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装置、天线以及接合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112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收装置、天线以及接合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收装置、天线以及接合电缆,并且可以用于能够接收数字 无线电广播等的移动电话系统。根据本发明,将为了传输高频信号而提供的 路径的一侧用作为特定频带准备的天线,所述侧从主体装置延伸到预定点, 而将所述路径的另一侧指定为为了传输音频信号等而提供的路径,以便提出 使用比以前更简单的配置而实现机械上坚固、设计精良和高性能的天线、使 用所述天线的接收装置以及可以用于所述天线的接合电缆。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在移动接收装置中体现了涉及天线的许多想法。即,用 于移动接收装置等的天线最好不破坏移动接收装置的设计、减小人体产生的 影响、抗由于从电子设备(electronic gear)发出的噪声而引起的损害等。
过去,关于设计问题,在接收装置中包括天线,以便不包含接收装置的 设计。然而,由于在超高频(UHF)带和特高频(VHF)带中天线的尺寸增大, 所以难于在接收装置中包括天线。因此,过去在UHF带和VHF带中使用的接 收装置通常提供有棒状天线。然而,当在接收装置中提供棒状天线时,接收 装置的配置变得复杂。此外,例如,棒状天线伸出接收装置,从而破坏了接 收装置的设计。
因此,近些年来,已经提出了使用耳机电缆作为天线的各种类型的方法。 然而,耳机电缆简单地用作天线时,使耳机电缆与人体接触,如图42所示。 此外,由于耳机电缆的各部分与人体接触,所以难于充分利用天线的功能。
因此,已经提出了使耳机电缆的一部分难于作为天线的各种想法,所述部分与人体接触。例如,根据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 2005-64742、日本未 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 2006-25392以及日本专利No. 3851 339,将耳机电缆 的一部分形成为同轴电缆,所述部分提供在接收装置侧。
然而,根据上述方法,消除高频信号进入特定区域的高频消除元件应该 提供在连接部分,其中耳机电缆的非天线部分和天线部分彼此连接。结果, 连接部分的配置变得更加复杂并且耳机电缆的机械强度在连接部分处劣化。 此外,限制了接收装置的设计。并且此外,当在连接部分中提供高频消除元 件时,出现在音频信号传输路径中的直流阻抗增大,并且耳机电缆的声音输 出特性劣化。因此,使用上述方法的耳机电缆的性能在实践中是不够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使用比以前更为简化的配置而实现机械上坚固、设计 精良和高性能的天线、使用所述天线的接收装置以及可以用于所述天线的接 合电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收装置包括传输部分,包括多条传输电缆, 被配置为接收在主体装置中产生的信号和/或功率;天线部分,沿着从在主体 装置侧提供的传输电缆的端到主体装置侧端与传输电缆的其他端之间的预定 点的传输电缆提供该天线部分,以便天线部分和传输电缆形成用于传输高频 信号的路径;高频消除电路,在传输电缆的主体装置侧端提供该高频消除电 路,并将其配置为消除高频信号从至少一个传输电缆进入主体装置;以及调 谐器,将在主体装置侧提供的天线部分的一端连接到天线输入端子,并且接 收落入第一频带内的广播波,其中第一频带与天线部分的长度相对应,其中 天线部分的另一端是开放端。
在接收装置中,天线部分是沿着传输电缆提供的至少一条电缆,并且传 输路径包括并行线路,所述并行线路包括传输电缆和天线部分的电缆。
在接收装置中,天线部分是围绕传输电缆的涂层棒,并且传输路径是包 括传输电缆和涂层棒的同轴传输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天线连接到主体装置,被配置为接收落入 预定频带内的广播波,其中天线包括传输部分,包括被配置为传输在主体 装置中产生的信号和/或功率的多条传输电缆;天线部分,沿着从在主体装置 侧提供的传输电缆的端到主体装置侧端与传输电缆的其他端之间的预定点的传输电缆提供该天线部分,以便天线部分和传输电缆形成用于传输广播波的 路径。此外,根据上述天线,与在主体装置侧提供的另一端相对的天线部分 的一端是开放端,传输电缆的主体装置侧端连接到消除高频信号进入主体装 置的高频消除电路,并且天线部分的主体装置侧端连接到被配置为接收落入 第一频带内的广播波的调谐器单元的天线输入端子,其中第一频带与天线部 分的长度相对应。
在上述天线中,天线部分是沿着传输电缆提供的至少一条电缆,并且传 输路径包括并行线路,该并行线路包括传输电缆和天线部分的电缆。
此外,在上述天线中,天线部分是围绕传输电缆的涂层棒,并且传输路 径是包括传输电缆和涂层棒的同轴传输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接合电缆被配置为将在包括调谐器的主体 装置中产生的信号和/或功率中继到外部电缆,其中接合电缆的一端经由连接 器连接到主体装置,而接合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到外部电缆。所述接合电缆包
括传输部分,包括被配置为传输该信号和/或功率的多条传输电缆;以及天 线部分,将其沿着传输电缆提供,以便天线部分和传输电缆形成用于传输广 播波的路径,其中在外部电缆侧提供的天线部分的一端是开放端,其中在主 体装置侧提供的传输电缆的端经由连接器连接到高频消除电路,其中高频消 除电路被配置为消除高频信号进入主体装置,并且其中在主体装置侧提供的 天线部分的另一端经由连接器连接到被配置为接收落入第一频带内的广播波 的调谐器的天线输入端子,其中第 一频带与天线部分的长度相对应。
在上述接合电缆中,天线部分是沿着传输电缆提供的至少一条电缆,并 且传输路径包括并行线路,该并行线路包括传输电缆和天线部分的电缆。
在上述接合电缆中,天线部分是围绕传输电缆的涂层棒,并且传输路径 是包括传输电缆和涂层棒的同轴传输路径。
根据上述实施例,传输路径包括传输部分和天线部分。因此,当传输高 频信号时,可以保证传输部分和天线部分之间的充分隔离,以便只有天线部 分的电缆作为天线。那时,由于将主体装置的底座部分确定为馈送点并且天 线部分的电缆延伸到传输部分的某个中点,所以即使传输部分的传输电缆与 人体接触,也能防止天线部分的电缆与人体接触。结果,可以有效地接收落 入与天线部分的电缆相对应的频带内的广播波。此外,在天线部分端可以不 提供高频消除电路,所述端在与主体装置侧相对的侧提供。结果,关于每一个接收装置、天线和接合电缆,简化了配置,增强了机械强度,并且精巧了 设计。此外,可以减小在音频信号传输期间直流阻抗和性能劣化的增大。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将传输路径具体地形成为并行线路。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将传输路径具体地形成为同轴传输路径。


