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装置、扫描辅助装置和扫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63070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扫描装置、扫描辅助装置和扫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描装置、扫描辅助装置和扫描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将记载于原稿等上的内容作为图像数据读取的扫描装置,例如有使用具 备二维区域传感器的照相模块而构成的装置。这样的扫描装置例如以如下方式构成由光 学透镜系统使载置于原稿读取面上的原稿的图像在二维区域传感器上成像,由该二维区域 传感器取得二维图像数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展示了作为光学透镜系统采用视角大的广角透镜或超广角透镜 的扫描装置。若使用这样的广角透镜等,则即使在读取比较大的尺寸的原稿时,也能够缩短 从透镜到原稿读取面的距离,能够实现扫描装置的薄型化。近年来,也要求将这样的扫描装置用于读取更大的原稿的用途中。读取更大的原 稿时,考虑增大扫描装置的高度(厚度)的方法。但是,由于增厚扫描装置会使不使用扫描 装置时的保管空间变大,故而不理想。另一方面,为了读取更大的原稿,也考虑不增厚扫描 装置而进一步增大透镜的视角的方法。但是,由于增大透镜的角度会使拍摄的图像的变形 增大,故而不理想。作为用于将记载于原稿等上的内容作为图像数据读取的扫描系统,广泛使用具备 逐行图像传感器的所谓平板型的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这样的扫描系统中,原稿 的一行由逐行图像传感器拍摄,从而作为沿主扫描方向并列一列的多个像素数据读入。由 于原稿通常是以平面状展开,因此为了读取原稿全部的区域,需要由逐行图像传感器拍摄 数百次或数千次。而且,各个拍摄之间需要进行使逐行图像传感器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一 行的处理和从逐行图像传感器向扫描系统中具备的控制机构传送图像数据的处理。为了不 在错误的时机进行这些处理,需要在这些处理之间设定等待时间。由于该等待时间发生数 百次或数千次,因此读取全部原稿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3590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1251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读取更大的读取 对象的记载内容,并且能够削减保管空间的扫描装置和扫描辅助装置。另外,其它课题在于 提供一种能够缩短读取所需时间的扫描系统。本发明的第一侧面提供的扫描装置,其以按压读取对象或其周围的状态将读取对 象作为二维图像读取,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遮光罩,其形成有使从上述读取对象侧入射 的光通过的第一光通过空间;照相机,使通过上述第一光通过空间的光聚集,拍摄上述读取 对象;和保持上述照相机的保持部件,上述保持部件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 中上述保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一遮光罩与上述读取对象相反一侧,该第二位置比该第一位置更接近上述读取对象。 根据这样的结构,若使上述保持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保持部件位于上 述第二位置上的情况相比,上述照相机与上述读取对象的距离变大。因此,能够增大上述扫 描装置能够读取的读取对象。另一方面,通过使上述保持部件位于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保 持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情况相比,上述扫描装置的厚度变小。若能够使上述扫描装置 的厚度变小,则能够削减上述扫描装置的保管空间。因此,根据这样的扫描装置,能够读取 更大的读取对象的记载内容,并且能够削减保管空间。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持部件能够从上述第一遮光罩装卸。根据这 样的结构,通过使上述保持部件从上述第一遮光罩拆卸,能够分别保管上述保持部件和上 述第一遮光罩。由此,能够削减上述扫描装置的保管空间。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遮光罩朝向接近 和远离上述读取对象的方向的至少一方相对移动。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持部件包括第二遮光罩,该第二遮光罩形成 有使通过上述第一光通过空间的光通过的第二光通过空间,上述第一遮光罩上形成有上述 第二遮光罩嵌入的第一孔。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遮光罩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遮光罩卡止 部,该第二遮光罩卡止部与上述第一孔的边缘卡合,并且将在接近和远离上述读取对象的 方向上的上述保持部件的移动卡止。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遮光罩卡止部是上述第一孔的边缘进入的 缩颈。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缩颈是上述第一孔的边缘的整周进入的形状。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遮光罩的多个卡止状态中的读取范围分别 与多个规定的规格尺寸一致。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照相机包括拍摄元件,其具有形成有沿相互垂 直的第一和第二方向分别以规定的排列间距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面;和光 学系统,使从上述读取对象侧入射的光在上述受光面成像。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反射部件,其具有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和第二 方向的任一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上与上述照相机的距离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越朝向上述 读取对象侧越大且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恒定的反射面。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具备第三遮光罩,其形成有使从上述读取对象侧 入射的光通过的第三光通过空间,并且具有上述第一遮光罩嵌入的第三孔。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遮光罩具有第一遮光罩卡止部,该第一遮 光罩卡止部与上述第三孔的边缘卡合,并且将在接近和远离上述读取对象的方向上的上述 第一遮光罩的移动卡止。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持部件是能够收纳于上述第一遮光罩的大 小。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遮光罩具有在上述读取对象侧开口的开口 部,还具有闭塞上述开口部的透明板;和设于上述第一遮光罩的把手,上述保持部件能够以 收纳于上述第一遮光罩的状态搬运。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具备设于上述第一遮光罩上并且对上述读取对象 照射光的照射片材。本发明的第二侧面提供的扫描辅助装置,其在以按压读取对象或其周围的状态将 上述读取对象作为二维图像读取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遮光罩,其形成有使从上述读取 对象侧入射的光通过的光通过空间;使通过上述光通过空间的光聚集的光学系统;和保持 上述光学系统的保持部件,上述保持部件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中上述保 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一遮光罩与上述读取对象相反一侧,该第二位置比 该第一位置更接近上述读取对象,由上述光学系统聚集的光以向照相机的透镜部分前进的 状态使用。本发明的第三侧面提供的扫描装置,其以按压读取对象或其周围的状态将上述读 取对象作为二维图像读取,其特征在于具备遮光罩,其形成有使从上述读取对象侧入射的 光通过的光通过空间;和照相机,其使通过上述光通过空间的光聚集,拍摄上述读取对象。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遮光罩由使光扩散并透过的材质构成。