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线模块和线缆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7477发布日期:2020-12-11 15:2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线模块和线缆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布线模块和线缆单元。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机房内设备已成系统模块化部署,相同系统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之间存在大量重复的线缆连接工作。通常在设备完成部署之后,无论是否是相同模块,都需要进行一根一根地线缆连接、布线、绑线等工作,其中理线、捆线等重复工作量比较大,在重复、模块化布线时现场部署效率很低,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布线模块,包括:

壳体;

至少两个分线组件,容纳于壳体内,其中,至少两个分线组件从壳体的进线口的一端向远离进线口的一端依次排列;

分线组件,包括:

分线器,固定于壳体,用于分隔所述壳体内容纳的线缆;

出线器,固定于分线器,并卡持线缆,其中,被卡持的线缆为从本出线器引出的线缆。

可选的,分线器,包括:

底座,固定于壳体的底板;

至少两个分隔架,从底座向壳体的出线口延伸,相邻的分隔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方向为与壳体内容纳的线缆相交的方向,出线器固定于分隔架。

进一步的,在分隔架上设置有卡接口,在出线器上设置有与卡接口对应的卡勾。

进一步的,第一方向为与壳体内容纳的线缆垂直的方向。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分线组件中的出线器以斜线方式固定于不同位置的分隔架。

可选的,出线器,包括:

主体,与分线器固定;

卡持臂,向主体两侧突出,弯折形成有卡持线缆的卡线空间。

进一步的,主体靠近底座的边缘设置有避让底座的避让槽。

可选的,布线模块,还包括盖板;

盖板覆盖于壳体的出线口,且设置有与至少两个分线组件中的出线器对应的线缆引出孔。

可选的,壳体还包括线缆挡板;

线缆挡板设置于壳体的出线口和壳体的进线口相交的位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缆单元,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布线模块以及至少两根容纳于布线模块中的线缆。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壳体中设置布线组件,通过布线组件中的分线器对容纳在壳体中预设的线缆进行分隔,并在布线现场使用布线模块时,通过布线组件中的出线器对待引出的线缆进行卡持,并从出线器卡接的位置引出,从而能够预先布设线缆到布线模块中,并在需要使用时再从布线模块中引出,提高了工作人员现场布线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布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分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线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另一种分线组件中的分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分线组件中的出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包括盖板的线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布线模块1,如图1所示,包括:

壳体2;

至少两个分线组件3,容纳于壳体2内。其中,至少两个分线组件3从壳体2的进线口20的一端向远离进线口20的一端依次排列。

该壳体2可以由底板21(图中虚线表示在被遮挡的底面)、两侧板22围成,进线口20可以设置在壳体2的第一端a,远离进线口20的一端为壳体2的第二端b。

该分线组件3,包括:

分线器30,固定于壳体2,用于分隔容纳于壳体2的线缆4;

出线器31,固定于分线器30,并卡持线缆4,其中,被卡持的线缆40为从本出线器31引出的线缆。

其中,容纳于壳体2的线缆4可以是预先被布置到布线模块1中,也可以是在现场穿设到布线模块1中,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设置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在制备布线模块1时,预先将分线器30固定到壳体2中,并按照出线的需求,将出线器31固定到不同的分线器30上。例如,第一个分线组件3中的出线器31固定到右侧第一个分线器30上,而第二个分线组件3中的出线器31固定到右侧第二个分线器30上,即,每一个分线组件3中的出线器31可以固定到不同位置的分线器30上,当然,如果有不同的出线需求,也不同分线组件3中的出线器31也可以固定到同一位置的分线器30上,在此不做限制。

在分线组件3中,为了通过分线器30分隔不同的线缆4,可以设置分隔结构,比如,分线器30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的多个分隔架300或者如图3所示的多个分隔板301,相邻的两个分隔架300或分隔板301形成一个线缆沟道302,线缆4可以分别容纳到线缆沟道302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包括其他的实现方式,仅需要隔开相邻的两根线缆即可,对此不做限制。

此后,可以将若干线缆4放置到壳体2中,分别放置到分线器30所形成的线缆沟道302中。假设,布线模块1中包括4个分线组件3,每一个分线组件3中的分线器30上设置9个分隔架300,在9个分隔架300之间形成有8个线缆沟道302,那么可以将8根线缆分别放置到8个线缆沟道302中。此时,就完成了布线模块1的组装。

当布线模块1整体被送到现场时,工作人员根据现场的布线需求,从布线模块1中选取需要引出的线缆,本申请中这些线缆称为引出线缆。如图4所示,在布线模块1中放置线缆4,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缆单元。在第一个分线组件3a中选取最右侧的2根线缆作为引出线缆(即,右侧第1根和第2根线缆),通过分线器30a上设置的出线器31a卡持这2根引出线缆40a,并向出线口23引出,第二个分线组件3b中,选取右侧第3根和第4根线缆作为引出线缆40b,将这2根线缆卡接到第二个分线组件3b的出线器31b,并从出线口23引出。对于第三个分线组件3c和第四个分线组件3d采取上面同样的方式将线缆引出,引出线缆40c、40d从出线口23引出。引出线缆被插接到网络设备上,从而完成现场的线缆部署。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布线模块的壳体中设置布线组件,通过布线组件中的分线器对容纳在壳体中预设的线缆进行分隔,并在布线现场使用布线模块时,通过布线组件中的出线器对待引出的线缆进行卡持,并从出线器卡接的位置引出,从而能够预先布设线缆到布线模块中,并在需要使用时再从布线模块中引出,提高了工作人员现场布线的效率。