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的框图2是图1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的透视图; 图3是接合电缆的截面图4是图解用在图1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天线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描述用在图1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接合电缆和耳机组 件的图6是用于描述使用用在图1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接合电缆和耳 机组件的天线的图7是用于描述被配置为在图1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中接收低频带频 率信号的天线的图8是用于描述被配置为在图1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中接收高频带频 率信号的天线的图9是示出用在图1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天线的特性的特性曲线
图IO是示出由图9中所示的特性曲线所表示的特性的表;
图ll是示出由图9中所示的特性曲线之一所表示的垂直极化波特性的
表;
图12是示出由图9中所示的另一特性曲线所表示的水平极化波特性的
表;
图13是示出当将耳机组件的电缆用作天线时所观测到的特性的特性曲
线图14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特性曲线所表示的特性的表; 图15是由图13中所示的特性曲线之一所表示的垂直极化波的特性的表; 图16是由图13中所示的另一特性曲线所表示的水平极化波的特性的表; 图17示出了当测量图13中所示的特性曲线时使用的天线的配置;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接合电缆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的框图; 图20示出了在图19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中提供的接合电缆的平面图和 截面图21是用于描述在图19中所示的移动电话中提供的滤波器电路的特性 曲线图22是示出通过在图19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中提供的滤波器电路获
得的衰减率的特性曲线图23是用在图19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耳机组件的平面图24是用于描述图19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的操作的示意图25是示出通过使用图19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而获得的驻波率的特
性曲线图26是示出在图19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中观测到的天线特性的特性 曲线图27是示出由图26中所示的特性曲线所表示的特性的表;
图28是示出由图26中所示的特性曲线之一所表示的垂直极化波特性的
表;
图29是示出由图26中所示的另一特性曲线所表示的水平极化波特性的
表;
图30是示出当将耳机组件的电缆用作天线时所观测到的特性的特性曲
线图31是示出由图30中的特性曲线所表示的特性的表;
图32是示出由图30中所示的特性曲线之一所表示的垂直极化波特性的
表;
图33是示出由图30中所示的另一特性曲线所表示的水平极化波特性的
表;
图3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的图示; 图3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的图示; 图3 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 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的连接图; 图37是用于描述图36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的图示; 图38是用于描述图36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的另一示例的图示;图39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的图示;
图40是用于描述图39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的另一示例的图示;
图4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的图示;以

图42是用于描述由人体所产生的影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1 )第一实施例的配置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移动电话系统1的部 分的框图。图2是移动电话系统1的透视图。移动电话系统1具有接收无线 电广播的功能。当耳机组3经由接合电缆2连接到主体装置4时,通过使用 上述接合电缆2和耳机组件3作为天线,可以接收无线电广播。
因此,接合电缆2包括在其主体装置4侧连接到主体装置4的插头5以 及耳机3侧的插孔7,其中耳机组件3的插头6与插孔7连接。为了支持上 述配置,主体装置4包括连接到接合电缆2的插头5的插孔8。
这里,在主体装置4中,放大器电路10L放大左声道的音频信号SAL, 而放大器电路IOR放大右声道的音频信号SAR,并且放大器电路IOL和10R 中的每一个均向插孔8输出经放大的信号。在放大器电路10L和插孔8之间 提供高频消除电路IIL,并且在放大器电路10R和插孔8之间提供高频消除 电路11R,其阻止高频信号从插孔8进入主体装置4。另一方面,高频消除电 路11G将插孔8的接地线接地,其中接地线之一与音频信号SAL相对应,而 另一条接地线与音频信号SAR相对应,以便可以阻止从接合电缆2传输的高 频信号的进入。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高频消除电路11L、 IIR和 11G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片式电感器(chip inductor )。然而,例如,高频消 除电路11L、 IIR和11G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低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 包括通过在每一个放大器电路10L和10R的输出线提供铁氧体磁环(ferrite bead)而实现的电感器。
