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3666发布日期:2020-01-17 19:2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观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带放大显示功能的观察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由摄像元件拍摄的被摄体图像来观察被摄体的观察装置在显微镜和内窥镜的领域中被广泛利用。此外,能够将照相机的实时取景功能也称作观察功能,如果基于该意义,则照相机也具有观察装置。

焦点调整通常通过af(自动对焦)来进行,但在想将焦点对准被摄体的特定部分的情况下,大多不使用af,而使用一边观察画面一边进行的手动对焦。

但是,由于一边观察画面一边手动地对准焦点,因此在想对准焦点的部位较小的区域、或难以与相邻部分进行区分的颜色或轮廓的情况下,有时也并非易事。因此,提出了在手动对焦时放大显示画面的一部分的照相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以与所设定的光圈对应的放大率来显示画面的一部分的照相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617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为了进行焦点的确认和调整,而放大显示特定部分的情况下,放大图像大多以不清晰的状态被显示。这是因为在放大时刻,焦点和曝光等大多未对准特定部分。即使以辅助焦点对准为目的来进行放大显示,在视觉辨认性差时也难以使用。此外,在模糊较大的情况下,有时还会在画面上看丢特定部分,失去了特意的放大显示的意义。

本申请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晰地显示在放大显示时被放大的部分的观察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施方式的观察装置具备:拍摄图像的摄像部;摄像控制部,其设定所述摄像部的拍摄条件,控制所述摄像部;以及放大控制部,在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观察图像的显示中进行了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该放大控制部控制为放大显示所述观察图像的一部分,并且控制所述摄像控制部,使得基于所述放大显示的对象,变更设定基于未放大的观察图像所设定的所述拍摄条件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清晰地显示在放大显示时被放大的部分的观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观察装置的主要功能的框图。

图2是搭载有观察装置的拍摄装置的框图。

图3是从横向观察到的由拍摄者摆放后的状态的拍摄装置的图。

图4是拍摄装置的拍摄场景的例子。

图5是示出背面显示部或目镜显示部所显示的放大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放大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拍摄装置中的具体放大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放大控制处理1的步骤的子例程。

图9是说明放大控制处理2的步骤的子例程。

图10是以直线显示距离条的距离信息的显示例。

图11是以圆弧显示距离条的距离信息的显示例。

标号说明

1:拍摄装置;10:观察装置;20:摄像部;22:拍摄镜头;24:摄像元件;26:摄像处理部;30:操作部;40:触摸操作部;50:背面显示部;60:目镜显示部;70:存储部;100:控制部;110:摄像控制部;112:af控制部;114:ae控制部;120:操作判定部;130:显示控制部;140:放大控制部;150:图像放大部;160:指定图像确定部;170:距离判定部;172:距离信息生成部;200:图像处理部;210:保存用存储器;220: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的观察装置10搭载于拍摄装置1(照相机)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观察装置10的主要功能的框图。此外,图2是搭载有观察装置10的拍摄装置1的框图。

从图1起开始说明。观察装置10用于拍摄被摄体、显示拍摄图像从而观察图像。观察装置10例如被组装到照相机等拍摄装置1中,在拍摄时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此外,除了拍摄装置1以外,还能够将观察装置10组装到显微镜或内窥镜中来进行使用。以下,结合拍摄装置1的用语,将在观察装置10中显示于显示部的观察图像称作实时取景图像。

观察装置10具有摄像部20、操作部30、触摸操作部40、背面显示部50、目镜显示部60、存储部70和控制部100等。摄像部20拍摄被摄体,并输出作为实时取景图像进行显示的拍摄图像数据。摄像部20具有拍摄镜头22、摄像元件24和摄像处理部26等。

拍摄镜头22使被摄体像形成在摄像元件24上。拍摄镜头22具有调整焦点位置的对焦镜头、调整焦点距离的变焦镜头、调整光量的光圈、调整曝光时间的快门和对这些部件进行驱动的驱动系统。

摄像元件24是ccd或cmos等光电转换元件,且输出基于由拍摄镜头22形成的被摄体像的图像信号。摄像处理部26对摄像元件24进行驱动,并且对来自摄像元件24的图像信号进行agc处理或cds处理,进行ad转换并输出拍摄图像数据。