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具备设于上述遮光罩上且对上述读取对象照射光的 照射片材。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具备设于上述遮光罩上的导光体和使光向该导光体 入射的光源。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光体设于上述遮光罩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光体设于上述遮光罩的内侧。本发明的第四侧面提供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的 扫描装置;筐体,其收纳上述扫描装置,并具有使来自上述读取对象的光到达上述扫描装置 的开口 ;驱动机构,其使上述扫描装置在沿着上述读取对象的第一方向和作为与该第一方 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和控制机构,其从在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相互不同的 多个位置由上述扫描装置拍摄的多个图像生成一个上述读取对象的图像。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筐体具有包围上述开口并且在上述扫描装置侧 的面上标记分区标记的框体。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筐体上设有压住上述读取对象的盖,在上述 盖中与上述扫描装置面对的部位上标记有分区标记。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筐体具有包围上述开口的框体,在上述框体上 形成有使上述分区标记面对上述扫描装置的窗部。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机构将上述多个图像中映有相同的上述分 区标记的彼此以该分区标记一致的方式合成。本发明的第五侧面提供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第三侧面提供的 扫描装置;和框体,其压住上述读取对象,并且具有使来自上述读取对象的光到达上述扫描 装置的开口。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框体上形成有定位开口,该定位开口具有通 过与上述扫描装置的外侧面连接而规定上述扫描装置的位置的内侧面。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具备控制机构,其从在沿上述读取对象的第一方向 和作为与该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互不同的多个位置所拍摄的上述扫描装置的多个图像生成一个上述读取对象的图像。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机构是连接于上述扫描装置上的个人计算 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框体的上述扫描装置侧的面上标记有分区标记。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机构将上述多个图像中映有相同的上述分 区标记的彼此以该分区标记一致的方式合成。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势通过参照附图而进行以下的详细说明更明确。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扫描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是模式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所使用的拍摄元件的立体图和主要部 分放大图。图5是图2所示的扫描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收纳状态的一例的图。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线的主要部分向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中原稿的读取范围的图。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中拍摄元件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图15是图1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17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收纳状态的一例的图。图2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图。图21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图。图22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图。图23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平面图。图M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图。图25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图。图沈是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图。图27是由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拍摄元件拍摄的原稿的样品的 图像。
图观是由修正电路修正变形后的图像。图四是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图。图30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作为手提箱使用的例子的 立体图。图31是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图。图32是本发明的扫描辅助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扫描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4是沿图33的XXXIV-XXXIV线的剖面图。图35是模式表示图34所示的扫描装置所使用的拍摄元件的立体图和主要部分放 大图。图36是表示图34所示的扫描装置所使用的广角透镜的纵剖面图。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扫描系统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8是沿图37的XXXVIII-XXXVIII线的剖面图。图39是表示图37的扫描系统中载置原稿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图40是用于说明图37的扫描系统的图像合成处理的图。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扫描系统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扫描系统的其它例子的立体图。图43是沿图42的XLII-XLII线的剖面图。符号说明Al Al3扫描装置B扫描辅助装置1 (第一)遮光罩11 上板Ila (第一)孔Ila'边缘12倾斜板125散射透过部13 侧板Ia 开口端Ib (第一)光通过空间Ic、Id 缩颈2保持部件21基端部21a 开口端22 (第二)遮光罩221 上板221a L222倾斜板223 侧板
22a 开口端22b (第二)光通过空间22c、22d、2& 缩颈四连结部件3 (第三)遮光罩31a (第三)孔31a'边缘3a 开口端3b (第三)光通过空间4 基板5照相机51拍摄元件511受光面512单位受光区域52光学系统521物体侧透镜521a 入射面521b 出射面522聚光透镜523成像面侧透镜组523a非球面凸透镜52 非球面凹透镜525 透镜5 反射部件526a 反射面53 支架M红外线过滤器6透明板61透明板611检测标记67 把手68开闭板71 控制 IC72存储芯片81照射片材82遮光膜84照明机构841导光体842支持部件
9照相机pl、p2排列间距C扫描装置100基板200拍摄元件210受光面220单位受光区域300广角透镜310物体侧透镜310a入射面310b出射面320聚光透镜330成像面侧透镜组331非球面凸透镜332非球面凹透镜340透镜支架350红外线过滤器400外壳410基端部420遮光罩420a开口端421上板422倾斜板423侧板500透明板501控制IC502存储芯片503照射片材D1、D2扫描系统600筐体601盖602框体604透明板605 开口606分区标记607窗部641、642、643、644 分区标记651、652、653、6M 拍摄位置660、661、662、663、664 图像
