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油型油缸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881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节油型油缸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油型油缸组件,属于润滑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缸体入口、下弹簧、活塞、油槽口、上弹簧、缸体、T形活塞盖、缸体出口、基体和油槽,缸体置于基体内,活塞、T形活塞盖、上弹簧、下弹簧置于缸体内,其中,活塞的外径与缸体内径零配合,T形活塞盖的外径小于缸体内径,活塞中间设置有一通孔,其直径大于T形活塞盖柄的直径,活塞上端和下端分别套有上弹簧和下弹簧,油槽口设置于缸体中部,油槽口的直径不大于活塞直径,缸体通过油槽口与缸体背面的油槽连通。将本实用新型作为供油装置应用于大型设备,具有控制精度高、针对性好、供油效率高等优点。
【专利说明】节油型油缸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油型油缸组件,属于润滑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几乎在所有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为避免轴与轴套,导轨之间相对位移等而引起的机械磨损所带来的设备损毁,都会在设备上配备相应的润滑装置,常规的润滑装置主要有手动或机械油泵,分配器,油路、油嘴(出油口)构成。润滑油经油泵增压,过分配器由油路输送至油嘴处,再由油嘴对相应的部位进行润滑。这种加油装置,通常会有多个油路并联而成,即从分配器出来的润滑油同时进入不同的油路中,再由各油路分别经其对应的油嘴输送到设备的不同部位,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油路结构简单,给油快捷,然而其缺陷也比较明显,具体如下:
[0003]首先,采用并联集中供油的方式,由于一台设备一般只采用一台手动或机械油泵,各需要润滑的机械部位离油泵的距离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油路的长短各有差异,油经油路到达油嘴的时间也有先后,往往是近的先到,远的后到,一旦远距离的润滑完毕,距离近的早已过多过剩了,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0004]其次,在供油的过程中,油路管壁对油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即使在油嘴、待润滑的机械部位通畅的情况下,离油泵越远的部位由于油压的减小越不容易被润滑到,这就需要提高油泵压力和延长润滑时间,因此在离油泵近的部位就产生了更大的浪费
[0005]再次,由于采用并联供油的方式,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自然摩损会堵塞油槽,使喷嘴对其需要润滑的部位无法供油,但此时油泵工作仍正常,也无法检测到哪个部位没有润滑,长期运转对机械设备会造成严重损坏,还有可能引发事故。
[0006]第四,由于过度润滑不但造成润滑油的巨大浪费,而且对机械的清洁也很受影响,严重的直接影响到生产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串联方式,节油效率高,润滑精度好、可控性强,又便于检测的节油型油缸组件。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节油型油缸组件,包括缸体入口、下弹簧、活塞、油槽口、上弹簧、油缸内腔即缸体、T形活塞盖、缸体出口、基体和油槽,缸体置于基体内,活塞、T形活塞盖、上弹簧、下弹簧置于缸体内,其中,活塞的外径与缸体内径零配合,T形活塞盖的外径略小于缸体内径,活塞中间设置有一通孔,其直径略大于T形活塞盖柄的直径,活塞上端和下端分别套有上弹簧和下弹簧,油槽口设置于缸体中部,油槽口的直径不大于活塞直径,缸体能通过油槽口与缸体背面的油槽连通。
[001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0011]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套装于下弹簧外,起密封作用。
[0012]所述的上弹簧弹性系数较下弹簧弹性系数大,这样可以确保:当油剂经缸体入口进入后,T形活塞盖向上移动,此时,上弹簧变形,下弹簧不发生变形,当下弹簧行至通孔内时,T型活塞盖将通孔堵住,油压进一步持续上升,下弹簧发生形变。
[0013]所述的油缸下端于缸体入口处设置有检测活塞,检测活塞用于检测该处是否有压力油通过,以判断机械活动部位的油槽是否堵塞:当压力油从进油口进入,将检测活塞压入缸体入口处,如果检测活塞出现反弹现象,说明润滑正常;反之,则说明机械活动部位的油槽堵塞,从而有效的可以对堵塞现象进行排查。