高频带调谐器13H接收包括落入190[MHz]频带内的广播波的无线电广 播。低频带调谐器13L接收作为位于从70到110[匪z]频带的广播波的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 FM )广播,以及由低频带电视广播产生的语音信 号。主体装置4根据用户执行的操作,在上述高频带调谐器13H和低频带调 谐器13L之间切换,并且选择性地将高频带调谐器13H和低频带调谐器13L 中的每一个的天线输入端子经由选择电路14和电容器16连接到插孔8。
此外,如图3中的截面图所示,并行绞合线15用于接合电缆2。这里, 并行绞合线15是通过排列第 一和第二多股绞合线部分15A和15B使得第 一和 第二多股绞合线15A和15B彼此并行并且彼此相隔预定距离d而实现的并行 线路。通过至少绞合两条电缆来形成第一和第二多股绞合线部分15A和15B 的每一个。在第一实施例中,电缆数是3。这是因为三条电缆是传输两声道 音频信号作为模拟信号所需的最小数目。这里,电缆和多股绞合线部分15A 和15B的每一个均由具有预定介电常数的绝缘体而绝缘。在第一实施例中, 绝缘体包括聚氨酯。更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将上述多股绞合线部分15A 和15B的中心部分之间的距离d确定为约1. 6 [nim]。此外,多股绞合线部分 15A和15B的每一个均通过绞合包括芳族聚酸胺(aramid)的聚氨酯电线而 形成。在该情况下,多股绞合线部分15A和15B形成几乎等效为并行线路的 并行线路,其中每一条并行线路均包括位于其中心部分的半径为0. 4[mm]的 单条电线。
将接合电缆2的第一绞合线部分15A指定为被配置为传输音频信号的传 输部分,而将第二绞合线部分15B指定为天线部分。第二多股绞合线部分15B 的端(所述端在耳机3侧提供)是开放端。即,第二多股绞合线部分15B的 三条电缆LA1、 LA2和LA3中的每一个均不与任何部分连接。此外,第二多股 绞合线部分15B的其它端(所述端在主体装置4侧提供)被分组并且连接到 插头5的天线端子。在主体装置4中,将天线端子经由插孔8和电容器16连 接到选择电路14。
另一方面,将第一多股绞合线部分15A的三条电缆LL、 LR和LG中的两 条经由插头5、插孔8以及高频消除电路11L和11R连接到放大器电路10L 和10R。更具体地,在主体装置4侧提供的电缆LL和LR的端分别连接到放 大器电路10L和10R。此外,将第一多股绞合线部分15A的最后一条电缆LG 经由滤波器电路17、在插头5的接合处连接到第二多股绞合线部分15B的电 缆LA1到LA3并连接到高频消除电路11G。这里,在由高频带调谐器13H接 收到的频带中滤波器电路17的阻抗充分高,而在音频信号SAL和SAR的频带中充分低。此外,在耳机3侧,分别将上述三条电缆LL、 LR和LG连接到与 电缆LL、 LR和LG相对应的部分处的插孔7。结果,在第一实施例中,电容 器16和高频消除电路11G两者形成用于将高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彼此分离的分 离电路。
在上述实施例中,即使将滤波器电路17提供为包括片式电感器的低通滤 波器电路,也可以将滤波器电路17提供为包括,例如带通滤波器的各种类型 的滤波器电路代替低通滤波器电路。
关于接合电缆2,在布线板上执行第一和第二多股绞合线部分15A和15B 的端之间的连接(所述端在插头5侧提供)以及接合电缆2和插头5之间的 连接,并且插孔7和插头5通过使用树脂成型来形成。将接合电缆2的长度 Ll设置到大约500 [mm],这是高频带调谐器13H所接收到的预定频率波长的 四分之一。
另一方面,耳机组件3的电缆19的端之一与插孔7连接,其中电缆具有 预定长度,而电缆19的另一端与扬声器20L和20R的每一个连接。将从插头 5到耳机组件3的每一个扬声器20L和20R的长度L2设置到l200 [mra],这是 落入由低频调谐器13L接收的频带内的预定广播波长度的四分之一。如带有 接合电缆2的情况那样,耳机组件3的插头6的连接部分通过使用树脂成型 来形成,以便隐藏电缆连接的连接部分。 (2)第一实施例的操作
在图1所示的上述移动电话系统1中,高频带调谐器13H和/或低频带调 谐器13L根据用户的操作开始执行操作,并且将高频带13H和/或低频带调谐 器13L的天线输入端子经由选择电路14与接合电缆2连接。在移动电话系统 1中,接合电缆2和/或耳机组件3的电缆19 (连接到接合电缆2 )作为天线, 以便通过高频带调谐器13H和低频带调谐器13L接收所期望的广播波,以便 再现音频信号SAL和SAR。在移动电话系统l中,由》文大器电路10L和10R 将音频信号SAL和SAR输出到接合电缆2,驱动扬声器20L和20R,并将由高 频带调谐器13H和/或低频带调谐器13L所接收到的广播波的语音呈现给用 户。因此,移动电话系统1的使用允许通过耳机组件3享受各种类型的广播 内容。
在移动电话系统l中,顺序地经由高频消除电路11L和IIR、接合电缆2 和耳机组件3的电缆19将音频信号SAL和SAR输出到扬声器20L和2 0R。在上述组件中,在主体装置4的底座部分中提供高频消除电路11L和11R,以 便阻止高频信号进入主体装置4,其中高频信号由电缆19等感应。结果,通 过使例如放大器电路10L和IOR稳定地操作,享受各种类型的内容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在接合电缆2中,作为形成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路径的并行 线路之一的多股绞合线部分15A的电缆LL、 LR和LG,形成用于传输音频信 号SAL和SAR的路径,以及用于音频信号SAL和SAR的地线。结果,可以稳 定地传输音频信号SAL和SAR。
此外,在接合电缆2中,作为另一条并行线路的多股绞合线部分15B的 电缆LA1到LA3中的每一个均连接到高频带调谐器13H和/或低频带调谐器 13L的天线输入端子。结果,由于由多股绞合线部分15B的电缆LA1到LA3 感应的高频信号导致高频带调谐器13H和/或低频带调谐器13L接收广播波,. 所述多股绞合线部分15B是接合电缆2的并行线路中的另一条。
这里,接合电缆2的电缆LA1到LA3中的每一条的端之一 (所述端在耳 机3侧提供)是开放端(open end )。此外,电缆LA1到LA3中的每一条从由 滤波器电路17指定为传输部分的电缆LG分离,并且电缆LA1到LA3中的每 一条的另一端(所述另一端在主体装置4侧提供)连接到主体装置4。由于 每一条电缆LA1到LA3的上述另一端经由电容器16和选择电路H连接到每 一个高频带调谐器13H和低频带调谐器13L的天线输入端子,所以通过将主 体装置4的底座部分用作馈送点,电缆LA1到LA3用作单极天线。结果,当 耳机组件3的电缆19与人体接触(如图4所示)时,可以防止与电缆LA1到 LA3相对应的部分(2)接触到人体。上述配置允许防止落入由电缆LA1到LA3 所接收的频带内的广播波受到人体影响,使得移动电话系统1的性能提高。
