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以及无线通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186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以及无线通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和LTE-Advanced中,为了扩大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正在进行异构网络的研究。异构网络是指,共存配置有宏小区和由低发送功率的基站构成的小区(以下记作“超微型小区”。)的网络。在这样的网络中,在宏小区与超微型小区以同一频率运用的情况下,出现从宏小区向超微型小区的干扰的问题。即,在与超微型小区的基站(以下记作“超微型基站”。)连接的移动台中,来自超微型基站的信号受到来自宏小区的基站(以下记作“宏基站”。)的信号的干扰。上述的小区间干扰对各物理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通信质量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子帧的发送时机在小区间同步的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可能发生在控制信道之间以及数据信道之间。作为降低小区间干扰的技术,存在以下技术:使超微型基站的子帧的发送时机相对于宏基站的子帧的发送时机,以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单位偏移。在该技术中,作为偏移的结果,与超微型基站的控制信道在时间上重叠的宏基站的数据信道被发送功率0的空符号覆盖(遮蔽(muting))。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3GPPTR36.814V9.0.0(2010-03)【非专利文献2】3GPPTS36.211V8.9.0(2009-12)【非专利文献3】3GPPTS36.213V8.8.0(2009-09)【非专利文献4】3GPPR1-103227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的技术中,虽然降低了从宏基站的数据信道对超微型基站的控制信道的干扰,但是存在宏基站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特性劣化这样的问题。即,在宏基站的数据信道的资源中,为了降低干扰,在被遮蔽的资源中设定了空符号,因此相应地宏基站每单位时间能够发送的数据容量减少。该发送数据容量的减少成为数据信道的接收特性劣化的一个原因。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数据信道的接收特性的同时,降低向控制信道的干扰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以及无线通信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成目的,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一个方式中,控制各小区的发送时机,使得第1小区的控制信道与第2小区的数据信道在时间上重叠。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第1小区的基站、第2小区的基站以及第1小区的移动台。第1小区的基站具有第1控制部和第1通信部。第1控制部将用于确定与预定资源单位(例如,后述的CCE)对应的、第1小区的控制信道的资源的信息通知给第2小区的基站。第1通信部使用与预定资源单位的至少一部分对应并且作为第1小区的移动台的解码对象的、第1小区的控制信道的第1资源,向第1小区的移动台发送控制信号。第2小区的基站具有第2通信部,该第2通信部使用与预定资源单位对应的、第2小区的数据信道的第2资源来发送空符号。第1小区的移动台具有第3通信部,该第3通信部通过第1资源接收从第1小区的基站发送的控制信号,并且通过第2资源接收从第2小区的基站发送的空符号。发明的效果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方式,具有能够在维持数据信道的接收特性的同时,降低向控制信道的干扰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异构网络的一例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各物理信道的映射方法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PDCCH的映射方法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PDCCH的搜索空间的图。图5是示出宏基站、超微型基站的发送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被分配的情况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各基站的发送信号的频率资源被分配的情况的图。图7是示出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图8是示出实施例1的移动台的结构的图。图9是示出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PDCCH的复用方法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超微型基站的调度算法的图。图12是示出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图13是示出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图。图14是示出实施例4中的干扰降低子帧信息的一例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的超微型基站的调度算法的图。图16是示出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图17是示出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图6,对作为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前提的技术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异构网络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在宏小区和超微型小区同时存在而进行运用的情况下,在与超微型基站连接的移动台中,来自超微型基站的下行链路的希望信号SG1接收到来自宏基站的较大的干扰信号SG2。其结果是,通信质量大幅劣化。在说明该小区间干扰对各物理信道的影响之前,参照图2对各物理信道的结构、向时间/频率资源的映射方法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说明各物理信道的映射方法的图。如图2所示,在时间方向上,1ms长的子帧由14个OFDM符号构成,控制信道被映射到前方的n(=1~3)个OFDM符号上。