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波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33526阅读:来源:国知局
频率所计算出的相对带宽是3.06%。
[0038]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0、21、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0、fAR21、fAR22被设定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频带之外、且被设定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低频侧频带之外。即,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0、21、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0、fAR21、fAR22高于作为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的1.880GHz,且低于作为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的1.930GHz ο
[0039]在图10所示的现有的弹性波装置100中将平衡端子5通用化的情况下,低频侧滤波器2和高频侧滤波器3经由平衡端子5而被连接。因此,平衡端子5侧的低频侧滤波器2、高频侧滤波器3分别彼此受到阻抗的影响。由此,另一方滤波器的信号混入,隔离劣化。另外,由于低频侧滤波器2、高频侧滤波器3的阻抗的不匹配,导致插入损失增加,均衡降低。其结果是,弹性波装置100的电气特性劣化。
[0040]对作为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和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的通过特性进行说明。
[0041]图1Β是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的电路图。在图1Β所示的弹性波装置111中,对与图1Α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装置101通用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42]弹性波装置111取代弹性波装置101的低频侧滤波器12和高频侧滤波器13而具有低频侧滤波器112和高频侧滤波器113。低频侧滤波器112取代弹性波装置101的第1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第1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0和第2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以及第2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2,而具有第1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第1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0、第2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1以及第2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2。高频侧滤波器113取代弹性波装置101的第3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第3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5、第4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以及第4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7,而具有第3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4、第3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5、第4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6以及第4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7。
[0043]在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中,低频侧滤波器112和高频侧滤波器113与通用的平衡端子16、17连接。在低频侧滤波器112内分别串联连接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120、121、122的反谐振频率fAR119、fAR120、fAR121、fAR122设定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由此,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从通用的平衡端子16、17来看的低频侧滤波器112的阻抗变大。其结果是,能使从高频侧滤波器113流出到低频侧滤波器112的能量损失最小化。
[0044]图2A是作为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和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各自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通过特性的概念图。在图2A中,实线示出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的通过特性P19、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0的通过特性P20、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的通过特性P2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2的通过特性P2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的通过特性P24、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5的通过特性P25、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的通过特性P26、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7的通过特性P27。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谐振频率fR19?fR22被设置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内。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被设置于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之间。在图2A中,虚线示出图1B所示的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的通过特性P119、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0的通过特性P120、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1的通过特性P121、以及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2的通过特性P12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122的谐振频率fR119?fR122被设置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内。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122的反谐振频率fAR119?fAR122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
[0045]在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中,高频侧滤波器113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作为电容性元件进行动作。但是,因为反谐振频率fAR119?fAR122处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所以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滤波器112内的串联连接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122的阻抗变大。因此,低频侧滤波器112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整个频带中不作为电容性元件进行动作。因此,当从通用连接端子16、17侧来看低频侧滤波器112和高频侧滤波器113的合成阻抗时,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的阻抗和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阻抗之差变大,难以实现低频侧和高频侧双方的通过频带的阻抗匹配。
[0046]另一方面,在作为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中,低频侧滤波器12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被设定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之间。因此,低频侧滤波器12中的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阻抗成为电容性阻抗。高频侧滤波器13中的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阻抗也是电容性阻抗。这样,通过将低频侧滤波器12的阻抗为开路特性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设定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之间,由此低频侧滤波器12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作为电容性元件进行工作。由此,能够减小从通用连接端子16、17来看时的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的阻抗和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阻抗之差。因此,能抑制从高频侧滤波器13流出到低频侧滤波器12的能量损失,能使阻抗的匹配提高。另外,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被设定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附近,所以能提高低频侧滤波器12的急剧度。利用在平衡端子16与平衡端子17之间作为外部电路设置的电感器101A,能消除低频侧滤波器12和高频侧滤波器13的电容性。
[0047]在图2A中,弹性波装置101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27的谐振频率fR24?fR27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27的反谐振频率fAR24?fAR27被设定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高频侧频带外,即被设定为高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大频率的值。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4?127的谐振频率fR124?fR127也同样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反谐振频率fAR124?fAR127被设定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高频侧频带之外即比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大频率高的值。
[0048]图2B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谐振频率fR19?fR22、fR24?fR27、fR119?fR122、fR124 ?fR127 和反谐振频率 fAR19 ?fAR22、fAR24 ?fAR27、fAR119 ?fAR122、fAR124 ?fAR127的各值。
[0049]接着,对作为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和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的特性进行说明。
[0050]图3A?图7是通过模拟求出作为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各种特性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111的各种特性的特性图。在图3A?图7中,实线示出对使用图2B中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24?27的弹性波装置101进行模拟的结果而得到的特性。虚线示出对使用图2B中的比较例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122、124?127的弹性波装置111进行模拟的结果而得到的特性。在图3A?图7中,标记A至标记B的频率范围是低频侧通过频带PB1。即,标记A表示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小频率,标记B表示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标记C至标记D的频率范围是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即,标记C表示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标记D表示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大频率。
[0051]图3A是从不平衡端子14(低频侧不平衡端子)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和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的特性图。根据图3A,在实施例中,从不平衡端子14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与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相比更接近于1。由此判断出:弹性波装置101的低频侧滤波器12的阻抗的匹配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被大大改善。
[0052]图3B是从不平衡端子15 (高频侧不平衡端子)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和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的特性图。根据图3B,从不平衡端子15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与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相比几乎没有差异。由此判断出: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阻抗的匹配没有劣化。
[0053]图4是从平衡端子16和平衡端子17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和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的特性图。根据图4,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从平衡端子16和平衡端子17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与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相比更接近于1,大大优化。由此判断出:弹性波装置101的阻抗的匹配大大改善。
[0054]图5A是包含低频侧通过频带PB1和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低频侧滤波器12和低频侧滤波器112的通过特性图。在图5A中,比较例与实施例相比较,插入损失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较大。与此相对,实施例中特别是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一半处,能够降低插入损失,能够大大改善弹性波装置的电气特性。这是由于:通过提高该区域中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阻抗的匹配,能够减少电信号能量的反射损失。另外,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之间,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更急剧地衰减,其插入损失急剧增加。这是由于: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与比较例的反谐振频率fAR119?fAR122相比更接近于低频侧通过频带PB1。
[0055]图5B是包含低频侧通过频带PB1和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实施例的高频侧滤波器13和比较例的高频侧滤波器113的通过特性图。在图5B中,高频侧滤波器13的插入损失和高频侧滤波器113的插入损失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附近处,弹性波装置101的插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