可选的,如图1、2所示,分线器30包括:

底座303,固定于壳体2的底板21;

至少两个分隔架300,该分隔架300从底座303向壳体2的出线口23延伸,相邻的分隔架300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这里需要说明分线器30分隔线缆4也是指在分隔架300的设置方向上进行分隔,如图1所示的第一方向x;

其中,第一方向x为与壳体2内容纳的线缆4相交的方向,出线器31固定于分隔架300。

针对分隔架300的设置方向,可以是与线缆4相垂直的方向,也可以是不垂直的方向。当分隔架300相对于线缆4垂直设置时,分线器30的底座303可以呈一矩形,当分隔架300相对于线缆4不垂直时,如图5所示,分线器30的底座303可以呈一四边形设置。其中,优先选择采用分隔架300的设置方向与线缆4垂直,这样一来,每一个分线组件3可以占用较小的空间,在容纳相同数量线缆4的情况下,使布线模块1整体的尺寸更小。

当布线模块1中容纳更多的线缆4时,为了将线缆从出线口23引出,需要设置更多的分线组件3。此时,针对分线组件3中的出线器31,需要以更合理的方式设置。其中,相邻的两个分线组件3中的出线器31以斜线方式固定于不同位置的分隔架300。举例来说,每四个分线组件3分为一组,每一组的分线组件3中以如图4所示的方式设置,分线组件3a中的出线器31a设置在右侧第二个分隔架300a上,分线组件3b中的出线器31b设置在右侧第四个分隔架300b上,分线组件3c中的出线器31c设置在右侧第六个分隔架300c上,分线组件3d中的出线器31d设置在右侧第八个分隔架300d上。并且,在另外的四个分线组件3中重复上述的设置方式,即形成斜线方式设置。这样一来,出线器31设置在相同分线器30上的情况之间相隔三个分线组件3,从而可以为工作人员的现场布线留下更多的操作空间,避免对线缆4进行引出时难以操作的问题。

当然,斜线的设置方式需要根据布线模块1中的线缆数量进行设置,仅需保持相邻的分线组件3中的出线器31不位于同一位置的分隔架300即可。

进一步地,在分隔架300上开设有卡接口304,在出线器31上设置有卡勾310,卡勾310卡接到对应的卡接口304。这样一来,在预制布线模块1时,可以更加快速地实现分线器30和出线器31之间的固定连接。当然,出线器31也可以通过螺钉,焊接等方式固定到分隔架300,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出线器31,如图1所示,包括:

主体311,与分线器30固定;

卡持臂312,向主体311两侧突出,弯折形成有卡持线缆4的卡线空间313。

为了实现出线器31对线缆4的卡持,从而将线缆4引出,在出线器31上设置卡持臂312,在主体311上可以设置有容纳卡持臂312的通孔314。卡持臂312,如图6所示,截面可以呈一“m”型或“w”型,当卡持臂312放置到通孔314中时,从主体311的侧面突出,形成一容纳线缆的卡线空间313。在现场布线的过程中,可以将分线器30中的线缆提起,并卡入卡线空间313,并继而将卡入卡线空间313的线缆引出布线模块1。

当然,卡持臂312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仅设置从主体311的一侧突出,形成截面呈一“c”型的结构,容纳一根线缆4。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与分线器30更好地配合,如图3所示,在主体311靠近底座303的边缘,设置有避让底座303的避让槽315,这样一来,在制备布线模块1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线器31和分线器30的底座303之间的干涉。

由于机房中会部署有大量的线缆连接网络设备,为了能够避免工作人员的剐蹭导致线缆从布线模块1中脱离,可选的,布线模块1,如图7所示,还可以包括盖板5。盖板5覆盖于壳体2的出线口23,并且,为了实现布线模块1中的线缆4的引出,在盖板4上还设置有与至少两个分线组件3中的出线器31对应的线缆引出孔6。

盖板5的尺寸与壳体2的出线口23大体一致,覆盖在出线口23上方,并且,在盖板5与壳体2的连接处,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具体来说,盖板5的边缘,可以形成有类似于“c”型的结构,卡接到壳体2的侧板22的边沿位置,从而实现免工具的拆装。当然,盖板5与壳体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螺接。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盖板5也可以设置为多个,每一个盖板5分别对应一个分线组件3,相邻的两个盖板5之间存在一个高度差,以形成将线缆4引出的线缆引出孔6。

另外,为了避免在现场布线时,工作人员误容纳于壳体2内的线缆4拽出,壳体2,还可以包括线缆挡板24。

该线缆挡板24设置在进线口20和出线口23的相交位置,这样一来,可以通过线缆挡板24明确地分割进线口20和出线口23,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在将线缆4引出时,误操作直接将线缆4从壳体2内拆出,降低了工作人员误操作的可能。

除上述的布线模块1之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线缆单元6,包括上述的布线模块1以及至少两根预先设置在布线模块1中的线缆。在进行制备时,在安装完成分线器30和出线器31(也可以安装盖板5)之后,可以预先将线缆4容纳到布线模块1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缆单元6。这样一来,工作人员便布线现场,便可以直接将布线模块1中容纳的线缆4根据需求引出,无需重新穿设线缆,进一步地提升了现场布线的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线缆单元,在布线模块的壳体中设置布线组件,通过布线组件中的分线器对容纳在壳体中预设的线缆进行分隔,并在布线现场使用布线模块时,通过布线组件中的出线器对待引出的线缆进行卡持,并从出线器卡接的位置引出,从而能够预先布设线缆到布线模块中,并在需要使用时再从布线模块中引出,提高了工作人员现场布线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