控制信道是例如PCFICH(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ICH(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将n的值定义为被称作CFI(ControlFormatIndicator)的控制信息。在剩下的OFDM符号上映射有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等的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在频率方向上,作为频率资源的分配单位,RB(ResourceBlock:资源块)由12个副载波构成,针对各用户的共享信道在RB单位中被频率复用。此外,用于信道估计等的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Cell-specificRS(ReferenceSignal))在时间、频率方向上被稀疏地映射。另外,作为时间/频率资源的最小单位,定义了由1个OFDM符号、1个副载波围住的区域即RE(ResourceElement:资源要素)。此外,作为控制信道的映射单位,定义了由除去RS在频率方向上连续的4个RE构成的REG(ResourceElementGroup:资源要素组)。接着,特别对上述的各物理信道中的控制信道的映射方法进行详细的记述。PCFICH是用于CFI的传输的物理信道。在子帧内的前头的OFDM符号中,以取决于小区ID的副载波位置作为起点,在系统带宽内大致等间隔地分散地映射PCFICH用的4个REG。PHICH是用于对与上行共享信道有关的ACK/NACK信息进行传输的物理信道。根据从上位层通知的参数Ng求出PHICH组数,对每个PHICH组使用3个REG。在未映射PCFICH的REG中,以取决于小区ID的副载波位置作为起点,在系统带宽内大致等间隔地分散地映射3个REG。PDCCH是用于对报知信息和与用户数据有关的调度信息进行传输的物理信道。图3是用于说明PDCCH的映射方法的图。作为各PDCCH使用的资源的单位,定义了CCE(ControlChannelElement:控制信道元素),CCE由9个REG(=36RE)构成。聚合等级(以下记作“AL”。)是PDCCH使用的CCE数量,即相当于扩散率的参数。基站根据无线信道状态等从{1、2、4、8}中设定AL。详细将在后面记述,各PDCCH施加适当的偏移而被复用,通过QPSK(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四相相移键控)进行调制。各PDCCH在进行了4个调制符号单位的交织后,被映射到未映射PCFICH、PHICH的REG上。另外,由于基站不向移动台通知PDCCH的复用位置,因此在PDCCH解码时,移动台对具有可能性的复用位置的候选进行搜索,对各个接收信号尝试解码。为了将该解码次数限制在移动台可以处理的程度,导入了搜索空间(以下记为“SS”。)的概念。因此,基站在被限制的搜索空间内的任意的场所对PDCCH复用,移动台仅对搜索空间进行搜索并尝试解码即可。图4是用于说明PDCCH的搜索空间的图。在图4中,示出了存在33个可使用的CCE的情况下的、某个子帧中的搜索空间的一例。为了传输报知信息的调度信息的PDCCH而设置的公共搜索空间(CommonSearchSpace)始终被固定于前头的16个CCE。为了传输用户数据的调度信息的PDCCH而设置的移动台固有搜索空间(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SpecificSearchSpace)的前头位置按照每个移动台、AL、子帧而不同。该前头位置由散列函数而决定。另外,可使用CCE数可以根据系统带宽、天线结构、CFI、Ng而改变。接着,对小区间干扰对各物理信道的影响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宏基站、超微型基站的发送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被分配的情况的图。在子帧的发送时机在小区间同步的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可能发生在共享信道之间、控制信道之间。在LTE(Release-8:版本8)中,为了降低这样的小区间的干扰,能够应用FFR(FractionalFrequencyReuse:部分频率复用)技术。例如,关于共享信道,在超微型基站中,在小区边界的移动台的共享信道中分配特定的RB。另一方面,在宏基站中,不通过该RB发送共享信道,或者以低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由此能够降低小区间的干扰。然而,在上述的技术中,关于控制信道,由于在系统带宽整体上被分散配置,因此难以应用FFR。作为降低控制信道中的小区间干扰的方法,有图6所示的方法。图6是用于说明各基站的发送信号的频率资源被分配的情况的图。如图6所示,首先,对宏基站以OFDM符号单位使超微型基站的发送时机偏移。接着,与超微型基站的控制信道重叠的、宏基站的共享信道被发送功率0(零)的空符号覆盖(遮蔽)。由此,降低从宏小区向超微型小区的控制信道的干扰。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宏小区的共享信道的接收特性劣化。【实施例1】首先,对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如图7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超微型基站100和宏基站200。超微型基站100具有控制部100a和通信部100b。控制部100a具有干扰降低CCE设定部101、调度部102、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小区间干扰判定部104、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106、数据信号生成部107。此外,控制部100a具有控制信号生成部108、参照信号生成部109、信道复用部110、IFFT(Inversed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部111、发送时机控制部112。通信部100b具有接收RF部105、发送RF(RadioFrequency:无线频率)部113。这些各结构部分以在能够单向或双向上输入输出信号和数据的方式连接。另外,控制部100a在物理上由数字电路、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构成,通信部100b由包含放大器和滤波器的模拟电路等构成。干扰降低CCE设定部101根据超微型小区的无线参数,设定干扰降低CCE,并通知给调度部102。调度部102根据干扰降低CCE,向被干扰超微型UE(UserEquipment,移动台)用的PDCCH分配CCE,在这方面与通常的(宏基站200的)调度部204不同。调度部102根据从各移动台通知的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决定向针对各移动台的数据信号的频率资源的分配、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调制编码方案)、信息位数量等。此外,调度部102根据移动台数量决定CFI,将可使用的CCE分配到各移动台用的PDCCH。