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8689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节约能源,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设备即,该设备在设定为电力消耗状态的同时被设定为待机状态,其中当未使用该设备时的电力消耗量小于当使用该设备时的电力消耗量,并且当传感器检测到人员已接近装置时该设备从待机状态恢复。例如,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6242226中讨论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热电红外线传感器。如果热电红外线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接通,则将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为当进行图像形成操作时所设定的温度,并且解除电力节约模式。另外,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热电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大致中央位置处且位于操作显示器的前方,从而使得热电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朝下(朝向地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能够通过使用更简单的结构来抑制检测到无意图使用该图像形成设备的人员的错误检测。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用于检测人员的人体检测装置,其包括光传感单元,所述光传感单元仅将入射到所述光传感单元的入射光中的向上光转换成电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分。根据本发明的基于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所述光传感单元包括光传感器,其接收所述入射光中的所述向上光,并且将所述入射光中的所述向上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盖,其具有位于所述光传感器前方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形成为将通过所述开口的所述入射光限制为仅指向上方的光,所述向上光为所述指向上方的光的一部分。根据本发明的基于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三方面,所述盖包括面向下方的倾斜表面,并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倾斜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基于所述第三方面的第四方面,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覆盖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壳体部件,并且所述盖为所述壳体部件的一部分。根据本发明的基于所述第二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第五方面,所述光传感器利用热电效应来检测红外线。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未使用本发明时相比,可以利用更简单的结构来抑制检测到无意图使用设备的人员的错误检测。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未使用本发明时相比,可以利用更简单的结构来抑制错误检测。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抑制对设备外观的美感的破坏。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未使用本发明时相比,可以利用更容易安装并且更易于成形的结构来抑制错误检测。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利用更简单的结构来抑制错误检测。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I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外部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结构;图3示出了前盖打开的状态;图4是支撑部分盖的后视图;
图5A是图I中所示部分VA的放大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中的线VB-VB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5A中的线VC-VC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图6A-6C分别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人体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图7示出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的示意性结构;图8示出了透射(发射)部件的示意性结构;图9是支撑部分盖的外部透视图;图10是沿着图9中的线X-X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1是人体检测装置的框图;图12示出了反射传感器的相关部分,其中(a)示出了反射传感器的光发射部分发射光的区域和反射传感器的光接收部分接收光的区域,(b)示出了光发射部分的光发射强度分布,以及(C)不出了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强度分布;图13A和13B示出了假定正在操作用户界面的用户所处的位置和假定正在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或第二托盘上的纸张的用户所处的位置;图14是示出由CPU进行的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由CPU进行的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图16是示出由CPU进行的另一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图17A至17C分别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以及图18A和18B分别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部分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例。图I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的外部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的内部结构。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对原稿上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装置100和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在下文中可典型地称为“纸张”)上的图像记录装置200。图像形成设备I还包括控制装置300和用户界面(UI)400。控制装置300包括微型计算机(例如包括CPU、R0M、RAM),并且控制整个设备的操作。用户界面(Π) 400例如包括触摸面板。用户界面(UI)400将从用户接收到的指令输出到控制装置300,并且为用户提供来自控制装置300的信息。图像读取装置100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I的上部。图像记录装置200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下方,并且在其中构建有控制装置300。用户界面400用作由人员操作的示例性操作部分。用户界面400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I的上部的前侧,即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图像读取部分110 (稍后描述)的前侧。首先,将描述图像读取装置100。图像读取装置100包括对原稿上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部分110和将原稿传送到图像读取部分110的原稿传送部分120。原稿传送部分120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上部。图像读取部分110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下部。
