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打印介质排出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770932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打印介质排出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管理由图像形成装置等排出的打印介质 (sheet)的才支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打印介质以及在图 像形成之后进行了分类(sort)、装订等所谓后处理的打印介质4皮排 出到规定的排纸托盘中。
然而, 一个排纸托盘上能装载的打印介质的页数是有限的。在 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页数很多等、排出到排纸托盘上的打印介质页 数超过该排纸托盘可装载的打印介质页数的情况下,假如使用者不 以手动操作的方式适当拿出排纸托盘所装载的打印介质就不能继 续进4于打印处理。
而且,另一方面,对于在办7>室内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 用于实现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和装置小型化的构成,已知"壳体内
7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壳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处理结束的打印介质被排出到设置在装置中央附近的排纸托盘中。
然而,虽然"壳体内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空间化的^L点 来看很突出,但是,排纸托盘上方的空间被例如扫描器等构成部分 或进一步设置在该排纸托盘正上方的其他排纸托盘所占用, -使用者 在确认排纸托盘上的打印介质的时候,会出现视觉识别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象形成装置包括图像 读取部,设置在装置上方,用于读取原稿的图^f象;排纸托盘,至少 一部分位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下方,用于接收从装置的排出口排出 的打印介质;保持部,具有规定的打印介质支承件,用于保持所述 打印介质支承件所支承的打印介质;以及移动机构,位于所述排纸 托盘上,并且使所述保持部在打印介质支承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 动,其中,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是由所述保持部的规定的所述打 印介质支承件支承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打印介质的位置,所述退避 位置是为了不与所述排纸托盘上放置的打印介质抵接,所述^f呆持部 从所述排纸托盘退避的位置。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设 置在装置上方,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排纸托盘,至少一部分位于 所述图像读取部的下方,用于接收从装置的排出口排出的打印介 质;以及保持部,具有规定的打印介质支承件,用于保持所述打印 介质支承件所支承的打印介质,在所述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中, 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排纸托盘上,并且使所述保持部在打印介质支 承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是由所述保持部的规定的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件支承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 打印介质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为了不与所述排纸4乇盘上》文置的 打印介质抵接,所述保持部从所述排纸托盘退避的位置。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读取部R以及图像形成部P附近的 纵截面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移动机构的图4是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框图5是表示保持部H的移动控制流程的流程图6是表示保持部H向"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移动的状态的图7是表示保持部H向"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移动的状态的图8是表示保持部H的打印介质支承件Ht接受打印介质的状 态的图9是表示使保持部H移动至"退避位置"的状态的图IO是表示使保持部H移动至"退避位置"的状态的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保持部H的移动控制流禾呈的流 程图12是表示基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13是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构成图14是基于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15是收容有保持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16是从前侧观察制动器和连接器的图17是从前侧观察制动器所卡合的连接器的图18是拆除了保持部和支承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19是移动才几构的立体图20是从后侧观察后侧的制动器的立体图21是关于CPU动作的流程图22是关于作业信息取得部的动作的流程图23是基于第六实施方式的保持部处于卧位的图像形成装置 