此外,在移动电话系统l中,在传输部分侧提供的电缆LL、 LR和LG以 及在天线部分侧提供的电缆LA1到LA3彼此并行延伸。因此,由耳机组件3 的电缆19 (电缆19与接合电缆2连接并延伸)感应的高频信号可能经由在 传输部分侧提供的电缆LL、LR和LG进入在天线部分侧提供的每一条电缆LA1 到LA3。在这种情况下,耳机组件3的电缆19变为等效于天线,并且移动电 话系统1的性能可能由人体而劣化。
然而,在上述实施例中,包括天线部分和传输部分的并行线路的特征阻 抗值变为大约166 ohms。因此,例如,并行线3各之间的阻抗变为明显大于j吏 用50 ohras的特征阻抗的同轴电缆的情况中获得的阻抗。结果,可以充分地减小在传输部分侧提供的电缆LL、LR和LG以及在天线部分侧提供的电缆LA1 到LA3之间的耦合。此外,根据表达式Z-276/(f',xlogW/")计算并行线路的 特征阻抗,其中线之间的距离d是1.6[mm]且导线半径是0.4[,]。这里,符 号s表示线之间的介电常数,而表示为log的对数底数是lO。结果,根据第 一实施例,可以抑制高频信号经由在传输部分侧提供的电缆LL、 LR和LG进 入在天线部分侧提供的电缆LA1到LA3,其中高频信号由耳机组件3的电缆 感应。结果,可以仅使接合电缆2的天线部分用作天线,并防止移动电话系 统1的性能由人体稳定地劣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接合电缆2的长度L1设置到落入高频带调谐 器13H的频带内的特定广播波长度的四分之一。因此,在高频带调谐器13Hd 频带中,在接合电缆2的天线部分中有效地感应高频信号并且将高频信号传 输到高频带调谐器13H,这提高了作为天线的接合电缆2的性能。
特别地,在上述实施例中,高频带调谐器13H接收数字无线电广播的广 播波,并且在数字无线电广播的频带中由于人体接触明显地劣化了天线的特 性。因此,如果仅将接合电缆2的天线部分侧作为高频带调谐器13H的频带 中的天线,则如所述实施例的情况那样,天线的性能变得明显地高于过去使 用的天线的性能。此外,即使在耳机3侧不提供高频消除电路,也能防止移 动电话系统l反过来受人体影响。结果,移动电话系统具有更简化的配置和 更高的机械强度,并且比过去设计更为精良。此外,可以减小在用于音频信 号的传输路径中出现的直流阻抗的增大。
此外,将从插头5侧到扬声器20L的长度L2设置到1200 [mm],这是落 入由低频带调谐器13L所接收的频带内的特定广播波长度的四分之一,这意 味着长度L2是接合电缆2的长度的两倍。根据上述配置,耳机组件3的电缆 19在高频带调谐器13H的频带中不作为天线工作,以便防止电缆19受人体 接触的不利影响。结果,电缆19作为天线性能提高。
另一方面,如果低频带调谐器13L用于接收广播波,则将移动电话系统 l配置如下。即,在接合电缆2的主体装置4侧,将用于地线的电缆LG经由 滤波器电路17连接到每一条电缆LA1到LA3。由于低频带调谐器13L所接收 的频率低于高频带调谐器13H所接收的频率,所以滤波器电路17的阻抗减小 与低频带调谐器13L所接收的频率和高频带调谐器所接收的频率之差相同的 量。结果,接合电缆2的传输部分侧与连接到传输部分侧的电缆19作为单极天线。因此,如果移动电话系统1的接收频率很低,则通过使用具有增大的 电长度的单极天线可以接收广播信号,这增大了天线增益并提高了移动电话 系统1的性能。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配置,将接合电缆2和耳机组件3的电缆19两者 的长度设置到由低频带调谐器13L所接收的广播波长度的四分之一。因此, 在接合电缆2的传输部分侧和电缆19中可以有效地感应高频信号,并可以将 高频信号传输到低频带调谐器13L,这提高了移动电话系统1的性能。
此外,在由低频带调谐器13L所接收的频带中天线性能的劣化相对小, 所述劣化由人体接触引起。在上述实施例中,因此基于由人体接触所引起的 影响的重要性,将整个可接收频带划分为指定到接合电缆2的天线部分的频 带,以及指定到接合电缆的传输部分侧和耳机组件3的电缆19的频带。结果, 在整个可接收频f中的移动电话系统1的性能变得高于以前。
结果,移动电话系统l包括用于高接收频率的第一天线ATN1以及用于低 接收频率的第二天线ATN2,第一天线ATN1包括接合电缆2的天线部分,第 二天线ATN2包括接合电缆2的传输部分侧和耳机组件3的电缆19,其中如 图5和6所示,第一天线ATN1和第二天线ATN2彼此并行并且在主体装置4 的底座部分提供其馈送点。如图7和8所示,通过低频带调谐器13L和高频 带调谐器13H在天线ATN2和ATN1之间切换,可以接收所期望的广播波。
图9是表示通过图1中所示的配置而获得的天线增益的特性曲线图。在 图9中,符号LV示出了垂直极化波的测量结果,而符号LH示出了水平极化 波的测量结果。此外,图10、 11和12中的每一个是图9中所示的测量结果 的表。更具体地,图10示出了通过选择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测量期 间观测到的增益之一而实现的总体测量结果,其中所选择的增益高于另一个。 图11示出了垂直极化波的测量结果,而图12示出了水平极化波的测量结果。
图13、 14、 15和16与图9到12相对比地示出。图13是表示通过使耳 机组件3的电缆19作为天线工作而获得的天线增益的特性曲线图。此外,图 14、 15和16中的每一个均是图13中所示的测量结果的表。根据图9到12 与图13到16之间的对比,即使图13到16中所示的天线增益在200 [匪z]频 率附近急剧地下降(例如,由于受人体影响),4艮据上述实施例的测量结果, 增益中这样的局部减小也不如图9到12中所示的增益中的局部减小明显。
如通过图1和17之间的对比所示,图13到16中所示的测量结果通过^吏用包括两条电缆的并行绞合线形成接合电缆32而获得,并且在天线部分侧提
供的电缆之一用于传输音频信号SAL。在那种情况下,用于传输音频信号SAL 的电缆和用作天线的电缆之间的耦合明显地增大,使得连接到用于传输音频 信号SAL的电缆的电缆19作为天线。在那种情况下,人体影响移动电话系统 1,使得移动电话系统1的性能劣化。 (3)第一实施例的优点 根据上述实施例,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路径的 一 侧用作用于特定频带的 天线,其中上述侧与从主体装置4延伸出来的预定范围相对应,而高频信号 传输路径的另一侧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等。因此,可以提出通过使用比以前更 为简化的配置而实现的机械坚固、设计精良和高性能的天线以及使用所述天 线的接收装置。
此外,由于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路径包括并行线路,并行线路之一用作 用于特定频带的天线,而另一条线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等。结果,可以提出通 过比以前更为简化的配置而实现的机械坚固、设计精良和高性能的另一天线 以及包括所述天线的另一接收装置。
