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终端基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及其用户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161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户终端基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及其用户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The 3rd Generation)中的终端异频测量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终端基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及其对应的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是采用WCDMA空中接口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在WCDMA/GSM全球标准化组织3GPP中发展。
其中在3GPP UMTS标准中,根据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Control)连接是否建立,可以将用户终端分为空闲(Idle)模式和RRC连接(Connected)模式两种其中未与UMTS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建立RRC连接的用户终端处于Idle模式,该模式下的用户终端只能通过非接入层(NAS,Non-Access Stratum)标识来区分,如通过国际移动台识别号(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来区分;其中已与UTRAN建立RRC连接的用户终端处于RRCConnected模式,该模式下的用户终端被分配了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以作为该用户终端在公共传输信道上的标识。
而对于RRC Connected模式的用户终端,又可根据RRC连接的层次和用户终端能使用的传输信道类型将用户终端划分为不同状态其中CELL_PCH状态、CELL_FACH状态和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终端在小区层次上可以区分,URA_PCH状态下的用户终端在UTRAN登记区(URA,UTRAN RegisterArea)层次上可以区分。其中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终端被分配了专用的物理信道,用户终端可使用专用传输信道和共享信道以及它们的组合;CELL_FACH状态下的用户终端在下行要连续监控一个公共传输信道(FACH,Forward Access Channel),在上行被分配缺省的公共信道(RACH,ReverseAccess Channel);CELL_PCH和URA_PCH状态下的用户终端采用不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方式通过相关的寻呼指示信道(PICH,PageIndicator Channel)监控一个寻呼信道(PCH,Page Channel),这两种状态下的用户终端没有任何上行活动。
在3GPP UMTS标准中,当用户终端处于不同模式和状态时,要根据接收的系统信息和自身所处小区的接收质量对异频小区进行测量,以进行小区重选、切换等处理。其中处于Idle,CELL_PCH,URA_PCH和CELL_FACH状态下的用户终端对异频测量的触发条件是接收的系统信息和当前所在小区的接收质量;而处于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终端对异频测量的触发条件是系统下发的测量控制信息。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具有双接收机的用户终端,由于无法同时支持对两个不同频率上的信号进行接收解码,因此用户终端在进行异频测量期间会中断对当前小区内信号的接收。
其中,用户终端监督的各个小区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1)激活集小区用户终端信息在这些小区内发送;用户终端只对包含在小区信息列表中的激活集小区进行测量;2)监督集小区不包含在激活集小区内但包含在小区信息列表中的小区属于监督集小区;3)检测集小区既不包含在小区信息列表中、也不包含在激活集小区中、但用户终端可以检测到的小区属于检测集小区。
其中处于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终端能够同时监督最多-32个同频小区;-32个异频小区;这32个异频小区中包含FDD异频最多为2个的FDD小区,依靠用户终端能力TDD载频最多为3个的TDD小区;
-依靠用户终端能力,分配到32个GSM频率的32个GSM小区;-依靠用户终端能力,在下行空闲周期(IPDL,Idle Period in downlink)间隙能够监督最多16个同频小区。
处于CELL_DCH状态下的且支持双模或多模的用户终端在FDD模式下会对异频FDD小区、或GSM小区、或TDD小区进行异频测量,以进行新小区识别或新小区质量测量,用于系统间小区的切换处理。其中用户终端在UTRAN所指示的压缩模式下执行异频测量,同时要满足对同频新小区的识别及对同频新小区的测量能力要求,且同时要满足对异频新FDD小区、或GSM小区或TDD小区的识别及对异频新FDD小区、或GSM小区或TDD小区的测量能力要求。
其中FDD模式下的用户终端对GSM小区的测量分为GSM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测量和GSM小区基站识别码(BSIC,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Identity Code)证实两个过程,其中GSM小区BSIC证实又包含初始BSIC识别和BSIC重证两个过程。
其中初始BSIC识别过程是指用户终端在不知道本FDD小区和GSM小区之间的时间关系时,第一次搜索GSM小区的BSIC并解码获得BSIC的过程。
BSIC重证过程是指用户终端在对GSM小区进行初始BSIC识别处理之后,继续跟踪和解码该GSM小区的BSIC的过程。
其中UTRAN对用户终端下发的压缩模式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即UTRAN在发送某些帧(每10ms发送的数据为一帧)的时候,加大数据发送速率,用少于10ms的时间发送完成原来需要在10ms内发送的数据,那么空域出来的时间就用于指示用户终端进行异频测量处理,具体采用什么方式及什么时间来加大数据发送速率,则完全由UTRAN进行控制。
其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用户终端在每个发射间隙1(transmission gap 1)和发射间隙2(transmission gap 2)执行测量。
图2中各个参数的取值范围如下-发射间隙长度(TGL1,TGL2)(1...14)单位时隙;-发射间隙开始间隔(TGD)(15...269,不用)单位时隙;-发射间隙模式长度(TGPL1,TGPL2)(1...144)单位帧。
标准中规定,为满足用户终端的测量性能要求,要求UTRAN要针对不同的测量目的设计不同的发射间隙模式(TG Pattern),同时设计的发射间隙模式还需要满足以下准则1)发射间隙模式长度TGPL>1帧;2)在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TGP中,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TG;3)在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TG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TG的开始位置至少要间隔8个时隙。
由UTRAN下发给用户终端的压缩模式中包含有各个发射间隙模式参数和对应的测量目的。其中发射间隙模式参数包含有发射间隙(TG)参数,发射间隙长度(TGL)参数,发射间隙开始时间,发射间隙模式长度(TGPL)等;包含的测量目的分为FDD测量、TDD测量、GSM载波RSSI测量、GSM初始BSIC识别、GSM BSIC重证和多载波测量等。
当用户终端接收到UTRAN同时下发的多个发射间隙模式时,如果在这些发射间隙模式中有几个同时激活时,用户终端会检查同时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是否在同一帧内产生发射间隙TG,如果存在两个或多个发射间隙模式在同一帧内产生发射间隙TG,则用户终端会认为此为非法重叠,进而通知UTRAN。