操作部30输入来自拍摄者的操作指示。操作部30具有各种按钮和用于手动地调整焦点位置的对焦环。触摸操作部40是用于从画面输入操作指示的触摸面板,与背面显示部50一体地构成。

背面显示部50被配置于拍摄装置1的背面,将由摄像部20拍摄的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进行显示。目镜显示部60将由摄像部20拍摄的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进行显示,且被配置在拍摄装置1的上部。在目镜显示部60中,内置有比背面显示部50小型的显示元件,在显示元件的前面设置有目镜,使得能够窥视观察。

存储部70由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构成。存储部70作为储存用于对构成控制部100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进行控制的控制程序等各种程序的程序区、存储各种数据的数据区发挥功能。

控制部100统一控制观察装置10和拍摄装置1整体。控制部100具有cpu,由读入了存储部70的控制程序的cpu执行控制处理。控制部100具有摄像控制部110、操作判定部120、显示控制部130、放大控制部140、图像放大部150、指定图像确定部160、距离判定部170和距离信息生成部172等作为由cpu执行的功能部。

摄像控制部110设定摄像部20的拍摄条件来控制摄像部20。摄像控制部110具有af(自动对焦)控制部112和ae控制部114。af控制部112检测对焦位置,使摄像部20的对焦镜头移动到检测到的对焦位置。对焦方式是对比度方式,或者在摄像元件24是与摄像面相位差方式对应的元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摄像面相位差方式。af控制部112在画面上指定或设定的检测区中,以对比度方式或摄像面相位差方式检测对焦位置。af控制部112通常将画面的中心设定为检测区。

ae控制部114检测被摄体的明亮度来调整摄像部20的曝光。ae控制部114在画面的所设定的范围内检测图像的亮度,调整拍摄镜头22的光圈、快门速度或摄像处理部26中的iso感光度值,以使得亮度变得恰当。

操作判定部120根据输入到操作部30和触摸操作部40的信号,判定操作指示的内容。显示控制部130控制背面显示部50和目镜显示部60,使背面显示部50和目镜显示部60显示实时取景图像。以下,将背面显示部50和目镜显示部60所显示的拍摄图像特别称作实时取景图像。

放大控制部140控制将拍摄图像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显示。图像放大部150通过放大控制部140的控制,放大拍摄图像的一部分。图像放大部150从拍摄图像数据中提取所指定的区域的数据,进行插值处理等而生成1个画面的放大图像数据。将放大图像数据作为由显示控制部130放大后的实时取景图像而显示在背面显示部50上。

指定图像确定部160在实时取景图像中,确定由操作者指定的图像(以下称作指定图像),检测在实时取景图像中变化的指定图像的位置。指定图像确定部160根据作为特征的轮廓和颜色,确定存在于所指定的范围内的图像,并将特征点存储到存储部70中。并且,即使在放大显示时指定图像移动,指定图像确定部160也根据所确定的轮廓和颜色,从整个图像中,确定指定图像的位置。并且,图像放大部150将包含由指定图像确定部160确定的指定图像的位置的区域放大。

距离判定部170判定与被放大显示的指定图像对应的被摄体(以下称作放大对象)到观察装置10的距离。距离判定部170利用af控制部112来判定距离。距离信息生成部172生成表示拍摄距离的“距离条”、以及在该“距离条”上叠加了“距放大对象的距离”和“焦点位置”的距离信息。由显示控制部130在放大显示时将距离信息显示在放大图像上。之后将用图10和图11叙述距离信息的详细情况。

并且,放大控制部140控制摄像控制部110、图像放大部150、指定图像确定部160、距离判定部170和距离信息生成部172来进行放大显示。在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中从操作部30或触摸操作部40进行了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放大控制部140开始放大显示。此外,在通过触摸操作部40指定了要进行放大显示的图像的情况下,放大控制部140将所指定的图像设定为放大对象,在没有指定的情况下,将画面中央的规定区域设为放大对象。

并且,放大控制部140控制摄像控制部110,使得基于被放大显示的对象,变更并设定基于未被放大的观察图像而设定的拍摄条件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放大控制部140使摄像控制部110变更拍摄条件的一部分,例如将调整曝光和焦点位置的情况下的检测区域从放大前的拍摄图像变更为放大对象的图像。例如,af控制部112通过摄像控制部110的控制,在放大前,以拍摄图像的整个画面的中心为基准来调整焦点位置,而在放大显示中,以放大对象的图像中心为基准来调整焦点位置。

