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小尺寸PCB板化金生产的挂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4664发布日期:2021-03-23 11:3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小尺寸PCB板化金生产的挂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cb板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挂篮,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小尺寸pcb板化金生产的挂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发展,pcb板制造工厂对治工具的通用性的需求日益增强,传统的挂篮仅能够满足大尺寸pcb板的生产需求,而对于小尺寸的pcb板件却束手无策,从而导致小尺寸pcb不能够直接进行龙门式表面处理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承载较多小尺寸pcb板的应用于小尺寸pcb板化金生产的挂篮。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应用于小尺寸pcb板化金生产的挂篮,它包括下部框架、上部框架、支撑立柱与上部挂钩,下部框架由两根下部长边杆与两根下部宽边杆构成,下部框架为长方形框架,在两根下部长边杆上固定有条状的且垂直于下部长边杆的下部锯齿卡托,下部锯齿卡托具有朝上设置的齿形,且相邻齿形之间的齿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下部锯齿卡托,上部框架由两根上部长边杆与两根上部宽边杆构成,上部框架为长方形框架,上部长边杆与下部长边杆长度相等,上部宽边杆与下部宽边杆的长度相等,下部长边杆与下部宽边杆的连接处与支撑立柱的底端部固定,上部长边杆与上部宽边杆的连接处与支撑立柱的顶端部固定,支撑立柱与下部框架所在平面垂直,支撑立柱与上部框架所在平面垂直,在两根上部长边杆上均固定有上部挂钩;

在下部框架与上部框架之间的支撑立柱上固定有至少两层加强横杆组件,每层加强横杆组件均由内外两根沿着长边方向设置的加强横杆构成;

在最上层的加强横杆组件与上部框架之间的每根支撑立柱上安装有上层升降滑套,在上层升降滑套上螺接有用于顶紧支撑立柱以固定上层升降滑套位置的上层升降滑套顶杆,在上层升降滑套上固定有上层升降框架,上层升降框架由两根上层升降长边杆与一根上层升降宽边杆构成,在两根上层升降长边杆上固定有条状的且垂直于上层升降长边杆的上部锯齿卡托,上部锯齿卡托具有朝下设置的齿形,且相邻齿形之间的齿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上层升降长边杆;

在相邻两层加强横杆组件之间的每根支撑立柱上安装有中层升降滑套,在中层升降滑套上螺接有用于顶紧支撑立柱以固定中层升降滑套位置的中层升降滑套顶杆,在中层升降滑套上固定有中层升降框架,中层升降框架由两根中层升降长边杆与一根中层升降宽边杆构成,在两根中层升降长边杆上固定有条状的且垂直于中层升降长边杆的中部锯齿卡托,中部锯齿卡托的下表面具有朝下设置的齿形,中部锯齿卡托的上表面具有朝上设置的齿形,且相邻齿形之间的齿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中层升降长边杆。

作为优选,所述下部框架与上部框架之间的高度为650~750mm。

作为优选,所述上部挂钩的高度为200~300mm。

作为优选,所述下部长边杆的长度为530~630mm,下部宽边杆的长度为150~250mm。

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升降宽边杆与中层升降宽边杆朝向同一侧。

所述相邻两条下部锯齿卡托呈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40~60mm,下部锯齿卡托共有9~13条。

所述相邻两条上部锯齿卡托呈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40~60mm,上部锯齿卡托共有9~13条。

所述相邻两条中部锯齿卡托呈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40~60mm,每层中层升降框架上的中部锯齿卡托共有9~13条。