目前,为了承载通信热点地区(通信热点地区是指业务负荷较高、用户数量较大的地区)的高业务负荷,使用灵活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通信热点地区容量增长的需求,一些运营商和厂商提出要在这些热点地区灵活使用所有可得的FDD载频、TDD载频和GSM载频,以调度多模用户终端在这些模式间进行切换处理。因此对于支持双模或多模的用户终端,则可能需要在某些特定的FDD小区同时进行异频FDD小区和GSM小区测量,或同时进行异频FDD小区和TDD小区测量,或同时进行异频FDD小区、GSM小区和TDD小区的测量。这就意味着用户终端需要在连接(Connect)模式下同时使用UTRAN指示的多个发射间隙模式来对异频FDD小区、GSM小区和TDD小区进行测量。
现有技术中,在需要同时进行多种模式测量的地区UTRAN会首先根据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分别对应每个测量目的设计相应的发射间隙模式(TGP);然后UTRAN将设计的相应发射间隙模式承载在压缩模式中指示给用户终端,该压缩模式指示中同时激活对应多个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
即目前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的指示是对每个测量目的分别指示发射间隙模式的,协议中没有说明它是综合考虑多个测量目的而设计压缩模式的;并且在协议中还说明了用户终端如果发现多个发射间隙模式相同时,会认为这样的压缩模式无效,因此可以得知UTRAN是分别根据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分别对应每个测量目的而设计相应发射间隙模式的,这样当UTRAN指示的多种发射间隙模式是考虑各个测量目的而分别设计的或设计时对多个测量目的的综合考虑不够时,就会造成用户终端同时使用UTRAN指示的多种发射间隙模式中存在的发射间隙可能不能够满足用户终端的测量性能要求。例如可能会导致如下问题用户终端使用多种发射间隙模式时,可能会存在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TG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TG的开始位置之间间隔小于8个时隙,此时就达不到用户终端的测量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基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以使用户终端在进行多种测量目的的组合测量过程中,也可以满足用户终端的测量性能要求。
相应的,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支持对不同测量目的进行组合测量时,能够满足自身测量性能要求的用户终端。
为解决上述第一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户终端基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包括步骤A、用户终端在判断得到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不能够保证对所述不同测量目的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时,转至B、用户终端执行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较佳地,所述步骤A中用户终端在判断得到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能够保证对所述不同测量目的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时,转至C、用户终端分别在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所指示的发射间隙执行对应的测量目的测量。
较佳地,所述步骤A中的判断过程具体包括A1、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是否分别满足对应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要求;并A2、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是否满足对各个对应测量目的进行组合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
较佳地,所述步骤A1中的判断过程具体包括A11、判断每个发射间隙模式包含的参数是否分别满足对应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参数表要求;并A12、判断发射间隙模式长度是否大于1帧;并A13、判断在每个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中,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是否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并A14、判断在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的开始位置是否至少间隔8个时隙。
较佳地,所述步骤A1中的判断过程具体包括A1-1、判断在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所指示的发射间隙中是否能够搜索到对应测量目的的完整广播信道;并A1-2、判断发射间隙模式长度是否大于1帧;并A1-3、判断在每个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中,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是否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并A1-4、判断在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的开始位置是否至少间隔8个时隙。
较佳地,所述步骤A2中的判断过程具体包括A21、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承载在的同一时间轴上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长度是否分别大于1帧;并A22、判断所述时间轴上的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是否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并A23、判断在所述时间轴上的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的开始位置是否至少间隔8个时隙。
较佳地,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A01、UTRAN根据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不同测量目的,分别为每个测量目的设置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并A02、将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和对应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承载在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下发给用户终端。
较佳地,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步骤B1、预先设置不同测量目的之间的优先级测量顺序;B2、用户终端按照所述优先级测量顺序,优先执行优先级高的、并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B3、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较佳地,所述测量目的包括异频FDD小区测量、异频TDD小区测量、GSM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测量、GSM初始基站识别码识别和GSM基站识别码重证;所述设置的不同测量目的之间的优先级测量顺序由高至低为异频FDD小区测量>GSM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测量>GSM初始基站识别码识别>GSM基站识别码重证>异频TDD小区测量。
较佳地,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步骤B11、用户终端优先执行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对应发射间隙模式序列指示值小的、并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B12、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步骤B-1、UTRAN分别对用户终端反馈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进行重新设置;并B-2、将重新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和对应的测量目的承载在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重新下发给用户终端。
