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鳍片与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2384发布日期:2021-10-27 18:5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散热鳍片与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鳍片与散热器。


背景技术:

2.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产品已与日常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各种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必须通过散热装置将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排出至外界,以确保可携式电子装置正常运作。风扇是最常被使用的散热装置之一,通过将发热元件附近的热空气吹散或抽离,使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可由附近的空气带走而达到散热效果。
3.以中央处理器为例,一般来说,电脑厂商会在中央处理器上架设散热鳍片,并将风扇架设于散热鳍片上。散热鳍片用以吸收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热能,并通过风扇所产生的冷却气流来将累积于散热鳍片中的热能带走。为了能够解决中央处理器的散热问题,目前中央处理器搭配的风扇所产生的冷却气流集中吹向中央处理器处。然而,中央处理器周围仍有其他电子元件,如存储器或运算芯片。这些电子元件同样有散热需求,但在空间上与成本上的考量又难以在这些电子元件上独自设置散热鳍片与散热风扇,进而难以兼顾中央处理器周围的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鳍片与散热器,借以兼顾中央处理器周围的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
5.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散热鳍片包含一柱状体及多个鳍片体。鳍片体连接于柱状体的周缘。至少部分这些鳍片体包含一第一凸出段及一第二凸出段。这些第一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大于这些第二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散热鳍片包含一柱状体、一第一鳍片体及一第二鳍片体。第一鳍片体包含一第一组装部及多个第一鳍片,第一组装部装设于柱状体。这些第一鳍片连接于第一组装部的周缘。第二鳍片体包含一第二组装部及多个第二鳍片。第二组装部装设于柱状体。这些第二鳍片连接于第二组装部的周缘。其中第一组装部与第二组装部同轴设置,且这些第一鳍片的长度相异于这些第二鳍片的长度。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散热器包含一散热鳍片及一气流产生器。散热鳍片包含一柱状体及多个鳍片体。鳍片体连接于柱状体的周缘。至少部分这些鳍片体包含一第一凸出段及一第二凸出段。这些第一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大于这些第二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气流产生器设置于散热鳍片,且这些第一凸出段较这些第二凸出段靠近气流产生器。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散热器包含一散热鳍片及一气流产生器。散热鳍片包含一柱状体、一第一鳍片体及一第二鳍片体。第一鳍片体包含一第一组装部及多个
第一鳍片,第一组装部装设于柱状体。这些第一鳍片连接于第一组装部的周缘。第二鳍片体包含一第二组装部及多个第二鳍片。第二组装部装设于柱状体。这些第二鳍片连接于第二组装部的周缘。其中第一组装部与第二组装部同轴设置,且这些第一鳍片的长度相异于这些第二鳍片的长度。气流产生器设置于散热鳍片,且这些第一鳍片较这些第二鳍片靠近气流产生器。
9.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散热鳍片与散热器,通过第一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或是因为这些第二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小于扇叶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使得冷却气流会分成吹向靠近热源的垂直气流以及吹向远离热源的水平气流。如此一来,即能够兼顾热源的散热需求以及热源周围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
10.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1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装设于电路板的立体图。
12.图2为图1的分解图。
13.图3为图1的散热鳍片的剖面图。
14.图4为图2的散热鳍片的下视图。
15.图5为图1的侧视图。
16.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散热鳍片的分解图。
17.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装设于电路板的侧视图。
18.图8为图7的散热鳍片的下视图。
19.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散热鳍片的剖面图。
20.其中,附图标号:
21.1散热器
22.2电路板
23.3组装柱
24.4热源
25.10散热鳍片
26.100柱状体
27.200鳍片体
28.210第一凸出段
29.211外侧缘
30.220第二凸出段
31.221外侧缘
32.300第一组装体
33.400第二组装体
34.20气流产生器
35.22架体
36.24扇叶
37.30第一结合件
38.40弹性件
39.50止挡扣片
40.60第二结合件
41.10a散热鳍片
42.a柱状体100
43.200a第一鳍片体
44.210a第一组装部
45.220a第一鳍片
46.300a第二鳍片体
47.310a第二组装部
48.320a第二鳍片
49.400a第一组装体
50.500a第二组装体
51.1b散热器
52.10b散热鳍片
53.100b柱状体
54.200b鳍片体
55.210b第一凸出段
56.220b第二凸出段
57.20b气流产生器
58.10c散热鳍片
59.200c鳍片体
