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手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1160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菌手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品表面的卫生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频繁的移动电话表面的卫生处理。
背景技术
手机即移动电话是人们使用频率极高的通信工具,又是经常与双手接触的物品。人的双手是很特殊的身体部位,因为很灵活,所以多数的用品要靠双手握持和使用。这样双手在手机上沾着的细菌会在握持的物品上广泛传播,形成污染源;其他物品上的细菌也经过手机传播到手上。手机天天用,然而却难以清洁彻底。不但因为它是电子产品,用水洗会形成内部短路,还因为其使用频繁,刚一擦干净又会交叉沾上别的污染物。
现有技术的手机外壳的改进只注意表面光滑,少沾污物,并没有对不断沾上的细菌有任何防范措施。以至于日积月累,手机表面沉积了很多污垢,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特别是沾上细菌以后长时间不清理,显微观察下细菌繁殖数量惊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能避免或减少手机表面细菌沾染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使用抗菌膜避免细菌污染的抗菌手机外壳,能使用最少的材料,最简单的方法和最少的投入,达到抗菌的效果。保护了人体健康,维护了公共卫生。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措施是通过在我们手机的耐磨涂料里添加一种抗菌剂,该涂料对手机的表面包括大肠埃希氏菌等有害微生物起到杀灭和抑制生长的作用,能够始终保持手机表面的洁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这样达到一种抗菌手机外壳,包括壳体,尤其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表面的抗菌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长期有效地杀灭手机外壳上附着的细菌,维护公共卫生,保障使用者人体健康。而且可针对不同菌种,在不同地区使用的移动电话外壳上涂不同的抗菌涂料,增强其适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菌手机外壳的结构与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2是所述抗菌手机外壳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抗菌剂涂料满填于部分微凹坑并相互连成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抗菌手机外壳,包括壳体1,尤其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外表面的抗菌涂层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和抗菌涂层2之间设有耐磨层3;所述耐磨层3的外表面密布均匀微凹坑31;所述抗菌涂层2的抗菌剂涂料满填于所述微凹坑31并相互连成一片。
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菌涂层2是混合抗菌剂的耐磨层。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和抗菌涂层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助粘层4。助粘层4可较好地增强附着层间的附着强度。所述助粘层4外表面还可以设置有色彩调节层5。该色彩调节层5可按不同需要,调节颜色的深浅。浅色便于较早觉察污物,及时维护表面清洁;深色表面在已杀灭细菌污物不太多时,不会影响清洁与否的视觉效果,又没有感染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针对大肠埃希氏菌等有害微生物进行设计,其结果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之一的抑菌率检验方法,和日本食品分析中心制定的抗菌材料制品膜复盖法执行的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手机采用的抗菌涂料能够有效杀灭附着在手机表面上的各类细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和有害微生物,对人体接触无任何伤害,抗菌率达到99.88%。只要注意定期擦拭清洁,可及时清除手机表面死去的微生物细胞,恢复抗菌涂料的杀菌活力。
权利要求1.一种抗菌手机外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外表面的抗菌涂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抗菌涂层(2)之间设有耐磨层(3);所述耐磨层(3)的外表面密布均匀微凹坑(31);所述抗菌涂层(2)的抗菌剂涂料满填于所述微凹坑(31)并相互连成一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涂层(2)是掺拌有抗菌剂的耐磨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抗菌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抗菌涂层(2)之间还设置有助粘层(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粘层(4)外表面还设置有色彩调节层(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菌手机外壳,包括壳体(1),尤其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外表面的抗菌涂层(2)。本新型提出一种使用抗菌膜避免细菌污染的抗菌手机外壳,能使用最少的材料,最简单的方法和最少的投入,达到抗菌的效果。保护了人体健康,维护了公共卫生。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措施是通过在我们手机的耐磨涂料里添加一种抗菌剂,该涂料对手机的表面包括大肠埃希氏菌等有害微生物起到杀灭和抑制生长的作用,能够始终保持手机表面的洁净卫生。其有益效果是能长期有效地杀灭手机外壳上附着的细菌,维护公共卫生,保障使用者人体健康。而且可针对不同菌种,在不同地区使用的移动电话外壳上涂不同的抗菌涂料,增强其适用性。
文档编号H04M1/17GK2757466SQ20052005320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4日
发明者姚远, 刘春 , 王翰 申请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