较佳地,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步骤B-11、UTRAN对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重新设置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并B-12、将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和对应重新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承载在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下发给用户终端。
较佳地,所述用户终端通过将上行的物理信道重构失败消息中的失败原因及错误信息中的失败原因域设置为压缩模式运行时间错误、及将删除发射间隙模式序列指示域设置为自身不能执行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标识,实现将自身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较佳地,所述用户终端为在FDD模式下能够同时支持异频FDD小区测量和异频GSM小区测量的用户终端;或为在FDD模式下能够同时支持异频FDD小区测量和异频TDD小区测量的用户终端;或为在FDD模式下能够同时支持异频FDD小区测量、异频TDD小区测量和异频GSM小区测量的用户终端。
为解决上述第二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是否能够保证对所述不同测量目的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反馈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较佳地,还包括测量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是时,分别在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所指示的发射间隙执行对应的测量目的测量。
较佳地,所述反馈单元具体包括存储子单元,用于存储设置的不同测量目的之间的优先级测量顺序;第一测量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否时,按照所述存储子单元中存储的优先级测量顺序,优先执行优先级高的、并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第一反馈子单元,用于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较佳地,所述反馈单元具体包括第二测量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否时,优先执行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对应发射间隙模式序列指示值小的、并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第二反馈子单元,用于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本发明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由用户终端来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同时激活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是否能够同时保证对应各个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要求,在是的情况下按照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所指示的发射间隙执行对应的测量目的测量;及在否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选取部分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进行测量,并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由UTRAN再对用户终端反馈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进行重新设置,或对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进行重新设置发射间隙模式,再将重新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和对应的测量目的重新下发给用户终端,由用户终端进行上述的再次判断测量过程,从而可以实现用户终端在进行多种测量目的的组合测量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各个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要求,以达到在满足各个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满足用户终端的测量性能要求。
相应的,本发明提出的用户终端也能综合考虑各个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要求,以达到在满足各个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满足自身的测量性能要求。


图1为UTRAN对用户终端下发的压缩模式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的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用户终端基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的主要实现原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多个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承载在同一时间轴上的组合发射间隙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用户终端的简单组成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用户终端中反馈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组成结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用户终端中反馈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组成结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用户终端基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和用户终端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用户终端基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的主要实现原理流程图,其主要实现过程如下步骤S10,用户终端在接收到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指示信息后,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同时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TGP)是否能够同时保证对相应不同测量目的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如果是执行步骤S20;否则执行步骤S30;其中用户终端对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同时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TGP)是否能够同时保证对相应不同测量目的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的判断过程如下首先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是否分别满足对应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要求;这个判断过程具体可以为a1、判断每个发射间隙模式TGP包含的参数(主要包括发射间隙长度TGL、发射间隙开始间隔TGD和发射间隙模式长度TGPL等)是否分别满足对应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参数表要求;其中,对于处在FDD模式下的用户终端分别对异频FDD小区测量、异频TDD小区测量、GSM RSSI测量、GSM初始BSIC识别和GSM BSIC重证等测量目的进行测量时,UTRAN对应这些测量目的分别设计的发射间隙模式TGP包含的参数要分别满足对应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参数表要求,其中测量目的为异频FDD小区测量的测量性能参数表如下