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将遮蔽请求信号和确定超微型小区的CCE所需要的无线参数(天线数、CFI、小区ID、Ng)通知给宏基站200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5。该通知经由有线接口进行。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从无线资源控制部205接收后述的时间偏移量的信息。无线资源控制部103根据从各移动台通知的各小区的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参照信号接收功率))的信息来进行切换的控制。小区间干扰判定部104根据从各移动台通知的各小区的RSRP的信息,估计各移动台中的小区间干扰的状态,判定是否请求应用遮蔽(用空符号覆盖处理)。判定结果作为遮蔽请求信号向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传送。发送时机控制部112根据时间偏移量的信息,使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时机以OFDM符号单位进行偏移。同样,宏基站200具有控制部200a和通信部200b。控制部200a具有遮蔽处理部201、干扰降低CCE设定部202、遮蔽控制部203、调度部204、无线资源控制部205、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207。此外,控制部200a具有参照信号生成部208、控制信号生成部209、数据信号生成部210、信道复用部211、IFFT部212。通信部200b具有接收RF部206和发送RF部213。这些各结构部分以能够在单向或双向上输入输出信号和数据的方式连接。另外,控制部200a在物理上由数字电路、DSP、CPU等构成,通信部200b由包含放大器和滤波器的模拟电路等构成。遮蔽处理部201根据从遮蔽控制部203传送的遮蔽控制信息,执行遮蔽处理。干扰降低CCE设定部202根据超微型小区的无线参数设定干扰降低CCE,并通知给遮蔽控制部203。遮蔽控制部203根据遮蔽请求决定遮蔽的执行,将与超微型小区的干扰降低CCE对应的、宏小区的PDSCHRE设定为遮蔽区域。然后,遮蔽控制部203将遮蔽区域信息向遮蔽处理部201通知。然后,遮蔽控制部203决定超微型小区的时间偏移量,并向无线资源控制部205通知。调度部204根据从各移动台通知的CQI,决定向针对各移动台的数据信号的频率资源的分配、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调制编码方案)、信息位数等。此外,调度部204根据移动台数量决定CFI,将可使用的CCE分配到各移动台用的PDCCH。无线资源控制部205经由有线接口将时间偏移量信息通知给超微型基站100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无线资源控制部205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3接收遮蔽请求信号和超微型小区的无线参数(天线数、CFI、小区ID、Ng)。无线资源控制部205根据从各移动台通知的各小区的RSRP的信息来进行切换的控制。作为其他的结构部分,超微型基站100和宏基站200具有多个处理内容的共同的结构部分。接收RF部105、206对上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进行从无线频率向基带的转换,并进行正交解调、A/D(AnalogtoDigital:模拟到数字)转换。接收RF部105、206分别具有天线A1、A3,接收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106、207进行上行控制信号的解调,将作为控制信息的CQI和各小区的RSRP复原。数据信号生成部107、210根据资源分配、MCS的信息等生成数据信号。控制信号生成部108、209根据由资源分配信息等构成的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参照信号生成部109、208生成参照信号。信道复用部110、211对各物理信道进行频率复用。IFFT部111、212进行傅里叶逆变换(IFFT),附加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发送RF部113、213进行D/A变换、正交调制,并且,进行从基带向无线频率的转换,放大功率并发送下行链路的信号。发送RF部113、213分别具有天线A2、A4,发送下行信号。接着,说明移动台10的结构。图8是示出实施例1的移动台的结构的图。移动台10具有控制部10a和通信部10b。控制部10a具有FFT部12、数据信号解调部13、控制信号解调部14、信道估计部15、CQI计算部16、RSRP测定部17、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18。通信部10b具有接收RF部11和发送RF部19。这些各结构部分以能够在单向或双向上输入输出信号和数据的方式连接。接收RF部11对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进行从无线频率向基带的转换,进行正交解调、A/D转换。接收RF部11通过天线A5接收下行信号。FFT(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2与典型的OFDM方式同样,在检测接收信号的切出时机并除去CP后,将该检测结果通过傅里叶变换(FFT)转换为频域的接收信号。数据信号解调部13根据资源分配信息,对从接收信号提取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对数据信息进行复原。控制信号解调部14对从接收信号中提取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作为控制信息对资源分配信息进行复原。信道估计部15取得从接收信号中提取的参照信号与已知的参照信号的副本之间的相关性,由此得到信道估计值。另外,不仅针对移动台10连接的小区进行该信道估计,还针对其周围的小区进行该信道估计。CQI计算部16使用移动台10连接的小区的信道估计值,计算信道质量信息(上述的CQI)。RSRP测定部17使用移动台10连接的小区及其周围小区的信道估计值,测定各小区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功率(上述的RSRP)。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18根据由CQI和由各小区的RSRP构成的控制信息,生成上行控制信号。发送RF部19在进行了D/A(DigitaltoAnalog:数字到模拟)转换和正交调制后,进行从基带向无线频率的转换,放大功率并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发送RF部19通过天线A6发送上行信号。另外,控制部10a在物理上由数字电路、DSP、CPU等构成,通信部10b由包含放大器和滤波器的模拟电路等构成,通信部10b由包含放大器和滤波器的模拟电路等构成。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如图1所示那样的、在宏小区中存在1个超微型小区的网络环境。图9是示出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超微型基站100连接的移动台作为超微型UE,与宏基站200连接的移动台作为宏UE。