700驱动机构701杆702电机703带710控制机构800框体801分区标记802支持脚803透明板804 开口805定位开口810个人计算机(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图1 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立 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这些图所示的扫描装置Al是用于以按压作为 读取对象的原稿Dc或原稿Dc的周围的状态读取原稿Dc的记载内容作为二维图像的数据 的装置。扫描装置Al具备遮光罩1、保持部件2、基板4、照相机5、未图示的透明板、控制IC 71和存储芯片72。遮光罩1是用于通过按压原稿Dc来覆盖原稿Dc的读取部分而与外部划分的装 置。遮光罩1为在原稿Dc侧具有矩形的开口端Ia的箱型。更具体而言,遮光罩1具有上 板11、倾斜板12和侧板13。在上板11的中央形成有矩形的孔11a。倾斜板12相对于上板 11倾斜,且与上板11相连。侧板13与倾斜板12相连,其端部构成开口端la。遮光罩1例 如由丙烯酸类、环氧类、聚碳酸酯类的白色半透明树脂构成。因此,遮光罩1能够透过并散 射外部光线。在遮光罩1上形成有由上板11、倾斜板12和侧板13包围的光通过空间lb。从原 稿Dc侧入射的光通过光通过空间Ib而朝向孔Ila前行。保持部件2具备基端部21和遮光罩22。保持部件2能够相对于遮光罩1在图2 的上下方向移动,支持于遮光罩1上。基端部21为在原稿Dc侧开口的箱型。基端部21例如由遮光性优异的黑色的树 脂构成。遮光罩22,与遮光罩1同样地为在原稿Dc侧具有矩形的开口端22a的箱型。遮光 罩22支持着基端部21。另外,遮光罩22嵌入孔Ila中,能够相对于遮光罩1在图2的上 下方向移动,支持于遮光罩1。由此,保持部件2能够相对于遮光罩1在图2的上下方向移 动。遮光罩22具有上板221、倾斜板222和侧板223。在上板221的中央形成有圆形 的孔221a。倾斜板222相对于上板221倾斜,且与上板221相连。侧板223与倾斜板222 相连,其基板构成开口端22a。侧板223具有缩颈22c、22d、22e。图3中表示缩颈22d附近1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缩颈22c、22d、2&通过与孔Ila的边缘Ila'卡合,从而将在图2的上 下方向移动的遮光罩22卡止。另外,缩颈22c、22d、2&分别以包围侧板223的周围的方式 形成。S卩,缩颈22c、22d、2&为孔Ila'的整周嵌入的形状。缩颈22例如由丙烯酸类、环氧 类、聚碳酸酯类的白色的半透明树脂构成。因此,遮光罩22能够透过并散射外部光线。作 为本发明的卡止部,可以是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缩颈,也可以是形成于遮光罩22上的凸部。在遮光罩22上形成有由上板221、倾斜板222和侧板223包围的光通过空间22b。 通过光通过空间Ib的光通过光通过空间22b而朝向孔221a前行。基板4例如是长矩形的印刷配线基板。基板4具有层叠例如由铜构成的金属配线 层和树脂层而成的结构。基板4搭载于基端部21上。照相机5搭载于基板4上。由此,照相机5收纳于基端部21,经由基板4保持于保 持部件2。如图5所示,照相机5具有拍摄元件51、光学系统52和支架53。拍摄元件51是例如称为CXD型或CMOS型的拍摄元件的元件。如图4和5所示, 拍摄元件51具有矩形的受光面511。受光面511的大小例如为纵3. 6mm,横约2. 7mm。在 受光面511中以矩阵状配置多个矩形的单位受光区域512。各单位受光区域512产生对应 于接收到的光的光量的电动势,即所谓发挥光电转换功能的区域。单位受光区域512的排 列间距例如为约2 μ m。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受光面511上配置有1600X1200个单位受光 区域512。由此,拍摄元件51能够以320DPI的分辨率读取L版尺寸的原稿Dc。若受光面 511接收到光,则从拍摄元件51输出与每个单位受光区域512的受光量对应的输出级别的 图像信号。光学系统52使从原稿Dc入射的光在拍摄元件51的受光面511上成像。本实施 方式中光学系统52是所谓的广角透镜。如图5所示,光学系统52具备物体侧透镜521、聚 光透镜522和成像面侧透镜组523。物体侧透镜521、聚光透镜522和成像面侧透镜组523 以各自的透镜中心一致的方式保持于支架53上。物体侧透镜521是凹透镜。物体侧透镜521具备物体侧的入射面521a和成像面 侧的出射面521b。入射面521a为凸状的非球面。入射面521a为随着从物体侧透镜521的 透镜中心附近远离而曲率半径变小的形状。出射面521b具有作为凹球面的区域。在本实 施方式中,出射面521b的整体为凹球面。出射面521b优选准确的凹球面。但是,也可以在 出射面521b上例如包覆用于消色的树脂层。另外,在出射面521b上可以添加用于修正各 种象差的微小变更。聚光透镜522是凸透镜。聚光透镜522使从物体侧透镜521出射的光为平行光或 大致平行光,向成像面侧透镜组523入射。成像面侧透镜组523采用能够自身象差小地使物像在成像面上成像的透镜组。在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成像面侧透镜组523包括非球面凸透镜523a和非球面凹透镜52北。 另外,在成像面侧透镜组523和拍摄元件51之间可以设置红外线过滤器M。这种情况下, 能够防止红外线入射拍摄元件5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52,通过使物体侧透镜521的入射面521a形成如上所 述的凸状的非球面,实现较广角且图像变形小。光学系统52的视角例如为100°左右,图像 变形为士 3%以内。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大光学系统52的视角,物体侧透镜521可以是由多 个透镜构成的物体侧透镜组。
无图示的透明板设于从遮光罩1的开口端Ia稍微进入光学系统52侧的位置。透 明板例如由透明树脂制成。透明板发挥保护光学系统52的功能。透明板还在例如原稿Dc 的弯曲或翘曲较大时发挥压住原稿Dc使其形成基本平坦的状态的功能。控制IC 71是组装有运算处理电路的半导体芯片。控制IC 71控制拍摄元件51的 驱动,或向存储芯片72传送数据,或与扫描装置Al的外部接收输送数据。存储芯片72例 如为闪存。存储芯片72存储由控制IC 71的驱动控制得到的图像数据。接着,使用图6 图9,说明扫描装置Al的使用方法。以下,对四种大小不同的原稿Del、Dc2、Dc3、Dc4的记载内容的读取方法进行论 述。这些原稿Dcl、Dc2、Dc3、Dc4的大小中原稿Del最小,按照原稿Dcl、Dc2、Dc3、Dc4的顺 序增大。原稿DC1、DC2、DC3、DC4例如分别为规格尺寸的原稿。如具体举例,则原稿Dcl为 L版,原稿Dc2为A5版,原稿Dc3为B5版,原稿Dc4为A4版的原稿。首先,使用图6,说明读取最小尺寸的原稿Dcl的记载内容的方法。如该图所示,读 取原稿Dcl的记载内容时仅使用保持部件2。以遮光罩22的开口端2 按压原稿Dcl的周 围的状态读取原稿Dcl的记载内容。保持部件2的读取范围Rl与原稿Dcl的尺寸大致一 致。接着,使用图7 图9,对读取比原稿Dcl大的原稿Dc2、Dc3、Dc4的记载内容的方 法进行说明。如这些图所示,在读取原稿Dc2、Dc3、Dc4的记载内容时,使用保持部件2嵌入 遮光罩1中的扫描装置Al。如图7所示,读取原稿Dc2的记载内容时,以使边缘Ila'进入遮光罩22的缩颈 22c的状态将保持部件2嵌入遮光罩1的孔Ila中。并且,以遮光罩1的开口端Ia按压原 稿Dc2的周围的状态读取原稿Dc2的记载内容。该图所示的扫描装置Al的读取范围R2与 原稿Dc2的尺寸大致一致。如图8所示,读取比原稿Dc2大的原稿Dc3的记载内容时,使保持部件2在远离原 稿Dc3的方向上滑动。当遮光罩22的缩颈22d进入边缘Ila'时,滑动的保持部件2被卡 止。然后,以遮光罩1的开口端Ia按压原稿Dc3的周围的状态读取原稿Dc3的记载内容。 该图所示的扫描装置Al的读取范围R3与原稿Dc3的尺寸大致一致。如图9所示,在读取最大尺寸的原稿Dc4的记载内容时,使保持部件2在远离原稿 Dc4的方向进一步滑动。当遮光罩22的缩颈2 进入孔Ila的边缘Ila'时,滑动的保持 部件2被卡止。然后,以遮光罩1的开口端Ia按压原稿Dc4的周围的状态读取原稿Dc4的 记载内容。该图所示的扫描装置Al的读取范围R4与原稿Dc4的尺寸大致一致。这样操作而使用扫描装置Al。接着,说明扫描装置Al的作用。在扫描装置Al中,如图7 图9所示,能够使保持部件2相对于遮光罩1滑动。 通过使保持部件2滑动到图9所示的位置,能够读取比较大的尺寸的原稿Dc4的记载内容。 另一方面,通过使保持部件2从图9所示的位置滑动到图7所示的位置,能够减小保持部件 2从遮光罩1的突出高度。因此,能够使图7所示的扫描装置Al的厚度小于图9所示的扫 描装置Al的厚度。若能够减小扫描装置Al的厚度,则能够削减扫描装置Al的保管空间。 这样,根据扫描装置Al,能够读取比较大的原稿Dc4的记载内容并能够削减保管空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2能够从遮光罩1拆下。因此,不使用扫描装置Al时,能够分别保管保持部件2和遮光罩1。通过分别保管保持部件2和遮光罩1,与以保 持部件2嵌入遮光罩1的孔1 Ia中的状态保管扫描装置Al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保管空间。 另外,如图10所示,可以在遮光罩1中收纳保持部件2,保管扫描装置Al。如图6所示,仅使用保持部件2,也能够与使用扫描装置Al来读取原稿Dc的记载 内容同样地,读取比较小的原稿Dcl的记载内容。仅使用保持部件2而读取原稿Dcl的记 载内容时,读取范围Rl接近原稿Dcl的大小。