上表中,Ceil意味着对商上取整。例如15/2=7.5,但是ceil(15/2)=8。
测量目的为异频TDD小区测量的测量性能参数表如下

测量目的为GSM RSSI测量的测量性能参数表如下

测量目的为GSM初始BSIC识别的测量性能参数表如下

测量目的为GSM BSIC重证的测量性能参数表如下

a2、同时判断发射间隙模式长度TGPL是否>1帧;a3、同时判断在每个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TGP中,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是否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TG;a4、同时判断在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TG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TG的开始位置是否至少间隔8个时隙。
以上条件a1、a2、a3和a4要求同时满足。
此外,上述判断过程具体还可以为a11、判断在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所指示的发射间隙中是否能够搜索到对应测量目的的完整广播信道;a12、同时判断发射间隙模式长度TGPL是否>1帧;a13、同时判断在每个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TGP中,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是否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TG;a14、同时判断在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TG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TG的开始位置是否至少间隔8个时隙。
以上条件a11、a12、a13和a14要求同时满足。
在对应每个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TGP分别满足如上条件的情况下,执行b1、再次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同时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TGP所承载在的同一时间轴上承载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长度TGPL是否>1帧;b2、同时判断该时间轴上的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是否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TG;b3、同时判断在该时间轴上的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TG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TG的开始位置是否至少间隔8个时隙。
以上条件b1、b2、b3和b4也要求同时满足。
下面将举个例子具体说明上面提及的各个判断条件内容假设以UTRAN要求用户终端同时进行异频FDD小区测量和GSM小区测量为例,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包括分别对应测量目的为异频FDD小区测量、GSM RSSI测量、GSM初始BSIC识别、GSM BSIC重证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TGP,其中对应每个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都如图2所示(请具体参照图2所示)。
由于发射间隙模式包含的参数是重复采用的,假设每个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只考虑图2中的发射间隙模式1(TG Pattern 1)的情况,这样当四个测量目的(异频FDD小区测量、GSM RSSI测量、GSM初始BSIC识别、GSM BSIC重证)同时激活时,则每个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1分别如图4中前四行所示,其中横轴代表时间轴。对于每个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包含的参数除要分别满足对应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参数表要求(上面已经阐述)之外,还分别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准则Z1)发射间隙模式长度TGPL>1帧;Z2)在每个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中,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TG;Z3)在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TG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TG的开始位置至少要间隔8个时隙。
同时,还要求对于四个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在时间轴上同时考虑时,如图4中第五行(横轴代表时间轴)所示,组合发射间隙也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准则Z11)该时间轴上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长度TGPL>1帧;Z12)该时间轴上的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TG;Z13)该时间轴上的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TG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TG的开始位置至少要间隔8个时隙,例如发射间隙IF1的末端位置和发射间隙RSSI1的开始位置之间要至少间隔8个时隙,发射间隙RSSI1的末端位置和发射间隙Init BSIC1的开始位置之间也要至少间隔8个时隙,依次类推.....,后续每个发射间隙之间也要分别满足这个条件。
如果四个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在时间轴上同时考虑的组合发射间隙不满足要求,例如在图4的第五行中若标明IF2的发射间隙的末端位置和标明RSSI2的发射间隙的开始位置间隔小于8个时隙时;或标明BSIC Reconf1的发射间隙、标明IF2的发射间隙和标明RSSI2的发射间隙分别位于三个连续的压缩帧中时,则用户终端分别针对这四个测量目的进行测量就不能同时满足四个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要求。
其中在此之前,UTRAN需要根据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不同测量目的,分别为每个测量目的设置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TGP,并将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和对应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TGP承载在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下发给用户终端。
步骤S20,用户终端分别在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同时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TGP所指示的发射间隙TG执行对应的测量目的测量;如若满足各个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要求,则用户终端就会在图4所示的发射间隙IF1执行异频FDD小区测量,在发射间隙RSSI1执行GSM RSSI测量,在发射间隙InitBSIC1执行GSM初始BSIC识别......