在S1中,超微型UE针对连接的小区和周围小区测定RS(ReferenceSignal:参照信号)的接收功率,将测定结果作为RSRP向超微型基站100报告。在S2中,超微型基站100根据从各超微型UE通知的各小区的RSRP的信息,估计各超微型UE中的小区间干扰的状态,根据该估计结果判定是否进行遮蔽请求。例如,当将超微型小区的RSRP设为“RSRP_S”,相邻的宏小区的RSRP设为“RSRP_I”时,参数α=RSRP_S/RSRP_I表示超微型UE中的小区间干扰的状态。因此,将α低于预定阈值(例如,在应用了抗干扰性最强的AL=8的情况下,PDCCH的块误差率为1%的SINR(SignaltoInterferenceandNoiseRatio:信干噪比))的移动台定义为被干扰超微型UE。而且,将被干扰超微型UE的个数作为判定基准,在该判断基准成为了预定阈值(例如1)以上的情况下,请求应用遮蔽。另外,作为判定基准,不限于被干扰超微型UE的个数,也可以使用被干扰超微型UE数量相对于全部超微型UE数量的比率。在S3中,在请求遮蔽的应用的情况下,超微型基站100对宏基站200通知遮蔽请求信号和掌握超微型小区的CCE所需要的无线参数(天线数量、CFI、小区ID、Ng)。在S4中,宏基站200根据遮蔽请求信号决定进行遮蔽,设定遮蔽区域。具体而言,首先,宏基站200根据超微型小区的无线参数,计算在超微型小区中可以分配的CCE数量。接着,宏基站200将超微型小区的特定的CCE(例如公共SS)定义为干扰降低CCE,将与其对应的、宏小区的PDSCHRE设定为遮蔽区域。然后,宏基站200决定超微型小区中的时间偏移量。将时间偏移量决定为例如宏小区的CFI本身,或者CFI的上限值3。在S5中,宏基站200将在S4中决定的时间偏移量通知给超微型基站100。在S6中,超微型基站100根据所通知的时间偏移量来变更发送时机,将CFI更新周期设定为较长的值。原因在于,宏小区的遮蔽区域是根据超微型小区的CFI而决定的,假如CFI被频繁地变更,则在宏小区与超微型小区间对CFI的识别会不一致。此外,超微型基站100根据与宏基站200共同的规则,设定特定的CCE(例如公共SS)作为干扰降低CCE。在此,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中的PDCCH的复用方法的图。在S7中,如图10所示,超微型基站100针对被干扰超微型UE,仅在UE固有SS与干扰降低CCE重叠的情况下作为调度对象,将重叠的区域的一部分CCE分配给被干扰超微型UE用的PDCCH。图11是用于说明超微型基站100在S7中执行的调度算法的图。首先,超微型基站100选择作为调度的候选的UE(S11),然后判定可否确保数据信号用资源(S12)。判定的结果为可以确保资源的情况下(S12;是),超微型基站100在选择了PDCCH的AL(聚合等级)的基础上(S13),判定在S11中所选择的UE是否是被干扰超微型UE(S14)。S14中的判定的结果为在S11中所选择的UE不是被干扰超微型UE的情况下(S14;否),超微型基站100判定在S13中所选择的AL的SS内,能否确保PDCCH用资源(S15)。该判定的结果为能够确保资源的情况下(S15;是),超微型基站100确保数据信号用资源和PDCCH用资源(S16)。然后,超微型基站100搜索作为调度的候选的其他UE(S17),如果没有其他候选UE(S17;否),则结束调度处理。S14中的判定的结果为在S11中所选择的UE是被干扰超微型UE的情况下(S14;是),超微型基站100判定能否在S13中所选择的AL的SS内,确保与干扰降低CCE重叠的PDCCH用资源(S18)。该判定的结果为能够确保资源的情况下(S18;是),超微型基站100执行上述的S16的处理。另一方面,在S18中不能确保上述资源的情况下(S18;否),返回S11,再次执行其以后的处理。另外,在上述S12和S15中判定为不能确保资源的情况下(S12;否,S15;否)也同样地返回S11,再次执行其以后的处理。重复执行上述S11~S18的一系列处理,直到不存在调度对象的候选UE(S17;是),在针对全部候选UE完成调度处理的时刻结束处理。返回图9,在S8中,超微型基站100使用干扰降低CCE,发送被干扰超微型UE用的PDCCH。在S9中,宏基站200虽然发送宏UE用的PDSCH,但在发送时,将与干扰降低CCE对应的遮蔽区域进行遮蔽。通过该遮蔽,从宏小区向超微型小区的被干扰超微型UE用的PDCCH的干扰被降低。以上结束使用流程图的动作说明。如上所述,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控制各小区的发送时机,使得超微型小区的PDCCH与宏小区的PDSCH在时间上重叠。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超微型基站100、宏基站200、超微型移动台10。超微型基站100具有控制部100a和通信部100b。控制部100a将用于确定与预定资源单位对应的、PDCCH的资源的信息通知给宏基站200。通信部100b使用与上述预定资源单位的至少一部分对应并且作为超微型移动台10的解码对象的、超微型小区的PDCCH的第1资源,向超微型移动台10发送控制信号。宏基站200具有通信部200b,该通信部200b使用与上述预定资源单位对应的、宏小区的PDSCH的第2资源,发送空符号。超微型移动台10具有通信部10b,该通信部10b通过第1资源接收从超微型基站100发送的控制信号,并且通过上述第2资源接收从宏基站200发送的空符号。在此,预定资源单位是一个以上的CCE,例如是干扰降低CCE。第1资源是超微型移动台10固有的搜索空间,例如是作为在时域/频域上对干扰降低CCE与用户固有搜索空间重叠的区域的CCE进行映射的目的地的资源要素。第2资源是作为在时域/频域上对干扰降低CCE进行映射的目的地的资源要素。由此,无线通信系统1能够在维持PDSCH的接收特性的同时,降低对PDCCH的干扰。【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说明在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TPC(TransmissionPowerControl:发送功率控制)技术的例子。即,在实施例1的超微型基站100的调度部102中,针对被干扰超微型UE,仅在UE固有SS与干扰降低CCE重叠的情况向作为调度的对象。然而,UE固有SS的前头位置按照每个移动台、AL、子帧而不同,最适合于无线信道状态的AL用的SS未必与干扰降低CCE重叠。因此,如果能够还选择最适合于无线信道状态的AL以外的AL,则UE固有SS与干扰降低CCE重叠的概率会更高。由此,被干扰超微型UE被调度的机会增加,因此能够期待吞吐量的提高。但是,如果仅是单纯地应用最适合于无线信道状态的AL以外的AL,则可能频繁发生PDCCH的块。因此,实施例2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为了避免上述担忧,并用发送功率控制(TPC)。例如,当将最适合无线信道状态的AL设为ALopt、实际上应用的AL设为ALsel时,调度部102将每个RE的发送功率控制成(ALopt/ALsel)倍。由此,每个PDCCH资源的发送功率与应用AL=ALopt时的发送功率相等。其结果是,PDCCH的块误差得到抑制。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超微型基站100的控制部100a根据与超微型小区连接的移动台10的无线信道状态,暂时地选择在移动台10用的PDCCH中应用的聚合等级。在对于移动台10的暂时的聚合等级的UE固有SS不与干扰降低CCE重叠的情况下,超微型基站100的通信部100b选择UE固有SS与干扰降低CCE重叠的、暂时值以上的聚合等级,并进行发送。