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9244发布日期:2020-10-30 21:5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电子设备1中,为了能够悬挂于墙壁等固定表面,需要配合安装挂板2使用。由于安装挂板2为另外的附加结构,其大多通过凸出于安装挂板2的挂钩3与设置在电子设备1的后壳上的挂钩孔4的卡扣配合而实现与电子设备1的连接。

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破坏了电子设备1后壳的完整性,而且增加了电子设备1的厚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利用了接口面板凸出于后侧表面的这部分结构来设置用于与安装构件相连接的固定槽,保证了电子设备的外观整体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接口面板,所述接口面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后侧表面上,所述接口面板具有凸出于所述后侧表面的周缘,所述周缘具有向内凹进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槽的一个侧壁由所述后侧表面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周缘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周壁和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周壁,

所述固定槽沿着所述一对第一周壁和/或沿着下侧的一个第二周壁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

挂板,所述挂板具有套接至所述接口面板的周缘的第一挂孔和挂设至固定表面的第二挂孔,

所述第一挂孔的形状与所述接口面板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一挂孔进一步包括自所述第一挂孔的内缘向第一挂孔内延伸的第一卡合筋,第一卡合筋的长度和位置与所述固定槽对应,所述第一卡合筋伸入至所述固定槽内、以与所述固定槽卡合,以在竖直方向上支撑所述电子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挂孔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侧边和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侧边,

所述第一卡合筋分别自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第一挂孔内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底部进一步包括固定螺孔,

所述挂板进一步包括固定筋,所述固定筋与所述固定螺孔通过紧固螺钉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形状相同的连接板和支撑板,所述连接板和支撑板的顶边相连,所述连接板和支撑板形成第一夹角;

所述连接板具有套接至所述接口面板的周缘的第三挂孔,

所述第三挂孔的形状与所述接口面板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三挂孔进一步包括自所述第三挂孔的内缘向第三挂孔内延伸的第二卡合筋,第二卡合筋的长度和位置与所述固定槽对应,所述第二卡合筋伸入至所述固定槽内、以与所述固定槽卡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挂孔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三侧边和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四侧边,

所述第二卡合筋分别自所述第三侧边朝向所述第三挂孔内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槽是设置在接口面板的周缘上,并且自周缘向内凹进,因此无需在壳体的后表面上增加另外的安装孔位,且固定槽自壳体的外观上处于不易看见的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电子设备的外观的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通过与固定槽卡接配合的挂板或者安装支架,而为电子设备提供与不同固定表面的固定和支撑。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现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a至图7c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安装步骤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安装步骤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合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完全地描述各示例实施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利用了接口面板凸出于后侧表面的这部分结构来设置用于与安装构件相连接的固定槽,保证了电子设备的外观整体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10;

接口面板20,接口面板20位于壳体10的后侧表面11上,接口面板20具有凸出于后侧表面11的周缘,周缘具有向内凹进的固定槽30,固定槽30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壁。

后侧表面11上可进一步设置防拆开关13。

在大多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后侧表面上,具有用于输入输出接口的接口面板,通常情况下,该接口面板是凸出于后侧表面的。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就是利用了接口面板凸出于后侧表面的这部分结构来设置用于与安装构件相连接的固定槽,即是对已有的电子设备进行改造即可实施本实施例,而无需另外开模制造。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槽是设置在接口面板的周缘上,并且自周缘向内凹进,因此无需在壳体的后表面上增加另外的安装孔位,且固定槽自壳体的外观上处于不易看见的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电子设备的外观的整体性。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构件必然地需要在竖直方向(重力方向)上为电子设备提供支撑,因此,固定槽具有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壁,以与安装构件形成接触支撑点。该槽壁可以为固定槽的端壁,也可以为其中一个侧壁。

在如图4所示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固定槽30的一个侧壁由后侧表面11形成。即,固定槽30在接口面板20的周缘上位于紧邻后侧表面的位置。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安装构件紧贴壳体10的后侧表面11,从而提高安装构件与壳体10连接的稳定性,并且降低安装构件与电子设备结合的厚度。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周缘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周壁21和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周壁22,固定槽30沿着一对第一周壁21和/或沿着下侧的一个第二周壁22延伸。