步骤S30,用户终端执行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TGP反馈给UTRAN。
其中用户终端筛选出不能执行的测量目的,并将不能执行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下面分别进行说明第一种方式是预先设置不同测量目的之间的优先级测量顺序;其中若测量目的包括有异频FDD小区测量、异频TDD小区测量、GSM RSSI测量、GSM初始BSIC识别和GSM BSIC重证,则设置的不同测量目的之间的优先级测量顺序由高至低可以为异频FDD小区测量>GSM RSSI测量>GSM初始BSIC识别>GSM BSIC重证>异频TDD小区测量;然后用户终端按照上述设置的优先级测量顺序,优先执行优先级较高的、并且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TGP反馈给UTRAN。
第二种方式是用户终端优先执行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对应发射间隙模式序列指示值(TGPSI,Transmission Gap Pattern Sequence Indicator)小的、并且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因为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对应TGPSI值越大,其测量目的被优先执行的优先级越低;用户终端并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TGP反馈给UTRAN。
下面再以图4所示示意图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上述过程实例一如果图4中第一行中对应异频FDD小区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不满足用户终端对异频FDD小区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则用户终端不进行此测量目的的测量,并反馈对应此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给UTRAN。
实例二如果在图4中第五行所示的时间轴上,标明IF2的发射间隙的末端位置和标明RSSI2的发射间隙的开始位置间隔小于8个时隙,则用户终端的测量不能同时满足异频FDD小区测量和GSM RSSI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如果按照上述设置的优先级测量顺序,则用户终端会放弃GSM RSSI测量,并将GSM RSSI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用户终端只执行异频FDD小区测量和GSM初始BSIC识别和GSM BSIC重证的测量。
实例三如果在图4中第五行所示的时间轴上,标明IF2的发射间隙的末端位置和标明RSSI2的发射间隙的开始位置间隔小于8个时隙,则用户终端的测量不能同时满足异频FDD小区测量和GSM RSSI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如果用户终端按照UTRAN指示的对应TGPSI值越大,其测量目的被执行测量的优先级越低的顺序,当异频FDD小区测量的TGPSI大于GSM RSSI测量的TGPSI时,则用户终端会放弃执行异频FDD小区测量,并将异频FDD小区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用户终端只执行GSM RSSI测量和GSM初始BSIC识别和GSM BSIC重证的测量。
其中,上述用户终端可以通过将上行的物理信道重构失败消息(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FAILURE)中的失败原因及错误信息(Failure cause and error information)中的失败原因域(failure cause域)设置为压缩模式运行时间错误“″compressed mode runtime error″、及将删除发射间隙模式序列指示域(Deleted TGPSI域)设置为自身不能执行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标识,以实现将自身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TGP反馈给UTRAN。因为现有的PHYSICAL CHANNELRECONFIGURATION FAILURE消息关系是嵌套的消息PHYSICALCHANNEL RECONFIGURATION FAILURE中包含信息Failure cause and errorinformation,而信息Failure cause and error information中又包含″failure cause″和“Deleted TGPSI”信息。
后续,当UTRAN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上来的对应不能执行的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后,可以分别对用户终端反馈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进行重新设置处理;然后将重新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和对应的测量目的承载在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重新下发给用户终端,再进行上述步骤S10及之后的相关处理。
下面仍以图4所示示意图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上述过程实例四紧接上述实例一,UTRAN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不能执行的异频FDD小区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后,结合用户终端可执行的异频GSM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重新设置异频FDD小区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要求重新设置后,单独的异频FDD小区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要满足用户终端对异频FDD小区测量性能的要求,并且结合用户终端可执行的异频GSM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后在图4中第五行所示的时间轴上也要满足各个发射间隙间的要求。然后UTRAN对用户终端进行下发重新设置后的对应异频FDD小区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
实例五紧接上述实例二,UTRAN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不能执行的GSM RSSI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后,结合用户终端可执行的异频FDD小区测量、GSM初始BSIC识别、GSM BSIC重证分别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重新设置GSM RSSI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使得在图4中第五行所示的时间轴上要满足各个发射间隙间的要求。然后UTRAN向用户终端下发重新设置的GSMRSSI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
实例六紧接上述实例三,UTRAN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不能执行异频FDD小区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后,结合用户终端可执行的GSM RSSI测量、GSM初始BSIC识别和GSM BSIC重证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重新设置异频FDD小区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使得在图4中第五行所示的时间轴上要满足各个发射间隙间的要求,然后UTRAN向用户终端下发重新设置的异频FDD小区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
此外,当UTRAN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上来的对应不能执行的测量目的的发射间隙模式后,还可以对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重新设置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再将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和对应重新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承载在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下发给用户终端,再进行上述步骤120及之后的相关处理。