的立体图24是保持部处于立位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5是保持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6是保持部处于立位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L图; 图27是保持部处于卧位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图28是基于第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10图29是基于第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f吏第二排纸托 盘t2移动的托盘移动机构的详细情况和功能框图30是在第二排纸托盘t2上进行打印介质的分类处理图31是进行分类动作时的第二排纸托盘t2的移动范围的以及
图32是表示作业结束后第二排纸托盘t2突出于图像形成装置 外侧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i兌明实施方式。
图1是图^f象形成装置(MFP: 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
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自动原稿输送部A、图像读取部R、图像 形成部P、后处理部F、第一排纸托盘tl、第二排纸托盘t2、保持 部H和移动一几构。
自动原稿输送部A具有把放置于托盘At上的多页原稿连续地 自动输送向基于图像读取部R的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的功能。
图像读取部R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上方,具有对由自动 原稿输送部A自动输送来的打印介质原稿、未图示的原稿》文置台上 所放置的打印介质原稿或者书籍原稿的图像进行扫描并读取的功能。图像形成部P具有基于由图像读取部R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或者 由图像形成装置从外部设备接收的图像数据等、在由供纸盒K供给 的打印介质上形成显影剂图像的功能。
后处理部F具有对通过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打印介质进行 装订处理、打孔处理、制本处理等后处理的功能。后处理部F4吏进 4亍过后处理的打印介质摞乂人打印介质排出口排出。
第一排纸托盘tl及第二排纸托盘t2位于打印介质排出口的下 游侧。第一排纸托盘tl位于图像读取部R的下方。第一排纸4乇盘 tl至少有一部分4立于图4象读取部R的覆盖区&戈(footprint)的范围 内。第二排纸^乇盘t2在第一排纸4乇盘tl的上方且在图4象读取部R 的下方。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读取部R和图像形成部P附近 的》从截面图。
通过图1"象形成部P形成了图^f象的打印介质以及通过后处理部F 进行了后处理的打印介质经过由排出目的地变更挡板804所转换的 排出路径,由排纸辊805排出至第一排纸托盘tl或者第二排纸4乇盘 t2的任意一个上。而且,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r测第一排纸4乇盘 tl上有无打印介质的传感器Sl。
保持部H具有规定的打印介质支承件Ht,并保持该打印介质 支承件Ht所支承的打印介质。关于保持部H的构成的详细情况, 将在后面进4亍存又述。
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移动机构的图。
齿条806a和小齿轮806b协作,作为移动机构而动作。具体来 讲,上记移动才几构位于第一排纸托盘tl上,并且使保持部H在"打 印介质支承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该"打印介质支浮义位置"是通过保持部H的规定的打印介质支承件Ht支承从排出口 Ql 排出的打印介质,而"退避位置"则是为了保持部H不与放置在排 纸托盘tl上的打印介质抵接、而不位于排纸托盘tl上的位置。小 齿轮806b被保持部H所支承的电动机806c转动驱动,与齿条806a 卡合,并使保持部H移动。也可以是齿条806a被保持部H支岸义, 电动机806c被图^f象形成装置主体支承。
这里,所谓的"保持",是指当保持部H在从"打印介质支承 位置"到"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时,固定的打印介质支寿"牛Ht所 支承的打印介质相对于打印介质支承件Ht的位置关系维持几乎不
具体来讲,保持部H形成为在位于"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的状 态下,在与排出口 Ql相对的一侧为具有接受打印介质的开口部Hn 的箱形。此外,保持部H还具有用于检测在打印介质支承件Ht上 是否存在有打印介质的传感器S2。
在"退避位置"时,保持部H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面以及左 侧面中的、位于始于排出口 Ql的打印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侧的侧面
相邻接。
这样,通过使保持部H沿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面或者左侧面退 避,移动的保持部H不会突出于装置前侧(图1的X轴方向前侧), 也就不会妨碍从装置前侧操作装置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此外,通过设置多级排纸托盘,在利用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 多种功能(FAX功能、打印功能、复印功能等)的情况下,就可以 根据作业内容或者使用者指定将打印介质排出到任意的排纸托盘 上。由此,就能进4亍下述处理,即、将通过FAX功能所打印的打印介质排出到第 一排纸托盘上、将通过复印功能所打印的打印介质 排出到第二排纸托盘上。
