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60897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场所照明用的设备,特别是一种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 动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等公共走廊人员流动变化较大,其照明通常采用常明 灯和自动照明灯,采用上述照明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采用常明灯照明,能耗大;如为 了节能减少装灯数,其照度又达不到国家标准。2)采用自动照明灯照明,人来灯亮,人走 延时灯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能,但在使用中亮度变化大,人眼会产生不适应的情 况,造成使用者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本实用新型具有 使用者体验好、节能、成本低和寿命长的特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 源与可控恒流模块连接,可控恒流模块与一组以上的LED灯组连接;所述的LED灯组包括一 个以上的LED灯珠;所述的可控恒流模块还连接有自动开关。
[0005] 前述的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中,所述的可控恒流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 电阻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 NPN型三极管集电极, 电容正极,第二NPN型三极管集电极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 NPN型三极管的 基极经第五电阻与控制电压输入端连接,发射极与直流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的电容的负极 与直流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的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栅极连 接,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有第二电阻,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的 漏极与LED灯组的负极连接,源极和漏极间还并接有第三电阻;所述的第二NPN型三极管的 发射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发射极与基极间还连接有第二电阻。
[0006] 前述的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中,所述的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 件还连接有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阴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阳极与第二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阻、第四电阻、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 应管、第二NPN型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电容间的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恒流电路;当自动开关关 断时,即控制电压输入端电压不为0时,第一 NPN型三极管接通,电容两端电压为0,耗尽型 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栅极电压为0,该管关断,且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源极和 漏极经第三电阻导通;通过上述电路结构,使得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在关断时,电 路中仍有小电流流过LED灯组,此电流保证了 LED灯珠的基础照明。当自动开关接通时,即 控制电压输入端电压为〇时,第一 NPN型三极管关断,直流电源通过第一电阻向电容充电, 电容两端电压升高,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栅极电压升高,使该管导通,流过LED 灯组电流加大(高亮度照明电流),此时,LED灯珠为高亮度照明。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 通过自动开关的控制电压输入端电压信号控制LED灯珠的按需照明,当停车场等公共场所 无人时,控制电压输入端所输出的电信号为0,此时LED灯珠为基础照明,当有人时,控制电 压输入端电压信号为〇,此时LED灯珠为高亮度照明;通过该结构,使得人眼有一个由低亮 度环境逐渐适应高亮度环境的过程,避免了人眼因环境亮度瞬间变化过大而产生不适的感 觉,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舒适性;不仅如此,采用可变亮度的LED灯珠,在低亮度(基础 照明)的状态下耗能低,有效降低了设备的能耗,节约了能源。而且频繁的亮度变化对LED 灯珠的寿命影响小,且低亮度时LED灯珠的发热量低,所以本实用新型还有效降低了散热 成本,低发热量还有效延长了 LED灯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是可控恒流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0] 附图中的标记为:1-直流电源,2-可控恒流模块,3-LED灯组,4-LED灯珠,5-自动 开关,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C1-电容,Q1-第一 NPN型三极管,Q2-第二NPN型三极管,Q3-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G-栅 极,S-源极,D-漏极,DW1-稳压二极管,UK-控制电压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限制的依据。
[0012] 实施例。一种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构成如图1-2所示,包括直流电源1, 直流电源1与可控恒流模块2连接,可控恒流模块2与一组以上的LED灯组3连接;所述的 LED灯组3包括一个以上的LED灯珠4 ;所述的可控恒流模块2还连接有自动开关5。
[0013] 前述的可控恒流模块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1的正 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 NPN型三极管Q1集电极,电容C1正极,第二NPN 型三极管Q2集电极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 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经第五 电阻R5与控制电压输入端UK连接,发射极与直流电源1负极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负极 与直流电源1负极连接;所述的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Q3 的栅极G连接,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Q3的源极S连接有第二电阻R2,耗尽型N沟 道绝缘栅场效应管Q3的漏极D与LED灯组3的负极连接,源极S和漏极D间还并接有第三 电阻R3 ;所述的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1的负极连接,发射极与基极间 还连接有第二电阻R2。
[0014] 前述的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件还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W1,稳压二 极管DW1阴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阳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 连接。通过该设置,有效保护了第二NPN型三极管Q2在工作时不易烧坏。
[0015] 前述的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5ΚΩ ;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W1的电压为10~ 18V ;所述的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为1ΚΩ,所述的电容C1的值为1 yF/25V (电容值为1 yF, 最大电压为25V);所述的第二NPN型三极管Q2导通时基极与发射极电压为电压为0. 7V ;所 述的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
其中
[0017] I为LED灯珠 4的额定电流,
[0018] m为LED灯组3的组数;
[0019] 所述的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
其中
[0021] U1为直流电源1电压,
[0022] I为LED基础照明时电流,
[0023] UL为LED灯珠 4小电流时两端电压,
[0024] η为一组LED灯组3中的串联的LED灯珠 4的个数。
[0025] 前述的自动开关5为多普勒效应开关、微波开关或超声波开关等。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停车场等公共场所无人时,自动开关5关断,控制电压 输入端UK电压不为0,第一 NPN型三极管Q1导通,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Q3关断, 源极S和漏极D经第三电阻R3导通,电路中流过LED灯组3的电流为基础照明电流(小电 流),此电流保证了 LED灯珠 4的基础照明;当有人时,自动开关5感应并接通,控制电压输 入端UK电压为0,第一 NPN型三极管Q1关断,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Q3导通,电路 中流过LED灯组3的电流为高亮度照明电流,此电流保证了 LED灯珠 4的高亮度照明,以此 适应人的使用需求。当人离开后,自动开关5又关断,回复基础照明。
【主权项】
1. 一种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1 ),直流电源(1)与 可控恒流模块(2)连接,可控恒流模块(2)与一组以上的LED灯组(3)连接;所述的LED灯 组(3)包括一个以上的LED灯珠(4);所述的可控恒流模块(2)还连接有自动开关(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恒流 模块(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1)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 (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集电极,电容(C1)正极,第二NPN型三极管 (Q2)集电极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经第五电 阻(R5)与控制电压输入端(UK)连接,发射极与直流电源(1)负极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 负极与直流电源(1)负极连接;所述的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 应管(Q3)的栅极(G)连接,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Q3)的源极(S)连接有第二电阻 (R2),耗尽型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Q3)的漏极(D)与LED灯组(3)的负极连接,源极(S) 和漏极(D)间还并接有第三电阻(R3);所述的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 (1)的负极连接,发射极与基极间还连接有第二电阻(R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NPN型 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件还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W1),稳压二极管(DW1)阴极与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阳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供电的自动LED驱动器。包括直流电源(1),直流电源(1)与可控恒流模块(2)连接,可控恒流模块(2)与一组以上的LED灯组(3)连接;所述的LED灯组(3)包括一个以上的LED灯珠(4);所述的可控恒流模块(2)还连接有自动开关(5)。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者体验好、节能、成本低和寿命长的特点。
【IPC分类】H05B37/02
【公开号】CN205071362
【申请号】CN201520621988
【发明人】杨洪涛, 李志强, 甘密, 汪飞
【申请人】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