或者,通信部100b选择UE固有SS与干扰降低CCE重叠的、低于暂时值的聚合等级,将发送功率设为预定值以上进行发送。由此,能够抑制PDCCH的块误差,并且提高UE固有SS与干扰降低CCE重叠的概率。其结果是,被干扰超微型UE被调度的机会增加,系统的吞吐量提高。【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对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与多个超微型基站对应的集中遮蔽的技术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假定在宏小区中存在多个超微型小区的网络环境。在本实施例中,在宏基站200的遮蔽控制部203中,根据从多个超微型基站通知的遮蔽请求信号,如何判定是否实际地应用遮蔽成为问题。作为该判定的基准,例如判定请求遮蔽的应用的超微型基站的个数是否超过预定阈值。作为第1例,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方针,可以举出重视降低从宏基站200向超微型基站100的控制信道的干扰的情况。该情况下,遮蔽控制部203在从1个以上的超微型基站请求了遮蔽的应用的情况下,实际地应用遮蔽即可。作为第2例,在超微型基站100与宏基站200之间,存在与传输效率有关的权衡的关系。即,遮蔽量越多,超微型基站100的接收特性越提高,但另一方面,牺牲了宏基站200的接收特性。鉴于该情况,能够举出重视取得它们的平衡的情况。该情况下,遮蔽控制部203在从半数以上的超微型基站请求了遮蔽的应用的情况下,实际地应用遮蔽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存在以下应考虑的方面,在多个超微型基站中如何设定干扰降低CCE,在宏基站200中如何设定遮蔽区域。例如,首先,实施例1同样,遮蔽控制部203将各超微型小区的特定的CCE(例如公共SS)定义为干扰降低CCE。CCE与映射CCE的RE位置之间的对应,取决于各超微型小区的发送天线数、CFI、小区ID、Ng。因此,在各超微型小区间未必一致。因此,遮蔽控制部203以包含全部映射各超微型小区的干扰降低CCE的RE的方式设定遮蔽区域即可。如上所述,在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宏基站200具有控制部200a和通信部200b。控制部200a分别针对多个超微型小区,根据超微型小区的无线参数来计算映射超微型小区的干扰降低CCE的RE。通信部200b在通过控制部200a计计算的全部RE中,通过同一子帧发送空符号。由此,在宏小区中存在多个超微型小区的网络环境中,能够对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与多个超微型基站对应的集中遮蔽的技术。其结果是,能够降低1个宏小区对多个超微型小区的PDCCH的干扰。在实施例3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超微型基站100的控制部100a进行控制,将超微型小区的无线参数作为确定映射干扰降低CCE的资源所需的信息,通知给宏基站200。宏基站200的控制部200a根据从超微型基站100通知的无线参数的信息,确定映射超微型小区的干扰降低CCE的资源。由此,宏基站200能够准确地得知映射超微型小区的PDCCH的可能性高的RE的位置。【实施例4】在实施例4中,对在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与多个PeNB对应的时间分割遮蔽的技术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假定在宏小区中存在多个超微型小区的网络环境。在实施例3中,遮蔽控制部203以包含全部映射各超微型小区的干扰降低CCE的RE的方式设定了宏小区的遮蔽区域。由此,能够对多个超微型小区中的被干扰超微型UE集中地进行干扰控制。然而,另一方面,存在需要的遮蔽区域增大的趋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确保需要的遮蔽区域较小,对多个超微型小区中的被干扰超微型UE进行干扰控制。为了实现该干扰控制,宏基站的遮蔽控制部按照每个子帧特别在个别的超微型小区中进行遮蔽。首先,对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实施例4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如图12所示,无线通信系统2具有超微型基站300和宏基站400。超微型基站300具有控制部300a和通信部300b。控制部300a具有干扰降低CCE设定部301、调度部302、无线资源控制部303、小区间干扰判定部304、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306、数据信号生成部307。此外,控制部300a具有控制信号生成部308、参照信号生成部309、信道复用部310、IFFT部311、发送时机控制部312。通信部300b具有接收RF部305和发送RF部313。这些各结构部分以能够在单向或双向上输入输出信号和数据的方式连接。同样,宏基站400具有控制部400a和通信部400b。控制部400a具有遮蔽处理部401、干扰降低CCE设定部402、遮蔽控制部403、调度部404、无线资源控制部405、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407。此外,控制部400a具有参照信号生成部408、控制信号生成部409、数据信号生成部410、信道复用部411、IFFT部412。通信部400b具有接收RF部406和发送RF部413。这些各结构部分以能够在单向或双向上输入输出信号和数据的方式连接。无线通信系统2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同样的结构。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末尾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具体而言,实施例4中的超微型基站300和宏基站400是分别与实施例1中的超微型基站100和宏基站200对应的结构要素。此外,超微型基站300的控制部300a和通信部300b分别与超微型基站100的控制部100a和通信部100b对应。同样,宏基站400的控制部400a和通信部400b分别与宏基站200的控制部200a和通信部200b对应。微基站300的干扰降低CCE设定部301、调度部302、无线资源控制部303分别与超微型基站100的干扰降低CCE设定部101、调度部102、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对应。此外,小区间干扰判定部304、接收RF部305、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306、数据信号生成部307分别与小区间干扰判定部104、接收RF部105、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106、数据信号生成部107对应。此外,控制信号生成部308、参照信号生成部309、信道复用部310分别与控制信号生成部108、参照信号生成部109、信道复用部110对应。而且,IFFT部311、发送时机控制部312、发送RF部313分别与IFFT部111、发送时机控制部112、发送RF部113对应。同样,宏基站400的遮蔽处理部401、干扰降低CCE设定部402分别与宏基站200的遮蔽处理部201、干扰降低CCE设定部202对应。