若能够使读取范围Rl接近原稿Dcl的大小, 则来自原稿Dcl的光能够入射拍摄元件51的单位受光区域512中更多的单位受光区域512 中。因此,能够以更高像素拍摄原稿Del。这样,根据扫描装置Al,能够以更高像素拍摄不 同大小的原稿Dc。在遮光罩22上形成有与孔Ila的边缘Ila'卡合的缩颈22c、22d、22e。因此,保持 部件2相对于遮光罩1的定位变得容易。若保持部件2相对于遮光罩1的定位变得容易, 则能够容易将扫描装置Al的读取范围切换到与原稿Dc的种类对应的范围。缩颈22c、22d、22e形成为孔Ila的边缘Ila'的整周进入的形状。因此,各缩颈 22c、22d、2&与边缘Ila'之间难以通过光。由此,能够抑制不期望从遮光罩1的外部向光 通过空间Ib进入的光。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另外,在这些图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 类似的要素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说明。使用图11 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 的主要部分剖面图。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52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2 在光学系统52具备反射部件5 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l不同。扫描装置 A2的结构,除了照相机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l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4搭载于基端部21的侧壁部分。照相机5具备拍摄元件 51、光学系统52和支架53。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线的主要部分向视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扫 描装置中原稿Dc的读取范围的图。图14是拍摄元件51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图15是图14 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另外,在图12中,为了方便,省略了光学系统52和支架53。如图12、图14所示,拍摄元件51具有矩形的受光面511。受光面511的大小例如 为纵5. 8mm,横约7. 7mm。如图14、图15所示,在受光面511上以矩阵状配置多个矩形的单 位受光区域512。各单位受光区域512是边在方向χ和方向y延伸的矩形。方向χ上的单 位受光区域512的排列间距pi例如是约4.5 μ m。排列间距pi比各单位受光区域512的方 向χ的尺寸wl稍大。方向y中的单位受光区域512的排列间距p2例如为约8 μ m。排列间 距P2比各单位受光区域512的方向y的尺寸w2稍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受光面511上 配置有1280X960个单位受光区域512。由此,拍摄元件51能够以的分辨率读取L 版尺寸的原稿Dc。如图11所示,光学系统52具备透镜525和反射部件526。透镜525保持于支架 53上。透镜525使从原稿Dc侧入射的光在拍摄元件51的受光面511上成像。本实施方式 中,透镜525是例如视角为50°左右的所谓标准透镜。如图11所示,反射部件5 安装于基端部21。反射部件5 例如由铝构成。反射 部件5 具有由反射率高的镜面构成的反射面526a。反射面526a位于透镜525的正面。15反射面526a为凸状的非球面。更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反射面526a其方向ζ上与透镜 525的距离在方向χ上越朝向原稿Dc侧越大,且在方向y上恒定。即、反射面526a为在方 向χ上向透镜525侧膨出的凸曲面。另外,由凸曲面构成的反射面526a随着从透镜525远 离而曲率变小。通过这样的结构,反射部件5 通过反射面526a反射从原稿Dc入射的光, 使其朝向透镜525。接着,说明扫描装置A2的作用。在扫描装置A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l同样地,能够使保持部件2相对 于遮光罩1滑动。因此,根据扫描装置A2,能够读取比较大的原稿Dc的记载内容,并且能够 削减保管空间。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能够使从原稿Dc侧入射的光由反射部件526的反射 面526a折曲而朝向透镜525。因此,能够不增大扫描装置A2的厚度地增大从反射部件526 到透镜525的距离。当增大从反射部件5 到透镜525的距离,则从原稿Dc到透镜525的 距离变大。若增大从原稿Dc到透镜525的距离,则扫描装置A2的读取范围变大。这样,根 据具有反射部件526的扫描装置A2,则不会增大扫描装置A2的厚度,能够增大读取范围。 另外,即使作为透镜525使用视角更大的透镜时,也能够实现扫描装置A2的薄型化,并在使 用标准透镜时,能够进一步实现大范围的拍摄。根据本实施方式,反射面526a为在方向χ上膨出的凸曲面。因此,即使透镜525 自身的视角变小,对经由反射面526a由拍摄元件51拍摄的范围,能够实现与方向χ对应的 垂直视角的广角化。该结构在实现扫描装置A2的薄型化上非常适合。反射面526a随着从透镜525远离而曲率变小。由此,在原稿Dc的读取图像中,能 够抑制靠近在广角化方向的图像端的部分产生的变形。由此,能够更准确地读取原稿Dc的 记载内容。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优点相同的优点。使用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主要部 分剖面图。该图所示的扫描装置A3具备两个透镜525。这些透镜525经由基板4搭载于基 端部21的两侧壁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部件5 具有由平面构成的两个反射面526a。 这些反射面526a位于与两个透镜525相对应的位置。如图16所示,由两个透镜525构成 的原稿Dc的读取范围在中央重复。在遮光罩22中的孔221a中配置有透明板61。在透明 板61上,在方向ζ的中央附有检测标记61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透镜525读取两个图像数据。在这些图像数据中分别 映入检测标记611。因此,能够检测出这些图像数据中的重复部分。然后,例如由控制IC 71 执行两个图像数据的合成处理,能够取得大范围的一个图像数据。这样,根据扫描装置A3, 即使是由于作为反射部件5 具有平面的反射面526a从而不能实现经由反射面526a拍摄 的范围的广角化的结构,对原稿Dc的大范围也能够取得准确的二维图像。另外,在反射面 526a为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曲面状时,能够期待更好的广角化。使用图17 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 的主要部分剖面图。这些图所示的扫描装置A4在还具备遮光罩3、遮光罩1嵌入遮光罩3 的孔31a的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l不同。本实施方式的遮光罩1和保持 部件2的厚度小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厚度。
遮光罩3为在原稿Dc侧具有矩形的开口端3a的箱型。在遮光罩3上形成有孔 31a。遮光罩3例如由丙烯酸类、环氧类、聚碳酸酯类的白色的半透明树脂构成。因此,遮光 罩3能够透过并散射外部光线。遮光罩3的内部是光通过空间北。来自原稿Dc的光在光 通过空间北中通过,向图上方前行。遮光罩1中的侧壁13具有多个缩颈lc、ld,通过与孔31a卡合,从而将遮光罩1在 图17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卡止。缩颈lc、ld是孔31a的边缘31a'进入的缩颈。另外该缩 颈为孔31a的边缘31a'的整周进入的形状。接着,说明扫描装置A4的作用。在扫描装置A4中,能够使遮光罩1相对于遮光罩3滑动。另外,能够使保持部件2 相对于遮光罩1滑动。通过将保持部件2位于图17所示的位置,能够读取比较大的尺寸的 原稿Dc的记载内容。另一方面,通过使保持部件2和遮光罩1从图17所示的位置滑动到 图18所示的位置,能够进一步减小扫描装置A4的厚度。若能够减小扫描装置A4的厚度, 则能够削减扫描装置A4的保管空间。这样,扫描装置A4,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读取 比较大的原稿Dc的记载内容,并且能够削减保管空间。另外,如图19所示,通过以遮光罩 3中收纳遮光罩1和保持部件2的状态保管扫描装置A4也能够削减保管空间。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4,除了在照相机5具有广角透镜的结构,也可以具有第 二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反射板526的结构。