此外,例如,通过使用另一条并行线路传输音频信号以及驱动扬声器, 可以将耳机的配置用作天线,这消除了另一天线的添加,以便不降级接收装 置的设计。
此外,通过提供插孔和插头使耳机组件可分离,如所需要的那样,在移 动电话系统的使用期间,仅可以将接合电缆用作天线。
更具体地,可以在并行线路的一侧提供三条电缆,所述三条电缆包括用 于传输右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电缆、用于传输左声道的音频信号的电缆以及准 备用于左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的地线电缆,并且可以在并行线路的另 一侧提 供相同数目的电缆,即三条电缆,以便形成包括并行绞合线的天线,其中如 上所述,并行绞合线的每一个均包括三条电缆。
此外,由于将形成为并行线路之一的天线部分的长度设置到由用于第一 频带的高频带调谐器所接收的广播波长度的四分之一,所以可以有效地接收 广播波。
此外,通过使用滤波器电路,将每一个传输电缆的一端(所述端在主体 装置侧提供)连接到天线部分的一端(所述端在主体装置侧提供)。结果,可 以通过使用耳机组件的电缆形成用于低频带调谐器的天线。根据上述配置,可以提供准备用于两个频带的天线。
此外,由于将包括耳机组件电缆的天线部分的长度设置到由低频带调谐 器所接收的广播波长度的四分之一,所以可以有效地接收落入低频带的广播 波。
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针对每一个左和右声道的音频信号具体地设 计和提供地线。因此,形成第一和第二多股绞合线部分,其中每一个多股绞 合线部分包括四条电缆。关于第二多股绞合线部分,将其四条电缆的端在主
体装置侧分组并连接到插头5。关于第一多股绞合线部分,特定针对音频信 号设计的至少地线之一连接到第二多股绞合线部分的电缆。
尽管针对右和左声道特定地设计地线(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但是可 以获得与第 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图18是示出用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接合电缆33的示意图。连接 到插孔7的接合电缆33和耳机组件形成头戴耳机。此外,在接合电缆33的 一端(所述端在插孔7侧提供),提供了用于遥控主体装置的麦克风35和开 关电路36。为了支持上述配置,第一和第二多股绞合线部分15A和15B的每 一个均包括5条电缆。在接合电缆33中,将第二绞合线部分15B的5条电缆 的端(所述端在主体装置侧提供)分组并连接到插头5。此外,在第一多股 绞合线部分15A中,地线连接到第二多股绞合线15B的电缆。
如果提供了麦克风、开关电路等(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则可以获得 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41的框图。在移 动电话系统41中,与图1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系统l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由相同 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除了提供接合电缆42代替接合电缆2之外,移动电话系统41具有与第 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1的配置相同的配置。接合电缆42包括代替绞合线15而提供的多芯同轴电缆(multiconductor coaxial cable) 45,佳_得除了 涉及多芯同轴电缆45的配置之外,接合电缆42具有与接合电缆2相同的配 置。结果,接合电缆42包括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传输路径,.即多芯同轴 电缆45。
图20是多芯同轴电缆45的截面图。在图20中,在多芯同轴电缆45的 中心附近处提供多条芯线(core-wire )电缆LL、 LR和LG,并且芯线电缆LL、 LR和LG被涂层棒(其为金属网线棒)所包围。根据上述多芯同轴电缆45, 在芯线电缆LL、 LR和LG以及涂层棒SS之间提供绝缘外皮46,并且涂层棒 SS被绝缘覆盖物47所覆盖。
在多芯同轴电缆45中,将芯线电缆LL、 LR和LG指定为传输部分,而将 涂层棒SS指定为天线部分。结果,在多芯同轴电缆45中,将芯线电缆的数 目确定为3,将芯线电缆LL指定为用于传输音频信号SAL的路径,将芯线LR 指定为用于传输音频信号SAR的路径。芯线电缆LL连接到插头5的端子和插 孔7的端子,所述端子与芯线电缆LL相对应,而将芯线电缆LR连接到插头 5的另一端子和插孔7的另一端子,所述端子与芯线电缆LR相对应。此外, 将芯线电缆LG指定为用于音频信号SAL和SAR的地线,并且芯线电缆LG的 一端连接到插孔7的另一端子,所述端子与芯线电缆LG相对应,而将芯线电 缆LG的另一端经由滤波器电路57连接到插头5的另一端子,所述端子与芯 线电缆LG相对应。在图20中,圓柱形绝缘套48包括成型插孔7的树脂。此 外,绝缘盒(case)49包括成型插头5的树脂,将凸出部分(pro ject ing part ) 5 0插入到主体装置4的插孔8,并且在凸出部分50上提供电极51。
这里,滤波器电路57是带阻滤波器,其在由图1所示的高频带调谐器 13H所接收的频带中具有充分高的阻抗,而在由低频带调谐器13L所接收的 频带中以及音频信号SAL和SAR的频带中具有充分低的阻抗。在第四实施例 中,滤波器电路57包括具有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并联谐振电路。确定并联谐振 电路的并联频率,以便落入由高频带调谐器13H所接收的频带内。此外,确 定锐度(sharpness ) Q,以便保证在由高频带调谐器13H所接收的频带中的 衰减比率。更具体地,在第四实施例的滤波器电路57中,将电容器的电容确 定为10[pF],并且将电感器的电感确定为68[nH]。根据示出了表示特性Sll 的史密斯圆图的图21以及示出了表示衰减特性的图形的图22,滤波器电路 57的阻抗在与由高频带调谐器13H所接收的频带的中心附近处所示出的频率fl (192 [MHz])相对应的部分变为几乎无限大,这在实践中充分地阻止了通 过芯线电缆LG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进入。
接合电缆42的涂层棒SS的一端(所述端在耳机3侧提供)是开放端。 此外,在接合电缆42的插头5侧,涂层棒SS连接到滤波器电路57的一端, 所述端在插头5侧提供。此外,确定涂层棒SS的长度Ll以便涂层棒SS作为 由高频带调谐器13H所接收的频带中的单极天线。更具体地,在第四实施例 中,将长度L1设置到430 [mm],这是由高频带调谐器13H所接收的预定频率
的长度的四分之一。
