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3600发布日期:2020-11-25 14:5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皮肤疾病是指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多数皮肤病均由细菌、真菌等引起。

传统的治疗皮肤病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使用外用药物疗法

此方法使用较为广泛,治疗效果也较明显,但是药物的使用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部位以及患者的体质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孕妇、幼儿等特殊群体,药物的使用更是存在诸多限制,若使用不当,不仅不会治愈皮肤疾病,还有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其他疾病,存在安全隐患。

2、电疗法

电疗法包括我们平时使用的干燥疗法、激光疗法等,这种疗法通过电能作用人体,引起体内的理化反应,并通过神经—体液作用,影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成治疗的目的。但实际上机体对于不同性质的电流反应不一,对患者施加电疗时,电流大小很难控制,需要电疗师本人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并且对于有高血压和脑中风等疾病病史的人不宜通过电疗法进行治疗,使用范围受限,且安全性不高。

3、冷冻疗法

冷冻疗法就是使用冷冻剂直接接触皮肤病变组织的表面,使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或诱发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使用最多的冷冻剂为液氮,无色无味,不易燃易爆,沸点为-196℃,制冷温度低,价格低廉,安全无毒害作用。但液氮也是病毒和细菌的良好保护剂,如果治疗后用具不严格消毒就会导致交叉感染,使得患者疼痛时间长,伤口愈合缓慢,顽固皮肤病复发率高;并且冷冻疗法还会引起包括局部少量出血、神经受累而出现局部麻木、治疗深度大而导致骨坏死等并发症,安全性较差。

有鉴于此,如何提高对皮肤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对皮肤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阴极以及阳极;所述阴极包括管状的阴极本体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阴极本体结构的底端的阴极底部结构;所述阳极包括管状的阳极本体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阳极本体结构的底端的阳极底部结构;所述阳极设置于所述阴极内;所述阳极底部结构上连接有管状的喉管,所述喉管与所述阳极本体结构相通;所述阴极底部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喉管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阴极本体结构与所述阳极本体结构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

可选地,所述阴极以及所述阳极的材料均为铜。

可选地,所述阴极本体结构与所述阳极本体结构均为圆管结构。

可选地,所述喉管为圆管结构。

可选地,所述喉管的内径范围为0.1mm~0.5mm。

可选地,所述阴极本体结构的内壁与所述阳极本体结构的外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1mm~0.5mm。

可选地,所述阴极本体结构与所述阳极本体结构之间的绝缘材料为水。

可选地,所述阴极本体结构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阴极本体结构上远离所述阴极底部结构的一端;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阴极本体结构上靠近所述阴极底部结构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无需使用化学药剂,无需耗材,成本低廉;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可集中在病害部位,并且可通过改变电压来调节等离子体射流的温度,防止如普通紫外光疗法导致的皮肤烫伤和出现红斑,且不会像冷冻疗法那样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为患者后续治疗带来麻烦,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结构简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阴极;11-阴极本体结构;111-进水管;112-出水管;12-阴极底部结构;2-阳极;21-阳极本体结构;22-阳极底部结构;23-喉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为提高对皮肤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参见图1所示,该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阴极1以及阳极2,其中阴极1为接地电极,阳极2为高压放电电极;本实用新型通过阴极1与阳极2构成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利用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工作过程中,阳极2放电,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等离子体射流,再通过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对病害部位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杀灭,进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为提高对皮肤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本申请优选该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为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并且,为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减小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体积,本申请进一步优选该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阴极1包括管状的阴极本体结构11,以及连接于阴极本体结构11的底端的阴极底部结构12,其中该阴极底部结构12的形状与阴极本体结构11的截面形状相同,从而使得通过阴极本体结构11以及阴极底部结构12共同构成一桶状结构的阴极1;同样,阳极2包括管状的阳极本体结构21,以及连接于阳极本体结构21的底端的阳极底部结构22,其中该阳极底部结构22的形状与阳极本体结构21的截面形状相同,从而使得通过阳极本体结构21以及阳极底部结构22共同构成一桶状结构的阳极2;该阳极2设置于阴极1内,即桶状结构的阳极2的尺寸小于桶状结构的阴极1的尺寸,且阳极2位于阴极1内。

