、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之间通过主卡夹540固定,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之间通过主卡夹540固定。即三个型材中,第一个型材和第二个型材用一组主卡夹固定,第二个型材和第三个型材用另一组主卡夹固定,这样,只需要用同一型号的主卡夹540,只是两组主卡夹540均夹在了中间位置的第二个型材上。

每个主卡夹540固定的型材530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等,具体而言,三个或者四个型材530层叠设置,通过调整主卡夹的结构,使得每个主卡夹可以同时与三个或四个型材530的固定边535配合以固定连接多个型材530。图8所示为一种主卡夹540的示意性的结构,图8所示的主卡夹同时有三个卡位,分别为卡位541、卡位542和卡位543,这三个卡位分别固定三个型材,相邻的卡位之间有间隔,这个间隔与相邻的型材530之间的容纳空间是对应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固定边535上相邻的两个主卡夹540(即相邻的两个卡槽536)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60mm,且小于等于120mm。如图6所示,相邻的两个主卡夹540之间用于放置发热件307,如果每个固定边535上相邻的两个主卡夹540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60mm,会导致发热件307的空间受限,散热能力也受限,而且主卡夹固定过密而造成的零件数量较多,成本较高的问题,如果每个固定边535上相邻的两个主卡夹540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120mm,则使得相邻的主卡夹540之间的间距过大,也会影响型材与发热件之间的贴合关系,即主卡夹距离发热件较远的情况下,型材与发热件之间可能会因夹持力不够,二者之间可能会形成间隙,这样会影响散热能力,而且不利于增强至少两片型材530固定的稳固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阅图5,主通道533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子通道5331,各子通道5331均沿着进液口531向出液口532的方向(即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各个子通道533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或者其他形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子通道5331的横截面的长度可以为≤2.5mm,宽度可以为≤1mm,子通道的尺寸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子通道用于冷却液的流动,实现对发热件的散热,冷却液可以为水,也可以为其他的制冷液。子通道5331尺寸过大,冷却液的流动过快,没有使经过各个子通道5331的水流起到对发热件充分冷却的效果,子通道尺寸过小,冷却液的流动过慢,不能及时的把热量带走,冷却效果不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子通道5331在宽度方向的间隔可以为0.5mm。相邻的两个子通道在宽度方向的间隔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型材530的材料可以为铝(即为铝型材),铝型材的散热性能好,成本低,型材530也可以采用铜或其他合金等导热性能好的材料。