结果,在第四实施例中,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将从插头5到每一个扬 声器20L和20R的长度L2设置到落入由低频带调谐器13L所接收的频带内的 预定广播波长度的大约四分之一。图23图解了耳机组件3。即,从每一个用 于左声道的扬声器20L和用于右声道的扬声器20R延伸的并行双线电缆连接 到三线扁平电缆,所述三线扁平电缆包括可以由指定到左和右声道的音频信 号共享的地线。该三线扁平电缆连接到插孔7的端子。根据耳机组件3,将 从用于左声道的扬声器20L延伸的并行双线电缆的长度a设置到"0 [mm], 将从用于右声道的扬声器2 OR延伸的并行双线电缆的长度b设置到4 5 0 [mm], 并且将三线扁平电缆的长度c设置到1050 [,]。
结果,在第四实施例中,耳机组件3的电缆19经由接合电缆"的芯线 电缆LG和滤波器电路(BEF) 57连接到在主体装置4中提供的插孔8的天线 输入端子,并且将接合电缆42的涂层棒SS连接到天线输入端子,如图24所 示。结果,在第四实施例中,低频带调谐器13L的天线ATM经由滤波器电路 57连接到天线输入端子,所述天线ATN2包括耳机组件3的电缆19和接合电 缆42的芯线电缆LG,而高频带调谐器13H的天线ATN1连接到天线输入端子, 所述天线ATNl包括接合电缆42的涂层棒SS,如图6中带括号的附图标记所 示。
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使用处于与连接针对低频带调谐器13L而 设计的单极天线的状态几乎相同的状态中的低频带调谐器13L来接收广播 波。此外,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使用处于与连接针对高频带调谐器13H而 设计的单极天线的状态几乎相同的状态中的高频带调谐器13H来接收广播波。
此外,当通过使用高频带调谐器13H接收广播信号时,可以通过使用距离人体预定距离处提供的接合电缆42来接收广播信号,如图4中带括号的附 图标记42所示。结果,防止移动电话系统受人体影响。
图25是示出了在插孔8的天线输入端子处测量的驻波比率的特性曲线 图。频率f2是在由低频带调谐器13L所接收的频带的中心附近处观测到的频 率。根据图25,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41可以将所期望的频带中驻波 比率抑制到足够的级別。
通过与图9相比较,图26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41的接收 灵敏度。通过与图IO、 11和12相比较,图27、 28和29中所示的每一个表 均示出了图26所示的测量结果的细节。另一方面,通过与图26、 27、 28和 29相比较,图30中所示的图以及图31、 32和33中所示的表中的每一个均 表示通过省略接合电缆42以及使用包括耳机组件3的并行绞合线的电缆19 作为天线而执行的测量结果的细节。即,图26到33示出了在第四实施例 中,接合电缆42的涂层棒SS作为仅用于高频带调谐器13H的天线工作,使 得移动电话系统41的灵敏度在由高频带调谐器13H所接收的频带中增大了大 约10[dB]。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配置,将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路径的 一 侧用作用于特 定频带的天线,其中所述侧与从主体装置延伸的预定范围相对应,而将高频 信号传输路径的另一侧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等。尽管将高频信号传输路径作为 包括芯线电缆和涂层棒的同轴传输路径而形成,但是可以获得与第 一 实施例 相同的效果。
此外,例如,由于通过芯线电缆传输音频信号来驱动扬声器,所以耳机 组件的配置可以用作天线,这消除了另一条天线的添加,从而不降级移动电 话系统的设计。
此外,通过提供插孔和插头使得耳机组件可分离,根据需要,在移动电 话系统使用期间仅可以将接合电缆用作天线。
更具体地,提供三条芯线电缆,其包括用于传输右声道音频信号的电缆、 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的电缆以及用作准备用于左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的地 线的电缆。结果,通过使用包括三条芯线的多芯同轴电缆可以形成天线。
此外,将包括涂层棒的天线部分的长度设置到与第一频带相对应的、由 高频带调谐器所接收的广播波长度的四分之一,这允许有效地接收广播波。
此外,通过使用滤波器电路,将每一条传输电缆的一端(所述端在主体装置侧提供)连接到天线部分的一端(所述端在主体装置侧提供)。结果,通 过使用耳机组件的电缆,可以形成用于低频带调谐器的天线。根据上述配置, 可以提供准备用于两个频带的天线。
此外,由于将包括耳机组件的电缆的天线部分的长度设置到由低频带调 谐器所接收的广播波长度的四分之一,所以可以有效地接收落入低频带内的 广播波。
第五实施例
通过与图24相比较,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 61的图示。除了使用接合电缆62代替接合电缆42之外,移动电话系统61 具有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41相同的配置。此外,除了提供低通滤波 器(LPF) 67代替包括带阻滤波器的滤波器电路57之外,接合电缆62具有 与接合电缆42相同的配置。
如在第四实施例中那样,通过使用用于滤波器电路的LPF 67,可以获得 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六实施例
通过与图34相比较,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 71的图示。除了使用接合电缆72代替接合电缆42之外,移动电话系统71 具有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41相同的配置。
在上述移动电话系统71中,由于接合电缆72长度的确定使涂层棒SS 作为低频带调谐器13L的天线工作,使芯线电缆LG和电缆19作为高频带调 谐器13H工作。更具体地,将涂层棒SS的长度L1确定为与低频带调谐器13L 的接收频率f 1相对应的波长人1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使得涂层棒SS作为低 频带调谐器13L的天线工作。此外,将芯线电缆LG和电缆19的长度确定为 与高频带调谐器13H的接收频率f2相对应的波长入2的四分之三,以便使芯 线电缆LG和电缆19作为高频带调谐器13H工作。
