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6324发布日期:2020-11-20 09:5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安防监控系统是一门被人们日益重视的新兴专业,安防系统工程应用普及越来越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更为该专业发展提供契机。

现有的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85092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安防监控设备,包括半球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摄像头、旋转装置,壳体与支架连接并且通过旋转装置可自助旋转,壳体外壁上设有感光带和补光灯,补光灯可根据感光带光线强弱控制发光强度,在壳体上设置有保护镜头的防护罩,壳体与支架通过连接端连接,支架包括固定板,补光灯为led灯。该结构中的补光灯可根据感光带感应光线强弱来控制发光强度,从而根据光线强弱自助补光,以提供清晰的监控画面,使用方便。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安防监控设备在壳体上设置保护镜头的防护罩,起到了防尘、防水的目的;但是,该防护罩的结构比较封闭,当监控摄像头处于炎热的环境下,该封闭式结构不利于设备散热,摄像头内部结构在高温作用下极易损坏,影响监控摄像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安装结构,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散热模块,加快热量的散失,提高摄像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安装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连接有散热模块;所述壳体的底部向靠近容纳腔的方向延伸形成四根固定柱;四根所述固定柱分别位于壳体的端角位置处;所述散热模块对应固定柱凸伸形成拓展部;所述拓展部的下端面与固定柱的上端面相抵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首先将拓展部分别与固定柱相对应;然后将散热模块从壳体的开口处组装至壳体内。安装后,拓展部的下端面与固定柱的上端面相抵碰,使得散热模块与壳体底部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散热模块与壳体贴合得过于紧密,影响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拓展部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柱与安装孔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拓展部与固定柱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栓插入安装孔内,并使其端部螺纹连接在固定柱上的螺纹孔内,可以将散热模块锁死固定在壳体内部。拧下螺栓便可实现散热模块与壳体的分离,螺栓连接便于散热模块的拆卸与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拓展部的下端面向远离固定柱的方向凹陷形成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拓展部与固定柱固定后,固定柱上端可以卡接在拓展部下端面的安装槽内,防止散热模块左右晃动,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槽内胶接有导热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常是将散热模块安装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在安装槽内设置导热垫可以将电路板上的热量及时散出,实现良好的散热功能,同时又能防止外部水汽进入电路板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内固设有承载柱;所述散热模块的一条长边向靠近承载柱的方向凸伸形成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下端面与承载柱的上端面相抵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散热模块安装到壳体内后,安装架承载在承载柱上,便于散热模块的组装和定位。同时安装架的设置,可以有效缩短壳体内部固定柱的高度,避免过长的固定柱所带来的强度不稳定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的四个端角向靠近壳体的中心凸伸形成圆弧段;所述圆弧段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柱的一侧与圆弧段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位于壳体的短边位置处;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分别与壳体长边位置处的两个圆弧段的一侧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散热模块安装后,安装架下端面与承载柱的上端面相抵碰,安装架的两端则抵触在壳体长边位置处的两个圆弧段之间,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模块安装时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散热模块的中部向靠近容纳腔的方向凹陷形成散热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腔的设置可以减小散热模块中部的厚度,当热量传递到散热模块上后,能够加快热量的散失速度,增强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散热模块的一个拓展部上开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模块在使用时,还需要在散热模块上安装其他的辅助模块(例如喇叭模块等),容纳槽的设置可以与其他辅助模块相适配,便于辅助模块的安装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安装时,首先将拓展部分别与固定柱相对应;然后将散热模块由上至下组装至壳体内。安装后,拓展部的下端面与固定柱的上端面相抵碰,使得散热模块与壳体底部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散热模块与壳体贴合得过于紧密,影响散热效果;

2.当散热模块安装到壳体内后,安装架承载在承载柱上,便于散热模块的组装和定位。同时安装架的设置,可以有效缩短壳体内部固定柱的高度,避免过长的固定柱所带来的强度不稳定的情况;