进液组件510连接于至少两个型材530的进液口处,进液组件510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拆卸及维护。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进液组件510包括进液件511、进液接头512和进液管513,进液件5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与型材530一一对应设置,至少两个进液件511呈片状且层叠设置。进液件511内设有进液通道5111,进液件511与型材530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型材530的进液口处,使得进液通道5111与型材530的主通道相通,进液件511与型材53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密封固定,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可拆卸的密封连接,进液接头512密封连接在相邻的进液件511之间,使得相邻的进液件511的进液通道5111相通。进液管513连接于最外层的进液件511上,进液管513用于与外部连接,使得外部水流进入双面水冷散热器50内实现对发热件的散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卡夹固定至少两个进液件511,具体而言,参阅图9、图11和图12,进液件511上设有第一卡槽5112,相邻的进液件511上的第一卡槽5112对应设置,第一卡夹550安装于第一卡槽5112内用于固定至少两个进液件511。第一卡夹550的具体的结构可以与主卡夹的结构相同,第一卡夹550与进液件511配合的结构可以与主卡夹540和型材530之间的配合结构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液接头512与相邻的进液件511之间设有密封圈(图中未示),用于实现进液接头512与相邻的进液件511之间的密封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液件51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型材53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进液件51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型材53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出液组件520连接于至少两个型材530的出液口处,出液组件520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拆卸及维护。如图4所示,出液组件520包括出液件521、出液接头522和出液管523,出液组件520为分体式结构时,参见上述分体式结构的进液组件510的结构设置,出液件521的结构与进液件511的结构是相同的,出液接头522与进液接头512的结构是相同的,出液管523与进液管513的结构是相同的,这里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卡夹固定至少两个出液件521,具体而言,出液件521上设有第二卡槽,相邻的出液件521上的第二卡槽对应设置,第二卡夹560安装于第二卡槽内用于固定至少两个出液件521。第二卡夹的具体的结构可以与主卡夹的结构相同,第二卡夹与出液件521配合的结构可以与主卡夹540和型材530之间的配合结构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液接头522与相邻的出液件521之间设有密封圈(图中未示),用于实现出液接头522与相邻的出液件521之间的密封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液件52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型材53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出液件52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型材53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进液组件510连接于至少两个型材530的进液口处,进液组件51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简化了装配工序,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如图13、图15、图16和图17所示,进液组件510包括呈一体式结构的进液管513和进液件514,进液件514内设有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进液通道5143,进液件514包括第一连接端5141和第二连接端5142,第一连接端5141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5144,至少两个第一开口5144分别位于至少两个进液通道5143的一端,进液管513位于一体式结构的进液件514的第二连接端5142,第二连接端5142设有一个第二开口5145,第二开口5145连通至少两个进液通道5143,进液件514的第一连接端5141与至少两个型材530密封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一开口5144分别于至少两个型材530的进液口对应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阅图14、图18和图19所示,进液组件510与型材530之间设有卡头570,进液组件510的进液件514的第一连接端与至少两个型材530之间通过卡头570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卡头57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通孔571和多个悬臂572,多个悬臂分布于卡头的边缘位置,至少两个型材530分别穿过卡头570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571与进液件514的第一连接端密封连接。型材530穿过位于卡头570的一端的第一通孔571,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卡头570固定至型材530,焊接固定实现了卡头570与型材530之间的密封连接。卡头570的另一端与进液件514的第一连接端配合且密封连接,具体而言,多个悬臂572设置在卡头570的另一端,进液件514的第一连接端的外缘形成台阶状的边缘结构,第一连接端与进液口对接,且将密封垫片设置在二者之间,将悬臂572扣压在第一连接端的边缘结构处,通过悬臂572将第一连接端压紧在型材530的进液口处。悬臂572受力可以产生形变,外力作用下,悬臂572可以扣合在第一连接端的边缘结构上,也可以张开,解除第一连接端与进液口的固定连接,这样就实现进液件514与型材5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液组件510为一体式结构时,可以通过卡头570实现进液组件510与型材530的固定连接,通过卡头固定的方式具有方便拆卸优势。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头570与型材530之间的密封垫580的结构如图20所示,密封垫580用于实现卡头570与型材530之间的密封连接。密封垫580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通孔581,并与卡头570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571对应设置,密封垫580可以为橡胶垫或者其他的密封材料。

出液组件520连接于至少两个型材530的出液口处,出液组件52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简化了装配工序,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如图13所示,出液组件520包括呈一体式结构的出液管523和出液件524,出液组件520为一体式结构时,参见上述一体式结构的进液组件510的结构设置,出液管523的结构与进液管513的结构是相同的,出液件524的结构与进液件514的结构是相同的,这里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体式结构的出液组件520与型材530之间也设有卡头和密封垫,一体式结构的出液组件520与型材530之间的卡头和密封垫的结构参见上述一体式结构的进液组件510与型材530之间的卡头570的结构和密封垫580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部的冷却液自进液管513进入进液件并通过进液口进入型材530的主通道,然后通过型材530的出液口流出至出液件,并通过出液管流出。冷却液在流经型材530时可以带走位于相邻的两个型材530之间的发热件的热量,从而实现对发热件的散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液组件为分体式结构时,出液组件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参见图4)或一体式结构(参见图21),或进液组件为一体式结构时,出液组件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参见图13)或分体式结构(参见图22),或者进液组件与出液组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和组合方式,只要可以实现外部的冷却液进入型材并从型材流出的技术方案都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双面水冷散热器,可以实现对发热件的双面冷却,通过型材、主卡夹及接头的结合,使得双面水冷散热器整体结构简化,采用的零件数量较少,装配工序较少,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不需要采用钎焊的方式固定,可以节约成本,规避因焊接不良导致的漏水风险。而且采用主卡夹扣固定型材,便于装配及拆卸,易于维护。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