此外,遮蔽控制部403、调度部404、无线资源控制部405分别与遮蔽控制部203、调度部204、无线资源控制部205对应。此外,接收RF部406、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407、参照信号生成部408分别与接收RF部206、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207、参照信号生成部208对应。此外,控制信号生成部409、数据信号生成部410、信道复用部411分别与控制信号生成部209、数据信号生成部210、信道复用部211、对应。此外,IFFT部412、发送RF部413分别与IFFT部212、发送RF部213对应。另外,移动台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以下,对实施例4与实施例1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说明。超微型基站300的小区间干扰判定部304根据从各移动台通知的各小区的RSRP的信息,估计各移动台中的小区间干扰的状态。小区间干扰判定部304根据该估计结果,判定是否请求遮蔽的应用,生成被干扰UE数量信息。小区间干扰判定部304将该被干扰UE数量信息向无线资源控制部303传送。超微型基站300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3将被干扰UE数量信息和掌握超微型小区的CCE所需的无线参数(天线数、CFI、小区ID、Ng)通知给宏基站400的无线资源控制部405。无线资源控制部303从宏基站400接收时间偏移量的信息和各超微型小区用的干扰降低子帧信息。超微型基站300的调度部302根据该各超微型小区用的干扰降低子帧信息和干扰降低CCE,向被干扰超微型UE用的PDCCH分配CCE。另一方面,宏基站400的遮蔽控制部403根据各超微型小区的被干扰UE数量信息,生成各超微型小区用的干扰降低子帧信息。遮蔽控制部403将与各超微型小区的干扰降低CCE对应的、宏小区的PDSCHRE设定为各超微型小区用的遮蔽区域。然后,遮蔽控制部403按照每个子帧将设定了干扰降低子帧的超微型小区用的遮蔽区域信息向遮蔽处理部401通知。遮蔽控制部403决定各超微型小区共同的时间偏移量,将该时间偏移量与各超微型小区用的干扰降低子帧信息一起向无线资源控制部405通知。宏基站400的无线资源控制部405经由有线接口将时间偏移量信息和各超微型小区用的干扰降低子帧信息通知给各超微型基站300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3。无线资源控制部405从超微型基站300接收各超微型小区的被干扰UE数量信息和无线参数(天线数、CFI、小区ID、Ng)。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405在与超微型基站500之间进行各种数据和信号的收发。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在宏小区中存在两个超微型小区的网络环境。图13是示出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系统2的动作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超微型基站300连接的移动台设为超微型UE10,与超微型基站500连接的移动台设为超微型UE20,与宏基站400连接的移动台设为宏UE。此外,将通过超微型基站300形成的超微型小区设为超微型小区C1,通过超微型基站500形成的超微型小区设为超微型小区C2。在S21中,超微型UE10针对连接的小区和周围小区,测定RS的接收功率,将测定结果作为RSRP向超微型基站300报告。在超微型UE20中,也执行与S21相同的处理,将各小区的RSRP向超微型基站500报告(S22)。在S23中,超微型基站300根据从各超微型UE通知的各小区的RSRP的信息,估计各超微型UE中的小区间干扰的状态,根据该估计结果,判定是否进行遮蔽请求。在超微型基站500中,也执行同样的估计处理和判定处理(S24)。详细的处理内容与实施例1中的图9的S2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S25中,在请求遮蔽的应用的情况下,超微型基站300对宏基站400通知被干扰UE数量信息和掌握超微型小区C1的CCE所需的无线参数(天线数、CFI、小区ID、Ng)。在此,使用作为是否进行遮蔽请求的判定基准的被干扰超微型UE的个数作为被干扰UE数量信息。另外,被干扰UE数量信息不限于该个数,也可以是使用被干扰超微型UE数量对于全部超微型UE数量的比率。在S26中,从超微型基站500对宏基站执行与S25同样的处理。在S27中,宏基站400根据来自多个超微型基站300、500的被干扰UE数量信息和超微型小区信息,决定遮蔽的应用方法。具体而言,宏基站400按照作为对象的每个超微型小区来定义干扰降低CCE,将与其对应的、宏小区的PDSCHRE设定为遮蔽区域。此外,宏基站400根据被干扰UE数量信息来决定作为对象的超微型小区用的干扰降低CCE和设定遮蔽区域的子帧(干扰降低子帧)。例如,在表示超微型小区C1、C2的被干扰UE数量信息的值分别是p_mute1、p_mute2的情况下,宏基站400将各超微型小区C1、C2用的干扰降低子帧的个数的比率设为(p_mute1:p_mute2)。宏基站400根据该比率,生成表示各超微型小区C1、C2用的干扰降低子帧位于哪个子帧的信息(干扰降低子帧信息)。图14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上述干扰降低子帧信息的一例的图。图14示出(p_mute1:p_mute2)=(3:7)的情况下的、由10个子帧周期定义的干扰降低子帧信息。在图14中,在出现“1”的子帧号,设定对应的超微型小区用的干扰降低子帧。然后,宏基站400决定各超微型小区C1、C2中的共同的时间偏移量。将该时间偏移量决定为例如宏小区的CFI本身,或者CFI的上限值3。返回图13,在S28中,宏基站400将在S27中所决定的干扰降低子帧信息和时间偏移量通知给超微型基站500。从宏基站400对超微型基站300通知这些信息(S29)。在S30中,超微型基站300根据从宏基站400通知的时间偏移量来变更发送时机,将CFI更新周期设定为较长的值。此外,超微型基站300根据与宏基站400共同的规则,将特定的CCE(例如公共SS)设定为超微型小区C1的干扰降低CCE。在S31中,超微型基站300针对被干扰超微型UE,仅在超微型小区用干扰降低子帧被设定,并且UE固有SS与超微型小区C1的干扰降低CCE重叠的情况下,将上述被干扰超微型UE作为调度对象。超微型基站300将重叠的区域的一部分CCE分配给被干扰超微型UE用的PDCCH。接着,对本实施例中的调度算法进行说明。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的超微型基站300、500的调度算法的图。图15除了还具有步骤S49的判定处理这方面以外,与图11相同,因此省略图15的详细说明。图15的步骤S41~S48分别与图11的步骤S11~S18对应。在实施例1中,在判定作为候选所选择的UE是否是被干扰超微型UE(图11的S14)后,不管其判定结果如何,都进行是否能够确保PDCCH用资源的判定(S15或S18)。与此相对,在实施例4中,在S41中所选择的UE是被干扰超微型UE的情况下(S44;是),各超微型基站300、500判定对应的子帧是否是对应的超微型小区用的干扰降低子帧(S49)。