为了支持上述配置,提供包括高通滤波器(HPF)滤波器电路77代替包 括带阻滤波器的滤波器电路57。做出关于滤波器电路77的配置,使得其阻 抗在音频信号SAL和SAR的频带中变得充分低。除了以上配置之外,移动电 话系统71具有与第五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61相同的配置。尽管改变了天线的分配并且将高通滤波器用作滤波器电路(如在第六实 施例中那样),但是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特别地,配置第六实施例使得仅将在距离人体预定距离处提供的涂层棒 SS作为在低频带调谐器侧的接收频带中的天线。因此,高频带调谐器和低频 带调谐器的接收频率与第 一实施例中的不同,使得当人体在低频带调谐器的 接收频带中产生很大影响时,可以明显地减小关于低频带调谐器所产生的人 体影响。
第七实施例
通过与图19和35相比较,图36和37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 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81。除了使用接合电缆82代替接合电缆42之外,上述 移动电话系统81具有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41相同的配置。此外, 除了涂层棒SS经由包括带阻滤波器(BEF )的滤波器电路87连接到插头5之 外,接合电缆82具有与第四实施例的接合电缆"相同的配置,所述带阻滤 波器选择性地消除指定给芯线电缆的频带。
此外,如图38所示,可以提供包括带通滤波器(BPF)的滤波器电路87A 代替上述滤波器电路87,所述带通滤波器选择性地通过落入被指定到涂层棒 SS的频带内的信号。
尽管在作为涂层棒侧的天线部分侧提供了另 一滤波器电路(如第七实施 例中的那样),但是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在第七实施例 中,仅可以使涂层棒SS作为高频带调谐器的天线工作,这提高了移动电话系 统81的性能。
第八实施例
通过与图34和35相比较,图39和40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 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91和101。除了使用接合电缆92代替接合电缆62之外, 上述移动电话系统91具有与移动电话系统61相同的配置,并且除了使用接 合电缆102代替结合电缆72之外,上述移动电话系统101具有与移动电话系 统71相同的配置。此外,除了涂层棒SS经由包括高通滤波器(HPF)的滤波 器电路97连接到插头5之外,接合电缆92具有与接合电缆62相同的配置, 所述高通滤波器通过落入指定给涂层棒SS的频带内的信号。此外,除了涂层棒SS经由包括低通滤波器(LPF)的滤波器电路107连接到插头5之外,接 合电缆102具有与接合电缆72相同的配置,所述低通滤波器通过落入指定到 涂层棒SS的频带内的信号。
因此,根据第八实施例,在天线侧提供另一滤波器电路,在每一个第五 和第六实施例中所述天线侧是涂层棒侧。然而,可以获得与对应实施例相同 的效果。
第九实施例
通过与图24相比较,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 lll的图示。除了使用接合电缆112代替接合电缆42之外,上述移动电话系 统111具有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41相同的配置。此外,除了使用滤 波器电路117代替滤波器电路57之外,接合电缆112具有与接合电缆42相 同的配置,其中将滤波器电路117提供为包括具有两个带阻滤波器(BEF)inA 和117B的直通电3各(direct circuit )的参差电路(staggering circuit )。 两个带阻滤波器(BEF) 117A和117B的谐振频率彼此不同。
尽管将滤波器电路117提供为参差电路(如第九实施例中那样),但是可 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根据上述配置,只有涂层棒SS作为 在指定给涂层棒的宽频带中高频带调谐器的天线工作,这提高了移动电话系 统111的性能。
第十实施例
根据每一个上述实施例,通过使用插头和插孔,以可分离的方式将耳机 组件3连接到接合电缆。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根据需要,耳机 组件和接合电缆可以彼此集成在一起,而无需受限于上述配置。
根据每一个上述实施例,以可分离的方式将接合电缆连接到主体装置。
然而,不受限于上述配置,可以在主体装置侧提供接合电缆,以便根据需要
使得难于从主体装置分离接合电缆。
根据每一个上述实施例,将接合电缆的长度设置到对应广播波长度的四
分之一,并且将接合电缆和耳机组件的电缆的长度设置到对应广播波长度的 四分之三。然而,不受限于上述配置,可以将每一个上述长度确定为对应广 播波长度的四分之n,以便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这里,符号n表示奇数。
根据每一个上述实施例,提供了准备用于与低频带调谐器和高频带调谐 器相对应的两个频带的天线。然而,不受限于上述配置,可以提供针对高频 带特定地设计的天线。在那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在接合电缆端(所述端在主 体装置侧提供)提供的滤波器电路,以便天线部分与传输部分完全彼此绝缘。
根据每一个上述实施例,通过使用高频带调谐器接收数字无线电广播。 然而,不受限于上述配置,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高频带调谐器接收数字电视
广播。 、
此外,根据每一个上述实施例,天线包括用于传输驱动耳机组件的音频 信号的路径。然而,不受限于上述配置,可以通过使用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的 路径(如线路输出)、用于传输除了音频信号之外的信号(如视频信号)的路 径、用于传输除了信号之外的任何东西(如商业电源的功率、各种类型的直 流电源等)的路径来形成天线。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 改、组合、子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即可。
权利要求