图4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P包括CPU801、存储部802、传
感器Sl (相当于打印介质检测部)以及传感器S2 (相当于满载检 测部以及4呆持打印介质才企测部)。CPU 801通过执4亍存々者部802所 存储的程序来控制自动原稿输送部A、图^f象读取部R和图4象形成部 P的各种处理。传感器Sl (打印介质检测部)用于^r测在排纸4乇盘 tl上有无打印介质。传感器S2 (满载检测部)用于4企测保持部H
器S2 (保持打印介质检测部)用于检测有无保持部H所保持的打
印介质。
后处理部F包4舌作业4言息取4寻部101、移动4空制鲁P 105以及电 动机806c。作业信息取得部101从CPU 801获取有关图像形成装置 中的打印作业执行状况的信息。此夕卜,作业信息取得部101还向 CPU 801 ^是供有关后处理部F的状态和移动控制部105的状态的信 息。移动控制部105控制基于例如电动一几806c等移动机构的保持 部H的移动。
图5是表示保持部H的移动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当图像形成装置接通电源时、从休眠状态复原时、在作业结束 的状态下,保持部H位于"退避位置"。在该图所示的流程中,例 举了从保持部H处于上述"退避位置"的状态(图1所示状态)开
始处理的情况。
14首先,移动控制部105纟艮据由作业信息取得部101所获取的信 息来判断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否开始执行打印作业(ACT 101 )。作 业信息取得部101是从例如CPU 801等获取关于图像形成装置所执 行的作业的信息。
在图#>形成装置中开始冲丸4亍打印作业的情况下(ACT 101, Yes), CPU 801根据基于传感器S2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在保持部H 中是否保持了到达限度页数的打印介质(ACT 102 )。
在保持部H所保持的打印介质页数未达到限度页数的情况下, CPU 801基于传感器SI的4全测结果,判断第一排纸托盘tl上有无 打印介质(ACT 103)。
在第一排纸4乇盘tl上没有打印介质的情况下(ACT 103, No), CPU 801使保持部H向"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移动(参照图6及图 7 ),在由保持部H的打印介质支承件Ht支承打印介质(参照图8 )、 并结束了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打印作业的执行时,使保持部H移动到 "退避位置"(ACT 104)(参照图9及图10)。
另 一 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未开始执行打印作业的情况下 (ACT 101, No ),并且传感器S2 4企测到保持部H所保持的打印介
质页数已经达到了保持部H所能保持的限度页数(保持限度页数) (ACT 102, Yes)、或者由传感器SI 4企测到排纸4乇盘上有打印介质
的情况下(ACT 103, Yes), CPU 801不使保持部H向"打印介质
支承位置"移动,而是维持在"退避位置"。
通过这样的构成,就能够避免尽管在第一排纸托盘tl上有打印 介质,也使保持部H向"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移动,从而使第一排 纸托盘tl上的打印介质折弯,或者在保持部H内保持有打印介质的状态下又使新的打印介质进入保持部H内,从而造成保持部H 内打印介质堵塞这样的事态发生。
此外,作为对打印介质支承件Ht的打印介质保持方法,在保 持部H移动之际,其结果能够保持打印介质即可。例如,可以是将 打印介质收容在箱形的4呆持部H内的构成,也可以是用弹簧对4反状 部件施力的构成。
这样,即使在设置有多级排纸托盘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由于 上级侧的排纸托盘引起下级侧排纸托盘上打印介质的视觉识别性
变差这样的问题。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 式相比,^f呆持部的移动方向不同。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保持部H的移动控制流程的流 程图。在该图所示的流程中,^又变更了相当于ACT102的动作的处理。
具体地i兌,在相当于ACT 102的ACT 102,中,在传感器S2 检测到保持部H并未保持有打印介质的情况下(ACT 102, , No ), 则进入ACT 103。
移动控制部105在传感器S2 4企测到<呆持部H ^f呆持有打印介质 的情况下(ACT 102, , Yes),则不使保持部H向"打印介质支承 位置"移动,而是维持在"退避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即使在保持部H所保持的打印介质是 例如较少页数时,如果在继续输送至保持部H的打印介质页凄t举交多的情况下,还是可能发生保持部H内的打印介质堵塞,因此构成为 在保持部H中即使只保持有一页打印介质的情况下,禁止其向"打 印介质支承位置"移动。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进4亍i兌明。第三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 式才目比,{呆持部的移动方向不同。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保持部H设置为可以利用未图示的移动^L构沿图中箭头所示 的移动方向移动,构成为在"退避位置"上,和图《象形成装置正面 侧的侧面相邻接。
这样,通过使保持部H退避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前侧,可以 有效利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前侧的空间,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确保 有通常空间。而且,通过佳/f呆持部H向装置的前侧移动的构成,就 不必确保用于佳_保持部H向装置的左侧或右侧移动的特别空间,有 助于i殳置空间的减小。
此外,移动控制部101具有控制基于上记移动才几构的保持部H 移动的功能。