接着,通过图2,简单说明拍摄装置1的结构。拍摄装置1除了观察装置10以外,还具有图像处理部200、保存用存储器210和通信部220。图像处理部200具有对从摄像部20输出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插值的插值处理部、awb处理部和压缩解压缩处理部(未图示)。保存用存储器210例如是闪存,记录由图像处理部200压缩后的拍摄图像数据。通信部220通过usb连接,直接与外部设备进行图像数据的通信,或者通过wi-fi等,经由网络与外部进行图像数据的通信。

图3是从横向观察到的由拍摄者摆放后的状态的拍摄装置1的图。入射到拍摄装置1的被摄体光通过拍摄镜头22而在摄像元件24上成像。将由摄像元件24成像后的被摄体光转换为图像数据,在配置于拍摄装置1的背面的背面显示部50、和配置于拍摄装置1的上表面的目镜显示部60上作为实时取景图像进行显示。

此外,在拍摄镜头22的周围设有用于手动地调整焦点位置的对焦环32。拍摄者能够通过一边观察目镜显示部60所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用手操作对焦环32的所谓的手动对焦,对焦点位置进行微调。例如,如果是使焦点对准花整体的程度,则能够通过af来进行,在想要使焦点对准特定的花卉的情况下,需要手动地对准焦点。

图4是拍摄装置1的拍摄(观察)场景的例子。图4的(a)是拍摄者p对准被摄体j来摆放拍摄装置1、并在背面显示部50中寻找被摄体j的拍摄时机那样的状态。图4的(b)是示出指定背面显示部50所显示的被摄体j的状态的图。在拍摄装置1中,利用触摸操作部40(背面显示部50)通过触摸操作而指定的图像成为放大对象。

图5是示出背面显示部50或目镜显示部60所显示的放大图像的例子的图。图5的图像d1是本实施方式的放大图像、且以清晰的状态显示被摄体j的情况。如果显示这样的放大图像,则还能够通过手动对焦将焦点调整到被摄体j的头部。

另一方面,图5的图像d2~图像d4未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放大显示,且是放大后的图像。如果是这样的放大图像,则难以识别被摄体,之后的手动对焦的操作变得困难。图5的图像d2是焦点未对准被摄体j的情况。此外,图5的图像d3是被摄体j曝光过度而接近死白的情况。图5的图像d4是被摄体j曝光不足而接近死黑的情况。在放大图像是图5的图像d2~图像d4那样的状态时,失去了进行放大的意义。

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放大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另外,为了与在图7之后说明的具体放大控制处理进行区分,将图6的处理称作放大控制基本处理。

放大控制部140判断是否指定了要放大显示的对象物(步骤s10)。如图4的(b)所示,拍摄者能够通过触摸操作部40等来指定对象物。

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指定了要放大显示的对象物时(步骤s10中的“是”),将所指定的对象物设定为放大对象(步骤s12)。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未指定要放大显示的对象物时(步骤s10中的“否”),将画面的中央部设定为放大对象(步骤s14)。

接着步骤s12和步骤s14,放大控制部140控制摄像控制部110的ae控制部114,使得以所设定的放大对象为基准来调整曝光,并将放大前的曝光值存储到存储部70中(步骤s16)。ae控制部114在放大对象中设定测光区,基于放大对象的亮度来调整拍摄镜头22的光圈、快门速度或摄像处理部26的iso感光度等。

放大控制部140控制摄像控制部110的af控制部112,使得对焦到所设定的放大对象,并将放大前的拍摄镜头22的焦点位置存储到存储部70中(步骤s18)。af控制部112将对焦区设定为放大对象。

放大控制部140判断是否正处于放大显示期间中(步骤s20)。放大控制部140在放大开始后的规定时间以内的情况下、对焦环的操作中、或在按下用于结束放大显示的按钮之前,判断为处于放大显示期间中。

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处于放大显示期间中时(步骤s20中的“是”),控制摄像控制部110和图像放大部150来进行放大显示控制(步骤s22),并返回到步骤s20。并且,放大控制部140在处于放大显示期间中时,即使是af模式,也许可手动对焦。并且,放大控制部140可以通过ae控制部114,随时对应于放大对象来调整曝光。