使用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 面图。该图所示的扫描装置A5,在还具备配置于上板11上的照射片材81的这一点上,与第 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l不同。照射片材81例如是有机EL片材。在这样的扫描装置A5 中,照射片材81遮断从遮光罩1的上侧朝向光通过空间Ib的光。另一方面,从照射片材81 照射的光通过透过由白色树脂构成的上板11,作为散射光照射在原稿Dc上。这样,能够对 原稿Dc照射适当量的光。也可以第二、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各扫描装置中适用照射片材81的结构。另外, 照射片材81可以不配置于上板11上,而配置于倾斜板12上,也可以配置于侧壁13上。使用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图21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 图。该图所示的扫描装置A6,在还具备设于上板11和倾斜板12的靠中央的部分的遮光膜 82的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l不同。遮光膜82例如由黑色的树脂构成。 扫描装置A6中,倾斜板12的靠外周的部分和侧壁13不由遮光膜82覆盖,而露出外周侧的 表面。该露出部分是散射透过部125。若外部光线到达该散射透过部125,则该外部光线通 过透过半透明树脂,作为散射光朝向遮光罩1的内侧的原稿Dc照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遮光罩1的开口端Ia按压原稿Dc的周围的状态使房间 的照明光或太阳光等外部光线经由散射透过部125进入遮光罩1的内侧,作为散射光朝向 原稿Dc比较均勻地照射。因此,若使用本结构,则与现有的平板型的图像读取装置不同,即 使在原稿Dc是图画或相册等具有台阶等时,也能够仅通过将遮光罩1覆盖在原稿Dc上而 适当地读取原稿Dc的记载内容。另外,根据扫描装置A6,对重量和厚度比较大的原稿Dc, 不需要如平板型的图像读取装置一样反转读取部分进行设置,因此用于图像读取的作业本 身能够简单地进行。使用图22,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7在遮光罩1中配置散射透过部125的范围这一点上,与上述 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多个遮光膜82分离形成,随之,散射透过部125也在多处分离设 置。并且,对多个散射透过部125,遮光罩1的横剖面方向(图中左右方向)中,越是靠外 周,散射透过部125彼此的分离宽度越大。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遮光罩1中,随着从横剖面 方向的中央朝向外周,外部光线的透过光量变多,在原稿Dc中,越靠近读取部分的端部,照 射越高亮度的光。这样使所读取的图像数据为更均勻的亮度,故而更优选。使用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平面 图。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8在遮光罩1中配置散射透过部125的范围这一点上,与上述 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遮光膜82形成为俯视的椭圆形区域,该椭圆形区域的外侧为散 射透过部125。根据这样的结构,散射透过部125中,占据进行的读取部分的四角附近的面 积比率大于占据其它部分的面积比率。因此,能够对光量常常不足的读取部分的四角(视 角端)附近照射比较高亮度的光。这当例如由OCR(光学式文字读取装置)处理所读取的 图像数据时,能够消除因读取部分周边部的光量不足导致的不能辨识的不良情况时,是有 利的。另外,读取部分是近于正方形的形状时,散射透过部125可以设于圆形区域的外侧而 代替图23的设于椭圆形区域的外侧的结构。使用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图M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平面 图。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9,在遮光罩1的外侧追加设置照明机构84的这一点上,与上 述实施方式不同。照明机构84是用于朝向原稿Dc照射散射光。照明机构84具备未图示 的光源和作为整体以棒状延伸的导光体841。光源包括例如发出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 三个LED芯片。光源设于导光体841的端部。光源的驱动控制通过例如经由未图示的配线 连接的控制IC 71进行。若从光源发出光,该光在导光体841内沿长度方向前行。导光体841是例如由丙烯酸树脂构成的透明度高的部件。导光体841在大致整个 长度上具有剖面大致圆形的形状。导光体841支持在安装于遮光罩1的侧板13的外面的 支持部件842上。导光体841沿散射透过部125的外周配置。根据具有这样的光源和导光体841的结构,能够照射线状光。该线状光通过透过 散射透过部125,作为散射光主要照射在原稿Dc的读取部分的周边部。因此,例如通过外部 环境仅取入外部光线而光量不足时,也能够由照明机构84适当补偿这样的不足量的光量。 另外,从导光体841照射的线状光经由散射透过部125作为散射光进入遮光罩1内。因此, 该线状光难以直接映入图像数据中。使用图25,关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5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 置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10,在遮光罩1的内侧设置有照明机构84的这一点 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照明机构84具有未图示的光源、导光体841和支持部件842。照 明机构84作为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照明机构84相同,但是支持部件842的配置和 线状光从导光体841的出射方向与上述第九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持部件842 支持于遮光罩1的上板11上。从导光体841照射的光由倾斜板12或侧板13的内面反射。 优选倾斜板12或侧板13的内面形成为散射反射来自导光体841的线状光的结构。为了散 射线状光,例如可以形成微细粗糙面。另外,与此不同地,倾斜板12或侧板13的内面也可 以形成为反射率高的平滑面。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导光体841出射的线状光通过在倾斜板12或侧板13的内面反射,作为散射光朝向原稿Dc照射。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通过外部环境仅取入外部光线 而光量不足时,能够由照明机构84适当补偿不足量的光量。另外,照明机构84由于设于遮 光罩1的内侧,因此不需要使扫描装置AlO大型化。使用图沈 图28,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图沈是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 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ll在扫描装置All的厚度方向的尺寸更小的这一点和 控制IC 71还具备修正图像变形的修正电路的这一点上,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另外,本实 施方式中,作为广角透镜使用视角为138°左右的透镜。上述修正电路从由拍摄元件51拍 摄的原稿Dc的拍摄图像数据,生成修正了原稿Dc的图像变形的修正图像数据。图27是由拍摄元件51拍摄的原稿Dc的样品的图像,表示由上述修正电路修正图 像之前的状态。图观表示对图27所示的图像利用上述修正电路修正变形后的状态。根据 这些图可知,图27所示的图像中的图像端周边部的图像变形,在图观中通过修正而几乎消 失。上述修正电路例如进行以下的处理。首先,在上述修正电路中输入由拍摄元件51 拍摄的拍摄图像数据。该拍摄图像数据例如提供每个单位受光区域512中与某二维坐标系 的坐标(称作修正前坐标)和色彩相关的信息。接着,对修正前坐标进行坐标变换。将单 位受光区域512的修正前坐标由规定的变换式变换为构成变形被修正的图像的二维坐标 系的坐标(修正后坐标)。然后,作为提供每单位受光区域512中与修正后坐标和色彩相关 的信息的修正图像数据,对扫描装置All外等输出该数据。这里,上述变换式是由广角透镜的特性决定的。该变换式的参数通过拍摄格栅状 的测试图案,将若干个修正前后的坐标带入该变换式而求得。首先,拍摄附有刻度的格栅状 的测试图案,得到杯型的图像。这时,例如得到轴为图像的横向和纵向的正交坐标系中格栅 的各交点的坐标(修正前坐标)。接着,决定格栅中各线段相互平行的坐标系中格栅的各交 点的坐标(修正后坐标)。接着,将格栅的各交点的修正前后的坐标代入为未确定参数的上 述变换式,能够求得这些参数。当然,在表示修正前坐标和修正后坐标的对应关系的表格为已知时,也可以不使 用上述变换式,而使用该表格,从修正前坐标得到修正后坐标。