本实用新型使得小尺寸pcb板也可以实现化金生产,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承载小尺寸pcb板数量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于小尺寸pcb板化金生产的挂篮,如图1所示,它包括下部框架1、上部框架2、支撑立柱3与上部挂钩4,下部框架1由两根下部长边杆11与两根下部宽边杆12构成,下部框架1为长方形框架,在两根下部长边杆11上固定有条状的且垂直于下部长边杆11的下部锯齿卡托13,下部锯齿卡托13具有朝上设置的齿形,且相邻齿形之间的齿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下部锯齿卡托13,上部框架2由两根上部长边杆21与两根上部宽边杆22构成,上部框架2为长方形框架,上部长边杆21与下部长边杆11长度相等,上部宽边杆22与下部宽边杆12的长度相等,下部长边杆11与下部宽边杆12的连接处与支撑立柱3的底端部固定,上部长边杆21与上部宽边杆22的连接处与支撑立柱3的顶端部固定,支撑立柱3与下部框架1所在平面垂直,支撑立柱3与上部框架2所在平面垂直,在两根上部长边杆21上均固定有上部挂钩4;

在下部框架1与上部框架2之间的支撑立柱3上固定有三层加强横杆组件5,每层加强横杆组件5均由内外两根沿着长边方向设置的加强横杆构成;

在最上层的加强横杆组件5与上部框架2之间的每根支撑立柱3上安装有上层升降滑套6,在上层升降滑套6上螺接有用于顶紧支撑立柱3以固定上层升降滑套6位置的上层升降滑套顶杆,在上层升降滑套6上固定有上层升降框架7,上层升降框架7由两根上层升降长边杆71与一根上层升降宽边杆72构成,在两根上层升降长边杆71上固定有条状的且垂直于上层升降长边杆71的上部锯齿卡托73,上部锯齿卡托73具有朝下设置的齿形,且相邻齿形之间的齿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上层升降长边杆71;

在相邻两层加强横杆组件5之间的每根支撑立柱3上安装有中层升降滑套8,在中层升降滑套8上螺接有用于顶紧支撑立柱3以固定中层升降滑套8位置的中层升降滑套顶杆,在中层升降滑套8上固定有中层升降框架9,中层升降框架9由两根中层升降长边杆91与一根中层升降宽边杆92构成,在两根中层升降长边杆91上固定有条状的且垂直于中层升降长边杆91的中部锯齿卡托93,中部锯齿卡托93的下表面具有朝下设置的齿形,中部锯齿卡托93的上表面具有朝上设置的齿形,且相邻齿形之间的齿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中层升降长边杆91。

所述下部框架1与上部框架2之间的高度为700mm。

所述上部挂钩4的高度为250mm。

所述下部长边杆11的长度为580mm,下部宽边杆12的长度为200mm。

所述上层升降宽边杆72与中层升降宽边杆92朝向同一侧。

所述相邻两条下部锯齿卡托13呈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0mm,下部锯齿卡托13共有11条。

所述相邻两条上部锯齿卡托73呈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0mm,上部锯齿卡托73共有11条。

所述相邻两条中部锯齿卡托93呈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0mm,每层中层升降框架9上的中部锯齿卡托93共有11条。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将小尺寸pcb板插在下部锯齿卡托13的齿槽内与中部锯齿卡托93的齿槽内,或者将小尺寸pcb板插在相邻两层的中部锯齿卡托93的齿槽内,还可以将小尺寸pcb板插在中部锯齿卡托93的齿槽内与上部锯齿卡托73的齿槽内。

通过拧松上层升降滑套顶杆与中层升降滑套顶杆,上层升降滑套6以及其上固定的上层升降框架7可以进行升降,中层升降滑套8以及其上固定的中层升降框架9可以进行升降,升降到位后再拧紧上层升降滑套顶杆、中层升降滑套顶杆,使上层升降滑套顶杆、中层升降滑套顶杆顶紧支撑立柱3,通过改变下部框架1与中层升降框架9之间的距离、相邻中层升降框架9之间的距离以及中层升降框架9与上层升降框架7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满足在下部锯齿卡托13的齿槽内与中部锯齿卡托93的齿槽内、相邻中部锯齿卡托93的齿槽内以及中部锯齿卡托93的齿槽内与上部锯齿卡托73的齿槽内插装不同宽度的pcb板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