原稿传送部分120包括原稿放置部分121,其上放置有原稿;和原稿排出部分122,从原稿放置部分121传送的原稿被排出到该原稿排出部分122上。原稿被从原稿放置部分121传送到原稿排出部分122。图像读取部分110包括台板玻璃111、光照射单元112、光引导单元113和成像透镜114。光照射单元112用光照射原稿的读取表面(图像表面)。光引导单元113对在用来自光照射单元112的光线L照射原稿的读取表面之后从原稿的读取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线L进行引导。成像透镜114对由光引导单元113引导的光线L的光学图像进行成像。图像读取部分110还包括检测部分115和图像处理部分116。检测部分115包括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等的光电转换元件,该光电转换元件对受到成像透镜114成像的光线L进行光电转换。检测部分115检测受到成像的光学图像。图像处理部分116电连接至检测部分115。将由检测部分115获得的电信号发送到图像处理部分116。图像读取部分110对由图像传送部分120传送的原稿上的图像和放置在台板玻璃111上的原稿上的图像进行读取。接下来,将描述图像记录装置200。图像记录装置200包括图像形成部分20,其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纸张供给部分60,其将纸张P供给到图像形成部分20 ;纸张排出部分70,在图像形成部分20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被排出到纸张排出部分70 ;以及反转/传送部分80,其将在图像形成部分20处在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的正面和反面进行反转并且朝向图像形成部分20再次传送纸张P。图像形成部分20包括针对黄色⑴、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1K。这些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1K并行设置且相互具有一定间隔。每个图像形成单元21包括感光鼓22、充电器23以及显影单元24。每个充电器23对其相应感光鼓22的表面均匀充电。利用预定颜色组分的色调剂,每个显影单元24对由光学系统单元50 (稍后描述)进行的激光照射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且使该静电潜像可视化。图像形成部分20设置有用于向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1K的显影单元24供给各颜色的色调剂的色调剂盒29Y、29M、29C、29K。图像形成部分20还包括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1K的下方的光学系统单元50。光学系统单元50用激光光线照射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IK的感光鼓22。除了例如调制器和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之外,光学系统单元50还包括多棱镜(未示出)、窗口(未不出)以及框架(未不出)。多棱镜使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光线偏转从而用以扫描。窗口由玻璃形成,并且激光光线从该窗口中穿过。框架密闭地密封每个结构部件。图像形成部分20还包括中间转印单元30、二次转印单元40以及定影装置45。中间转印单元30使得形成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1K的感光鼓22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叠加并且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二次转印单元40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单元30上的叠加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定影装置45对形成在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定影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单元30包括中间转印带31、驱动辊32以及张紧辊33。驱动辊32驱动中间转印带31。张紧辊33对中间转印带31施加一定的张力。中间转印单元30还包括一次转印辊34(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四个一次转印辊34)和支承辊35。一次转印辊34与各个感光鼓22对置且将中间转印带31夹设在一次转印辊34与感光鼓22之间,并且一次转印辊34将形成在感光鼓22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支承辊35与二次转印辊41 (稍后描述)对置且将中间转印带31夹设在支承辊35与二次转印辊41之间。 中间转印带31以张紧状态张紧在诸如驱动辊32、张紧辊33、一次转印辊34、支承辊35以及从动辊36等旋转部件上。由驱动电动机(未示出)旋转驱动的驱动辊32使得中间转印带31沿着箭头方向以预定速度被循环驱动。使用例如由橡胶或树脂形成的带作为中间转印带31。中间转印单元30设置有用于去除例如中间转印带31上的残留色调剂的清洁装置37。在完成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之后,清洁装置37例如从中间转印带31的表面上去除残留色调剂或灰尘。二次转印单元40包括二次转印辊41,该二次转印辊41设置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并且在中间转印带31设置在支承辊35与二次转印辊41之间的情况下通过按压支承辊35而经由二次转印操作将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二次转印辊41和支承辊35限定了将已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位置,其中所述支承辊35与二次转印辊41对置并且中间转印带31设置在二次转印辊41与支承辊35之间。定影装置45利用加热定影辊46和加压辊47的热量和压力将利用中间转印单元30通过二次转印而在纸张P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纸张供给部分60包括纸张保持部分61、送出辊62、传送路径63以及传送辊64、65、66。纸张保持部分61保持将要记录图像的纸张P。送出辊62将保持在纸张保持部分61中的纸张P送出。沿着传送路径63传送由送出辊62送出的纸张P。传送辊64、65、66沿着传送路径63设置,并且将由送出辊62送出的纸张P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纸张排出部分70包括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第一托盘71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的上方并且用于在其上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第二托盘72设置在第一托盘71与图像读取装置100之间并且用于在其上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纸张排出部分70设置有传送辊75和切换闸76。传送辊75沿传送方向设置在定影装置45的下游,并且对已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进行传送。切换闸76沿传送方向设置在传送辊75的下游,并且用于切换纸张P的传送方向。纸张排出部分70还设置有第一排出辊77。第一排出辊77沿传送方向设置在切换闸76的下游,并且将已被传送到由切换闸76切换的传送方向的一侧(即图2中的右侧)的纸张P排出到第一托盘71。纸张排出部分70还设置有传送辊78和第二排出辊79,传送辊78和第二排出辊79沿传送方向设置在切换闸76的下游。传送棍78对已被传送到由切换闸76切换的传送方向的另一侧(即图2中的上侧)的纸张P进行传送。第二排出辊79将由传送辊78传送的纸张P排出到第二托盘72。反转/传送部分80包括设置在定影装置45旁边的反转/传送路径81。沿着反转/传送路径81对通过旋转传送辊78而反转的纸张P传送,该旋转传送辊78的旋转方向与纸张P被排出到第二托盘72的方向相反。沿着反转/传送路径81设置有传送辊82。通过传送辊82将由这些传送辊82传送的纸张P再次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图像记录装置200包括设备主体框架11和设备壳体部件12。设备主体框架11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图像形成部分20、纸张供给部分60、纸张排出部分70、反转/传送部分80以及控制装置300。设备壳体部件12安装到设备主体框架11上,并且形成图像形成设备I的外表面。
