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01125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尤指一种将连接模组应用于移动电话的背壳上,并提供该等连接模组得以作拆卸的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
背景技术
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人与人相互交流的普遍性,现今的人们可藉由移动电话的连络,来达到随时随地与人交谈、传送简讯、电子邮件等快速通讯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一般常见的移动电话5,其内部的电路板50上是焊接有多数个功能不同的连接器,例如SIM卡(用户识别卡)连接器51或电池连接器52,以及其它各式各样的连接器与配合的连接线路(图略)等,而当移动电话的功能愈来愈强,造型却愈来愈要求轻、薄、短、小时,研发人员必须绞尽脑汁将所有电子元件叠积装满在小小的一移动电话外壳内。
然而,移动电话制造厂商为了商机及提供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接续旧款的新款移动电话,其推出时间被日益要求快速,此类的新款移动电话不管是否有全新的技术更新,但在外型上通常会做改款设计,如此一来,研发人员必须重新配置移动电话外壳内的所有电子元件与配合的线路,尤其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连接器,更是影响研发时间的首要问题。
再者,由于习知的移动电话皆将该等连接器以焊接方式固设于电路板上,故对于一般使用者而言,若不慎将该等连接器损坏时(如SIM卡连接器或电池连接器常因SIM卡的插拔或更新电池时,而将其端子折断受损),须将移动电话送回维修门市,由维修人员进行解焊及零件的更新,但因解焊有其困难性及技术性存在,所以会经常导致使用者在移动电话维修的期间内无法使用的不便,且有不甚损坏移动电话的电路板或其它电子元件的风险。
是以,由上可知,上述习知的移动电话在配置其连接器的结构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者。
缘是,本实用新型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使移动电话的制造厂商在外壳设计上只要在背壳上预留供连接模组使用的规格的容置空间,即能在该外壳的形状做任意的变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可令移动电话上的连接模组在更换或替换上更为容易与方便。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是设于该移动电话的电路板与背壳之间,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规划的容置空间,设于该移动电话的背壳内侧;至少一个以上一体成型的连接模组,以可拆卸的组装方式对应地配置于该背壳的规划的容置空间内,并设有应用于移动电话上的复数个连接单元,且该等连接单元皆具有弹性的导电接脚;及复数个接点,规划地设于该移动电话电路板上,并对应该等连接单元的导电接脚作电性触接。
如此,该连接模组极易与背壳接合或脱离,所以移动电话的制造厂商在外壳设计上只要在背壳上预留供连接模组使用的规划的容置空间,即能在该外壳的形状做任意的变化设计,不需再如传统般由研发人员重新考虑内部所有习知连接器与线路间的配置问题;再者,该连接模组的导电接脚是与电路板作电性触接,不另外施以任何焊接程序,藉此即可令移动电话上的连接模组在更换或替换上更为容易与方便。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徵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图1是习知移动电话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与移动电话的电路板相对应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优选实施例说明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与移动电话的电路板相对应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设于该移动电话的电路板1与背壳2之间,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规划的容置空间20(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是包括有第一容置空间21、第二容置空间22及第三容置空间23),设于该移动电话的背壳2内侧;至少一个以上一体成型的连接模组4(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是包括有第一连接模组40、一第二连接模组41及一第三连接模组42),以可拆卸的组装方式对应地配置于该背壳2的规划的容置空间20内,并设有应用于移动电话上的复数个连接单元3,诸如SIM卡连接单元31、电池连接单元32、I/O连接单元33、麦克风连接单元34、天线连接单元35、扩音连接单元36、耳机连接单元37、振动连接单元38等等,且该等连接单元3皆具有弹性的导电接脚30;及复数个接点10,规划地设于该移动电话的电路板1上,并对应该等连接单元3的导电接脚30作电性触接。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是可先将应用于移动电话上的连接单元3依 其位于背壳2上的位置规划地区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区块,而每一区块即以一连接模组4一体整合位于此区块上所有的连接单元3,例如,该第一连接模组40、该第二连接模组41及该第三连接模组42,同时,于该背壳2的内侧处上亦配合该等连接模组40、41及42而规划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21、第二容置空间22及第三容置空间23,并以可拆卸的方式分别供其容置;而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兹提供下述三种可拆卸方式,其中该第一连接模组40是为一由侧边围绕而成的框架体,其内部设有天线连接单元35,且于该第一容置空间21上形成有多数个用以卡制于该第一连接模组40侧边下缘的卡槽24,以分别卡固于该第一模组40的每一侧边上并将其固定于背壳2上。