该判定的结果为是干扰降低子帧的情况下(S49;是),转移到S48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是干扰降低子帧的情况下(S49;否),返回S41,再次执行S41以后的处理。另外,在S44中,作为候选所选择的UE不是被干扰超微型UE的情况下(S44;否)的处理与实施例1相同。返回图13,超微型基站500根据在S28中通知的干扰降低子帧信息和时间偏移量,执行与上述的S30和S31相同的处理(S32,S33)。在S34中,超微型基站300在超微型小区C1用的干扰降低子帧中,使用超微型小区C1用的干扰降低CCE,发送被干扰超微型UE用的PDCCH。同时,宏基站400在发送PDSCH时,对与超微型小区C1用干扰降低CCE对应的遮蔽区域进行遮蔽(S35)。由此,降低从宏小区向超微型小区C1中的被干扰超微型UE用的PDCCH的干扰。在S36中,超微型基站500在超微型小区C2用的干扰降低子帧中,使用超微型小区C2用的干扰降低CCE,发送被干扰超微型UE用的PDCCH。同时,宏基站400在发送PDSCH,对与超微型小区C2用干扰降低CCE对应的遮蔽区域进行遮蔽(S37)。由此,降低从宏小区向超微型小区C2中的被干扰超微型UE用的PDCCH的干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代表性的超微型小区C1、C2进行了说明,但这些超微型小区以外的超微型小区中的映射PDCCH的RE位置与遮蔽区域部分地重叠。因此,还有向这些PDCCH的干扰也被部分地降低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实施例4中的无线通信系统2具有多个超微型基站300、500。超微型基站300具有控制部300a和通信部300b。控制部300a进行控制,使得将确定映射干扰降低CCE的CCE所需的信息和被干扰UE数量信息通知给宏基站400。假定在从宏基站400通知的干扰降低子帧信息示出的超微型小区C1、C2用的干扰降低子帧中,与超微型小区C1、C2连接的移动台的UE固有搜索空间与干扰降低CCE重叠的情况。该情况下,通信部300b使用重叠的区域内的干扰降低CCE,进行基于移动台用的PDCCH的发送。宏基站400具有控制部400a和通信部400b。控制部400a进行控制,根据从多个超微型基站300、500通知的被干扰UE数量信息,设定各超微型小区C1、C2用的干扰降低子帧,并且将干扰降低子帧信息通知给各超微型基站300、500。通信部400b在各超微型小区C1、C2用的干扰降低子帧中映射超微型小区的干扰降低CCE的资源中,发送空符号。由此,在宏小区中存在多个超微型小区C1、C2的网络环境中,能够对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与多个超微型基站对应的时分遮蔽的技术。因此,降低了1个宏小区对多个超微型小区C1、C2的PDCCH的干扰。另一方面,无关于超微型小区数量,而维持宏小区的PDSCH的接收特性。在无线通信系统2中,超微型基站300的控制部300a进行控制,将基于无线信道状态为预定质量以下的UE数量的信息作为被干扰UE数量信息,通知给宏基站400。另外,无线信道状态为预定质量以下是指,例如所测定出的接收电平为预定值以下的情况。由此,控制部300a能够通知表示存在多少受到较大的干扰的移动台的、更适当的信息。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2中,宏基站400的控制部400a根据与被干扰UE数量信息示出的值相关的各超微型小区C1、C2间的比率,设定与干扰降低子帧的个数有关的各超微型小区C1、C2间的比率。由此,能够防止超微型小区C1、C2的PDCCH的发送机会在小区间不平衡。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2中,宏基站400的控制部400a将各超微型小区C1、C2用的干扰降低子帧设定成相互不重复。由此,无线通信系统2能够可靠地对各子帧应用在各超微型小区中最佳的干扰控制。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2中,宏基站400的通信部400b以来自多个超微型基站300、500中请求了空符号的发送的超微型基站的该要求为契机,向超微型基站300的移动台10发送空符号。由此,仅针对需要进行干扰控制的超微型基站执行遮蔽。因此,与针对全部的超微型基站执行遮蔽的情况相比,减低了伴随干扰控制的宏基站400的处理负荷。【实施例5】在实施例5中,说明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适当地控制干扰降低CCE的技术的例子。即,在实施例1中,无线通信系统1根据宏基站与超微型基站的共同规则,将干扰降低CCE设定在例如公共SS中。然而,当固定地设定干扰降低CCE时,例如在超微型小区中的被干扰超微型UE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1难以确保被干扰超微型UE的PDCCH用资源,被干扰超微型UE的吞吐量可能下降。另一方面,在被干扰超微型UE较少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1虽然能够容易地确保被干扰超微型UE的PDCCH用资源,但是,在宏小区中被遮蔽的PDSCHRE的量过大。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超微型小区的通信状况来控制干扰降低CCE。首先,对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6是示出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如图16所示,无线通信系统3具有超微型基站600和宏基站700。超微型基站600具有控制部600a和通信部600b。控制部600a具有调度部602、无线资源控制部603、小区间干扰判定部604、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606、数据信号生成部607。此外,控制部600a具有控制信号生成部608、参照信号生成部609、信道复用部610、IFFT部611、发送时机控制部612。通信部600b具有接收RF部605和发送RF部613。这些各结构部分以能够在单向或双向上输入输出信号和数据的方式连接。同样,宏基站700具有控制部700a和通信部700b。控制部700a具有遮蔽处理部701、干扰降低CCE设定部702、遮蔽控制部703、调度部704、无线资源控制部705、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707。此外,控制部700a具有参照信号生成部708、控制信号生成部709、数据信号生成部710、信道复用部711、IFFT部712。通信部700b具有接收RF部706和发送RF部713。这些各结构部分以能够在单向或双向上输入输出信号和数据的方式连接。无线通信系统3具有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末尾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具体而言,实施例5中的超微型基站600、宏基站700是分别与实施例1中的超微型基站100、宏基站200对应的结构要素。此外,超微型基站600的控制部600a、通信部600b分别与超微型基站100的控制部100a、通信部100b对应。同样,宏基站700的控制部700a、通信部700b分别与宏基站200的控制部200a、通信部200b对应。