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4483发布日期:2020-11-25 14:5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屏蔽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蔽罩。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屏蔽结构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屏蔽罩和下屏蔽罩,上、下屏蔽罩都均有边檐,其中位于外侧的边檐设有向内凸出的圆弧凸包,位于内侧的边檐设有圆形孔,上、下屏蔽罩扣接时,圆弧凸包干涉卡合于圆形孔内,从而让上、下屏蔽罩形成扣接。

此电磁屏蔽结构在电子成品跌落时、冲击测试时容易出现两屏蔽罩相互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扣合紧密的屏蔽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屏蔽罩,包括具有外边檐的上屏蔽罩和具有内边檐的下屏蔽罩,所述外边檐位于所述内边檐的外侧,所述外边檐上设有朝内凸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上部具有第一扣合平面,所述内边檐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靠近所述上屏蔽罩的内侧壁为与所述第一扣合平面相配合的第二扣合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合平面与所述第二扣合平面相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罩与下屏蔽罩的扣合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扣合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檐上设有多个间断槽,所述间断槽将所述外边檐间隔为多个分立段;和/或,所述内边檐上设有多个间断槽,所述间断槽将所述外边檐间隔为多个分立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冲压成型,所述第一凸起的上方设有冲压工艺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为半圆形凸包。

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罩和/或下屏蔽罩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罩和/或下屏蔽罩上设有用于与外部构件连接固定的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檐上还设有朝内凸出的第二凸起,所述内边檐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的数量及第二凸起的数量分别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具有所述第二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二扣合平面相配合的扣接方式相比于圆形凸包与圆形槽孔相配合的扣接方式扣接更为紧密,有效改善了电子成品跌落及冲击时上、下屏蔽罩脱落分离的情况;本屏蔽罩使用更方便、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屏蔽罩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细节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屏蔽罩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屏蔽罩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细节b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上屏蔽罩;2、下屏蔽罩;3、外边檐;4、内边檐;5、第一凸起;6、第一扣合平面;7、第一槽孔;8、第二扣合平面;9、冲压工艺口;10、第二凸起;11、第二槽孔;12、间断槽;13、散热孔;14、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屏蔽罩,包括具有外边檐3的上屏蔽罩1和具有内边檐4的下屏蔽罩2,所述外边檐3位于所述内边檐4的外侧,所述外边檐3上设有朝内凸出的第一凸起5,所述第一凸起5的上部具有第一扣合平面6,所述内边檐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5配合的第一槽孔7,所述第一槽孔7靠近所述上屏蔽罩1的内侧壁为与所述第一扣合平面6相配合的第二扣合平面8。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二扣合平面相配合的扣接方式相比于圆形凸包与圆形槽孔相配合的扣接方式扣接更为紧密,有效改善了电子成品跌落及冲击时上、下屏蔽罩脱落分离的情况;本屏蔽罩使用更方便、更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合平面6与所述第二扣合平面8相抵触。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二扣合平面相抵触可以让上、下屏蔽罩连接更为紧密,利于避免扣接后的上、下屏蔽罩出现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罩1与下屏蔽罩2的扣合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扣合平面8。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屏蔽罩1与下屏蔽罩2的扣合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扣合平面8可以兼顾上、下屏蔽罩连接的稳定性及拆装的简便性。

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檐3上设有多个间断槽12,所述间断槽12将所述外边檐3间隔为多个分立段;和/或,所述内边檐4上设有多个间断槽12,所述间断槽12将所述外边檐3间隔为多个分立段。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下屏蔽罩的边檐分立后弹性更好,便于拆卸维修内部器件后再次盖合组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5冲压成型,所述第一凸起5的上方设有冲压工艺口9。

由上述描述可知,冲压工艺口9的设置便于第一扣合平面6的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5为半圆形凸包。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凸起5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罩1和/或下屏蔽罩2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3。

由上述描述可知,散热孔13的存在利于设置在屏蔽罩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的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罩1和/或下屏蔽罩2上设有用于与外部构件连接固定的固定孔14。

由上述描述可知,固定孔14的设置方便屏蔽罩与外部构件的组装。

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檐3上还设有朝内凸出的第二凸起10,所述内边檐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10相配合的第二槽孔11。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屏蔽罩具有扣接稳定性不等的多种扣接结构,兼顾了上、下屏蔽罩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拆装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5的数量及第二凸起10的数量分别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5之间具有所述第二凸起10。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二凸起间隔设置可以让上、下屏蔽罩的扣接力分布更均衡。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请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一种屏蔽罩,包括具有外边檐3的上屏蔽罩1和具有内边檐4的下屏蔽罩2,所述外边檐3位于所述内边檐4的外侧,所述外边檐3上设有朝内凸出的第一凸起5,所述第一凸起5的上部具有第一扣合平面6,所述内边檐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5配合的第一槽孔7,所述第一槽孔7靠近所述上屏蔽罩1的内侧壁为与所述第一扣合平面6相配合的第二扣合平面8,优选的,所述第一扣合平面6与所述第二扣合平面8相抵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5冲压成型,所述第一凸起5的上方设有冲压工艺口9,所述第一凸起5为半圆形凸包,所述第一槽孔7为矩形通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屏蔽罩1与下屏蔽罩2的扣合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扣合平面8。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屏蔽罩1与下屏蔽罩2的扣合方向与所述第二扣合平面8呈一定的夹角(非直角)也是可行的。可选的,所述第一扣合平面6相对于第二扣合平面8倾斜,如此,可让第一凸起5的前端形成一勾部,如此可进一步增强上、下屏蔽罩扣合的紧密性。

请结合图1至图4,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檐3上还设有朝内凸出的第二凸起10,所述内边檐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10相配合的第二槽孔11,所述第一凸起5的数量及第二凸起10的数量分别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5之间具有所述第二凸起10。可选的,所述第二凸起10为圆弧凸包。

请结合图1和图2,为让屏蔽罩能够实现多次拆装,延长屏蔽罩的使用寿命,所述外边檐3上设有多个间断槽12,所述间断槽12将所述外边檐3间隔为多个分立段;和/或,所述内边檐4上设有多个间断槽12,所述间断槽12将所述外边檐3间隔为多个分立段。

如图1所示,所述上屏蔽罩1和/或下屏蔽罩2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3。

所述上屏蔽罩1和/或下屏蔽罩2上设有用于与外部构件连接固定的固定孔14,所述外部构件可以是pcb板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蔽罩,上、下屏蔽罩扣合紧密,有效改善了电子成品跌落及冲击时上、下屏蔽罩脱落分离的情况;本屏蔽罩使用更方便、更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