在图像形成设备I沿横向的一个端部侧,设备主体框架11设置有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在其中例如包括有切换闸76、第一排出辊77、传送辊78以及第二排出辊79,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并且支撑图像读取装置100。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与设备主体框架11中的内侧部件协作支撑图像读取装置100。图像记录装置200还设置有前盖15,该前盖15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的前方以便用作设备壳体部件12的一部分。前盖15以可打开且可关闭的方式安装到设备主体框架11上。图3示出了前盖15打开的状态。当用户打开前盖15时,可以例如将图像形成部分20的色调剂盒29Y、29M、29C、29K和中间转印单元30更换为新的色调剂盒和中间转印单元。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I操作如下。对由图像读取装置100读取的原稿上的图像和例如从个人计算机(未示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的图像处理操作。将经过图像处理操作的图像数据转换为针对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四种颜色的各条色材灰度数据,并且将各条色材灰度数据输出到光学系统单兀50。光学系统单元50将根据所输入的色材灰度数据从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发射的激光光线通过f-θ透镜(未示出)发射到多棱镜。在多棱镜处,根据对应于各颜色的各条灰度数据调制入射的激光光线,使激光光线偏转以用于扫描,并且激光光线通过反射镜(未示出)和成像透镜(未示出)照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1K的感光鼓22。对已经由各个充电器23充电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1K的感光鼓22的表面进行扫描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1K将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1K的感光鼓22上的色调剂图像叠加并且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 (用作中间转印主体)上。在纸张供给部分60处,根据图像形成定时(时刻),送出辊62旋转并且拾取纸张保持部分61中的纸张P。通过传送辊64和65沿着传送路径63传送所拾取的纸张P。其后,根据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定时,传送辊66旋转,从而将纸张P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由支承辊35和二次转印辊41形成)。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利用挤压接触力和预定的电场,将相互叠加的对应于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沿着副扫描方向依次转印到正向上传送的纸张P上。在定影装置45已利用热量和压力定影色调剂图像之后,将已转印有各颜色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排出并且放置到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如果需要双面 打印,则对已在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进行传送,从而通过反转/传送部分80使纸张P的正反面反转,并且将纸张P再次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然后,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的另一面上。然后,定影装置45对已转印的图像定影。其后,将在双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排出并且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接下来,将描述图像形成设备I的电力模式。图像形成设备I设置有对应于不同电力消耗的电力模式(操作模式)。示例性电力模式包括预热模式、运行模式、待机模式以及睡眠模式。预热模式用于当通过接通电源开关而接通图像形成设备I的电源时的情况。运行模式用于当执行已发生的作业时的情况。待机模式用于为可能发生的作业而待机的情况。睡眠模式被设定为用以减少电力消耗量。在下文中可将运行模式和待机模式称为在常规操作状态下进行操作的常规模式。在睡眠模式中,停止例如对图像形成部分20的电力供给,或者电能低于常规模式中的电能。这使得睡眠模式中的电力消耗量低于常规模式中的电力消耗量。当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诸如IC卡阅读器等用于用户验证的验证装置时,在待机模式中向验证装置供给电力。当预定的恢复条件成立时,控制装置300从睡眠模式恢复至常规模式。示例性的恢复条件可包括接收(获得)来自外部装置的数据和接收(获得)从指示检测到人员的人体检测装置2 (稍后描述)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发送的信号。当预定的睡眠模式条件成立时,控制装置300使得常规模式变更为睡眠模式。睡眠模式条件包括完成与从外部装置接收到(获得)的数据有关的作业、接收(获得)从指示不再检测到人员的人体检测装置2 (稍后描述)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发送的信号(非检测信号)以及从接收到(获得)来自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非检测信号起经过了预定时间段。相应地,控制装置300用作在常规模式(第一电力模式)与睡眠模式(第二电力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示例性切换单元。接下来,将对用于检测人员(人体)并且从睡眠模式恢复到常规模式的机构进行描述。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用于检测人员(人体)的人体检测装置2 (参见图I)。人体检测装置2包括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其即使在睡眠模式下也被正常供给电力并且检测是否人员已进入预定区域;以及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其在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已检测到人员的进入时被供给电力并且检测在预定区域中是否存在人员。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在预定区域中存在人员时,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指示在预定区域中存在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这里,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位于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的前方的支撑部分盖500。支撑部分盖500遮盖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的前侧。支撑部分盖500用作外表面形成部件,其作为设备壳体部件12的一部分并且形成装置前侧处的外表面,假定操作用户界面400的人员将位于装置前侧处。支撑部分盖500为板状部件并且被直接或间接地紧固到设备主体框架11上。人体检测装置2安装在支撑部分盖500的里侧(后侧)。首先,将描述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通过利用热电效应检测由人员发射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来检测出人员是否已进入预定区域(图6A至6C中分别示出的检测范围Al)。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例如设置有热电元件、透镜、IC以及印刷电路板。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包括热电传感器610和第一基板630。当检测到在人员移动时产生的红外线变化量并且所检测到的变化量超过预定基准值时,热电传感器610检测出人员已进入预定区域。第一基板630为安装有热电传感器610的印刷电路板。当热电传感器610被安装到第一基板630上并且检测出人员已进入预定区域时,热电传感器610输出指示其已检测到人员进入预定区域的信号。 图4是支撑部分盖500的后视图。如图4所示,利用螺栓640将第一基板630紧固到支撑部分盖500的后侧。这使得安装到第一基板630前侧的热电传感器610被间接地紧固到设备主体框架11上。图5A是图I中所示的部分VA的放大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中的线VB-VB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5A中的线VC-VC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图6A-6C分别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的人体检测装置2的检测范围。图6A是图像形成设备I的前视图。图6B是图像形成设备I的俯视图。图6C是图像形成设备I的侧视图。利用固定模具和可相对于固定模具移动的活动模具形成支撑部分盖500。将支撑部分盖500安装到设备主体框架11上,使得支撑部分盖500定向为平行于水平方向,其中水平方向与活动模具相对于固定模具从远侧向近侧移动的方向相对应定向。内螺纹部分501中旋入有用于上紧第一基板630的螺栓640并且面向支撑部分盖500,从而内螺纹部分501的中心线的方向与活动模具相对于固定模具移动的方向平行。利用第一基板630将热电传感器610安装到支撑部分盖500上,从而将热电传感器610的中心线的方向设定为内螺纹部分501的中心线的方向,即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水平方向。热电传感器610的检测范围在所有方向上相对于中心线成47度。也就是说,当检测表面定向的方向为中心方向时,沿所有方向相对于中心线成47度的角度范围对应于热电传感器610的检测范围。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通过将支撑部分盖500设置在热电传感器610的前侧,将热电传感器610的检测范围限制在图6A至6C各图中由阴影部分所示的范围。将该范围定义为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范围Al。也就是说,支撑部分盖500设置在热电传感器610的前侧。