60.230第三凸出段
61.a中心线
62.d1、d2、d3最大距离
63.d1、d2长度
64.f1冷却气流
65.f2垂直气流
66.f3水平气流
67.o外围
68.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69.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装设于电路板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散热鳍片的剖面图。
70.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器1装设于一电路板2。电路板2具有多个组装柱3,且电路板2上设有一热源4。热源4例如为中央处理器或显示处理器。
71.散热器1包含一散热鳍片10及一气流产生器20。散热鳍片10的材质例如为金、银、铜、铁等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散热鳍片10包含一柱状体100及多个鳍片体200。柱状体100热接触于热源4。这些鳍片体200例如通过铝挤方式一体成型地连接于柱状体100的周缘而例如呈放射状排列。在本实施例中,这些鳍片体200呈平板状,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鳍片体也可以呈曲形板状。气流产生器20例如为轴流式风扇,并包含一架体22及一扇叶24。架体22装设于散热鳍片10,且扇叶24可转动地装设于架体22,以产生吹向散热鳍片10的散热气流。
72.详细来说,每一鳍片体200包含一第一凸出段210及一第二凸出段220。第一凸出段21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1大于第二凸出段22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2。所谓的第一凸出段21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1是指第一凸出段210的外侧缘211至中心线a的距离。所谓的第二凸出段22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2是指第二凸出段220的外侧缘221至中心线a的距离。
7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外侧缘211与外侧缘221平行于中心线a,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外侧缘与外侧缘亦可不平行于中心线a。
74.此外,这些第二凸出段22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2实质上介于这些第一凸出段21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1的65%至85%。
75.在本实施例中,全部的这些鳍片体200皆包含第一凸出段210及第二凸出段22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仅部分鳍片体包含有第一凸出段与第二凸出段,详细描述容后说明。
76.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还可以包含多个第一结合件30、多个弹性件40及多个止挡扣片50。散热鳍片10还可以包含多个第一组装体300。这些第一组装体300分别连接于这些鳍片体200的这些第一凸出段210的部分。这些第一组装体300分别通过这些第一结合件30装设于电路板2的这些组装柱3,以令散热鳍片10热耦合于热源4。这些弹性件40例如为压缩弹簧,并分别套设于这些第一结合件30。这些弹性件40分别抵压于这些第一组装体300靠近气流产生器20的一侧。弹性件40抵压于第一组装体300用以确保散热鳍片10与热源4间热接触的品质。这些止挡扣片50分别装设于这些第一结合件30,并分别止挡于这些第一组装体300远离气流产生器20的一侧。
7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装体300、第一结合件30、弹性件40及止挡扣片50的数量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组装体300、第一结合件30、弹性件40及止挡扣片5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
78.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还可以包含多个第二结合件60。散热鳍片10还可以包含多个第二组装体400。这些第二组装体400分别连接于这些鳍片体200的这些第一凸出段210的部分。气流产生器20分别通过这些第二结合件60装设于这些第二组装体400,以完成气流产生器20与散热鳍片10间的组装。此外,当气流产生器20设置于散热鳍片10时,这些第一凸出段210较这些第二凸出段220靠近气流产生器20。也就是说,第一凸出段210位于散热鳍片10的入风侧,而第二凸出段220位于散热鳍片10的出风侧。
7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组装体400与第二结合件60的数量为多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组装体400与第二结合件60的数量也可以为单个。
80.请参阅图4。图4为图2的散热鳍片的下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凸出段210的
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1大于等于扇叶24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3,这些第二凸出段22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2小于扇叶24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3。所谓的扇叶24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3是指扇叶24的外围o至中心线a的距离。
81.请参阅图5。图5为图1的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气流产生器20所产生的冷却气流f1流经散热鳍片10时,因为第一凸出段21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1大于第二凸出段22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2,或是因为这些第二凸出段22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2小于扇叶24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3,使得冷却气流f1会分成吹向靠近热源4的垂直气流f2以及吹向远离热源4的水平气流f3。如此一来,即能够兼顾热源4的散热需求以及热源4周围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