移动控制部101通过控制在从"打印介质支承位置"到"退避 位置的移动范围内的保持部H的移动,对装载在保持部H的打印 介质支承件Ht上的打印介质进行分类。
这样,通过将用于侦乂人装置排出的打印介质从排纸托盘tl上退 避的保持部H的移动才几构兼用于打印介质的分类处理,可以实现上 述移动才几构的有效利用、并且有助于实现装置的多功能化。(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i兌明第四实施方式。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构成图。
如该图所示,保持部H,构成为至少在其移动时对应于第一排 纸4乇盘tl的壁面可以弯曲。
这样,当保持部H,通过移动才几构在"退避位置"和"打印介 质支承位置"之间移动时,可以减少其向图^f象形成装置外侧的突出 量。通过这样的构成,有助于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的省空 间化以及提高使用者操作的便利性。
(第五实施方式)
图14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在图14中,图像形成装置以 M所示一侧为前侧,以N所示一侧为后侧,以V所示一侧为左侧, 以U所示一侧为右侧。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P和图像读取 部R。
图像形成部P在上面具有第一排纸托盘tl。图^象形成部P在第 一排纸4乇盘tl的右上方具有排出口 Ql。图^象形成部P在第一排纸 托盘tl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导轨142。
支承框143架设在前侧和后侧的导轨142上。支承框143在导 專九142上向左侧或向右侧滑动。支岸W区143在,人前侧向后侧的方向 上的长度在图像形成部P的覆盖区域的内侧即可。也就是说,支承 框143在从前侧向后侧的方向上的长度在图像读取部R的覆盖区域 的内侧即可。支承框143支承保持部H以使其绕旋转轴144呈立位 或卧位。如果支承框143移动到导轨142的最左端,则旋转轴144向第一排纸托盘tl覆盖区域之外伸出。这样,保持部H失去了基 于第一排纸托盘tl的支承,于是绕旋转轴144转动、落下,并呈立 位状态。在立位时,打印介质支承件Ht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 与水平成45度以上、90度以下的角度。
图《象形成部P在打印介质排出口 Ql的前侧和后侧具有制动器 141。制动器141与支承框143的连接器145卡合。
图15是收容有保持部H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当支承框 143移动至导轨142的最右端时,^f呆持部H由第一排纸4乇盘tl支岸义 其右侧,并呈卧位状态。在卧位时,打印介质支承件Ht可以是水 平的,也可以与水平成45度以下的角度。卧位的保持部H处于图 像形成部P的覆盖区域内侧即可。
图16是从前侧观察制动器141和连接器145的图。制动器141 绕轴151转动。制动器141在轴151的左侧具有卡合爪152,在轴 151的右侧具有平衡器153。平衡器153比卡合爪152重,制动器 141的重心比轴151更靠右侧,所以制动器141在图16中为顺时4十 方向转动。连接器145在右侧支承弹簧154。弹簧154也可以被平 衡器153的左侧支承,而不是被连接器145的右侧支承。
图17是从前侧观察制动器141和连接器145的图。连接器145 向右移动并4妄近制动器141时,弹簧154在轴151的下方与平纟釺器 153 4氐4妄。如果连4妄器145进一步向右移动,弹簧154则4齐压平衡-器153,从而使制动器141转动,使卡合爪152下降。如果连接器 145再进一步向右移动,则弹簧154压缩,在4呆持4安压平tf器153 的力的同时,卡合爪152与连4妄器145卡合。
图18是拆除了保持部H和支承框14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 图。第一排纸托盘tl在从前侧向后侧的方向的中央具有与支承框143卡合^f吏支7T4医143向左右移动的移动才几构181。传感器Sl贯穿
保持部H的切口,检测保持部H中有无打印介质。另外,在保持 部H采耳又立位的情况下,传感器Sl检测第一排纸4毛盘tl上有无打 印介质。为了使保持部H随着支承框143向左侧或向右侧滑动而顺 畅地转动为立位和卧位,在垂直方向的截面上第一4非纸4乇盘tl的左
端是圓形的。
图19是移动才几构181的立体图。移动才几构181在前侧带193 和后侧带194的内侧分别具有左轴191和右轴192。巻轴195对左 轴191施加箭头196方向的施力4争矩。左轴191的施力寿t头H吏前侧 带193和后侧带194的上边向左移动。右轴192则从动于前侧带193 和后侧带194而转动。与支承框143卡合的附属装置(attachment) 197 4爪住前侧带193和后侧带194的上边。附属装置197与前侧带 193和后侧带194的上边一起移动。
当制动器141与连4妄器145卡合时,移动才几构181对支 K框143 向左侧施力。当制动器141从连接器145分离时,移动机构181使 支承框143向左侧移动,并使保持部H转为立位。为了使保持部H 处于卧位,手动拿起保持部H的下部,使支承框143向右移动,使 制动器141与连接器145卡合。
也可以利用电动机使巻轴195转动,自动地使支承框143向右 移动,4吏连4妾器145与制动器141卡合。
图20是从后侧7见察后侧的制动器141的立体图。单向超越离 合器200沿图20中逆时针转动的箭头201方向传递转动转轴151 的转矩,而不传递和箭头201方向相反的转矩。带202向单向超越 离合器200传递电动机203的旋转轴204的转动。当制动器141从 连接器145分离时,电动机203使旋转轴204沿图20中逆时针转 动的箭头205的方向转动,在输送打印介质时,则沿图20中顺时
20针转动的箭头206的方向转动。带207向下侧排纸辊208传递旋转 轴204的转动。下侧排纸辊208沿图20中顺时针转动的箭头209 的方向转动。上侧排纸辊210从动于下侧排纸辊208。
在带207和下侧排纸辊208之间也可以设有单向超越离合器, 以^使不传递与图20中箭头209的方向相反的逆时针转动的转矩。
为了说明保持部H的移动,对CPU 801的动作进行"i兌明。图 21是关于CPU 801动作的流程图。
