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FCOT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333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改善FCOT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读取原稿、在存储单元中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然后将图像数据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提出将原稿输送到原稿台板玻璃上以同时读取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参见美国专利No.8477387)。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读取原稿正面的传感器和读取原稿背面的传感器被相互接近地放置,并且能够不在反转原稿的情况下同时读取正面的图像和背面的图像。

另一方面,提出了将通过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例如图像存储器中、以预定的定时从图像存储器取得图像数据并且将图像数据传送到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便执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参见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No.2000-280580)。

根据在美国专利No.8477387中描述的技术,在单面模式和双面模式中,通过根据操作模式是单面模式还是双面模式来改变图像数据传送空白时段(原稿传送之间的空白时段)来提高读取生产率。

但是,在美国专利No.8477387中描述的技术具有改善的余地,原因是,虽然增加了双面模式中的读取生产率,但是在单面模式中没有给读取方法等添加扭曲(twist)。

近年来,变得能够缩短在读取第一原稿之后、在完成来自图像形成单元的第一原稿上的复制图像的输出之前经过的时间(第一复制输出时间,以下,称为“FCOT”)。

这是由于,当从用户按下复制开始按钮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图像数据且图像形成单元印出图像数据经过的时间长时,这使得用户长时间等待,并且与FCOT短的情况相比,总功耗高。在以下的描述中,将“缩短FCOT”表达为“改善FCOT”。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能够读取原稿、将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存储单元中、然后将图像数据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以改善形成图像时的FCOT的图像形成装置。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放置原稿的托盘;被配置为输送放置在托盘上的原稿的输送单元;被配置为读取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的第一读取单元;被配置为读取输送的原稿的第二面的第二读取单元;被配置为存储从第一读取单元和第二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以及被配置为基于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其中,读取原稿的一个面并且在记录介质的一个面上形成图像的第一模式中的第一存储器输出频率比读取原稿的两个面且在记录介质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的第二模式中的第二存储器输出频率低。

(参照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布置的断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原稿馈送器和图像读取器的布置的断面图。

图3是图2中出现的背面图像读取单元的放大断面图。

图4是示出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构成的框图。

图5A~5C是示出以下处理的时序图:在该处理中,通过原稿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数据被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器中,然后被输出,之后由打印机开始图像形成。

图6是示出存储于图像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控制器的图像数据输出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A~7C是示出针对操作模式的各种处理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原稿尺寸不确定时的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的时序图。

图9是示出在各操作模式中对原稿尺寸确定的存储器输出频率的示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构成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其中存储于图像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控制器的图像数据输出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2A~12D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模式的各种处理的时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各操作模式中对原稿尺寸设定的存储器输出频率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布置的断面图。该图像形成装置是配有图像读取器的复印机,但是可以是传真机或者配有复印机和传真机的功能的多功能外设。

参照图1,图像形成装置500主要包括原稿馈送器(ADF)100、图像读取器(读取器)200和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打印机300。

打印机300具有沿大致水平方向放置的多个(在图1中,为四个)图像形成单元,并且具有用于黄色(y)、品红色(c)、青色(c)和黑色(k)的各感光鼓105y~105k。

图像形成单元具有各曝光设备103y~103k和显影设备102y~102k以及感光鼓105y~105k。曝光设备103y~103k根据从图像读取器200发送的关于原稿的图像数据用激光照射各感光鼓105y~105k,并且在各感光鼓105y~105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设备102y~102k分别容纳有色调色剂,即黄色(y)调色剂、品红色(c)调色剂、青色(c)调色剂和黑色(k)调色剂,并且显影在各感光鼓105y~105k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一次转印辊被设置为与图像形成单元的各感光鼓105y~105k呈相对关系。环形中间转印带104被紧紧地拉伸,以在感光鼓105y~105k与一次转印辊之间传输。中间转印带104旋转地移动以与感光鼓105y~105k的表面邻接。在包含感光鼓105y~105k和相对辊的一次转印单元中,在感光鼓105y~105k的表面上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依次转印到并重叠于中间转印带104上以形成彩色图像。

上面紧紧地拉伸了中间转印带104的一个拉伸辊和与该拉伸辊相对的二次转印辊形成二次转印单元106。定影设备107被设置在二次转印单元106的下游。定影设备107具有包含加热器的定影辊113和加压辊114。

片材馈送盒109和110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4的下面。片材馈送盒109和110通过输送路径120输送放置在其上面的片材。输送的片材邻接对齐辊101并且暂时停止,以与中间转印带104上的调色剂图像输送到二次转印单元106同步地被传输到二次转印单元106中。当片材穿过二次转印单元106时,中间转印带104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预定偏压电流的作用被转印到片材上。输送到二次转印单元106的片材可以是从手动片材馈送单元111或双面输送路径112以及片材馈送盒109和110输送的片材。

上面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被传输到定影设备107中,并且,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辊113和加压辊114的作用被定影于片材上。定影辊113和加压辊114根据片材的类型被设定于最佳温度。上面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从打印机300被排出。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500中的原稿馈送器(ADF)100和图像读取器(读取器)200的布置的断面图。

参照图2,ADF 100具有原稿托盘30、沿片材馈送方向设置在原稿托盘30的端部处的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16、以及设置在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16之上的片材馈送辊1。ADF 100具有作为片材输送路径的弯曲的输送路径50和设置在输送路径50的出口处的排出原稿托盘31。被放置为在之间留有预定空间以检测原稿尺寸的尺寸检测传感器32和33被设置在原稿托盘30的原稿安装表面上。原稿托盘30支撑包含原稿P的原稿堆(batch)S,使得原稿P可被馈送。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16检测原稿托盘30上的原稿P的有无。