[0014]本实用新型基体上可设置一个缸体,并在缸体内安装上弹簧、下弹簧、活塞等部件,并在基体上设置相应的油槽口和油槽,此时,缸体入口与进油口相连通,油槽一端通过油槽口与缸体连通,另一端则与出油口连通,油剂经进油口进入,并经缸体入口进入缸体内,在油压作用下,推动活塞向上移动,上弹簧和下弹簧发生压缩变形,油剂经缸体进入缸体出口,并经安装于缸体出口处的喷嘴喷出;当基体上设置多个缸体时,每个缸体内均安装上弹簧、下弹簧、活塞等,并在缸体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油槽口和油槽构成多个油缸组件,如油缸组件一、油缸组件二、油缸组件三等,相邻油缸的缸体之间通过背面的油槽以串联方式连通,靠近进油口的油缸与进油口连通,靠近出油口的油槽与出油口连通,此时,油剂经进油口进入,先进入油缸一:通过缸体入口一进入缸体一中,在压力油的作用下,T形活塞盖向上移动堵住通孔并带动活塞一继续向上移动,由于活塞一的外径不小于油槽口一的孔径,因此,活塞一会堵住油槽口一,油剂仅能在缸体一内运动,并经缸体出口一进入喷嘴一中,喷嘴一对其所对应的部位进行润滑;当进油口中油剂量继续增加,油压继续升高时,活塞一继续向上移动至活塞一的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一,此时,油槽口一与缸体一连通,喷嘴一润滑结束,油剂经油槽口一进入油槽一,并通过油槽一和缸体入口二进入缸体二中,在油压的作用下,活塞二向上移动,当活塞二下端面低于油槽口二时,缸体二中的油剂仅使喷嘴二供油,当活塞二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二时,喷嘴二停止供油,缸体二通过油槽口二与油槽二连通,油槽二通过缸体入口三与缸体三连通,此时,油剂依次经缸体一、油槽一、缸体二、油槽二进入缸体三,此时,喷嘴三开始对相应部位供油,当活塞三的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三时,喷嘴三停止供油。油剂经油槽口三进入油槽三中,并从出油口排出。当进油口停止进油,由于T形活塞盖外径小于缸体内径,T形活塞盖竖直部分即活塞盖柄外径小于通孔内径,此时,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T形活塞盖下方的油剂由活塞盖柄与通孔之间的间隙渗入活塞内,下弹簧和上弹簧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并推动活塞向下移动,直至活塞复位,完成一个周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串联形成的加油装置结构示意图(基体内设置三个油缸组件形成的加油装置);
[0017]图3为图2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9]图5为图2的第三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A.缸体入口;B.T形活塞盖;C.下弹簧;D.密封圈;E.活塞;F.油槽口;G.上弹簧;H.缸体;1.基体;J.缸体出口;K.检测活塞;L.油槽;Μ.通孔;1.油缸组件一;1A.缸体入口一;1B.T形活塞盖一;1C.下弹簧一;1D.密封圈一;1E.活塞一;1F.油槽口一;1G.上弹簧一;1H.缸体一;1K.检测活塞一;1L.油槽一;2.油缸组件二;2A.缸体入口二;2F.油槽口二;2H.缸体二;2K.检测活塞二;2L.油槽二;3.油缸组件三;3A.缸体入口三;3F.油槽口三;3H.缸体三;3K.检测活塞三;3L.油槽三;
4.喷嘴;41.喷嘴一;42.喷嘴二;43.喷嘴三;5.进油口;6.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节油型油缸组件,结合图1,包括缸体入口 A、T形活塞盖B、下弹簧C、活塞E、油槽口 F、上弹簧G、油缸内腔即缸体H、基体1、缸体出口 J和油槽L,缸体H置于基体I内,活塞E、T形活塞盖B、上弹簧G、下弹簧C置于缸体H内,其中,活塞E的外径与缸体H内径零配合,T形活塞盖B的外径略小于缸体H内径,活塞E中间设置有一通孔M,通孔M直径略大于T形活塞B盖柄的直径,其顶部两侧设置有向内的凸起,确保两凸起之间的间距不大于下弹簧C的直径,活塞E上端和下端分别套有上弹簧G和下弹簧C,油槽口 F设置于缸体H中部,油槽口 F的直径不大于活塞E直径,缸体H能通过油槽口 F与背面的油槽L连通。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在基体I中设置有三个油缸组件,分别为油缸组件一 1、油缸组件2和油缸组件三3,喷嘴4对应的包括喷嘴一 41、喷嘴二 42和喷嘴三43 ;油缸组件一 I由缸体入口一 1A、T形活塞盖一 1B、下弹簧一 1C、密封圈一 1D、活塞一 1E、油槽口一 1F、上弹簧一 1G、缸体一 1H、缸体出口一、通孔一和油槽一 IL构成,进油口 5与缸体入口一 IA连通,喷嘴一 41安装于缸体出口一处,油槽口一 IF设置于缸体一 IH中部,并贯穿至于缸体一IH连通;油缸组件二 2由缸体入口二 2A、T形活塞盖二、下弹簧二、油槽口二 2F、上弹簧二、缸体二 2H、活塞二、油槽二 2L和缸体出口二构成,油槽一 IL的一端通过油槽口一 IF与缸体一IH连通,另一端通过缸体入口二 2A与缸体二 2H连通,喷嘴二 42安装于缸体出口二处,油槽口二 2F设置于缸体二 2H中部,并贯穿至于缸体二 2H连通;油缸组件三3由缸体入口三3A、T形活塞盖三、下弹簧三、油槽口三3F、上弹簧三、缸体三3H、活塞三、油槽三3L和缸体出口三构成,油槽二 2L的一端通过油槽口二 2F与缸体二 2H连通,另一端通过缸体入口三3A与缸体三3H连通,喷嘴三43安装于缸体出口三处,油槽口三3F设置于缸体三3H中部,并贯穿至于缸体三3H连通;油槽三3L的一端通过油槽口三3F与缸体三3H连通,另一端连通到出油口 6处。