图像形成装置开始执行打印作业时,在步骤2102中,CPU 801 向后处理部F发送作业开始信息。在步骤2104中,CPU 801进行 等待直到从后处理部F接收准备结束信息为止(步骤2104的No )。 如果CPU 801从后处理部F接收到准备结束信息(步骤2104的 Yes),则在步-骤2106中,CPU80K吏变量n^7始^f匕为0。
在步骤2108中,CPU 801为了确认图像形成部P是否打印了 打印作业所指定的指定页凄t,而对变量n进4亍;险查。布i如变量n达 到了指定页凄t (步-骤2108的Yes ),则在步-骤2110中,CPU 801向 后处理部F发送作业结束4言息。在步艰朵2112中,CPU 801进4亍等 待直到乂人后处理部F 4妄收停止结束信息为止(步-骤2112的No)。 如果CPU 801 /人后处理部F 4妄收到停止结束信息(步骤2112的 Yes),则结束打印作业的执行。
在步骤2108,如果变量n没有达到指定页数(步骤2108的No ), 则在步骤2114中,CPU 801 4企查保持部H或者第一排纸4乇盘tl是 否为满载。例如、在^M专感器Sl 4企测到存在打印介质之后到传感 器Sl检测到无打印介质之前,向后处理部F传送的页数大于等于 使保持部H或者第一排纸托盘tl为满载的阈值时,CPU 801判断 保持部H或者第一排纸托盘tl为满载。如果第一排纸托盘tl未满(步骤2114的No ),则在步骤2116 中,CPU801向后处理部F发送要打印的打印介质的尺寸信息。在 步骤2118中,CPU 801使图像形成部P向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在 步艰《2120中,CPU 801 <吏图#>形成部P所打印的打印介质向后处 理部F输送,如果将打印介质送至后处理部F,则在步骤2122中使 变量n力卩l,再次#^亍步骤2108。
如果第一排纸托盘tl满载(步骤2114的Yes ),则在步骤2124 中,CPU 801通知后处理部F第一排纸4乇盘tl满载。在步骤2126 中,CPU801通知后处理部F暂时4亭止作业。在步骤2128中,CPU 801进4于等待直到乂人后处理部F得知后处理部F成为暂时停止作业 的状态(步骤2128的No)。如果CPU 801 /人后处理部F得知后处理 部F已经处于暂时1亭止习犬态(步艰《2128的Yes),则在步艰《2130中, 斗企查是否解除了保持部H或者第一排纸4毛盘tl的满载状态。例如、 在判断保持部H或者第一排纸托盘tl为满载状态之后,如果传感 器Sl 4企测到无打印介质,CPU 801则判断为已经解除^f呆持部H或 者第一排纸托盘tl的满载状态。
在步骤2130中,CPU 801进行等待直到保持部H或者第一排 纸托盘tl的满载状态解除(步骤2130的No )。如果保持部H或者 第一排纸托盘tl的满载状态已经解除(步骤2130的Yes ), CPU 801 则在步骤2132中通知后处理部F作业重新开始。在步骤2134中, CPU 801进4于等4寺直到/人后处理部F得知后处理部F 4故好了重新开 始作业的准备(步骤2134的No)。当CPU 801得知了后处理部F 做好了重新开始作业的准备时(步骤2134的Yes),则执行步骤2116。
下面,对保持部H的移动进4于说明。图22是关于作业信息:f又 -得部101的动作的流一呈图。如果图像形成装置开始执行打印作业,则在步骤2202中,作 业信息取得部101进行等待直到由CPU 801通知已经开始4丸行打印 作业(步骤2202的No )。如果作业信息取得部101由CPU 801通 知已经开始执行打印作业(步骤2202的Yes),则在步骤2204中使 移动控制部105开始驱动排纸辊805。排纸辊805驱动的方向是图 20中箭头209的方向。
在步骤2206中,作业信息取得部101向CPU 801发送准备结 束信息。在步骤2208中,作业信息取得部101 ;险查是否从CPU 801 接收到了作业结束信息。在从图像形成部P收取打印介质时,作业 信息取得部101执行步骤2208。如果作业信息取得部101从CPU 801接收到了作业结束信息(步骤2208的Yes ),则在步骤2210中, 使移动控制部105停止排纸辊805,在步骤2212中,作业信息取得 部101向CPU 801发送4f止结束信息,结束动作。
如果作业信息取得部101未从CPU 801 4妾收到作业结束信息 (步骤2208的No ),则在步骤2214中,作业信息取得部101 4全查 是否从CPU 801得到了第一排纸托盘tl满载的通知。如果没有从 CPU 801得到第一排纸托盘tl满载的通知(步骤2214的No ),则 在从图像形成部P收取到下一页打印介质时,再次执行步骤2208。
如果作业信息取得部101从CPU 801得到第一排纸托盘tl满 载的通知(步艰《2214的Yes),则在步骤2216中进4亍等4寺直至乂人 CPU 801接收到暂时停止作业的通知(步骤2216的No)。如果作 业信息:取得部101在步骤2216中从CPU 801收到暂时停止作业的 通知(步骤2216的Yes ),则在步骤2218中使移动控制部105停止 排纟氏辊805的驱动。在步骤2220中,作业信息取得部101 4吏移动 控制部105向反方向驱动排纸辊805。向反方向驱动排纸辊805的 量,只要是可以使制动器141脱离连接器145即可。
23在步骤2222中,作业信息取得部101进行等待直到从CPU 801 4妻收到再次开始作业的通知(步骤2222的No )。在步骤2224中, 作业信息取得部101使移动控制部105开始驱动排纸辊805。使排 纸辊805驱动的方向是图20中箭头209所示方向。
在步骤2226中,作业信息取得部101向CPU 801通知后处理 部F做好了重新开始作业的准备,在从图像形成部P接收到下一页 打印介质时,再;欠4丸4亍步驶《2208。
(第六实施方式)
图23是保持部H处于卧位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像形 成部P在上面具有第一排纸纟乇盘tl。第一4非纸4乇盘tl以左侧偏j氐的 方式相对于水平倾斜。图像形成部P在第一排纸托盘tl的右侧上方 具有排出口 Ql。图像形成部P在第一排纸托盘tl的前侧和后侧分 别具有导轨2342。
保持部H在两导轨2342之间沿两导轨2342在第 一排纸托盘tl 上面向右侧上方和左侧下方滑动。保持部H在4立于第一排纸4乇盘tl 上时采取卧位。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保持部H的卧位是沿第一排纸托 盘tl倾斜的状态。