阳极底部结构22上连接有管状的喉管23,该喉管23与阳极本体结构21相通;阴极底部结构12上设置有与喉管23相适配的连接孔,喉管23穿过该连接孔;阴极本体结构11与阳极本体结构21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

该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工作过程中,阴极1接地,阳极2接高压交流电源;喉管23与阳极本体结构21相通,构成空气通道,空气从阳极本体结构21中远离喉管23的一端进入,从喉管23流出;其中,空气处于阳极本体结构21中时,由于阳极本体结构21与阴极本体结构11之间存在绝缘材料,此时空气不被阳极2电离;当空气进入喉管23中时,此时喉管23与阴极1之间不存在绝缘材料,在喉管2的高压作用下,喉管23内的空气在强电场作用下进行电离,产生等离子体射流,通过该等离子体射流进入周围空气,与具有皮肤疾病的病变位置接触,对病变处的细菌以及真菌等进行灭杀,达到治疗皮肤疾病的目的。

本法明提供的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通过具有微中空管介质阻挡放电技术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射流来治疗皮肤疾病,由于空气在喉管23内被电离激发,喉管23中空气的湍流传热使得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具有较低的温度,而等离子体射流中的活性物质在离开喉管23一定距离的地方仍然存在,从而使得进入空气的等离子体射流对皮肤疾病具有有效的治疗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治疗皮肤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无需使用化学药剂,无需耗材,成本低廉;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可集中在病害部位,并且可通过改变电压来调节等离子体射流的温度,防止如普通紫外光疗法导致的皮肤烫伤和出现红斑,且不会像冷冻疗法那样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为患者后续治疗带来麻烦,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等离子体设置基于微中空管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使得该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无论是重量还是占地面积均较小。

其中本申请中的阴极1以及阳极2的材质可为任意导电金属材质,本申请优选阴极1以及阳极2的材料均为铜,利用铜电导率高,不易氧化,且价格低廉的特性,在提高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

本申请中阴极本体结构11以及阳极本体结构21均可以为截面是任意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优选阴极本体结构11与阳极本体结构21均为圆管结构,以便于降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制备难度,提高美观度,减小设备的体积。

同样,本申请优选喉管23为圆管结构。

为使得进入喉管23内的空气能够产生湍流,以便于加速空气流动中的湍流传热,本申请优选喉管23的内径小于阳极本体结构21的内径,并进一步优选喉管23的内径范围为0.1mm~0.5mm,一方面避免喉管23的内径过小导致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量不足,另一方面避免喉管23的内径过大导致空气无法在喉管23内产生湍流。

为保证空气只能在喉管23内进行电离,本申请提供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阴极本体结构11与阳极本体结构21之间设置有容纳绝缘材料的空隙,即绝缘材料容纳于阴极本体结构11的内壁与阳极本体结构21的外壁之间;本申请优选阴极本体结构11的内壁与阳极本体结构21的外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1mm~0.5mm,一方面避免容纳绝缘材料的空间过小,导致阴极本体结构11与阳极本体结构21之间无法有效绝缘,从而无法保证空气只能在喉管23内电离,影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灭菌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因容纳绝缘材料的空间过大,从而导致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体积过大。

阴极1与阳极2之间的绝缘材料可以为常用的固体绝缘材料、液体绝缘材料或气体绝缘材料,本申请优选阴极本体结构11与阳极本体结构21之间的绝缘材料为水。

通过以水作为绝缘材料,在起到绝缘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对电极进行冷却,避免电极因温度过高而受损,从而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

阴极本体结构11与阳极本体结构21之间用于绝缘的水可以为一次性加入的水,也可以为加入的循环水。

为便于在阴极本体结构11与阳极本体结构21之间通入水,本申请的阴极本体结构11上连接有进水管111和出水管112,该进水管111以及出水管112均与阴极本体结构11和阳极本体结构21之间的空隙相通。

进一步的,本申请优选进水管111位于阴极本体结构11上远离阴极底部结构12的一端;出水管112位于阴极本体结构11上靠近阴极底部结构12的一端,以便于能够通过出水管112将水全部排出。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