此外,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不处于放大显示期间中时(步骤s20中的“否”),将曝光恢复到放大前(步骤s24)。当然,不需要严格将光圈值、快门速度、曝光时间和感光度等数值自身“恢复”,也可以是“将曝光模式或曝光控制的基准图像位置恢复”这样的方式,使得在操作中能够根据每时每刻变化的状况来进行应对。即,在与放大显示分开地运算整体的曝光等时,也可以在放大显示结束时,通过最新的设定来进行立即显示整体图像那样的控制。此外,该恢复方式存在立即恢复的方法、或以使人眼习惯的方式一点点地逐渐恢复的方法,但可以是任意一种方法。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在维持确认时的视觉辨认性和灵活的操作的同时,使得用户不会由于放大、缩小以外的画面变化的因素而混乱。

放大控制部140读出存储部70所存储的放大处理开始前的曝光值,并控制ae控制部114,将摄像部20设定为放大处理开始前的曝光值。放大控制部140停止图像放大部150的放大处理来结束放大显示(步骤s26)。另外,可以在恢复到了放大前的显示的情况下,在进行了指示时,恢复到在步骤s18中存储的焦点位置。

另外,说明为在放大显示开始时对放大对象设定和调整“曝光和焦点”的基准,但“曝光和焦点”是与放大对象对应地进行调整的拍摄条件的代表例,不限于此。作为进行调整的拍摄条件,可以加上白平衡,并且也可以仅是曝光和焦点中的任意一个。另外,如前所述,在放大显示期间中,即使是af模式,也能够进行手动对焦操作,使得焦点对准放大对象或放大对象的一部分。

接着,说明将图6中示出的放大控制处理组合到拍摄装置1的具体处理中的例子。图7是说明拍摄装置1中的具体放大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控制部100判断是否为拍摄模式(步骤s100)。操作判定部120根据操作部30所包含的例如模式拨盘的位置,判定拍摄装置1的工作模式。

控制部100在判断为是拍摄模式时(步骤s100中的“是”),摄像控制部110起动摄像部20(步骤s102)。

摄像控制部110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设定测光区和对焦区,并基于所设定的区来调整曝光和焦点。例如,ae控制部114利用平均测光来调整曝光,af控制部112在图像的中央调整焦点(步骤s104)。

控制部100将由摄像部20拍摄的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通过显示控制部130显示在背面显示部50或目镜显示部60上(步骤s106)。操作判定部120利用背面显示部50所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判定是否通过触摸操作部40进行了指定图像的操作(步骤s108)。

在操作判定部120判定为进行了指定图像的操作时(步骤s108中的“是”),指定图像确定部160根据作为特征的轮廓和颜色,确定存在于从整个图像数据中通过触摸而指定的范围内的图像(步骤s110),并将轮廓和颜色等特征数据存储到存储部70中。在操作判定部120判定为未进行指定图像的操作时(步骤s108中的“否”),控制部100跳过步骤s110。

操作判定部120判断是否进行了放大操作(步骤s112)。放大操作是指指示前述的放大显示的操作。放大操作例如是针对操作部30所包含的对焦环32的操作。在操作判定部120判断为进行了规定的放大操作时(步骤s112中的“是”),放大控制部140执行放大控制处理。另外,在操作判定部120判断为未进行规定的放大操作时(步骤s112中的“否”),放大控制部140进入步骤s116。以下,以两个例子说明在图6中说明的放大控制基本处理的具体例。为了区分两个例子,设为放大控制处理1和放大控制处理2。

图8是说明放大控制处理1的步骤的子例程。放大控制部140判断是否存在步骤s108中的指定(步骤s200)。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步骤s108中存在指定时(步骤s200中的“是”),将指定图像设定为放大对象(步骤s202)。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步骤s108中未进行指定时(步骤s200中的“否”),将画面的中央部设定为放大对象(步骤s204)。

放大控制部140判断是否选择了“使拍摄条件与放大对象对应的处理”(步骤s206)。例如,在背面显示部50上显示选择“使拍摄条件与放大对象对应的处理”的按钮(例如帮助按钮),在按下了该按钮的情况下,放大控制部140使拍摄条件与放大对象对应。