图24是保持部H处于立位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如果保 持部H向左侧下方移动,则会失去基于第一排纸托盘tl的支承, ,人而4t动、落下,并采耳又立4立。在立^f立时,打印介质支厚"牛Ht可 以是垂直的,也可以与水平构成45度以上、90度以下的角度。为 了4吏保持部H顺畅地转动为立位和卧位,第一排纸托盘tl的左端 在垂直方向的截面上是圓 。在处于立位的保持部H的打印介质支承件Ht的上端上有连才妾 器145。 ^f呆持部H具有用于以手动方式侦/f呆持部H乂人立位移动到卧 位的手柄Hh。手柄Hh位于立位的保持部H的左侧下端,以便在 以手动方式4吏保持部H 乂人立位移动到卧位时手基本不干4尤图像读 取部R。切口 2344位于第一排纸托盘tl的右上方延长线上并且位 于排出口 Ql的下方。
图25是^f呆持部H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在以手动方式4吏保持部 H/人立位移动到卧位时,手柄Hh也可以位于比立位的保持部H的 左侧下端更靠上侧,以使操作者不必弯腰则可在较高的位置进行作 业。手柄Hh也可以位于立位的保持部H的左侧上端。
图26是保持部H处于立位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一见图。巻轴2502 位于第一排纸托盘tl右上端的下方。当保持部H从立位移动到卧 位时,为了巻取带2504,巻轴2502对带2504施力以将其向第一排 纸托盘tl的右上端巻起。带2504的左下端支承保持部H的右侧。 带2504 ^f立于两导库九2342之间。4呆持部H处于立4立时,4非出口 Ql 所排出的打印介质滑落到带2504上。打印介质支承件Ht的右侧使 滑落到带2504上的打印介质停止。也可以是电动^L驱动巻轴2502 以使带2504向第一排纸托盘tl的右上端巻起。
图27是表示保持部H处于卧位的图〗象形成装置的透^L图。打 印介质支承件Ht的上端进入位于第一排纸托盘tl右上方的延长线 上且在排出口 Ql下方的切口 2344。在切口 2344中,在右上方有 制动器141。制动器141与连接器145卡合。如果制动器141释放 连接器145,保持部H则由于自重而抵抗2502的施力,并向左下 方移动。
(第七实施方式)
25下面,i兌明第七实施方式。
图28是表示基于第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排纸托盘t2能够沿该图中的 x轴方向移动。
图29是移动机构的详细构成以及功能框图,该移动才几构用于 使基于第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第二排纸托盘t2移动。
如该图所示,托盘移动机构包括齿条706a、小齿轮706b以 及电动机706c。依靠这样构成的托盘移动机构,使第二排纸托盘t2 在与排出口 Q2排出的打印介质的排出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图28 中的x轴方向)上移动。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作业信息取得部501、托盘移动控制 部502以及打印介质冲企测部503 。
作业信息取得部501例如从CPU 801取得有关图像形成装置的
打印作业执行状况的信息。
托盘移动控制部502通过控制基于托盘移动机构的第二排纸托 盘t2的移动,使得从排出口 Q2排出的打印介质在第二排纸托盘t2 上进行分类(参照图30)。
具体地说,托盘移动控制部502根据由作业信息取得部501从 CPU 801等取得的信息,在结束了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作业执行时, 使第二排纸托盘t2向比进行分类动作时的移动范围(第一位置~第 二位置)更靠装置前侧(x轴方向的前方)(第三位置)移动。此外,托盘移动控制部502在结束了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作业#1 行时,使第二排纸托盘t2向比进行分类动作时的移动范围更靠装置 前侧移动之后,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例如经过60秒后),图<象形成 装置使第二排纸托盘t2向第一排纸托盘tl上的规定待机位置移动。
打印介质^r测部503具有4企测在第二排纸4乇盘t2上是否装载有 打印介质的作用。
在结束了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作业扭J亍时,托盘移动控制部502 在使第二排纸托盘t2向比进行分类动作时的移动范围更靠装置前 侧移动之后,且在打印介质才企测部503未才企测到打印介质之后(即、 使用者已经拿走了打印介质之后),使第二排纸托盘t2向第一排纸 托盘tl上的规定待4几位置移动。
此外,托盘移动控制部502控制第二排纸托盘t2的移动,使得 在分类动作时的第二排纸托盘t2的移动范围处于图像读取部R正 下方的区域(覆盖区域)内(参照图31)。
这样,基于第二排纸托盘t2进行分类动作时,通过控制第二排 纸托盘t2的移动以使第二排纸托盘t2和第二排纸托盘t2上的打印 介质不越出图像读取部R的覆盖区域,从而可以避免分类动作中的 第二排纸托盘t2和装置以外的物体或〗吏用者发生干扰。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作业结束之后,4乇盘移动控制部502 也可以使第二排纸托盘t2移动至突出于图像形成装置外侧(比图像 读耳又部R覆盖区域更靠外侧)的位置(参照图32)。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壳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在 壳体内设置有多个排纸托盘的情况下,由于装载有处理后的打印介质的第二排纸托盘t2移动到了装置的前侧,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 地接近(access)处理后的打印介质,操作性良好。
特别是,在与打印介质排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错开位置进行打 印介质的分类时,可以避免难以取出第二排纸托盘t2上从装置前方 看位于里侧被分类的打印介质的情况发生。
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的各种动作,是 通过4吏CPU 801 ^M亍存4诸在存々者部802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程序来
实现的。