下面仍以图4所示示意图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上述过程实例七紧接上述实例二,UTRAN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不能执行的GSM RSSI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后,对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异频FDD小区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和三个GSM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分别进行重新设置,使得各个测量目的对应重新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在图4中第五行所示的时间轴上满足各个发射间隙间的要求,然后向用户终端下发重新设置的对应异频FDD小区测量和三个GSM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
实例八紧接上述实例二,UTRAN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不能执行的GSM RSSI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后,对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异频FDD小区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和GSM RSSI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进行重新设置,重新设置过程中考虑用户终端可执行的GSM初始BSIC识别、GSM BSIC重证的发射间隙模式,使得各个测量目的对应重新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在图4中第五行所示的时间轴上满足各个发射间隙间的要求,然后向用户终端下发重新设置的分别对应异频FDD小区测量和GSM RSSI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
实例九紧接上述实例二,UTRAN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不能执行的GSM RSSI测量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后,对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GSM初始BSIC识别的发射间隙模式和GSM RSSI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进行重新设置,重新设置过程中考虑用户终端可执行的异频FDD小区测量、GSM BSIC重证的发射间隙模式,使得各个测量目的对应重新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在图4中第五行所示的时间轴上满足各个发射间隙间的要求,然后向用户终端下发重新设置的分别对应GSM初始BSIC识别和GSM RSSI测量的发射间隙模式。
其中本发明这里提及的用户终端可以为在FDD模式下能够同时支持异频FDD小区测量和异频GSM小区测量的用户终端;也可以为在FDD模式下能够同时支持异频FDD小区测量和异频TDD小区测量的用户终端;还可以为在FDD模式下能够同时支持异频FDD小区测量、异频TDD小区测量和异频GSM小区测量的用户终端。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户终端,请具体参照图5所示,该图是本发明用户终端的简单组成结构示意图,其中主要包括判断单元10、测量单元20和反馈单元30四个组成单元,各个组成单元的作用及其连接关系如下判断单元10,用于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同时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是否能够保证对相应不同测量目的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其中判断单元10的判断过程在上述方法原理的详细阐述中已经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测量单元20,与判断单元10存在逻辑连接关系,用于在判断单元10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分别在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所指示的发射间隙执行对应的测量目的测量;反馈单元30,与判断单元10存在逻辑连接关系,用于在判断单元10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执行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其中反馈单元30如何对某些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进行测量,而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的过程在上述方法原理的详细阐述中已经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请参照图6,该图是本发明用户终端中反馈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组成结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反馈单元30具体可由存储子单元301、第一测量子单元302和第一反馈子单元303组成,各个组成单元的作用及其各个组成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
存储子单元301,用于存储预先设置的不同测量目的之间的优先级测量顺序;其中存储子单元301存储的不同测量目的之间的优先级测量顺序可以但不限于上述在方法原理阐述中已经公开的优先级测量顺序异频FDD小区测量>GSM RSSI测量>GSM初始BSIC识别>GSM BSIC重证>异频TDD小区测量。
第一测量子单元302,分别与判断单元10和存储子单元401存在逻辑连接关系,用于在判断单元10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按照存储子单元301中预先存储的优先级测量顺序,优先执行优先级较高的、并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第一反馈子单元303,与第一测量子单元302存在逻辑连接关系,用于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请参照图7,该图是本发明用户终端中反馈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组成结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反馈单元30具体还可以由第二测量子单元305和第二反馈子单元306组成,各个组成单元的作用及其各个组成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第二测量子单元305,与判断单元10存在逻辑连接关系,用于在判断单元10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优先执行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对应发射间隙模式序列指示值TGPSI较小的、并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其中如何根据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指示的TGPSI较小的测量目的优先测量的过程在上述方法原理的详细阐述过程中已经描述,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第二反馈子单元306,与第二测量子单元305存在逻辑连接关系,用于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户终端基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用户终端在判断得到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不能够保证对所述不同测量目的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时,转至B、用户终端执行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用户终端在判断得到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能够保证对所述不同测量目的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时,转至C、用户终端分别在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所指示的发射间隙执行对应的测量目的测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