沿着竖直方向,在支撑部分盖500上形成有开口 502 (用作仅贯通支撑部分盖500的位于热电传感器610的中央位置下方的部分而延伸的示例性贯通孔)。除了形成有开口 502的部分以外,支撑部分盖500遮盖热电传感器610。如图6A至6C所示,将开口 502相对于热电传感器610的位置确定为使得在图像形成设备I所放置的地面上相距图像形成设备I的前侧从远侧到近侧的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规定距离LI。规定距离LI例如可为O. 85m(850mm)。当如图I所示从前方观察图像形成设备I时,支撑部分盖500具有相对于水平面朝向远侧而斜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503。开口 502形成在倾斜表面503中。关于在横向上的检测范围,开口 502沿横向的两个端部被定位为不阻挡从热电传感器610的检测表面所定向的中心方向朝向左右47度的角度范围。然而,在沿着横向限定开口 502的部分处形成有用于连接开口 502的上壁和下壁的肋部502a。由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的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范围Al是如图6A至6C各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相对于水平面斜向下设定的区域。通过将支撑部分盖500设置在热电传感器610的前方并且遮盖热电传感器610的检测范围的一部分,可以仅检测从热电传感器610的位置斜向下坐落的区域。因此,可以防止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范围Al被设定为较宽阔时检测到未打算使用图像形成设备I的人员,诸如经过图像形成设备I的人员。由于开口 502形成在相对于支撑部分盖500的水平面朝向远侧而斜向下倾斜的倾 斜表面503中,因此用户难以看到开口 502和热电传感器610。这防止了由于开口 502的存在而破坏图像形成设备I的外观美感。在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中,图像形成设备I前方的区域是检测范围Al,并且不将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界定为检测范围。因此,可防止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被朝向托盘71和托盘72排出的纸张P。另外,将热电传感器610设置为使其中心方向平行于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水平线。因此,与中心方向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结构相比,可以便于将热电传感器610和第一基板630装配到支撑部分盖500上,并且能够以易成形的形状来形成支撑部分盖500。接下来,将描述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图7示出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示意性结构。图4也示出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安装到支撑部分盖500的后侧的状态。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包括红外线反射传感器710、反射传感器基板720 (参见图4)以及支撑部件730。反射传感器710包括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反射传感器基板720是安装有反射传感器710的印刷电路板。支撑部件730支撑反射传感器710和反射传感器基板720。反射传感器710包括光发射部分711、光接收部分712、壳体713以及导线(未示出)。光发射部分711利用作为光发射元件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来发射光线。光接收部分712使用作为光接收元件的光电二极管。壳体713支撑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导线向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供给电力,并且发送来自光接收部分712的输出信号。如图4所示,将反射传感器710和反射传感器基板720安装到支撑部件730上。利用螺栓731将支撑部件730紧固到支撑部分盖500的后侧。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包括判断部分740 (参见图11),该判断部分740基于从反射传感器710输出的电压判断是否存在人员。判断部分740将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可以是作为该输出电压的放大值的电压)与预定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当输出电压超过基准电压时,判断部分740判定人员存在。判断部分740将指示人员存在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另外,基于从判断部分740输出的该信号而向反射传感器710和通知部分751(稍后描述)供给电能。如下所述,判断部分740设置在第一基板630上,并且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进入时对该判断部分740供给电力。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还包括通知部分751和光引导板752 (参见图8)。当判断部分740已判定反射传感器710检测到人员时,通知部分751通过发射光线来通知用户已检测到人员。光引导板752是使得从通知部分751发射的光线成为均匀平面发射的板。通知部分751包括发光二极管(LED) 751a和通知部分基板751b。发光二极管751a是用于发射光线的半导体元件。通知部分基板751b是安装有发光二极管751a的控制基板。通过利用螺栓753将通知部分基板751b紧固到支撑部分盖500的后侧来将通知部分基板751b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I上。 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还包括设置在反射传感器710的前方的透射部件760。透射部件760透射由反射传感器710发射和接收的红外线。图8示出了透射部件760的示意性结构。图9是支撑部分盖500的外部透视图。透射部件760由使人员难以看到反射传感器710的光接收部分712和光发射部分711的黑色材料形成。透射部件760由聚碳酸酯形成。透射部件760是板状部件,并且在支撑部分盖500上安装为使该透射部件760的前表面与支撑部分盖500的表面处于同一高度。图10是沿着图9中的线X-X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图6A至6C分别示出了反射传感器710的检测范围A2。在反射传感器710中,将来自光发射部分711的红外光引向并且照射图像形成设备I的用户界面400前方的预定区域,并且由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反射光。将反射传感器710的检测范围A2设定为对存在于假定正操作用户界面400的人员所处的假定范围内的人员进行检测的范围。当从上方看去时,反射传感器710的检测范围A2是位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范围Al之内的区域(参见图6B)。也就是说,将反射传感器710安装到支撑部分盖500上,以使得从光发射部分711发射的光线的光轴和由光接收部分712接收的光线的光轴相对于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水平线而朝向用户界面400倾斜30度。换句话说,将反射传感器710安装到支撑部分盖500上,以使得从光发射部分711发射的光线的光轴和由光接收部分712接收的光线的光轴相对于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水平线倾斜,以沿横向扩宽图像形成设备I的检测范围,以便可以更精确地检测正位于图像形成设备I的用户界面400前方的人员。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 (反射传感器710)的检测范围A2设定为使得相距图像形成设备I的前侧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规定距离L2(参见图6A至6C)。规定距离L2可为35cm (350mm)。例如可通过操作图像形成设备I的按钮来改变规定距离L2。图11是人体检测装置2的框图。通过电线(导线)(未示出)来连接第一基板630与反射传感器基板720,该电线用于将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发送到判断部分740 (设置在第一基板630处)并且用于将电力从第一基板630供给到反射传感器710。利用用于将电能从第一基板630供给到通知部分751的电线(导线)(未示出)连接第一基板630与通知部分基板751b。