由于扫描装置All具备上述修正电路,因此即使使扫描装置All薄型化,也能够得 到变形少的图像。使用图四和图30,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图四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 置的剖面图。该图所示的扫描装置A12,在遮光罩1上设有把手67和开闭板68的这一点 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l不同。另外,透明板6与遮光罩1的图四的左端连结,能 够相对于遮光罩1开闭。搬运扫描装置A12时,将保持部件2从遮光罩1拆下,收纳在遮光 罩1中。然后,如图30所示,由开闭板68闭塞孔11a。也能够作为能够搬运扫描装置A12 的手提箱使用。使用图31,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图31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主要 部分剖面图。该图所示的扫描装置A13在保持部件2由蜿蜒形的连结部件四连结于遮光 罩1上的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Al不同。这样的结构中,保持部件2也能 够相对于遮光罩1在图中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通过扫描装置A13也能够读取比较 大的原稿Dc的记载内容,并能够削减保管空间。
图32表示本发明的扫描辅助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辅助装 置B不具备拍摄元件和成像面侧透镜组,基端部21形成在原稿Dc的相反侧的图中上方具 有开口端21a的筒状。该扫描辅助装置B例如能够以使具备电子拍摄装置的照相机9 (数 码照相机或搭载照相功能的便携电话等)的透镜部分面对开口端21a的状态将照相机9安 装在开口端21a侧的端部的方式构成。这样,扫描辅助装置B通过安装照相机9,能够作为 可以广角拍摄的手持类型扫描仪利用。使用图33 图36,说明本发明的扫描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这些图中所示的扫描装置C具备基板100、拍摄元件200、作为光学系统的广角透 镜300、外壳400、透明板500和照射片材503。扫描装置C是用于读取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 Dc的记载内容作为图像数据的装置。基板100是例如印刷配线基板,如图34所示为长矩形。基板100具有层叠例如由 铜等构成的金属配线层和树脂层的构造。在基板100的中央部分安装拍摄元件200和广角 透镜300。在基板100上安装控制IC 501和存储芯片502。拍摄元件200是例如称作CCD型或CMOS型的元件,如图35和图36所示,具有矩 形的受光面210。在受光面210上形成有多个单位受光区域220。各单位受光区域220产 生对应于接收到的光的光量的电动势,即所谓发挥光电转换功能的部分。多个单位受光区 域220例如以2μπι左右的恒定的排列间距以矩阵状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受光面210由 1600个X 1200个单位受光区域220构成,形成约3. 6mmX约2. 7mm的尺寸。由此,拍摄元 件200能够以320DPI的分辨率读取L版尺寸的原稿Dc。若受光面210接收到光,则从拍摄 元件200输出与每个单位受光区域220的受光量对应的输出级别的图像信号。广角透镜300是用于使从原稿Dc入射的光在拍摄元件200的受光面210上成像, 如图36所示,具备物体侧透镜310、聚光透镜320和成像面侧透镜组330。物体侧透镜310、 聚光透镜320和成像面侧透镜组330以各个透镜中心一致的方式保持于透镜支架340上。物体侧透镜310是凹透镜,设有物体侧的入射面310a和成像面侧的出射面310b。 入射面310a为凸状的非球面,其透镜中心附近的曲率半径形成随着从透镜中心远离而曲 率半径变小的形状。出射面310b具有形成凹球面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上述凹球面 的区域达到大致180°。出射面310b优选为准确的凹球面,但是也可以包覆例如用于消色 的树脂层,另外可以添加用于修正各种象差的微小变更。由于聚光透镜320在物体侧透镜310由凹透镜构成,因此发挥将发散而前行的光 修正为平行光和大致平行光向成像面侧透镜组330入射的作用。因此,聚光透镜320整体 为凸透镜。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成像面侧透镜组330由非球面凸透镜331和非球面凹透 镜332的组合构成。该成像面侧透镜组330采用自身没有象差而能够使物像在成像面上成 像的结构。另外,为了防止红外线向拍摄元件200入射,可以在成像面侧透镜组330和拍摄 元件200之间红外线过滤器350。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透镜300通过使物体侧透镜310的入射面310a形成为如上所 述的凸状的非球面,实现较广角且图像变形小,例如为100°左右,图像变形为士 3%以内。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大视角,物体侧的透镜可以是由多个透镜构成的物体侧透镜组。外壳400具有基端部410和遮光罩420。基端部410形成在图中下方具有开口端20的箱状,例如由遮光性优异的黑色的树脂制成。在该基端部410上搭载有基板100,由此,拍 摄元件200和广角镜头300经由基板100收纳保持在基端部410上。遮光罩420是用于通过按压原稿Dc而覆盖该原稿Dc的读取部分覆盖从而与外部 划分的装置,形成在图中下方的原稿Dc侧具有长矩形的开口端420a的箱型。更具体而言, 遮光罩420具备在中央具有贯通孔421a的上板421、与该上板421相连的倾斜板422和与 倾斜板422相连的侧板423,广角透镜300以面对贯通孔421a的姿势安装在基端部410的 开口端部上。倾斜板422形成随着从广角透镜300朝向开口端420a而横剖面向外侧扩展 的倾斜状。本实施方式中,遮光罩420形成能够透过并散射外部光线的结构,例如由白色的 半透明树脂构成。作为这样的遮光罩420的材质,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类、环氧类或聚碳酸 酯类的树脂。照射片材503在倾斜板422的大致整体上形成。照射片材503例如是有机EL的 片材。照射片材503朝向倾斜板422照射光。从照射片材503发出的光透过倾斜板422,朝 向原稿Dc。透明板500例如是由透明树脂制成,安装在遮光罩420上。本实施方式中,透明板 500设于从遮光罩420的开口端420a稍稍进入广角透镜300侧的位置。该透明板500具 有保护广角透镜300的作用,并且在例如原稿Dc的弯曲或翘曲较大时发挥压住原稿Dc使 其形成基本平坦的状态的功能。另外,可以在透明板500的下面形成反射防止膜。这种情 况下,能够抑制从原稿Dc朝向广角透镜300的光在透明板500表面上的反射引起的光量损 失。由上板421、倾斜板422、侧板423和透明板500包围的空间相当于本发明的光通过空 间的一例。控制IC 501是组装有运算处理电路的半导体芯片,进行拍摄元件200的驱动控 制、向存储芯片502的数据传送、和与扫描装置C外的数据接收传送。存储芯片502例如为 闪存,用于预先存储由控制IC 501的驱动控制得到的图像数据。接着,说明扫描装置C的作用。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遮光罩420的开口端420a侧按压原稿Dc的状态,由照射 片材503遮断房间的照明光或太阳光等外部光线,并将来自照射片材503的光作为散射光 进入遮光罩420的内侧。因此,若使用扫描装置C,则与现有的平板型的图像读取装置不同, 即使在原稿Dc为图画或相册等具有台阶等时,也能够仅通过将遮光罩1覆盖在原稿Dc上 而适当地读取原稿Dc的记载内容。另外,根据扫描装置C,对重量和厚度比较大的原稿Dc, 不需要如平板型的图像读取装置一样反转读取部分进行设置,因此用于图像读取的作业本 身能够简单地进行。因此,扫描装置C适合作为手持类型扫描仪利用。在扫描装置C中,作为光学系统具有广角透镜300,从而能够实现广角且变形少的 成像。由此,能够将广角透镜300配置于距外壳400的开口端420a比较近的位置,能够实 现扫描装置C的薄型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可以自由地进 行各种设计变更。本发明的扫描装置可以与电视机等连接并作为文字放大器使用。或者,本发明的 扫描装置可以作为讲演用或传真的辅助扫描仪用。图37和图38表示本发明的扫描系统的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系统Dl具备筐体600、驱动机构700、控制机构710和扫描装置C。扫描系统Dl是通过在其一部分上具备 上述的扫描装置C,从而能够例如以A4尺寸的原稿Dc作为读取对象的比较高速的图像读取 处理的系统。另外,扫描装置C的结构如上所述,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具备图M和图25所示 的照明机构84的结构而代替图33和图34所示的照射片材503。筐体600收纳扫描装置C、驱动机构700和控制机构710。在筐体600上安装有透 明板604。透明板604构成载置有原稿Dc的面。筐体600上安装有盖601。在进行读取处 理时,盖601发挥按压原稿Dc的作用。