82.在上述实施例中,散热鳍片1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散热鳍片的分解图。本实施例的散热鳍片10a包含一柱状体100a、一第一鳍片体200a及一第二鳍片体300a。第一鳍片体200a包含一第一组装部210a及多个第一鳍片220a。第一组装部210a例如但不限于呈环状,并套设于柱状体100a。这些第一鳍片220a连接于第一组装部210a的周缘。第二鳍片体300a包含一第二组装部310a及多个第二鳍片320a。第二组装部310a例如但不限于呈环状,并套设于柱状体100a。这些第二鳍片320a连接于第二组装部310a的周缘。第一组装部210a与第二组装部310a皆套设于柱状体100a,使得第一组装部210a与第二组装部310a同轴设置。此外,这些第一鳍片220a的长度d1相异于这些第二鳍片320a的长度d2,以让散热鳍片10a如散热鳍片10一样兼顾垂直向气流f2与水平向气流f3(如图5所示)。
83.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鳍片10a还可以包含多个第一组装体400a与多个第二组装体500a。这些第一组装体400a分别连接于这些第一鳍片220a的部分,以及这些第二组装体500a分别连接于这些第一鳍片220a的部分。这些第一组装体400a与第二组装体500a的功用同图1实施例的第一组装体300与多个第二组装体400,故不再赘述。
84.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鳍片220a的长度d1与第二鳍片320a的长度d2皆相同,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第一鳍片的长度与这些第二鳍片的长度也可以部分相异。
85.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鳍片220a与第二鳍片320a皆呈平板状,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第一鳍片与第二鳍片亦可以呈曲形板状。
86.在上述实施例中,散热鳍片10的所有鳍片体200皆包含有第一凸出段210与第二凸出段220,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7与图8。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装设于电路板的侧视图。图8为图7的散热鳍片的下视图。本实施例的散热器1b包含一散热鳍片10b及一气流产生器20b。散热鳍片10b及一气流产生器20b的组装关系同上述说明,故不再赘述。以下仅针对散热鳍片10b的结构进行说明。
87.散热鳍片10b包含一柱状体100b及多个鳍片体200b。这些鳍片体200b连接于柱状体100b的周缘,且这些鳍片体200b仅部分包含有相异距离的第一凸出段210b及第二凸出段220b。在本实施例中,包含有第一凸出段210b与第二凸出段220b的鳍片体200b的分布区域约占散热鳍片10的半圆,即夹角θ接近180度。不过包含有第一凸出段210b与第二凸出段220b的鳍片体200b的分布区域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包含有第一凸
出段与第二凸出段的鳍片体的分布区域也可以依需求改为四分之一圆或是其他角度范围。
88.请参阅图9,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散热鳍片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散热鳍片10c包含一柱状体100及多个鳍片体200c。每一鳍片体200c包含一第一凸出段210、一第二凸出段220及一第三凸出段230。第一凸出段21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1大于第二凸出段22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2,且第三凸出段23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3大于第二凸出段220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2。所谓的第一凸出段21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1是指第一凸出段210的外侧缘211至中心线a的距离。所谓的第二凸出段22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2是指第二凸出段220的外侧缘221至中心线a的距离。所谓的第三凸出段23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2是指第三凸出段230的外侧缘231至中心线a的距离。
8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段21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1等于第三凸出段230的外缘至柱状体100的中心线a的最大距离d3,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也可以不等于第三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
90.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凸出段210非位于散热鳍片10c的出风侧的概念亦可套用于组装式的散热鳍片10a(如图6所示)。
91.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散热鳍片与散热器,通过第一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或是因为这些第二凸出段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小于扇叶的外缘至柱状体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使得冷却气流会分成吹向靠近热源的垂直气流以及吹向远离热源的水平气流。如此一来,即能够兼顾热源的散热需求以及热源周围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