该第二连接模组41概呈一开放状态的扁状槽体,其内部设有扩音连接单元36、耳机连接单元37及振动连接单元38等连接单元,且于该第二容置空间22上设有卡钩25,并钩扣在该第二连接模组41侧边的上缘处,以避免该第二连接模组41与第二容置空间22分离而达到固定于背壳2上的效果。
该第三连接模组42概呈一扁状板体,设有SIM卡连接单元31、电池连接单元32、I/O连接单元33及麦克风连接单元34等连接单元,同时,令该第三容置空间23配合第三连接模组42的外缘形状而形成一环边26,以供该第三连接模组42为此环边26所限制而卡固于背壳2上。
最後,在该电路板1上,如图4所示,布设有一般移动电话的通讯系统所采用的电子线路,以及与上述连接单元3作电性导通的接点10,或是移动电话所必备的其它电子元件等;上述连接单元3与电路板1之间,是运用连接单元3的导电接脚30与该电路板1的接点10作电性触接(不另外施以任何焊接程序),以使电路导通;一般而言,连接单元3上的导电接脚30是以导电的金属材质制成,故可将其弯制成具有弹性的接脚,并藉由其弹力而与电路板1的接点10作触接,因此不会有无法导通或导接不良等问题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移动电话所使用的连接单元3种类繁多,故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仅列举部份种类的连接单元3作说明,然其余应用在移动电话上的连接单元3仍可藉由本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达成的。
又值得一提的是,该连接模组4是经规格化的结构,所以不论移动电话的造型如何改款,只要在该移动电话的背壳2内侧预设一匹配该规格化连接模组4的容置空间20,皆可在该移动电话的外型确定後,再将该连接模组4安装至该对应的容置空间20即可。
因此,藉由本实用新型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确实具有以下优点1.移动电话外壳制造厂商只要规划地预留容设经规格化连接模组的空间後,即可在该等空间外任意地变化造型,不会再有需要重新配置所有电子元件及线路的问题产生。
2.由于移动电话上的连接模组没有焊接的问题,故维修人员可轻易地自背壳拆卸已损坏的连接模组做更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实用新型产品,其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习知的缺失,又因极具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实用新型人的权利。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是设于该移动电话的电路板与背壳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规划的容置空间,设于该移动电话的背壳内侧;至少一个以上一体成型的连接模组,以可拆卸的组装方式对应地配置于该背壳的规划的容置空间内,并设有应用于移动电话上的复数个连接单元,且该等连接单元皆具有弹性的导电接脚;及复数个接点,规划地设于该移动电话电路板上,并对应该等连接单元的导电接脚作电性触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连接模组是为侧边所围绕而成的框架体,且该背壳的规划的容置空间上形成有多数个卡制于该连接模组侧边下缘的卡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连接模组是为开放状态的扁状槽体,且该背壳的规划的容置空间上设有钩扣于该连接模组侧边上缘处的卡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连接模组是为扁状板体,且该背壳的规划的容置空间是配合连接模组的外缘形状而形成一环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连接单元包括SIM卡连接单元、电池连接单元、I/O连接单元、麦克风连接单元、天线连接单元、扩音连接单元、耳机连接单元或振动连接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等连接单元的导电接脚是经由弯制而具有弹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移动电话的连接模组构造,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规划的容置空间,设于该移动电话的背壳内侧;至少一个以上一体成型的连接模组,以可拆卸的组装方式对应地配置于该背壳的规划的容置空间内,并设有应用于移动电话上的复数个连接单元,且该等连接单元皆具有弹性的导电接脚;及复数个接点,规划地设于该移动电话电路板上,并对应该等连接单元的导电接脚作电性触接。如此,连接模组极易与背壳接合或脱离,所以移动电话的外壳制造厂商只要在背壳上预留供连接模组使用的规格化的空间,即能在该外壳的形状做任意的变化设计,不需再如传统般由研发人员重新考虑内部所有习知连接器与线路间的配置问题,且可便于维修人员更换已损坏的连接模组。
文档编号H04M1/02GK2542004SQ0220762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8日
发明者黄三山, 陈剑峰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