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喇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483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薄型喇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P八,尤其涉及一种薄型喇叭,其用于播放声音讯号, 具有更高韧性及弹性的热塑性薄膜,而可随振动板往复振动,以达到薄型化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聆听音乐已经慢慢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除挑选好 的音响或其他播放装置,对于播放声音的喇P八音质也越来越挑剔。为追求逼真 的音质及环绕音效,使听众有身历其境的感受,而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声音效果, 也必须在空间中安装更多的喇叭,为节省空间上的使用,现代喇叭多以轻薄短
小的i殳计为主流。
如图1所示, 一般喇叭1包括一音箱11, 一的装设于音箱11正面的饰板 12,以及多个装设于音箱11内部的发声元件13,这类发声元件13由磁铁131、 罩体132及发声膜133所构成,利用磁铁131引起分子振动后,连动发声膜133 产生频率振动而发出声音,在音箱11内产生共鸣的效果后,使声音变得更加浑 厚。
然而,由于技术及材料的进步,推动喇叭1在设计上的转变,使喇叭1在 体积及重量上都有大幅的缩减,但仍受限于音11箱及发声元件13的外型设计, 而无法有效改变发声的方式及体积的缩减,因此有必要加以进行改良,期能改 善传统喇叭1在使用上的缺陷。
据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使用热塑性胶体在薄膜成型过程中,将振动板 直接固定在框架内,结构相对简化,且稳定性好;并可通过改变薄膜材料、厚 度,以及成型后的形状,而达到调整Q值,改善音讯曲线等功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喇叭,以大幅缩减体积而增加 使用时的便利性,并可改善音质的清晰度。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型喇叭,其包括一框架、 一热塑 性薄膜、 一振动板及一导电材料(FPC),其中的框架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容 置空间内布设有热塑性薄膜,并将振动板设于容置空间内的热塑性薄膜上,使 振动板的周缘不与框架接触,而通过热塑性薄膜与框架相连接,且热塑性薄膜 在框架与振动板的转折处设有补强部,另该振动板与框架间设有一导电材料以 完成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由导电材料通电,而驱动振动板产 生不等频率的振动,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热塑性薄膜支撑振动板,因此振动板 振动时会带动热塑性薄膜同步振动,通过热塑性薄膜振动可使空气分子的振动
而发出声音;本实用新型之薄型化设计,不但厚度薄、耐电压且散热快,足以 取代传统体积大的喇叭以大幅缩减体积,且使用振动板带动热塑性薄膜的结构, 可使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而大幅提升音质。


图1为现有喇叭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框架的正视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框架的正视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框架的正视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安装于音箱正面的示意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l-喇叭;ll-音箱;12-饰板;13-发声元件;131-磁铁;132-罩体;133-发声膜;2-框架;21-容置空间;22-电极部;3-热塑性薄膜;31-补强 部;44展动板;41-大区块;411-电极部;42-小区块;421-电极部;5-导电材料; 51-电极部;6-音箱;7-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附图式, 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2-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下列构件一框架2,可为矩形、多边形或圆形的框型结构体(如图4-图6所示),且 在框架2的内部镂空设有一容置空间21。
一热塑性薄膜3,以胶合或其他贴合方式,布设于框架2呈镂空状的容置空 间21内,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热塑性薄膜3,本实用新型的热塑性薄膜可为单 膜,或为由聚氨基曱酸乙酯薄膜(Thermoplastic urthanes , TPU)与聚对苯二曱 酸乙二醇酯薄膜(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叠合制成的复合式薄膜,或 为由聚氨基甲酸乙酯薄膜(Thermoplastic urthanes , TPU )与聚萘二曱酸乙二醇 酯薄膜(Poly Ethylene Naphthalate, PEN )叠合制成的复合式薄膜,抑或是由聚 氨基甲酸乙酯薄膜(Thermoplastic urthanes , TPU )与聚醚酰亚胺薄膜 (Polyetherimide, PEI)所叠合制成的复合式薄膜,利用其中的PET、 PEN及 PEI具有足够的强度,且硬度较硬,而TPU则具有相当好的韧性,结合后可产 生相当好的弹性及韧度,而提升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等,且可获得低Q值,以 改善扬声器频率回应,使频响曲线更平坦。另外,如在热塑性薄膜掺设有阻尼 材料、纤维材料、薄型多孔材料或金属薄片,例如掺设有金属薄片,通过改 变金属薄片的材质、厚度、形状,与不同弹性薄膜的材质、厚度组合,均可获 得不同声频率回应曲线。
一振动板4,设于热塑性薄膜3的中央(也就是使用单膜时振动板4设于所 述热塑性薄膜3 (请贵方确认) 一面,使用多层膜时则可将振动板包覆于所迷热 塑性薄膜3 (请贵方确认)内),使振动板4的周缘不与框架2接触,而呈现类 似悬挂的效果,且振动板4上设有一大区块41及一小区块42;另该热塑性薄膜 3在框架2与l展动板4的转折处设有补强部31,且补强部31呈波浪状。