第一基板630设置有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当获得从热电传感器610输出的指示已检测到人体的信号时,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允许在预定时间段Tl内对反射传感器710和判断部分740供给电力。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可以为单稳多谐振荡器,其生成与来自热电传感器610的指示已检测到人体的信号的上升沿同步上升并且在预定的时间段Tl内维持在高电平的信号。预定时间段Tl可以为30秒。如上所述,第一基板630设置有热电传感器610和判断部分740。判断部分740可以为比较器,其用作为对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与预定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且根据哪个电压较高来切换输出的元件。当判断部分740基于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判定存在人员时,即当反射传感器710检测到人员时,判断部分740将指示存在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另外,基于来自判断部分740的指示存在人员的信号向反射传感器710、通知部分751和判断部分740供给电力。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电 力供给允许部分650允许在预定时间段Tl内对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判断部分740和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在预定时间段Tl内检测到人员时,即,当判断部分740根据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超过基准电压而判定存在人员时,判断部分740将指示已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这使得利用控制装置300将图像形成设备I从睡眠模式恢复至常规模式。另外,当时间段超过前述预定时间段Tl时,向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判断部分740和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向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通知部分751供给电力。相反,当在预定时间段Tl内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未检测到人员时,停止对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判断部分740和反射传感器710的电力供给。这样,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即使在睡眠模式下,也接通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热电传感器610的电源(即,向热电传感器610供给电力),并且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接通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源(即,例如向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起在预定时间段Tl内检测到人员时,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指示已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以使图像形成设备I从睡眠模式恢复至常规模式。相反,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在时间段Tl内未检测到人员时,断开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源。这里,将比较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的电力消耗为O. 255W,而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热电传感器610的电力消耗为O. 002W,这为反射传感器710的电力消耗的1/128。对于反射传感器710而言通过从电源的断开状态起供给电力而可检测到人员所需的时间是2至3秒,而对于热电传感器610而言大约为30秒,这长于针对反射传感器710所需的时间。如图6A至6C所示,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范围Al宽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 (反射传感器710)的检测范围A2。当从上方看去时,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检测范围A2位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范围Al之内。如上所述,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热电传感器610是这样的传感器其基于当人员移动时发生的红外线变化量来检测人员已进入检测范围Al。当人员停止在图像形成设备I前方即使停止位置处在检测范围Al中时,热电传感器610也不进行检测。因此,当人员停止时,即使人员存在于图像形成设备I的用户界面400的前方,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也可能无法检测到人员。对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而言,用户界面400前方的范围是检测范围A2。当人员存在于检测范围A2中时,即使人员停止,反射传感器710也可检测到人员。由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热电传感器610的特性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的特性之间的差异,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提供了以下优点。
也就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形成为当在睡眠模式下始终接通的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接通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源,并且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人员时,使得图像形成设备I从睡眠模式恢复。因此,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源在睡眠模式期间始终接通的结构相比,可降低电力消耗。与当具有宽检测范围的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从睡眠模式中恢复的设备相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能够减少下述错误检测例如当错误检测到未打算使用该设备的人员或狗时,设备从睡眠模式中恢复。也就是说,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形成为当具有宽检测范围的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接通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源,并且当具有窄检测范围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人员时使得图像形成设备I从睡眠模式中恢复,因此可以减少错误检测。也就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能够精确地检测出意欲使用图像形成设备I的人员并且能够从睡眠模式中恢复。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在从电源的断开状态起通过供给电力而变得能够检测到人体之前用时2至3秒(其为短时间)。因此,与通过推按设置在用户界面400中或旁边的睡眠模式解除按钮来使设备从睡眠模式中恢复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图像形成设备I更快速地从睡眠模式中恢复。另外,可以省略按压睡眠模式解除按钮。因此,可以提高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的便利性和商品性。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将人体检测装置2安装到支撑部分盖500上,该支撑部分盖500形成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的前侧处的外表面。由于用户界面400和前盖15存在于图像形成设备I的前侧,因此可将人体检测装置2安装到用户界面400或前盖15上。然而,由于诸如按钮、屏幕以及基板等许多组件装配在用户界面400的小空间内,因此不易于在小空间中另外设置人体检测装置2。打开及关闭前盖15以便安装或拆卸例如容纳在设备壳体部件12中的色调剂盒29Y、29M、29C、29K。因此,难以将人体检测装置2安装到前盖15上而不与安装在设备壳体部件12中的组件的安装/拆卸路径发生干涉。考虑打开前盖15的状态,可增加导线的长度。因此,通过将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处,可以使得设备结构比将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用户界面400或前盖15处的结构更简单。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的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沿着竖直方向并排设置。因此,图像形成设备I具有下述优点。