而且,在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中,作为排出打印介质管 理程序,可以提供使上述各种动作执行的程序。在本实施方式中, 示出了将程序预先存储在设于装置内部的存储区域的情况,并不仅 限于此,也可以从网络上将同样的程序下载到装置中,也可以在装 置中安装存储有同样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作为存储介 质,只要能存储程序且是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即可,其形态可 以是任何形态。具体地,作为存储々某体,可以列举出ROM或RAM 等计算机内部安装的内部存储装置、CD-ROM或者软盘、DVD光 盘、光磁盘、IC卡等可携带存储介质、保持计算机程序的数据库、 或者其他计算机及其^t据库和线^各上的传送介质等。此外,这样预 先安装或者通过下载所获得的功能也可以和装置内部的OS (操作 系统)等一起协作来实现其功能。
此外,程序也可以是动态生成的执行模块。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和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以以其他各种 方式实施。因而,上述实施方式从任何角度来看仅仅是示例,不可 进行限定作用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权力要求书来表示,不受 说明书正文的约束。进一步说,只要是属于与权利要求书范围的等同范围的全部变形、各种改良、代替以及变更,均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如上所述,才艮据本发明可以才是供这才羊一种才支术即、在所谓壳 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提高从装置排出的打印介质的
管理便利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方,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排纸托盘,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下方,用于接受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口排出的打印介质;保持部,具有规定的打印介质支承件,用于保持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件所支承的所述打印介质;以及移动机构,位于所述排纸托盘上,并且使所述保持部在打印介质支承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是由所述保持部的规定的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件支承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打印介质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为了不与所述排纸托盘上放置的打印介质抵接、所述保持部从所述排纸托盘上退避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在位于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的状态下,在 与所述排出口相对的 一 侧形成为具有接收打印介质的开口部的箱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在所述退避位置,与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的右侧面及左侧面中的、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打印介质的排出 方向下游侧的侧面相邻4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呆持部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图4象形成装置正面 侧的侧面相4卩才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还包括移动控制部,所述移动控制部用于控制基于所述 移动才几构的所述保持部的移动,其中,所述移动控制部通过控制从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 置到所述退避位置的移动范围内的所述保持部的移动,从而进类。;、、、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移动控制部,用于控制基于所述移动机构的所述保持部 的移动;以及作业信息取得部,取得关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打印 作业的执行情况的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控制部根据所述作业信息取得部所取得 的信息,在开始执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打印作业时,使所 述保持部移动至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并且在结束所述图像 形成装置中的打印作业的执行时,使所述保持部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移动控制部,用于控制基于所述移动机构的所述保持部 的^多5力;以及打印介质4企测部,用于4企测在所述排纸4乇盘上有无所述 打印介质,其中,所述移动控制部在所述打印介质才企测部4企测到所 述排纸托盘上有所述打印介质的情况下,不使所述保持部向所 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移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移动控制部,用于控制基于所述移动机构的所述保持部 的牙多动;以及满载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保持部中的打印介质保持页 数是否超过规定的保持限度页数,其中,所述移动控制部在所述满载4企测部才佥测到所述4呆不使所述保持部向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移动。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移动控制部,用于控制基于所述移动机构的所述^f呆持部 的移动;以及保持打印介质检测部,用于检测有无由所述保持部^f呆持 的所述打印介质,其中,所述移动4空制部在所述4呆持打印介质冲企测部4企测 到所述保持部保持有打印介质的情况下,不使所述保持部向所 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移动。
