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00190阅读:来源:国知局
绕组的一端通过接线端子CN3连接至电源10,变压器LI的次级绕组的两端作为输出端连接至直流控制电路2的输入端。
[0027]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直流控制电路2包括:顺次连接的整流滤波单元21、稳压单元22以及控制单元23 ;其中,整流滤波单元21包括整流元件Dl、电容Cl、电容C2以及电容C7 ;其中整流元件Dl的交流输入端正极AC+连接至变压器LI的次级绕组的一端,整流元件Dl的交流输入端负极AC-连接至变压器LI的次级绕组的另一端;电容Cl连接在整流元件Dl的交流输入端正极AC+与交流输入端负极AC-之间;电容C7连接在整流元件Dl输出端正极V+与输出端负极V-之间;电容C2与电容C7并联连接;整流元件Dl输出端负极V-接地。
[0028]稳压单元22包括:稳压芯片U1、电阻R1、电容C3、电容C5、电容C6以及二极管ZDl ;其中稳压芯片Ul的输入端VIN通过电阻Rl连接至整流元件Dl的输出端正极V+ ;二极管ZDl的阴极连接至稳压芯片Ul的输入端VIN,二极管ZDl的阳极接地;电容C3与二极管ZDl并联连接;稳压芯片Ul的地端GND接地;稳压芯片Ul的输出端VOUT通过电容C5接地;电容C6与电容C5并联连接。
[0029]控制单元23包括:单片机U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7、电阻R8以及电容C4 ;其中单片机U2的RES端通过电阻R4连接至稳压芯片Ul的输出端VOUT ;单片机U2的VCC端连接至稳压芯片Ul的输出端VOUT ;单片机U2的PB3端通过电阻R2接地;单片机U2的PB4端通过电阻R3接地;单片机U2的GND端接地;单片机U2的PBO端通过电容C4接地;单片机U2的PBl端通过电阻R7连接至电压转换电路3 ;单片机U2的PB2端通过电阻R8连接至电压转换电路3。
[0030]作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电压转换电路3包括:光电親合器0P1、光电親合器0P2、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5、电阻R6、电阻R9、电阻RlO ;其中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7连接至单片机U2的PBl端;三极管Ql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5接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至光电耦合器OPl中二极管的阴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连接至单片机U2的PB2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6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光电耦合器0P2中二极管的阴极;光电耦合器OPl中二极管的阳极通过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9和电阻RlO连接至光电耦合器0P2中二极管的阳极;电阻R9和电阻RlO的串联连接端连接至直流控制电路2 ;光电耦合器OPl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3连接至变压器LI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OPl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晶体闸流管Q3的触发极G ;光电耦合器0P2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4连接至变压器LI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0P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第三晶体闸流管Q4的触发极G。
[0031]切换电路4包括:第二晶体闸流管Q3、第三电阻R18、第三二极管ZD7、第四二极管ZD6、第四电阻Rl7、第三晶体闸流管Q4、第五电阻R12、第五二极管ZD3、第六二极管ZD2和第六电阻Rll ;其中第三电阻R18、第三二极管ZD7、第四二极管ZD6和第四电阻R17依次串联连接在第二晶体闸流管Q3的Tl极与T2极之间;第五电阻R12、第五二极管ZD3、第六二极管ZD2和第六电阻Rll依次串联连接在第三晶体闸流管Q4的Tl极与T2极之间;第三二极管ZD7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ZD6的阳极连接的连接端连接至第三晶体闸流管Q4的触发极G ;第五二极管ZD3的阳极与第六二极管ZD2的阳极连接的连接端连接至第二晶体闸流管Q3的触发极G。
[0032]LED背光源驱动电路5包括:第一晶体闸流管Q5、第六电阻R11、第五电阻R12、二极管ZD5以及二极管ZD4 ;其中第一晶体闸流管Q5的Tl极连接至变压器LI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第一晶体闸流管Q5的T2极通过接线端子CN3连接至电源;二极管ZD5的阴极通过电阻R16连接至第一晶体闸流管Q5的Tl极,二极管ZD5的阳极连接至二极管ZD4的阳极,二极管ZD5的阳极还连接至第一晶体闸流管Q5的触发极G ;二极管ZD4的阴极通过电阻R15连接至第一晶体闸流管Q5的T2极。
[003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分立元件组成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利用各元件的特性实现LED背光源的驱动控制,节约了成本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生产厂家带来更大的生产效益。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 开关t旲块;以及 依次串联连接在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串联连接端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 当所述第一二极管或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导通,为LED背光源提供电路回路,驱动LED背光源正常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为第一晶体闸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闸流管的Tl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闸流管的触发极G ;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闸流管的T2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为MOS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漏极。
4.一种LED背光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背光源控制电路包括: 连接在所述电源与所述LED背光源之间的LED背光源驱动电路,所述LED背光源驱动电路为所述LED背光源提供供电回路,驱动LED背光源正常工作; 所述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 开关模块;以及依次串联连接在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串联连接端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 当所述第一二极管或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导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背光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为第一晶体闸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闸流管的Tl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闸流管的触发极G ;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闸流管的T2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背光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为MOS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漏极。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背光源领域,公开了一种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所述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块;以及依次串联连接在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分立元件组成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利用各元件的特性实现LED背光源的驱动控制,简化了设计,节约了成本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生产厂家带来更大的生产效益。
【IPC分类】H05B37-02
【公开号】CN104822201
【申请号】CN201510195538
【发明人】刘超
【申请人】来安县新元机电设备设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