图12中的(a)示出了反射传感器710的光发射部分711发射光的区域和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光的区域。图12中的(b)示出了光发射部分711的光发射强度分布。图12中的(c)不出了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强度分布。反射传感器710的光发射部分711发射光的区域为相对于作为中心的光轴成+5度和-5度的区域。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光的区域是相对于作为中心的光轴成+5度和-5度的区域。如图12中的(b)所示,光发射部分711的光发射强度分布是这样的分布光发射强度在中央部分处(以光轴作为中心)高并且光发射强度沿着径向朝向外侧逐渐降低。类似地,如图12中的(c)所示,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强度分布是这样的分布光接收强度在中央部分处(以光轴作为中心)高并且光接收强度沿着径向朝向外侧逐渐降低。因此,在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上存在是光发射区域但不是光接收区域的区域(例如,图12中的(a)内的点A)。从光发射部分711发射的光线到达该区域,但不易被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到。因此,变得难于检测到人员。类似地,存在是光接收区域但不是光发射区域的区域(例如,图12中的(a)内的点B)。在该区域中,光接收部分712能够接收到光线。然而,从光发射部分711发射的光线不易于到达该区域。因 此,变得难于检测到人员。在光发射部分711的光发射强度高而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强度低的区域(例如,图12中的(a)内的点C)中,由于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强度低,因此变得难于接收到光线,从而难于检测到人员。类似地,在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强度高而光发射部分711的光发射强度低的区域(例如,图12中的(a)内的点D)中,由于光发射部分711的光发射强度低,因此变得难于检测到人员。相反,在沿着与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光发射部分711的光轴与光接收部分712的光轴基本处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该方向上,光发射区域与光接收区域基本相同。因此,光发射强度分布与光接收强度分布基本相同。因此,反射传感器710在与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在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上能够更加精确地检测到宽范围内的人员。考虑到图像形成设备I的用途类型,用户通常沿着图像形成设备I的横向移动,或者接近图像形成设备I的前侧并且他/她处于用户界面400的前方。难以想象用户沿着图像形成设备I的竖直方向移动。考虑到这些事实,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反射传感器710设置为使得光发射部分711与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因此,与当光发射部分711与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为横向时相比,反射传感器710能够更加快速地检测到沿着横向移动并且试图站立在用户界面400前方的用户。由于通知部分751在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人员时亮灯(发光),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具有下述优点。当用户看到通知部分751亮灯时,用户察觉到图像形成设备I的睡眠模式解除并且电力消耗量大于睡眠模式下的电力消耗量。因此,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人员时使通知部分751亮灯可以教导用户为了使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人员以及要解除睡眠模式用户应当存在于何处位置。结果,当用户仅靠近图像形成设备I以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时,可以促使用户移动以免被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定位成当用户操作用户界面400时容易检测到用户(人员),并且当用户过来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时不易于检测到用户(人员)。因此,仅是过来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能够移动以免被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与图像读取装置100之间。第一排出辊77和第二排出辊79设置在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的托盘71侧或托盘72侧(设置在沿横向的端部侧中的任一端部侧(在图I中为左侧)),并且朝向托盘71和托盘72排出纸张P。在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中,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设置在沿横向的前述一端部侧(在图I中为左侧),其中设置有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的前述一端部侧(在图I中为左侧)前方的区域为检测范围A2。图13A和13B示出了假定正在操作用户界面400的用户所处的位置和假定正在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所处的位置。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具有前述布置和结构,如图13A和13B所示,可以预期仅是过来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移动而不被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因此,可以防止检测到仅是过来取走放置在托盘71或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的错误检测。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定位成当用户(人员)接近用户界面400时容易进行检测,并且当用户(人员)从横向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时不易进行检测。因此,对于仅是过来取走放置在托盘71或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而言可以移动而不被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也就是说,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与图像读取装置100之间。第一排出辊77和第二排出辊79设置在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的托盘71侧和托盘72侧(设置在沿横向的端部侧中的任一端部侧(在图I中为左侧)),并且朝向托盘71和托盘72排出纸张P。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设置在沿横向的前述一端部侧(左侧),并且设置有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前述一端部侧前方的区域为检测范围Al。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具有前述布置和结构,因此如图13A和13B所示,可以预期仅是过来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移动而不被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仅是过来取走放置在托盘71或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而导致例如反射传感器710的电源的接通。另外,在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中,图像形成设备I前方的区域为检测范围Al,并且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不是检测范围。因此,可防止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朝向托盘71或72排出的纸张P。这使得可以防止由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朝向托盘71或72排出的纸张P而导致例如反射传感器710的电源的接通。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将由硬件形成判断部分740和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的情况作为实例,但本发明不必限于这种结构。只要能够进行类似于上述的操作,就可使用任何其它结构。例如,判断部分740和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可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存储器形成,并且通过软件来操作。