1. 一种接收装置,包括传输部分,包括被配置为传输在主体装置中产生的信号和/或功率的多条传输电缆;天线部分,沿着从在该主体装置侧提供的该传输电缆的端到该主体装置侧端与该传输电缆的其他端之间的预定点的该传输电缆提供该天线部分,以便该天线部分和该传输电缆形成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路径;高频消除电路,在该传输电缆的该主体装置侧端上提供该高频消除电路,并将其配置为消除高频信号从至少一个该传输电缆进入该主体装置;以及调谐器,被配置为将在该主体装置侧提供的该天线部分的一端连接到天线输入端子,并且被配置为接收落入第一频带内的广播波,其中该第一频带与该天线部分的长度相对应,其中该天线部分的另一端是开放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该天线部分是沿着该传输电缆 提供的至少一条电缆,以及其中该传输路径包括并行线路,该并行线路包括该传输电缆和该天线部 分的电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在该传输电缆的其他端上提供 至少一个扬声器,以及其中在该主体装置中产生的信号是驱动该扬声器的音频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在该天线部分的一端限定的预 定点处提供中继该传输电缆的至少一个插头和至少一个插孔,所述端在该扬 声器侧提供。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该传输电缆是至少包括被配置 为传输右声道音频信号的电缆、被配置为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的电缆以及作 为准备用于右和左声道音频信号的地线而提供的电缆的多条电缆,其中该天线部分的至少一条电缆的数目与该传输电缆的数目相同,以及 其中将该多条电缆连接到该天线部分的主体装置侧端,并且将该天线部 分连接到该天线输入端子。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将该天线部分的长度设置到落入该第一频带内的广播波的长度的四分之n,其中n表示奇数。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该传输电缆的主体装置侧端与 该天线部分的主体装置侧端通过滤波器电路彼此连接,以及其中该调谐器进一步接收落入第二频带内的广播波,其中该第二频带与 该传输电缆的长度相对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将该传输电缆的长度设置到落 入该第二频带内的广播波的长度的四分之n。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该天线部分是围绕该传输电缆 的涂层棒,以及其中该传输路径是包括该传输电缆和该涂层棒的同轴传输路径。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在该传输电缆的其他端上提供 至少一个扬声器,以及其中在该主体装置中产生的信号是驱动该扬声器的音频信号。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在该扬声器侧提供的该天线 部分的一端上限定的预定点处提供中继该传输电缆的至少一个插孔和至少一 个插头。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该传输电缆是至少包括被配置 为传输右声道音频信号的电缆、被配置为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的电缆以及作 为准备用于该右和左声道音频信号的地线而提供的电缆的多条电缆。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将该天线部分的长度设置到落 入该第一频带内的广播波的长度的四分之n,其中n表示奇数。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该传输电缆的主体装置侧端与 该天线部分的主体装置侧端通过滤波器电路彼此连接,以及其中该调谐器进一步接收落入第二频带内的广播波,其中该第二频带与 该传输电缆的长度相对应。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将该传输电缆的长度设置到 落入该第二频带内的广播波的长度的四分之n。
16. —种连接到主体装置、被配置为接收落入预定频带内广播波的天线, 该天线包括传输部分,包括被配置为传输在主体装置中产生的信号和/或功率的多条 传输电缆;天线部分,沿着从在该主体装置侧提供的该传输电缆的端到该主体装置 侧端与该传输电缆的其他端之间的预定点的该传输电缆提供该天线部分,以便该天线部分和该传输电缆形成用于传输广播波的路径;其中与在该主体装置侧提供的另一端相对的该天线部分的一端是开放二山祸,其中该传输电缆的主体装置侧端连接到消除高频信号进入主体装置的高 频消除电路,以及其中该天线部分的主体装置侧端连接到被配置为接收落入第一频带内的 广播波的调谐器单元的天线输入端子,其中该第一频带与该天线部分的长度 相对应。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其中该天线部分是沿着该传输电缆提 供的至少一条电缆,以及其中该传输路径包括并行线路,该并行线路包括该传输电缆和该天线部 分的电缆。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其中该天线部分是围绕该传输电缆的 涂层棒,以及其中该传输路径是包括该传输电缆和该涂层棒的同轴传输路径。
19. 一种被配置为将在包括调谐器的主体装置中产生的信号和/或功率中 继到外部电缆的接合电缆,其中该接合电缆的一端经由连接器连接到该主体 装置,而该接合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到该外部电缆,该接合电缆包括传输部分,包括被配置为传输该信号和/或功率的多条传输电缆;以及 天线部分,将其沿着该传输电缆提供,以便该天线部分和该传输电缆形成用于传输广播波的路径,其中在该外部电缆侧提供的该天线部分的一端是开放端; 其中在该主体装置侧提供的该传输电缆的端经由连接器连接到高频消除电路,其中该高频消除电路被配置为消除高频信号进入该主体装置;以及 其中在该主体装置侧提供的该天线部分的另一端经由连接器连接到被配置为接收落入第 一频带内的广播波的该调谐器的天线输入端子,其中该第一频带与该天线部分的长度相对应。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合电缆,其中该天线部分是沿着该传输电 缆提供的至少一条电缆,以及其中该传输路径包括并行线路,该并行线路包括该传输电缆和该天线部 分的电缆。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合电缆,其中该天线部分是围绕该传输电 缆的涂层棒,以及其中该传输路径是包括该传输电缆和该涂层棒的同轴传输路径。
全文摘要
一种接收装置,包括传输部分,具有传输在主体装置中产生的信号和/或功率的多条传输电缆;天线部分,从传输电缆的主体装置侧端到主体装置侧端与传输电缆的其他端之间的点沿着传输电缆提供该天线部分,以便形成高频信号传输路径;高频消除电路,在主体装置侧端提供该高频消除电路,其消除高频信号进入主体装置;以及调谐器,将在主体装置侧提供的天线部分的一端连接到天线输入端子,并且接收落入与天线部分的长度相对应的第一频带内的广播波。天线部分的另一端是开放端。
文档编号H04B1/16GK101286747SQ200810091680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1日
发明者吉野功高, 向幸市, 小森千智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