在筐体600上形成有框体602。框体602形成为包围用于使来自原稿Dc的光到达 扫描装置C的开口 605的矩形环状。在框体602的扫描装置C侧的面上标记后述的分区标 记 641、642、643、644。驱动机构700是用于在筐体600内使扫描装置C沿原稿Dc向χ方向和y方向移 动的机构,具有杆701、电机702和带703。杆701在χ方向上延伸,将扫描装置C在χ方向 上能够滑动地支持。另外,杆701能够通过未图示的电机在y方向上移动。带703绕成在 沿χ方向长轴延伸的椭圆环状,由电机702驱动。带703连结于扫描装置C。通过电机702 的驱动,扫描装置C能够在χ方向上移动。另外,与在具有逐行传感器的结构中加强使逐行 传感器逐行移动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仅将扫描装置C在χ方向和y方向上分别向两 个部位的位置移动。因此,作为驱动机构700,可以采用例如使用弹簧的机构或者使用者手 动移动扫描装置C的结构代替电机702。控制机构710是用于控制驱动机构700的动作、扫描装置C的拍摄处理和与机外 的数据接收传输等的机构,例如具备CPU、存储器和数据接口。图39是从筐体600的内侧观察配置原稿Dc的状态的图。在原稿Dc的周围显示 框体602的下面。在框体602的下面标记分区标记641、642、643、644。分区标记641、643 是在y方向上延伸的粗线状的标记,分区标记642、644是在χ方向上延伸的粗线状的标记。 另外,作为分区标记641、642、643、644不限于粗线状的结构,也只要是四边形、四边形、圆 形等适合进行后述的图像的合成处理的形状即可。扫描系统Dl的图像读取处理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首先,根据控制机构710的指令,驱动机构700使扫描装置C向拍摄位置651移动。 在该拍摄位置651中由扫描装置C拍摄原稿Dc的图像。如图40所示,在由该拍摄得到的 图像661中,与原稿Dc的一部分一起映入分区标记641、644。接着,根据控制机构710的指令,驱动机构700使扫描装置C向如图39所示的拍 摄位置652移动。在该拍摄位置652由扫描装置C拍摄原稿Dc的图像。如图40所示,在 由该拍摄得到的图像662中,与原稿Dc的一部分一起映入分区标记641、642。接着,根据控制机构710的指令,驱动机构700使扫描装置C向如图39所示的拍 摄位置653移动。在该拍摄位置653由扫描装置C拍摄原稿Dc的图像。如图40所示,在 由该拍摄得到的图像663中,与原稿Dc的一部分一起映入分区标记643、644。接着,根据控制机构710的指令,驱动机构700使扫描装置C向如图39所示的拍 摄位置肪4移动。在该拍摄位置654中由扫描装置C拍摄原稿Dc的图像。如图40所示, 在由该拍摄得到的图像664中,与原稿Dc的一部分一起映入分区标记642、643。由这些拍摄处理得到的图像661、662、663、664的数据存储在控制机构710的存储器中。并且,控制机构710进行图像661、662、663、664中相邻之间彼此的合成处理。例如 在图像661和图像662中映入分区标记641的事实作为已知的信息给予控制机构710。控 制机构710以相互的分区标记641重叠的方式重合图像661、662。同样地,以分区标记642 重合的方式重合图像662、663,以分区标记643重叠的方式重合图像663、664,以分区标记 644重合的方式重合图像661、663。由这些合成处理得到映入原稿Dc的整体的图像660。根据本实施方式,包括原稿Dc的读取处理中的拍摄处理的次数仅是四次。在各拍 摄处理后进行的、向控制机构710的图像数据传送的次数也四次。因此,能够显著缩短在反 复操作拍摄处理和数据传送处理中切换所需的等待时间。因此,能够迅速进行例如A4尺寸 的原稿Dc的读取处理。由于通过分区标记 641、642、643、644 重合图像 661、662、663、664,图像 661、662、 663、664之间由标准的位置关系而产生过大偏离的担心少。特别是,即使利用驱动机构700 进行的扫描装置C的向拍摄位置651、652、653、654的移动中含有非预期的位置误差,只要 分区标记641、642、643、644映入到图像661、662、663、664,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图像的重合处理。图41表示扫描系统Dl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在盖601上设有分区标记606。 分区标记606是在χ方向和y方向上延伸的粗线状部分的十字状。在框体602上形成有四 个窗607。四个窗607贯通框体602,在关闭盖601时设于与分区标记606的四个前端部分重合的位置上。这样的变形例中,若由扫描装置C拍摄原稿Dc,与图40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在图像 661 664上,代替分区标记641 644,而映入分区标记606。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多个 图像661 664的合成处理。图42和图43表示本发明的扫描系统的其它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扫描系统D2具 备扫描装置C、框体800和个人计算机810。扫描系统D2是使用者通过手持扫描装置C而 进行读取处理的装置,与扫描系统Dl相比,为简单的结构。另外,作为扫描装置C例如可以 采用具备图M和图25所示的照明机构84的结构代替图33和图34所示的照射片材503。 另外,也可以是由遮光罩420使作为拍摄光源的外部光线扩散并透过的结构或如图21 图 23所示的结构所示的还具备遮光膜82的结构。框体800为矩形环状,例如比A4尺寸的原稿Dc大一些。在框体800上形成有开 口 804和定位开口 805。开口 804用于使来自原稿Dc的光到达扫描装置C。在框体800上 嵌入透明板803。定位开口 805比开口 804更位于图43的上方,比开口 804大一些。定位开口 805 的内侧面抵接于扫描装置C的外侧面,由此规定扫描装置C的χ方向和y方向的位置。在框体800中包围开口 804的部分的上面,标记有多个分区标记801。这些分区标 记801,与上述的分区标记641、642、643、644同样地,各包括两个在χ方向延伸的粗线状的 标记和在y方向上延伸的粗线状的标记。另外,作为分区标记801不限于粗线状,也只要是 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适合进行后述的图像的合成处理的形状即可。在框体800的下部安装有多个支持脚802。支持脚802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伸缩的 弹簧。框体800由多个支持脚802支持,能够对厚度不同的多个原稿Dc适当地按压。个人计算机810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机构的一例,例如经由线缆与扫描装置C连接。个人计算机810进行由扫描装置C送来的图像的合成处理。另外,也可以采用在扫 描装置C上内设掌管图像合成处理的控制机构的结构代替具备个人计算机810的结构。使用扫描系统D2的原稿Dc的读取处理如以下顺序进行。首先,通过框体800按 压原稿Dc。接着,以使扫描装置C的外侧面抵接于定位开口 805的内侧面的状态进行拍摄。 接着,沿定位开口 805的内侧面使扫描装置C在χ方向或y方向上移动后,进行拍摄。以下, 交替进行扫描装置C的移动和拍摄。当共计四次的拍摄处理结束时,得到各包括原稿Dc的 各部分的四个图像。这些图像中,与参照图40说明的例子同样地,在适当的部位映入分区 标记801。以这些分区标记重合的方式由个人计算机810合成这些图像。根据以上的顺序, 得到含有原稿Dc的整体的图像。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具备驱动机构700,因此能够实现扫描系统D2的成本下 降。另一方面,通过沿定位开口 805的扫描装置C的定位和活用分区标记801的图像合成, 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大于扫描装置C的尺寸的原稿Dc的读取。本发明的扫描系统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可以自由 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扫描装置,该扫描装置以按压读取对象或其周围的状态将所述读取对象作为二 维图像读取,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遮光罩,其形成有使从所述读取对象侧入射的光通过的第一光通过空间; 照相机,使通过所述第一光通过空间的光聚集,拍摄所述读取对象;和 保持所述照相机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中所述保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 于相对于所述第一遮光罩与所述读取对象相反一侧,该第二位置比该第一位置更接近所述 读取对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能够从所述第一遮光罩装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遮光罩朝向接近和远离所述读取对象的方向的至 少一方相对移动。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包括第二遮光罩,该第二遮光罩形成有使通过所述第一光通过空间的光 通过的第二光通过空间,所述第一遮光罩上形成有所述第二遮光罩嵌入的第一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罩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遮光罩卡止部,该第二遮光罩卡止部与所述第一 孔的边缘卡合,并且将在接近和远离所述读取对象的方向上所述保持部件的移动卡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罩卡止部是所述第一孔的边缘进入的缩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颈是所述第一孔的边缘的整周进入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5 7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罩的多个卡止状态中的读取范围分别与多个规定的规格尺寸一致。