3.当散热模块安装后,安装架下端面与承载柱的上端面相抵碰,安装架的两端则抵触在壳体长边位置处的两个圆弧段之间,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模块安装时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监控设备散热安装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散热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凸显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凸显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散热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外壁;12、固定柱;121、螺纹孔;2、容纳腔;3、散热模块;31、拓展部;311、安装孔;312、安装槽;3121、导热垫;4、螺栓;5、散热腔;6、容纳槽;7、承载柱;8、安装架;9、圆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安装结构,包括一端开口的呈桶状结构的壳体1。壳体1内开设有容纳腔2,容纳腔2内可拆卸连接有散热模块3。监控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散热模块3可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防止高温造成监控设备的损坏。

参照图3,壳体1包括长方体状的外壁11以及固设于容纳腔2内的四根固定柱12,四根固定柱12分别设置于壳体1的短边处,每条短边固定连接有两根固定柱12并且每根固定柱12均沿容纳腔2的高度方向延伸。

参照图4,为了便于散热模块3的安装,散热模块3与四根固定柱12(参照图4)相对应的位置向四周凸伸形成四块拓展部31。当散热模块3安装进壳体1内后,拓展部31的下端面可以与固定柱12的上端面相抵碰,使得散热模块3与可以壳体1底部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影响散热效果。

参照图3和图4,四块拓展部31上均开设有安装孔311,四根固定柱12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与安装孔311相对应的螺纹孔121,安装孔311内设有螺栓4。安装时,将螺栓4插设于安装孔311内并使其端部螺纹连接在固定柱12的螺纹孔121内,可以实现散热模块3与固定柱12的固定。将螺栓4从螺纹孔121内旋出,便可实现散热模块3与固定柱12的分离。

参照图4,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散热模块3的中部向靠近壳体1(参照图1)底部的位置凹陷形成一个矩形的散热腔5。散热模块3一般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散热腔5的设置可以减小散热模块3中部的厚度,缩短了热量的传导历程,加快热量的散失。

散热模块3上的一个拓展部31的上端面还开设有容纳槽6,便于与一些辅助模块相搭配使用,便于辅助模块的安装操作。

参照图4和图5,为了提高散热模块3安装时的稳固性,拓展部31的下端面向远离壳体1(参照图1)底部的上方凹陷形成一个与固定柱12相适配的安装槽312。固定柱12的上端可以卡接在安装槽312内,防止安装过程中,散热模块3发生左右移动和晃动。

安装槽312内胶接有一块导热垫3121,导热垫3121由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柔性材料制成。一方面,当散热模块3通过螺栓4与固定柱12锁死固定后,导热垫3121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回弹力,使得散热模块3与固定柱12之间始终保持预紧力的作用,提高了散热模块3与固定柱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导热垫3121可以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提高了散热效果。

参照图3和图5,壳体1内垂直固设有一根承载柱7,承载柱7设置于壳体1的长边位置处并且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承载柱7的高度小于固定柱12的高度。散热壳体1的一条长边向靠近承载柱7的方向延伸形成一个安装架8,安装架8的长度小于该长边的长度。当散热模块3安装后,安装架8的下端抵碰在承载柱7的上端面,便于散热模块3的组装和定位。

壳体1的四个端角向靠近容纳腔2的中心位置凸伸形成一个圆弧段9,并且圆弧段9从壳体1的底部延伸至上端至与壳体1的上端面平齐,固定柱12的一侧与圆弧段9的一侧固定连接。安装架8与承载柱7抵触后,安装架8的两端抵触在壳体1长边位置处的两个圆弧段9之间,可以对安装架8进行定位,提高安装后散热模块3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首先,将散热模块3上的拓展部31与固定柱12的位置相对应。然后,从壳体1的开口处将散热模块3组装至容纳腔2内,并使固定柱12的上端卡接在拓展部31下端面的安装槽312内。此时,安装架8的下端面与承载柱7的上端面相抵碰,并且两端抵触在壳体1长边上的两个圆弧段9之间。最后,将螺栓4插设于拓展部31的安装孔311内,并使端部螺纹连接在固定柱12上的螺纹孔121内,实现散热模块3与壳体1的安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