[0023]将本发明作为加油润滑装置应用于机械设备上,油剂经进油口 5进入,先进入油缸组件一 1:结合图3,通过缸体入口一 IA进入缸体一 IH中,并在油压作用下,推动T形活塞盖一 IB向上移动,使下弹簧一 IC进入通孔一内,随着油压的增加,油剂继续推动活塞一IE向上移动,此时,上弹簧一 IG开始进入压缩状态,由于活塞一 IE的外径不小于油槽口一IF的孔径,因此,活塞一 IE会堵住油槽口一 1F,油剂仅能在缸体一 IH内运动,活塞一 IE上部的油剂经缸体出口一进入喷嘴一41中,对喷嘴一41所对应的位置进行给油润滑;当进油口 5中油剂量继续增加,油压继续上升时,活塞一 IE继续向上移动,当活塞一 IE的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一 1F,此时,结合图4,喷嘴一 41不再向外供油,而油槽口一 IF与缸体一 IH连通,油剂则经由油槽口一 IF进入油槽一 1L,并经油槽一 IL到缸体入口二 2A进而进入缸体二2H中,在油压的作用下,推动T形活塞盖二向上移动,使下弹簧二进入通孔二,随后继续推动活塞二向上移动,当活塞二下端面低于油槽口二 2F时,缸体二 2H中的油剂仅供应给喷嘴二 42,此时,仅喷嘴二 42向外给油;当活塞二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二 2F时,结合图5,缸体二 2H通过油槽口二 2F与油槽二 2L连通,油槽二 2L通过缸体入口三3A与缸体三3H连通,此时,油剂依次经缸体一 1H、油槽一 1L、缸体二 2H、油槽二 2L进入缸体三3H,喷嘴二 42停止供油,油剂供应给喷嘴三43 ;当活塞三的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三3F时,油剂经油槽口三3F进入油槽三3L中,并经油槽三3L输入给出油口 6,此时喷嘴一 41、喷嘴二 42和喷嘴三43均不对外供油;当进油口 5停止进油时,由于T形活塞盖B的水平部分即活塞盖外径小于缸体H,T形活塞盖B的竖直部分即活塞盖柄直径小于通孔M直径,因此,在下弹簧C、上弹簧G的弹性作用下,T形活塞盖B下方的油剂由活塞盖柄与通孔M之间的间隙渗入活塞E内,下弹簧C和上弹簧G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并推动活塞E向下移动,直至活塞E复位至图3状态。
[0024]本实施例中,各缸体以串联方式连通,不管油泵运转时间加长,压力加高,每润滑一次所排出的油剂量仅是油槽口 F与缸体出口 J之间的油缸容积,每个待润滑的部位所得到的润滑油量恒定,因此,喷嘴4处的进油量精确可控,避免了传统粗放并联润滑方式所存在的润滑精度差、润滑油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缺陷。
[0025]实施例2
[002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缸体入口一 1A、缸体入口二2A、缸体入口三3A处分别设置有检测活塞一 1K、检测活塞二 2K和检测活塞三3K:当压力油从进油口 5进入,将检测活塞压入缸体入口处,如果出现检测活塞反弹现象,说明此处有压力油通过,表明从进油口 5到该点的管路工作正常;如果将检测活塞推入缸体入口,压力油进入时不出现反弹现象,则说明它的上一级发生了故障。如:将检测活塞二 2K推入缸体入口 2A时,活塞二 2K受压力油的作用被推离缸体入口 2A,则说明缸体组件I正常,喷嘴41是供油的;反之,则说明被喷嘴41润滑的部位堵塞,无法润滑。
【权利要求】
1.节油型油缸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入口、下弹簧、活塞、油槽口、上弹簧、缸体、T形活塞盖、缸体出口、基体和油槽,缸体置于基体内,活塞、T形活塞盖、上弹簧、下弹簧置于缸体内,其中,活塞的外径与缸体内径零配合,T形活塞盖的外径小于缸体内径,活塞中间设置有一通孔,其直径大于T形活塞盖柄的直径,活塞上端和下端分别套有上弹簧和下弹簧,油槽口设置于缸体中部,油槽口的直径不大于活塞直径,缸体通过油槽口与缸体背面的油槽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油型油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套装于上弹簧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油型油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弹簧弹性系数较下弹簧弹性系数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油型油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倾斜设置于基体外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油型油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入口处设置有检测活塞。
【文档编号】F16N25/00GK204042395SQ20142045982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孙佳乐, 孙建洪 申请人:绍兴县滨海塑料制品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