9.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机包括拍摄元件,其具有形成有沿相互垂直的第一和第二方向分别以规定的排列间距配置为 矩阵状的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面;和光学系统,使从所述读取对象侧入射的光在所述受光面成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反射部件,其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任一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 上与所述照相机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越朝向所述读取对象侧越大且在所述第二方向 上恒定的反射面。
11.如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三遮光罩,其形成有使从所述读取对象侧入射的光通过的第三光通过空间, 并且具有所述第一遮光罩嵌入的第三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罩具有第一遮光罩卡止部,该第一遮光罩卡止部与所述第三孔的边缘卡 合,并且将在接近和远离所述读取对象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遮光罩的移动卡止。
13.如权利要求2 8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是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一遮光罩的大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遮光罩具有在所述读取对象侧开口的开口部, 还具有闭塞所述开口部的透明板;和设于所述第一遮光罩的把手,所述保持部件能够以收纳于所述第一遮光罩的状态搬运。
15.如权利要求1 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于所述第一遮光罩上并且对所述读取对象照射光的照射片材。
16.一种扫描辅助装置,该扫描辅助装置在以按压读取对象或其周围的状态将所述读 取对象作为二维图像读取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遮光罩,其形成有使从所述读取对象侧入射的光通过的光通过空间; 使通过所述光通过空间的光聚集的光学系统;和 保持所述光学系统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中所述保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 于相对于所述第一遮光罩与所述读取对象相反一侧,该第二位置比该第一位置更接近所述 读取对象,由所述光学系统聚集的光以向照相机的透镜部分前进的状态使用。
17.一种扫描装置,该扫描装置以按压读取对象或其周围的状态将所述读取对象作为 二维图像读取,其特征在于具备遮光罩,其形成有使从所述读取对象侧入射的光通过的光通过空间;和 照相机,其使通过所述光通过空间的光聚集,拍摄所述读取对象。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罩由使光扩散并透过的材质构成。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设于所述遮光罩上且对所述读取对象照射光的照射片材。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设于所述遮光罩上的导光体和使光向该导光体入射的光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设于所述遮光罩的外侧。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设于所述遮光罩的内侧。
23.一种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7 22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装置;筐体,其收纳所述扫描装置,并具有使来自所述读取对象的光到达上述扫描装置的开口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扫描装置在沿着所述读取对象的第一方向和作为与该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和控制机构,其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相互不同的多个位置由所述扫描装置拍摄的 多个图像生成一个所述读取对象的图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具有包围所述开口并且在所述扫描装置侧的面上标记分区标记的框体。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筐体上设有压住所述读取对象的盖,在所述盖中与所述扫描装置面对的部位上标记有分区标记。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具有包围所述开口的框体,在所述框体上形成有使所述分区标记面对所述扫描装置的窗部。
27.如权利要求M 沈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将所述多个图像中映有相同的所述分区标记的彼此以该分区标记一致 的方式合成。
28.一种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7 22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装置;和框体,其压住所述读取对象,并且具有使来自所述读取对象的光到达所述扫描装置的 开口。
29.如权利要求观所述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上形成有定位开口,该定位开口具有通过与所述扫描装置的外侧面连接而 规定所述扫描装置的位置的内侧面。
30.如权利要求观或四所述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机构,其从在沿所述读取对象的第一方向和作为与该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 第二方向上相互不同的多个位置所拍摄的所述扫描装置的多个图像生成一个所述读取对 象的图像。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是连接于所述扫描装置上的个人计算机。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的所述扫描装置侧的面上标记有分区标记。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将所述多个图像中映有相同的所述分区标记的彼此以该分区标记一致 的方式合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扫描装置、扫描辅助装置和扫描系统,该扫描装置能够读取更大的读取对象的记载内容,并且能够削减保管空间。本发明的扫描装置(A1)以按压原稿(Dc)或其周围的状态将原稿(Dc)的记载内容作为二维图像读取,该扫描装置(A1)具备形成有使从原稿(Dc)侧入射的光通过的光通过空间(1b)的遮光罩(1);使通过光通过空间(1b)的光聚集,拍摄原稿(Dc)的记载内容的照相机(5);和保持照相机(5)的保持部件(2)。保持部件(2)位于保持部件(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对于遮光罩(1)与原稿(Dc)相反一侧的第一位置;和比该第一位置接近原稿(Dc)的读取对象的第二位置。
文档编号H04N1/028GK102045484SQ20101051906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2日
发明者大西弘朗 申请人: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