10. —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所述图像形成 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方,用于 读取原稿的图像;排纸托盘,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图像读取部 的下方,用于接收,人所述图 <象形成装置的排出口排出的所述打 印介质;以及保持部,具有规定的打印介质支承件,用于保持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件所支承的所述打印介质,在所述排出打印 介质管理方法中,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排纸托盘上,并且^f吏所述保持部在 打印介质支岸义位置和退避4立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打印介质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打印介质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为了不与所述排纸托盘上i文置的打印介质4氏接、所述保持部/人所 述排纸托盘上退避的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其中,所述保持部在位于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的状态下,在 与所述排出口相对一侧形成为具有4妄收所述打印介质的开口 部的箱形。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其中,所述保持部在所述退避位置,与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的右侧面及左侧面中的、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打印介质的排出方 向下游侧的侧面相邻4妄。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其中,所述4呆持部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图^f象形成装置正面 侧的侧面相邻4妄。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其中,通过控制从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到所述退避位置的移 动范围内的所述保持部的移动,从而进行所述保持部的所述打 印介质支承件上装载的打印介质的分类。
15. 才艮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还包4舌取得关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打印作业的执行情况的信息,其中,根据所述取得的信息,在开始执行所述图〗象形成 装置中的打印作业时,使所述保持部向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 移动,并且在结束所述图^f象形成装置中的打印作业的才丸4亍时, j吏所述保持部向所述退避4立置移动。
16.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其中,才全测在所述排纸4毛盘上有无打印介质,在冲企测到所述排纸托盘上有打印介质的情况下,不4吏所 述保持部向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移动。
17.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其中,保持限度页数,在检测到所述保持部中的打印介质保持页数超过所述保 持限度页数的情况下,不使所述保持部向所述打印介质支岸义位置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出打印介质管理方法,其中,检测有无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打印介质,在检测到所述保持部保持有打印介质的情况下,不^f吏所 述^f呆持部向所述打印介质支承位置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所谓的壳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提高从装置排出的打印介质的处理便利性的技术。其中,使保持部位于壳体内的排纸托盘上,并且使其在打印介质支承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保持部用于保持规定的打印介质支承件所支承的打印介质,该打印介质支承位置是由该保持部的规定的打印介质支承件支承从排出口排出的打印介质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为了保持部不与排纸托盘上放置的打印介质抵接,该保持部从所述排纸托盘退避位置。
文档编号H04N1/00GK101610335SQ20091014905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6日
发明者土桥宏行, 泷裕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