即,固定槽30可以如图4所示的仅沿着一对第一周壁21延伸,或者仅沿着位于周缘底部的一个第二周壁22延伸,或者如图3所示的沿着一对第一周壁21和位于周缘底部的一个第二周壁22延伸。

当固定槽30仅沿着一对第一周壁21延伸时,其对称地设置在接口面板20的两侧,为了能够形成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壁,固定槽30可以沿着第一周壁21的下半部延伸。可参考图3所示,固定槽30并不是沿着第一周壁21的全部长度延伸,而是仅沿着第一周壁21的下半部延伸,则其顶端的端壁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当固定槽30仅沿着位于周缘底部的一个第二周壁22延伸时,固定槽30设置在接口面板20的底部,则固定槽30的其中一个槽壁即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具体地,固定槽30可沿着该第二周壁22的整个长度延伸以方便安装,或者可以沿着第二周壁22的部分长度延伸。

当固定槽30如图3所示的沿着一对第一周壁21和位于周缘底部的一个第二周壁22延伸时,其围绕接口面板20的周缘形成u形结构。由于固定槽沿着第二周壁22延伸的部分形成了沿着水平延伸的槽壁,因此固定槽30的沿着一对第一周壁21延伸的部分可沿着第一周壁21的整个长度延伸,或者如图3所示的沿着第一周壁21的下半部延伸。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槽是设置在接口面板的周缘上,并且自周缘向内凹进,因此无需在壳体的后表面上增加另外的安装孔位,且固定槽自壳体的外观上处于不易看见的位置,从而保证了电子设备的外观的整体性。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是利用了接口面板凸出于后侧表面的这部分结构来设置用于与安装构件相连接的固定槽,即是对已有的电子设备进行改造即可实施本实施例,而无需另外开模制造,从而降低了生产和改造成本。

如图7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如图1至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

如图5所示的挂板40,挂板40具有套接至接口面板20的周缘的第一挂孔41和由于将挂板30以及电子设备挂设至固定表面的第二挂孔42,

其中,第一挂孔41的形状大于接口面板20的形状,以用于挂板40的连接固定。第一挂孔41进一步包括自第一挂孔41的内缘向第一挂孔41内延伸的第一卡合筋43,第一卡合筋43伸入至固定槽30内、以与固定槽30卡合,从而在竖直方向上支撑电子设备。第一卡合筋43的位置和长度与固定槽30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挂板40的作用在于提供电子设备和固定表面之间的连接媒介。其中,挂板40的第一挂孔41用于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固定槽30的电子设备的接口面板20连接并固定,以使挂板40与电子设备连接为一体,挂板40的第二挂孔42用于挂设至固定表面,该固定表面可以为墙壁、天花板、其他设备的外表面等各种沿着不同方向延伸的表面。

其中,第一挂孔41可位于挂板40的中心位置,第二挂孔42可设置于挂板40的边缘位置或者位于第一挂孔41的周围。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挂孔42可为多个,其分别设置在第一挂孔41的周围的多个方向上,以为电子设备提供多种不同的挂设方向。例如,第二挂孔42可至少分别设置在第一挂孔41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侧边外侧。

挂板40的形状应当与电子设备的壳体10的后侧表面11对应或者小于其后侧表面11,以在将该电子设备挂设至固定表面时刻被电子设备的壳体10遮挡,从而保持电子装置的外观的整体性。

其中,对应于固定槽30的设置位置和长度,第一卡合筋43也对应地调整位置和长度。

当固定槽30仅沿着一对第一周壁21延伸时,其对称地设置在接口面板20的两侧,为了能够形成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壁,固定槽30可以沿着第一周壁21的下半部延伸。可参考图3所示,固定槽30并不是沿着第一周壁21的全部长度延伸,而是仅沿着第一周壁21的下半部延伸,则其顶端的端壁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则对应地,如图5所示,第一挂孔41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侧边411和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侧边412,第一卡合筋43分别自第一侧边411朝向第一挂孔41内延伸。其中,第一卡合筋43沿着第一侧边411的下半部延伸。