超微型基站600的调度部602、无线资源控制部603分别与超微型基站100的调度部102、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对应。此外,小区间干扰判定部604、接收RF部605、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606、数据信号生成部607分别与小区间干扰判定部104、接收RF部105、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106、数据信号生成部107对应。此外,控制信号生成部608、参照信号生成部609、信道复用部610分别与控制信号生成部108、参照信号生成部109、信道复用部110、对应。而且,IFFT部611、发送时机控制部612、发送RF部613分别与IFFT部111、发送时机控制部112、发送RF部113对应。同样,宏基站700的遮蔽处理部701、干扰降低CCE设定部702分别与宏基站200的遮蔽处理部201、干扰降低CCE设定部202对应。此外,遮蔽控制部703、调度部704、无线资源控制部705分别与遮蔽控制部203、调度部204、无线资源控制部205对应。此外,接收RF部706、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707、参照信号生成部708分别与接收RF部206、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207、参照信号生成部208对应。此外,控制信号生成部709、数据信号生成部710、信道复用部711分别与控制信号生成部209、数据信号生成部210、信道复用部211对应。此外,IFFT部712、发送RF部713分别与IFFT部212、发送RF部213对应。另外,移动台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以下,对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主要的差异进行说明。宏基站700的干扰降低CCE设定部702根据被干扰UE数量信息和超微型小区信息来调整干扰降低CCE,将该结果作为干扰降低CCE信息通知给遮蔽控制部703和无线资源控制部705。宏基站700的无线资源控制部705将时间偏移量和上述干扰降低CCE信息通知给超微型基站600的无线资源控制部603。超微型基站600的无线资源控制部603将上述干扰降低CCE信息通知给调度部602。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图17是示出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系统3的动作的图。图17除了步骤S53~55以外与图9相同,因此省略图17的详细说明,对与实施例1的差异进行说明。图17的步骤S51~S59分别与图9所示的步骤S1~S9对应。在S53中,超微型基站600对宏基站700通知超微型小区信息(天线数、CFI、小区ID、Ng)和被干扰UE(移动台)数量信息。宏基站700根据从超微型基站600通知的上述被干扰UE数量信息,调整干扰降低CCE数量(S54)。具体而言,在被干扰UE数量信息示出的被干扰UE数量或其比率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宏基站700使干扰降低CCE数量增加。与此相对,在上述被干扰UE数量信息示出的被干扰UE数量或其比率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宏基站700使干扰降低CCE数量降低。然后,在S55中,宏基站700将与在S54中调整的干扰降低CCE数量有关的信息作为干扰降低CCE信息,与时间偏移量一起通知给超微型基站600。超微型基站600根据在S55中从宏基站700通知的干扰降低CCE信息来设定干扰降低CCE。如上所述,本实施例5中的无线通信系统3具有超微型基站600和宏基站700。超微型基站600具有控制部600a。控制部600a将被干扰UE数量信息通知给宏基站700,并且根据从宏基站700通知的干扰降低CCE信息,设定干扰降低CCE。宏基站700具有控制部700a。控制部700a根据从超微型基站600通知的被干扰UE数量信息,调整干扰降低CCE数量,并且将基于干扰降低CCE数量的干扰降低CCE信息通知给超微型基站600。由此,在超微型小区中的被干扰超微型UE数量根据时间或者场所而变化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3也能够在超微型小区中充分对确保被干扰超微型UE的PDCCH用资源。此外,在宏小区中,使遮蔽的PDSCHRE的量在所需的最小限度即可。在无线通信系统3中,宏基站700的控制部700a进行控制,使得在被干扰UE数量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干扰降低CCE数量增加,在被干扰UE数量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使干扰降低CCE数量减少。由此,根据超微型小区的通信状况适当调整干扰降低CCE数量,因此能够对每个超微型基站实现不会过度和不足的干扰降低CCE控制。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本申请所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降低了宏小区与超微型小区间的干扰。然而,无线通信系统1、2、3不限于此,还能够作为降低宏小区与毫超微型小区间的干扰、或者超微型小区与毫超微型小区间的干扰的技术而进行应用。标号说明1、2、3:无线通信系统10:移动台10a:控制部10b:通信部11:接收RF部12:FFT部13:数据信号解调部14:控制信号解调部15:信道估计部16:CQI计算部17:RSRP测定部18: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19:发送RF部100、300、500、600:超微型基站100a、300a、600a:控制部100b、300b、600b:通信部101、301:干扰降低CCE设定部102、302、602:调度部103、303、603:无线资源控制部104、304、604:小区间干扰判定部105、305、605:接收RF部106、306、606: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107、307、607:数据信号生成部108、308、608:控制信号生成部109、309、609:参照信号生成部110、310、610:信道复用部111、311、611:IFFT部112、312、612:发送时机控制部113、313、613:发送RF部200、400、700:宏基站200a、400a、700a:控制部200b、400b、700b:通信部201、401、701:遮蔽处理部202、402、702:干扰降低CCE设定部203、403、703:遮蔽控制部204、404、704:调度部205、405、705:无线资源控制部206、406、706:接收RF部207、407、707: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208、408、708:参照信号生成部209、409、709:控制信号生成部210、410、710:数据信号生成部211、411、711:信道复用部212、412、712:IFFT部213、413、713:发送RF部C1、C2:超微型小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