在未选择“使拍摄条件与放大对象对应的处理”的情况下,不进行拍摄条件的变更。即,虽然进行放大显示,但拍摄条件的基准还继续按照不放大的图像。

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选择了“使拍摄条件与放大对象对应的处理”时(步骤s206中的“是”),放大控制部140控制摄像控制部110的ae控制部114,使得以所设定的放大对象为基准来调整曝光,并将放大前的曝光值存储到存储部70中(步骤s208)。

放大控制部140控制摄像控制部110的af控制部112,使得对焦到所设定的放大对象,并将放大前的拍摄镜头22的焦点位置存储到存储部70中(步骤s210)。af控制部112将对焦区设定为放大对象来执行对焦。

此外,放大控制部140也可以在af控制后再次调整光圈(步骤s212)。例如,如果将光圈调整为最小光圈,则能够防止看丢放大对象。反之,如果将光圈调整为打开,则能够更严格地调整焦点位置。另外,可以替代步骤s212的处理,而在步骤s208的曝光调整时,将光圈调整为最小光圈或打开光圈。

此外,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未选择“使拍摄条件与放大对象对应的处理”时(步骤s206中的“否”),进入步骤s214。放大控制部140控制图像放大部150,进行放大对象的放大显示(步骤s214)。并且,放大控制部140许可手动对焦。

放大控制部140判断是否处于手动对焦(mf)中(步骤s216)。在对焦环32的操作中,判断为处于手动对焦操作中,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对焦环32的操作的情况或操作了返回按钮的情况下,判断为手动对焦操作已结束。

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处于手动对焦中时(步骤s216中的“是”),摄像控制部110根据由操作判定部120检测到的对焦环32的操作,调整拍摄镜头22的焦点位置(步骤s218),并返回步骤s216。

另外,在放大显示中,存在由指定图像确定部160确定的指定图像的情况下,图像放大部150放大显示指定图像的位置。此外,放大控制部140可以在步骤s216和步骤s218的手动对焦操作中,通过ae控制部114,随时对准放大对象来进行曝光调整。

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不处于手动对焦中时(步骤s216中的“否”),调用放大显示前的曝光值,通过ae控制部114,将曝光恢复到放大显示前(步骤s220),结束图像放大部150的处理来结束放大显示(步骤s222)。

返回图7。控制部100通过操作判定部120,判断是否进行了步骤s108或步骤s112以外的其它操作(步骤s116)。控制部100在判断为进行了其它操作时(步骤s116中的“是”),进行与操作的种类对应的控制(步骤s118)。控制部100在判断为未进行其它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16中的“否”),跳过步骤s118的处理。

控制部100通过操作判定部120来判断是否进行了拍摄操作(步骤s120)。控制部100在判断为未进行拍摄操作时(步骤s120中的“否”),返回步骤s100。

控制部100在判断为进行了拍摄操作时(步骤s120中的“是”),进行拍摄(步骤s122)。控制部100在背面显示部50等上显示所拍摄的图像,进行确认显示(步骤s124)。控制部100判断是否进行了规定时间的确认显示(步骤s126),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步骤s126中的“否”),继续进行确认显示。

控制部100在判断为已进行规定时间的确认显示时(步骤s126中的“是”),结束确认显示。控制部100通过操作判定部120判断是否进行了电源断开操作(步骤s128),在判断为进行了电源断开操作时(步骤s128中的“是”),进行结束处理而结束动作。控制部100在判断为未进行电源断开操作时(步骤s128中的“否”),返回步骤s100。

返回步骤s100。控制部100在判断为不是拍摄模式时(步骤s100中的“否”),判断为是否为再现模式(步骤s140)。控制部100在判断为是再现模式时(步骤s140中的“是”),从保存用存储器210中读出所拍摄的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部200进行解压缩,从而在背面显示部50等上再现所读出的已拍摄图像(步骤s144)。

控制部100判断是否进行了再现结束的指示(步骤s146)。控制部100在判断为进行了再现结束的指示时(步骤s146中的“是”),进入步骤s128。控制部100在判断为未进行再现结束的指示时(步骤s146中的“否”),通过操作判定部120判断是否对操作部30所包含的发送按钮(未图示)进行了操作(步骤s148)。控制部100在判断为对发送按钮进行了操作时(步骤s148中的“是”),通过通信部220的usb或wi―fi等,将再现中的图像发送到外部设备(步骤s150)。控制部100在步骤s150之后,返回步骤s144。