相应地,挂板40的安装步骤如图7a至图7b所示。如图7a所示,挂板40贴合后侧表面11,第一挂孔41套接在接口面板20上。其中,第一挂孔41的宽度与接口面板20的宽度相当,而长度(即沿着第一卡合筋43的延伸方向)则大于接口面板20的长度。其中,将第一挂孔41的上侧的第二侧边412贴合接口面板20的上侧的第二周壁22,以使第一卡合筋43的顶端对准固定槽30的底部开口,以从固定槽30的底部开口伸入至固定槽中。第一挂孔41的长度与接口面板20的长度之差应当大于等于第一卡合筋43的长度。

如图7b所示,第一卡合筋43从固定槽30的底部开口伸入至固定槽中,并沿着固定槽30移动,直至第一卡合筋43的顶部抵靠至固定槽30的顶壁,第一挂孔41上侧的第二侧边412抵靠接口面板20的周缘底部的第二周壁22。此时,第一卡合筋43完全伸入至固定槽30中,并与固定槽30卡接配合,固定槽30通过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壁与第一卡合筋43的顶部的限位而使挂板40在竖直方向上支撑电子设备,通过其沿着第一周壁21的方向延伸的槽壁与第一卡合筋43的限位而在垂直于挂板40的方向上限制挂板40与接口面板20之间的相对移动。

当固定槽30仅沿着位于周缘底部的一个第二周壁22延伸时,固定槽30设置在接口面板20的底部,则固定槽30的其中一个槽壁即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具体地,固定槽30可沿着该第二周壁22的整个长度延伸以方便安装,或者可以沿着第二周壁22的部分长度延伸。

则对应地,结合图5所示,第一卡合筋可由第一挂孔的位于下方的一个第二侧边412形成。相应地,挂板40的安装步骤也如图7a至图7b所示。首先,如图7a所示,挂板40贴合后侧表面11,第一挂孔41套接在接口面板20上。其中,第一挂孔41的宽度与接口面板的宽度相当,而长度(即沿着第一侧边411的延伸方向)则大于接口面板20的长度。两者的长度之差只需大于等于固定槽30的深度即可。第一挂孔41的上侧的第二侧边412贴合接口面板20的上侧的第二周壁22,以使第一挂孔41的下侧的第二侧边412能够对准固定槽30的开口。如图7b所示,将挂板40沿着接口面板20的周缘的第一周壁21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第一挂孔41的下侧的第二侧边412伸入至固定槽30中,并且与固定槽30卡接配合。此时,第一挂孔41的下侧的第二侧边412与固定槽30的配合使得挂板40在竖直方向上支撑电子设备,并且在垂直于挂板40的方向上限制挂板40与接口面板20之间的相对移动。

当固定槽30如图3所示的沿着一对第一周壁21和位于周缘底部的一个第二周壁22延伸时,其围绕接口面板20的周缘形成u形结构。由于固定槽沿着第二周壁22延伸的部分形成了沿着水平延伸的槽壁,因此固定槽30的沿着一对第一周壁21延伸的部分可沿着第一周壁21的整个长度延伸,或者如图3所示的沿着第一周壁21的下半部延伸。

则对应地,如图5所示,第一挂孔41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侧边411和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侧边412,第一卡合筋43分别自第一侧边411朝向第一挂孔41内延伸。其中,第一卡合筋43沿着第一侧边411的下半部延伸。

相应地,挂板40的安装步骤如图7a至图7b所示。如图7a所示,挂板40贴合后侧表面11,第一挂孔41套接在接口面板20上。其中,第一挂孔41的宽度与接口面板20的宽度相当,而长度(即沿着第一卡合筋43的延伸方向)则大于接口面板20的长度。其中,将第一挂孔41的上侧的第二侧边412贴合接口面板20的上侧的第二周壁22,以使第一卡合筋43的顶端对准固定槽30的底部开口,以从固定槽30的底部开口伸入至固定槽中。第一挂孔41的长度与接口面板20的长度之差应当大于等于第一卡合筋43的长度。