判断过程具体包括A1、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是否分别满足对应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要求;并A2、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是否满足对各个对应测量目的进行组合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的判断过程具体包括A11、判断每个发射间隙模式包含的参数是否分别满足对应测量目的的测量性能参数表要求;并A12、判断发射间隙模式长度是否大于1帧;并A13、判断在每个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中,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是否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并A14、判断在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的开始位置是否至少间隔8个时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的判断过程具体包括A1-1、判断在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所指示的发射间隙中是否能够搜索到对应测量目的的完整广播信道;并A1-2、判断发射间隙模式长度是否大于1帧;并A1-3、判断在每个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中,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是否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并A1-4、判断在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的开始位置是否至少间隔8个时隙。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中的判断过程具体包括A21、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承载在的同一时间轴上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长度是否分别大于1帧;并A22、判断所述时间轴上的任何三个连续帧中是否有不超过两个帧分别包含发射间隙;并A23、判断在所述时间轴上的两个连续的压缩帧中第一个发射间隙的末端位置和第二个发射间隙的开始位置是否至少间隔8个时隙。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A01、UTRAN根据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不同测量目的,分别为每个测量目的设置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并A02、将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和对应激活的发射间隙模式承载在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下发给用户终端。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步骤B1、预先设置不同测量目的之间的优先级测量顺序;B2、用户终端按照所述优先级测量顺序,优先执行优先级高的、并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B3、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目的包括异频FDD小区测量、异频TDD小区测量、GSM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测量、GSM初始基站识别码识别和GSM基站识别码重证;所述设置的不同测量目的之间的优先级测量顺序由高至低为异频FDD小区测量>GSM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测量>GSM初始基站识别码识别>GSM基站识别码重证>异频TDD小区测量。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步骤B11、用户终端优先执行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对应发射间隙模式序列指示值小的、并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B12、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步骤B-1、UTRAN分别对用户终端反馈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进行重新设置;并B-2、将重新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和对应的测量目的承载在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重新下发给用户终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步骤B-11、UTRAN对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重新设置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并B-12、将要求用户终端进行的测量目的和对应重新设置的发射间隙模式承载在压缩模式指示信息中下发给用户终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通过将上行的物理信道重构失败消息中的失败原因及错误信息中的失败原因域设置为压缩模式运行时间错误、及将删除发射间隙模式序列指示域设置为自身不能执行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标识,实现将自身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为在FDD模式下能够同时支持异频FDD小区测量和异频GSM小区测量的用户终端;或为在FDD模式下能够同时支持异频FDD小区测量和异频TDD小区测量的用户终端;或为在FDD模式下能够同时支持异频FDD小区测量、异频TDD小区测量和异频GSM小区测量的用户终端。
15.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是否能够保证对所述不同测量目的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反馈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是时,分别在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每个发射间隙模式所指示的发射间隙执行对应的测量目的测量。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具体包括存储子单元,用于存储设置的不同测量目的之间的优先级测量顺序;第一测量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否时,按照所述存储子单元中存储的优先级测量顺序,优先执行优先级高的、并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第一反馈子单元,用于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具体包括第二测量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否时,优先执行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对应发射间隙模式序列指示值小的、并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第二反馈子单元,用于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终端基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包括用户终端在判断得到UTRAN下发的压缩模式中激活的对应不同测量目的的各个发射间隙模式不能够保证对所述不同测量目的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性能要求时,用户终端执行能够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并将不能保证其测量性能要求的测量目的对应的发射间隙模式反馈给UTRAN。相应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户终端。本发明可以使用户终端在进行多种测量目的的组合测量过程中,满足用户终端的测量性能要求。
文档编号H04W88/02GK1905737SQ20051008875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9日
发明者尹丽燕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