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接入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4125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Wi‑Fi接入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Wi-Fi接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Wi-Fi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设备使用Wi-Fi,Wi-Fi连接了用户的电脑、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如果Wi-Fi密码轻易被外人破解,轻则占用网络,减慢网速,影响用户的上网体验,重则可能影响到用户设备的安全。因此,保证Wi-Fi密码的安全变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攻击软件越来越强大,即使频繁的修改路由器的Wi-Fi密码,也难以保证Wi-Fi密码的绝对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Wi-Fi接入方法,能够避免连接时输入Wi-Fi密码,从而提高Wi-Fi密码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Wi-Fi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储有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关联关系,所述Wi-Fi接入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接入路由设备。

可选地,所述特征数据为用户的指纹图像、瞳孔图像和脸部图像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根据所述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包括:从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中获取特征点;将所述特征点和预存储的特征数据的特征点进行逐一比对;将特征点相似度超过预设阈值的特征数据作为第二特征数据;以及从所述关联关系中获得第二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

可选地,所述路由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或移动热点。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储有用户的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关联关系包括:根据所述Wi-Fi密码生成二维码,将所述用户的特征数据和二维码关联存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Wi-Fi接入装置,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接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接入路由设备;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特征数据包括用户的指纹图像、瞳孔图像和脸部图像。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包括:从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中获取特征点;将所述特征点和预存储的特征数据的特征点进行逐一比对;将特征点相似度超过预设阈值的特征数据作为第二特征数据;以及从所述关联关系中获得第二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

可选地,所述路由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或移动热点。

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包括:根据所述Wi-Fi密码生成二维码,将所述用户的特征数据和二维码关联存储。

本公开实施例的提供Wi-Fi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中预存储有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关联关系,当用户连接路由设备时,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根据关联关系获得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接入路由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Wi-Fi接入装置,将Wi-Fi密码和特征数据对应,由于用户的特征数据很难伪造,所以通过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对应,加强了Wi-Fi密码的安全性,解决了路由设备的连接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Wi-Fi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Wi-Fi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Wi-Fi接入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描述,但是本公开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公开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公开。为了避免混淆本公开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没有详细叙述。另外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附图中的流程图、框图图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装置的可能的体系框架、功能和操作,流程图和框图上的方框可以代表一个、程序段或仅仅是一段代码,所述、程序段和代码都是用来实现规定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所述实现规定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可以重新组合,从而生成新的和程序段。因此附图的方框以及方框顺序只是用来更好的图示实施例的过程和步骤,而不应以此作为对公开本身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连接路由设备(如无线路由器或移动热点)需要输入Wi-Fi密码,Wi-Fi在输入过程中可能被拦截,即使没有被拦截,由于Wi-Fi密码通过26个英文字符以及键盘上一些特殊字符进行设置,被黑客软件破解的概率较大。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采集用户的特征数据(例如,指纹、脸部和瞳孔的图像)作为获得Wi-Fi密码的凭证。

具体地,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Wi-Fi接入方法的流程图。所述Wi-Fi接入方法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中预存储有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关联关系,所述Wi-Fi接入方法包括步骤101-103。

在步骤101中,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

用户的特征数据包括例如用户的指纹图像、瞳孔图像和脸部图像等信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发现,现有的技术已经为指纹、瞳孔和脸部图像的采集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目前不少智能手机能够采集指纹图像,另外,用刷脸当门禁也已经成为流行。

在步骤102中,根据关联关系获得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

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关联关系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上,当根据步骤101采集到第一特征数据时,将第一特征数据和预存储的特征数据比对,找到匹配的特征数据,进而找到匹配的Wi-Fi密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特征数据可以以图像文件或数据库字段的形式存储在终端设备中。

在步骤103中,根据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接入路由设备。

路由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和移动热点。在本步骤中,通过步骤102中获得的Wi-Fi密码将终端设备和路由设备连接,从而连接到Wi-Fi网络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Wi-Fi接入方法,建立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关联关系,当用户需要连接Wi-Fi设备时,采集用户的特征数据,根据关联关系获得用户的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从而实现路由设备的连接。本公开实施例第一不需要实时输入Wi-Fi密码,降低了Wi-Fi密码被窃取的概率,第二采集的特征数据为用户独有信息,不易伪造,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密码的安全性。

