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8036发布日期:2021-05-11 15:1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电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



背景技术:

光电开关是光电接近开关的简称,它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接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的有无。目前,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反射式光电开关检测距离大多在10mm以内,检测距离受限,只能进行短距离检测。如果光电开关工作环境是户外,由于户外扬尘较多,光电开关的发射口很快就会被灰尘覆盖,一方面光电开关无法工作,造成设备的停机等损失,另一方面过多的灰尘会侵蚀光电开关的外表面,造成光电开关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光电开关容易受扬尘影响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包括:发射部件、接收部件和外壳;

所述外壳的空腔内设置阻光板,所述阻光板将所述空腔分割为用于容置所述发射部件的第一腔室和用于容置所述接收部件的第二腔室;

所述发射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室;所述接收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发射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的部分设有开口,所在所述开口处可拆卸地连接有防尘板,且所述防尘板能够将所述开口覆盖;

所述发射部件所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防尘板并经反射部件反射后被所述接收部件接收。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部件,包括:发射端引脚(1)和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射端引脚(1)包括正极发射引脚和负极发射引脚;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正极发射引脚连接;所述负极发射引脚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在所述第一腔室(10)内,所述正极发射引脚和所述负极发射引脚从所述第一腔室(10)的第一侧开口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部件,包括:接收端引脚和光电集成电路;所述接收端引脚包括正极接收引脚、负极接收引脚和开关接地引脚;所述光电集成电路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正极接收引脚连接;所述负极接收引脚与所述光电集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接地引脚与所述光电集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所述光电集成电路固定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正极接收引脚、所述负极接收引脚和所述开关接地引脚从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侧开口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开口的边沿设置第一限位挡板;所述第一限位挡板按照预置角度向所述第一腔室内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开口的边沿设置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二限位挡板按照预置角度向所述第二腔室内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板上设置卡扣,在所述开口边沿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卡扣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处且位于所述防尘板的下方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对应于所述接收部件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光孔;所述挡板对应于所述发射部件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光孔。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集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负极接收引脚连接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开关接地引脚链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板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设置防尘板,以减少灰尘对产品特性的干扰,提升产品精度和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的主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的防尘板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的防尘板状态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的实现原理示意图。

附图说明:1-发射端引脚、2-接收端引脚、3-开口、4-阻光板、5-第二腔室、6-第一限位挡板、7-通孔、8-防尘板、9-卡扣、10-第一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射式光电开关,包括:发射部件、接收部件和外壳;

外壳的空腔内设置阻光板4,阻光板4将空腔分割为用于容置发射部件的第一腔室10和用于容置接收部件的第二腔室5;

发射部件配置在第一腔室10;接收部件配置在第二腔室5;

外壳上对应发射部件和接收部件的部分设有开口3,所在开口3处可拆卸地连接有防尘板8,且防尘板8能够将开口3覆盖;

发射部件所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防尘板8并经反射部件反射后被接收部件接收。

为了保证光电开关的效果,在外壳的空腔内设置阻光板4,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5之间由阻光板4进行阻隔,使得接收部件不能直接接收发射部件发出的光。阻光板4是完全不透光的,与外壳选用相同的材质。在第一腔室10内容置发射部件,发射部件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在开口3的对侧。类似的,在第二腔室5内容值接收部件,接收部件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在开口3的对侧。

如图4所示,防尘板8能够完全嵌入开口3内,且大小相适应。为了增加防尘效果,还可以在防尘板8的外圈或开口3的内圈设置橡胶垫圈以提高防尘效果。

如图5所示,发射部件的光线透过防尘板8并经反射部件的反射后被接收部件接收,以能够接收到反射光线实现开关控制。

进一步地,发射部件,包括:发射端引脚1、发射电阻和发光二极管;发射端引脚1包括发射端引脚1和发光二极管;发射端引脚1包括正极发射引脚和负极发射引脚;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正极发射引脚连接;负极发射引脚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发光二极管固定在所述第一腔室10内,正极发射引脚和负极发射引脚从第一腔室10的第一侧开口伸出。

为发射部件中的正极发射引脚连接输入电压,如果经过发送电阻降压之后,剩余压降还能满足发光二极管的压降需求,发光二极管能够发光,光电开关进入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接收部件,包括:接收端引脚2和光电集成电路;接收端引脚2包括正极接收引脚、负极接收引脚和开关接地引脚;光电集成电路的电压输入端与正极接收引脚连接;负极接收引脚与光电集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开关接地引脚与光电集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光电集成电路固定在第二腔室5内,正极接收引脚、负极接收引脚和开关接地引脚从第二腔室5的第二侧开口伸出。

在发光二极管二极管发光后,经过发射纸反射后,由光电集成电路中的光电转换器,采集光信号并输出转换后的电信号,电信号通过负极接收引脚输出。

进一步地,第一侧开口的边沿设置第一限位挡板6;第一限位挡板6按照预置角度向第一腔室10内倾斜。

第一限位挡板6用于阻挡发射部件,并减少第一侧面开口的开口面积,减少灰尘进入第一腔室10。

进一步地,第二侧开口的边沿设置第二限位挡板;第二限位挡板按照预置角度向第二腔室5内倾斜。

第二限位挡板与第一限位挡板6的类似,用于阻挡接收部件,并减少第二侧面开口的开口面积,减少灰尘进入第二腔室5。

进一步地,防尘板8上设置卡扣9,在开口边沿设置通孔7,通孔7与卡扣9相匹配。

卡扣9与通孔7相匹配,使得防尘板8能牢固卡在开口3,降低防尘板8因震动脱落的风险。

进一步地,开口3处且位于防尘板8的下方安装有挡板,挡板对应于接收部件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光孔;挡板对应于发射部件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光孔。

发射光和接收光的只能通过第一通光孔和第二通光孔进行光传播,防止接收部件直接接收发射部件的二极管发出的光。

进一步地,光电集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负极接收引脚连接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开关接地引脚链接。

在光电接触电路的电压输出前,通过三极管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负极接收引脚输出高低电平,能更好地实现光电开关的开关目的。

进一步地,防尘板8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防尘板8可以是树脂、玻璃等等,透明不影响透光性的材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