一导电材料5,图中所示为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FPC ),用 以连接设于框架2与振动板4间,该导电材料5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正极及一负 极的电极部51,其中一端的电极部51固设于框架2表面,而另一端的电极部 51则设于振动板4的大小区块41、 42上,以完成电连接。
使用时,再如图2、图3、图7所示,与外部的音乐播放装置作讯号连接, 通电后,振动板4会随着讯号改变振动的频率,因此可带动热塑性薄膜3同步 振动,由于振动时热塑性薄膜3往复摆动,位于框架2转角处的补强部31可形 成緩冲振动的区域,以吸收振动时不同角度的晃动,避免振动造成热塑性薄膜3 的断裂,且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化设计,厚度更薄、振动板也有耐电压的优点, 且本实用新型采开放式设计也有散热快的优点,足以取代传统体积大的喇叭以大幅缩减体积,且使用振动板4带动热塑性薄膜3的结构,可使发出的声音更 加清晰而大幅提升音质;再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将框架2固设于一音箱6 的开放面,以利用本实用新型将音箱6封闭,则利用音箱6内部的空间,使发 出声音的音色更加浑厚。
又,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另有一较佳实施例,在上述具有容置空间21 的框架2上至少设有一对电极部22,且在框架2容置空间21布设有上述的热塑 性薄膜3,而热塑性薄膜3设有的振动板4,其一大一小的区块41、 42上均设 有一电极部411、 421,并使振动板4的周缘不与框架2接触,再通过导线7两 端分别连接于框架2与振动板4上的电极部22、 411、 421,即可完成电连接, 而在使用时具有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如第2 8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将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框架2中设有热塑性薄膜3,并通过热塑性薄膜3将振动板4 悬挂设于框架2内,振动板4经通电后可产生振动,以带动热塑性薄膜3产生 振动而发出声音,本实用新型的厚度薄、耐电压且散热快,可大幅缩减体积, 且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而大幅提升音质。
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与音箱6结合后,可使发出的声音更加浑厚。 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 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其他如框架的形状、热塑性薄膜的材质选用、振动板的 形状或振动板上分区的大小等转变方式,也都在本案的范畴之中;因此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所作出等效或轻易的变化者,将矩形的框架改变为多边形框架或 圆形框架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 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喇叭,具有专利的实用新型性,及对产业的 利用价值;申请人依专利法的规定,向钧局提起新型专利的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框架,其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至少一布设于所述框架的容置空间内的热塑性薄膜;至少一设于所述热塑性薄膜上的振动板,设有一大一小的区块,使所述振动板的周缘不与所述框架接触;一连接设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振动板间的导电材料,两端设有多个电极部;所述导电材料一端的电极部设于框架表面,所述导电材料另一端的电极部设于所述振动板的大小区块上,以完成电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振动板的 转折处的热塑性薄膜,设有波浪状的补强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薄膜为单膜。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薄膜为多层膜, 以将所述振动板包覆于所述多层膜内。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该热塑性薄膜为由聚氨基 曱酸乙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制成的复合式薄膜。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薄膜为聚氨基 曱酸乙酯与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所制成的复合式薄膜。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薄膜为由聚氨 基曱酸乙酯与聚醚酰亚胺所制成的复合式薄膜。
8、 如权利要求l、 2、 3、 4、 5或6所述的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 塑性薄膜掺设有阻尼材料、纤维材料、薄型多孔材料或金属薄片。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为软性电路 板或导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型喇叭,在框架内设有热塑性薄膜,且热塑性薄膜上设有振动板,使振动板与框架不相接触,且热塑性薄膜在框架与振动板的转折处设有补强部,并通过导电材料或导线连接于振动板与框架间;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板带动热塑性薄膜往复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可大幅缩减体积,并有效提升音质的清晰度。
文档编号H04R7/00GK201352841SQ20092000126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0日
发明者萧进明 申请人:萧进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