图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Wi-Fi接入方法的流程图。所述Wi-Fi接入方法包括步骤201-206。

在步骤201中,采集用户的指纹图像、瞳孔图像和脸部图像。

用户的特征数据为用户的指纹图像、瞳孔图像和脸部图像的一种或几种。可以发现,目前已经有智能手机提供了硬件支持,通过智能手机能够采集指纹、瞳孔和脸部的图像。

在步骤202中,从第一特征数据中获取特征点。

在步骤203中,将特征点和预存储的特征数据的特征点进行逐一比对。

在步骤204中,将特征点相似度超过预设阈值的特征数据作为第二特征数据。

步骤202-204是特征点比对的过程。在采集图像的特征点之前可能还需要对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平滑处理、锐化处理、二值化等运算,之后提取细节点特征以获得图像特征点。

在步骤205中,从关联关系中获得第二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

第二特征数据即为和第一特征数据匹配的特征数据,根据存储在终端设备上的用户的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关联关系,可以找到第二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

在步骤206中,根据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接入路由设备。

通过步骤205中获得的Wi-Fi密码将终端设备和路由设备连接,从而连接到Wi-Fi网络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Wi-Fi接入方法,将Wi-Fi密码和特征数据对应,由于每个用户的特征数据都各不相同,因此,很难伪造,通过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对应,解决了路由设备的连接问题,提高了Wi-Fi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保证Wi-Fi密码的安全性,可选地,根据所述Wi-Fi密码生成二维码,将所述用户的特征数据和二维码关联存储。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Wi-Fi接入装置的结构图。所述Wi-Fi接入装置包括采集单元302、获取单元303、接入单元304和存储单元305。

采集单元302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根据前述内容可知,第一特征数据是泛指能够体现用户特征信息的数据,并以指纹、瞳孔和面孔为例,但不局限于此。采集单元可以利用现有的部件实现,例如,利用指纹采集器,虹膜扫描仪或照相机获取数据。

获取单元303根据关联关系获得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存储单元中预存储有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关联关系,根据关联关系能够找到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可选地,通过图像比对获得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因此,获取单元进一步包括:从第一特征数据中获取特征点,将特征点和预存储的特征数据的特征点进行逐一比对,将特征点相似度超过预设阈值的特征数据作为第二特征数据,从关联关系中获得第二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

存储单元305存储有用户的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存储单元305通过文件或数据库表形式存储关联关系。其中,如果通过数据库存储,还可以将Wi-Fi密码生成二维码,将用户的特征数据和二维码通过数据类型BLOB(binary large object,二进制大对象)存储。另外,数据库系统的一些功能能够帮助找到匹配的特征数据,例如,oracle数据支持的图像匹配。

本实施例提供的Wi-Fi接入装置,将Wi-Fi密码和特征数据对应,由于用户的特征数据很难伪造,所以通过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的对应,加强了Wi-Fi密码的安全性,解决了路由设备的连接问题。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当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本公开的方法和系统(或实现方法和系统的一部分时),计算机软件表现为利用计算机语言编码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形式存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器、一个或多个软盘、压缩盘(CD)、光盘、数字射频盘(DVD)、磁带、闪存、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他半导体器件中的电路配置、或者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该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处理器从可读介质中读取后执行以下的指令,包括:采集用户的第一特征数据;根据特征数据和Wi-Fi密码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应的Wi-Fi密码接入路由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储有所述关联关系。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携带的,使得可以将其上存储的程序加载至一个或多个不同计算机或其他处理器上以实现上述的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根据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部署在单个或多个服务器上。例如,可以将不同的模块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形成专用服务器。或者,可以在多个服务器上分布式部署相同的功能单元、或系统,以减轻负载压力。所述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在同一个局域网以及通过Internet连接的多个PC机、PC服务器、刀片机、超级计算机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