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可向CPU和存储器供给电力。将对当判断部分740和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由CPU和存储器形成时的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骤进行描述。图14是示出由CPU执行的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向CPU供给电力以接通其电源。当接通CPU时,执行睡眠模式解除操作。首先,在步骤SlOl中,CPU利用计时器设定预定时间段Tl。在下文中将术语“步骤”缩写为“S”。然后,在S102中开始对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其后,在S103中判断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是否超过预定基准电压。如果在S103中判定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超过预定基准电压(S103中判断结果为“肯定(YES) ”),则在S 104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指示已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这使得将解除睡眠模式,从而使图像形成设备I从睡眠模式中恢复。然后,在S105中向通知部分751供给电力以使通知部分751亮灯。相反,如果在S103中判定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未超过预定基准电压(S103中判断结果为“否定(NO)”),则在S106中判断是否已经过时间段Tl。如果在S106中判定已经过时间段T1(S106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在S107中停止对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并且在S108中也停止对CPU本身供给电力。相反,如果判定尚未经过时间段Tl (S106中判断结果为“否定”),则进行S103及之后的步骤。图15是示出由CPU执行的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在CPU通过执行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骤而解除睡眠模式之后,即,在S104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已将指示已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之后,CPU针对每个预定时间段重复执行该操作。
首先,在S201中CPU判断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基准电压。如果CPU判定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小于或等于预定基准电压(S201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在S202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指示未检测到人员的信号(非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这使得图像形成设备I的模式变更为睡眠模式。另外,在S203中停止对通知部分751供给电力以使通知部分751灭灯。然后,在S204中停止对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并且在S205中停止对CPU本身供给电力。利用图15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了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骤。然而,可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不再检测到人员时起经过预定时间段T2之后执行变更至睡眠模式。图16是示出由CPU执行的另一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首先,在S301中CPU判断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基准电压。如果CPU判定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S301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在S302中停止对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通知部分751供给电力以使通知部分751灭灯。然后,在S303中利用计时器设定时间段T2。其后,在S304中CPU判断是否已经过时间段T2。然后,如果已经过时间段T2 (S304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在S305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指示未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这使得图像形成设备I的模式变更为睡眠模式。在S306中停止对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并且在S307中停止对CPU本身供给电力。当在S304中CPU判定未经过时间段T2时(S304中判断结果为“否定”),在S308中CPU判断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是否超过预定基准电压。如果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超过基准电压(S308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向通知部分751供给电力,从而在S309中使通知部分751亮灯,并且在S310中将用于时间段T2的计时器复位。相反,如果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未超过预定基准电压(S308中判断结果为“否定”),则执行S304及之后的步骤。在利用图16的流程图描述的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在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已变得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后经过时间段T2之后将指示未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然而,本发明不特别限于此。当CPU判定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已变得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S301中判断结果为“肯定”)时,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指示未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在接收到信号之后,控制装置300可通过自身来测量时间段T2。如果控制装置300在时间段T2内未再次接收到 指示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已检测到人员的信号,则图像形成设备I的模式可变更为睡眠模式。图17A至17C分别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的示意性结构。当图像形成设备I除了平行于地面设置的用户界面400之外还设置有垂直于地面设置的另一用户界面450时,用户界面450设置为使得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用户界面400与另一用户界面450之间。另外,利用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可以以高精度检测靠近用户界面400的人员和靠近用户界面450的人员。另外,利用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可以以高精度检测试图操作用户界面400的人员和试图操作用户界面450的人员。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由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的光发射部分711发射的光线的光轴和由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的光接收部分712接收的光线的光轴设置为相对于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水平线而言朝向用户界面400倾斜30度。然而,当设置有多个用户界面时,本发明不特别限于此。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检测范围A2可设置在用户界面400的前方区域与用户界面450的前方区域之间。这使得可以以高精度检测试图操作用户界面400的人员和试图操作用户界面450的人员。