如图7b所示,第一卡合筋43从固定槽30的底部开口伸入至固定槽中,并沿着固定槽30移动,直至第一卡合筋43的顶部抵靠至固定槽30的顶壁,第一挂孔41上侧的第二侧边412抵靠接口面板20的周缘底部的第二周壁22。此时,第一卡合筋43完全伸入至固定槽30中,并与固定槽30卡接配合,固定槽30通过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壁与第一卡合筋43的顶部的限位而使挂板40在竖直方向上支撑电子设备,通过其沿着第一周壁21的方向延伸的槽壁与第一卡合筋43的限位而在垂直于挂板40的方向上限制挂板40与接口面板20之间的相对移动。

结合图7c所示,在如图6所示的挂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中,电子设备的壳体10的底部进一步包括固定螺孔12,挂板40进一步包括固定筋44,固定筋44与固定螺孔12通过紧固螺钉连接。

则相应地,挂板40的安装步骤如图7a至7c所示,在以上所述的图7b的步骤之后进一步包括:当第一卡合筋43的顶部抵靠至固定槽30的顶壁,第一挂孔41上侧的第二侧边412抵靠接口面板20的周缘底部的第二周壁22时,固定筋44的螺纹孔与壳体10的固定螺孔12贴合对应,从而通过紧固螺钉将两者连接,以将挂板40和接口面板20稳固连接。

通过步骤7a至7b或者步骤7a至7c连接的电子装置可如图8所示,通过挂板40上的第二挂孔42而连接在墙壁等固定表面上的例如挂钩等。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通过平板状的挂板与设置在接口面板凸出于壳体的周缘处的固定槽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壳体与固定表面的平整贴合,并且保证电子设备外观的整体性。

如图11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如图1至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

如图9所示的安装支架50,安装支架50包括形状相同的连接板51和支撑板52,连接板51和支撑板52的顶边相连,连接板51和支撑板52形成第一夹角;连接板51具有套接至接口面板20的周缘的第三挂孔53,第三挂孔53进一步包括自第三挂孔53的内缘向第三挂孔53内延伸的第二卡合筋54,第二卡合筋54伸入至固定槽30内、以与固定槽30卡合。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挂孔53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三侧边531和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四侧边532,

第二卡合筋54分别自第三侧边531朝向第三挂孔53内延伸。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51的结构和功能与以上实施例中的挂板40相类似,连接板51可采用与挂板40完全相同或者相近的方式设置,例如,第三挂孔53的结构可与第一挂孔41相同或相近,第二卡合筋54的结构可与第一卡合筋43相同或相近。连接板51和挂板40的区别可体现在,连接板51可不设置类似于第二挂孔的结构,也可不设置类似于固定筋44的结构。

通过连接板51的结构设置,本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安装步骤可如图10所示,安装支架的连接板51贴合后侧表面11,第三挂孔53套接在接口面板20上。将第三挂孔53的上侧的第四侧边532贴合接口面板20的上侧的第二周壁22,以使第二卡合筋54的顶端对准固定槽30的底部开口,以从固定槽30的底部开口伸入至固定槽中。随后沿着第二周壁的方向移动安装支架50,直至第二卡合筋54的顶部抵靠至固定槽30的顶壁,第三挂孔53上侧的第四侧边532抵靠接口面板20的周缘底部的第二周壁22,即可完成安装支架的安装。

随后,如图11所示,以电子设备的壳体10的底边一侧放置在桌面等固定表面上,此时支撑板52的底边与壳体10的底边可形成支撑平面,以使整个电子装置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固定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50可为电子设备提供一种放置于桌面等固定表面的支撑方式。其中,连接板51用于提供与电子设备的连接,而支撑板52则通过与连接板51的连接和夹角而在电子设备的后侧提供稳定的支撑,并通过其第一夹角而为电子设备提供方便观察的设置角度。优选地,第一夹角为锐角。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槽是设置在接口面板的周缘上,并且自周缘向内凹进,因此无需在壳体的后表面上增加另外的安装孔位,且固定槽自壳体的外观上处于不易看见的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电子设备的外观的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通过与固定槽卡接配合的挂板或者安装支架,而为电子设备提供与不同固定表面的固定和支撑。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