控制部100在判断为未对发送按钮进行操作时(步骤s148中的“否”),判断是否进行了再现图像的变更操作(步骤s152)。控制部100在判断为进行了再现图像的变更操作时(步骤s152中的“是”),对与操作对应的图像进行变更(步骤s154),并返回步骤s144。此外,控制部100在判断为未进行再现图像的变更操作时(步骤s152中的“否”),返回步骤s144。

返回步骤s140,控制部100在判断为不是再现模式时(步骤s140中的“否”),根据所设定的模式,例如进行从外部设备接收图像的处理等(步骤s142),并进入步骤s128。

接着说明放大控制处理2。放大控制处理2是如下处理:在放大显示时,为了使得焦点对准更容易,在放大显示画面上显示距放大对象的距离和当前焦点位置。作为放大控制处理,能够由拍摄者选择执行放大控制处理1或放大控制处理2中的哪一个。

图9是说明放大控制处理2的步骤的子例程。在放大控制处理2中,对与放大控制处理1相同的处理,用相同的步骤编号示出,并简单说明相同的处理。步骤s200至步骤s214与放大控制处理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距离判定部170测量距放大对象的距离(步骤s215a)。距离判定部170在af的形式是对比度af的情况下,执行寻找对比度峰值的处理,测量距放大对象的距离,在摄像面相位差af的情况下,利用相位差信息,测量距放大对象的距离。

距离信息生成部172显示表示距放大对象的距离、和当前设定的焦点的位置的距离信息(步骤s215b)。图10和图11是距离信息的显示例。图10是用直线显示距离信息的距离条302的例子,图11是用圆弧显示距离条302的例子。

在图10中,在画面底部水平地配置距离条302,分别在距离条302上显示表示从放大对象的位置到拍摄装置1为止的距离的距离标记304、和表示拍摄镜头22的当前的焦点位置的焦点标记306。在距离条302中,右侧是极近侧,左侧是远方侧。图10的画面e1是焦点标记306处于与距离标记304一致的位置、焦点实现了对准的状态。图10的画面e2是示出相比距离标记304,焦点标记306处于远方侧、焦点偏离了的状态的图。在画面e2中,与画面e1相比,被摄体j的图像变得不清晰。

在图11中,用圆弧形状显示距离条302。图11的画面e3是焦点标记306处于与距离标记304一致的位置、焦点实现了对准的状态。图11的画面e4是示出相对于画面e3,被摄体j移动到了画面左侧且远方侧的状态的图。在画面e4中,与画面e3相比,被摄体j的图像变得不清晰。

返回图9。放大控制部140判断是否处于手动对焦中(步骤s216)。是否处于手动对焦中的判断与在放大控制处理1中说明的相同。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处于手动对焦中时(步骤s216中的“是”),根据由操作判定部120检测到的对焦环32的操作,调整拍摄镜头22的焦点位置(步骤s218),并返回步骤s215a。

放大控制部140在判断为不处于手动对焦中时(步骤s216中的“否”),调用放大显示前的曝光值,通过ae控制部114,将曝光恢复到放大显示前(步骤s220),结束图像放大部150的处理来结束放大显示(步骤s22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观察装置10,在为了焦点对准用而进行放大显示时,对应于放大对象来变更对应于未放大的图像所设定的拍摄条件,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进行了放大显示而反倒难以观察到的情况、或看丢对象的情况。而且,由于存储了对应于放大前图像所设定的拍摄条件,因此在放大结束后,无需重新测量拍摄条件,而能够立即转移到未放大的图像的显示。并且,通过在放大显示画面上显示距离信息,手动对焦的操作变得更舒适。这样,能够在轻松切换最适合于操作的画面的同时,提高针对用户想拍摄的图像的视觉辨认性,因此能够不使用户感到混乱地进行迅速的操作。

另外,关于放大对象的图像,可以不仅显示在背面显示部50等上,还在存储中,在拍摄操作时,将其附带于所拍摄的未放大的图像中来进行保存记录。

此外,说明了通过由读入控制程序的cpu进行的软件处理来实现控制部100的情况,但也可以通过硬件来构成一部分或全部。

并且本发明不直接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使其具体化。此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适当组合实施方式示出的所有结构要素。并且,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这样,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