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人体检测装置2包括具有不同检测范围和电力消耗量的两个检测部分,即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和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然而,本发明不特别限于此。也就是说,人体检测装置2可包括具有不同检测范围和电力消耗的多个人体检测部分。例如,人体检测装置2可包括具有不同检测范围的三个人体检测部分,其中,当具有最大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具有第二大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分供给电力以便将具有第二大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分设定为人体可检测状态,并且其中,当具有第二大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具有最小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分供给电力以便将具有最小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分设定为人体可检测状态。当具有最小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将指示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从而使图像形成设备I的模式从睡眠模式中恢复。在这种结构中,当具有最小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分的电力消耗量大于其它人体检测部分的电力消耗量时,与在睡眠模式下始终向具有最小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分供给电力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电力消耗量。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人体检测装置2包括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和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该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对人员的检测范围比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范围Al窄。在人体检测装置2中,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人员所需的电能少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人员所需的电能。另外,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对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供给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从而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设定为可检测人体状态。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人员时,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输出指示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这种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包括有图像读取装置100和图像记录装置200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然而,本发明不特别限于图像形成设备I。具有这种功能的人体检测装置2适用于任何下述设备该设备在不使用人体检测装置2时的电力消耗量小于在使用人体检测装置2时的电力消耗量。这种设备的实例包括其它图像形成设备(诸如打印机、扫描仪和传真机等)、图像输出设备、自动贩卖机和自动门。人体检测装置2适于设置在这样的设备中该设备设置在不使用该设备的人员可 能经过靠近该设备的场所,诸如办公室、工厂、仓库、商店、旅馆、站台、机场、港口、停车位、路旁、过道、市场、旅游观光设施、活动现场、学校、图书馆、政府办公室及其它公共设施。也就是说,人体检测装置2适用于下述设备该设备在其被使用时需要足够的电力,并且允许在不使用该设备时的电力消耗量小于在使用该设备时的电力消耗量,另外该设备设置在使用该设备的人员和仅经过该设备附近而不使用该设备的人员均存在的场所。通过将人体检测装置2布置于设置在这些场所的设备中,可以减少人体检测装置2的电力消耗并且提闻便利性。当将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诸如为图像形成设备I的上述设备中时,无需将人体检测装置2构建在该设备中。例如,人体检测装置2可形成为与上述设备分离的装置,并且例如利用导线而与该设备连接。另外,诸如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等人体检测装置2的组件构建在该设备中,而其它组件可独立于该设备而形成。当人体检测装置2形成为与设备分离的装置时,人体检测装置2与设备可以任意方式彼此连接,只要人体检测装置2能够给出已检测到人员的消息即可。人体检测装置2与设备可以利用配线或通过无线方法彼此连接。在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用于限定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范围Al的支撑部分盖500的开口 502是可改变的。图18A和18B分别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部分盖500的示意性结构。图18A是图I中的部分VA的放大视图。图18B是沿图18A中的线XVIIIB-XVIIIB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如图18A和18B所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部分盖500具有形成在倾斜表面503的中央部上的切除部511。在切除部511的沿其横向的各个端部上形成有凹陷部(未示出)。该凹陷部从切除部511的各个端部凹陷。在中央部上具有开口 502的覆盖部件520安装在支撑部分盖500上。突出部521在覆盖部件520的各个端部上形成为从覆盖部件520的沿其横向的各个端部突出。这些突出部521配合到支撑部分盖500的各凹陷部中。覆盖部件520被安装为能够以突出部521作为旋转轴而相对于支撑部分盖500旋转。通过改变覆盖部件520相对于支撑部分盖500的旋转角度,可以改变开口 502相对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热电传感器610的位置,从而能够改变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范围Al。通过在支撑部分盖500上设置凹陷部并且在覆盖部件520上设置突出部521,以及使凹陷部与突出部彼此配合,将覆盖部件52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支撑部分盖500上。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使覆盖部件520可相对于支撑部分盖500旋转的任何其它模式。例如,可以在支撑部分盖500和覆盖部件520上均设置轴承,并且在该轴承中插入公共轴,从而使支撑部分盖500和覆盖部件520以可旋转的方式彼此连接。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 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用于检测人员的人体检测装置,其包括光传感单元,所述光传感单元仅将入射到所述光传感单元的入射光中的向上光转换成电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光传感单元包括 光传感器,其接收所述入射光中的所述向上光,并且将所述入射光中的所述向上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 盖,其具有位于所述光传感器前方的开ロ,所述开ロ的形状形成为将通过所述开ロ的所述入射光限制为仅指向上方的光,所述向上光为所述指向上方的光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盖包括面向下方的倾斜表面,并且 所述开ロ位于所述倾斜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覆盖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壳体部件,并且所述盖为所述壳体部件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光传感器利用热电效应来检测红外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用于检测人员的人体检测装置,其包括光传感单元,所述光传感单元仅将入射到所述光传感单元的入射光中的向上光转换成电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分。
文档编号H04N1/00GK102854764SQ20121000581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7日
发明者山科晋, 马场基文, 尾形健太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