分离辊2和与分离辊相对的分离垫(pad)8被设置在输送路径50的入口处。分离辊2从通过片材馈送辊1传输的原稿堆S的最上部逐个分离原稿P。分离后传感器12、对齐辊3、引导传感器14、原稿读取前辊4和原稿读取台板辊5被设置在输送路径50上的分离辊2的下游,并且,片材排出传感器15和片材排出辊7被设置在输送路径50的出口处。

背面台板玻璃41和与背面台板玻璃41相对的背面扫描仪单元40被设置为当在图2中观看时处于输送路径50的上方,并且被设置在原稿读取台板辊5的下游。背面台板玻璃41和背面扫描仪单元40构成背面图像读取单元。在输送路径50上,引导传感器42被设置在背面图像读取单元的入口处。

图3是示出图2中出现的背面图像读取单元的放大断面图。参照图3,背面台板玻璃41和与背面台板玻璃41相对的背面扫描仪单元40沿输送路径50被设置。背面基准白板43被设置在背面台板玻璃41的一端。背面台板辊44被设置在跨着输送路径50面向背面台板玻璃41的位置,并且,引导传感器42被设置在背面台板辊44的上游。

背面扫描仪单元40在背面基准白板43已通过背面台板玻璃41沿箭头所示方向的移动而移动到背面读取位置的状态下执行遮蔽校正。背面扫描仪单元40跨着背面台板玻璃41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读取在背面图像读取单元中输送的原稿的图像,该原稿在图3中被虚线包围。

再次参照图2,读取器200被设置在ADF 100下面并且具有与ADF100的图像读取台板辊5相对的台板玻璃201。台板玻璃201具有基准白板219。图2中看到的能水平移动的扫描仪单元209被设置在台板玻璃201下面。扫描仪单元209具有作为光源的灯、以及镜子。扫描仪单元209被并入后面要描述的读取器控制单元250(图4)的原稿正面读取单元280中。

现在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500的控制构成。

图4是示出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500的控制构成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500具有读取器控制单元250、打印机控制单元350和控制器400。

读取器控制单元250具有CPU(A)251。CPU(A)251与RAM(A)252、ROM(A)253、图像传送选择单元254、图像传送单元255和操作模式获得单元256连接。CPU(A)251与图像尺寸获得单元259、图像存储器(A)260、图像处理单元(A)261、原稿背面读取单元270和原稿正面读取单元280连接。

打印机控制单元350具有CPU(C)301。CPU(C)301与ROM(C)302、RAM(C)303和打印单元304连接。

控制器400具有CPU(B)401。CPU(B)401与ROM(B)402、RAM(B)403、操作单元404、图像处理单元(B)405和图像存储器406连接。存储于图像存储器406中的图像数据与打印单元304的图像形成结合地被读出,在图像处理单元(B)405中经受图像处理,并且在CPU(B)401和CPU(C)301的控制下被传送到打印单元304。打印单元304基于接收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如上所述,读取器200具有图像存储器(A)260,并且,通过原稿正面读取单元280和原稿背面读取单元270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被供给到控制器400之前被暂时存储和保持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

通过将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器中,图像数据在任意的定时被输出到控制器400。例如,在双面读取模式中,用于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的扫描仪单元被相互接近地放置,由此,并行地执行正面的图像读取和背面的图像读取。在该情况下,为了同时将正面的图像数据和背面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控制器400,需要用于传送图像数据的两个电路。另外,需要用于处理各图像的两个电路,并且,这增加装置的尺寸并且带来成本的增加。为了应对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读取的图像数据被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并且,正面和背面的图像数据在使得控制器400可接收图像数据的定时被相继传送。这使得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允许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的图像数据在图像数据被传送到控制器400之前经受图像处理,诸如通过读取器200进行的污迹(smudge)图像处理。例如,由于大量的原稿的输送,诸如来自原稿P的片材粉和从原稿P出来的调色剂的污迹可能附着于台板玻璃201和台板辊5上,并且,作为结果,这些污迹可能作为污迹数据被记录于读取的图像数据中。通过检测片材之间的污迹以识别主扫描方向上的污迹位置,并且通过图像处理单元(A)261校正识别的污迹位置处的图像数据。但是,这种污迹校正是仅通过使用污迹数据区域外面的图像数据来执行的,因此难以获得与原稿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相同的图像质量。台板辊5上的污迹当从扫描仪单元209侧观看时被原稿S遮蔽,因此它们不被认为经受污迹校正。通过将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片材间污迹数据和片材的前端的预定距离的图像数据被一起比较,以仅检测需要校正的污迹数据,由此执行污迹校正。作为结果,能够关于不需要经受污迹校正的图像数据抑制执行污迹校正。

此外,由于将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的功能,因此,即使当显示通过控制器400的图像处理时,图像读取处理也继续。例如,当在没有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400的图像处理发生了延迟时,ADF 100必须停止原稿的输送并且待机,直到控制器400准备好接收下一图像数据。这降低生产率。另一方面,在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的情况下,即使在控制器400准备好接收下一图像数据之前,也允许图像读取操作继续,除非图像存储器(A)260变满。在紧接在控制器400准备好接收下一图像数据之后,允许传送蓄积的图像数据。即,防止或抑止整个系统的生产率的下降。

现在,将描述使用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500的ADF 100和读取器200的单面图像读取操作。

ADF 100和读取器200分别由从控制器400的CPU(B)401接收指令的CPU(A)251和CPU(C)301控制。

当开始原稿读取作业时,读取器200的扫描仪单元209移动到就在基准白板219下方的位置以执行遮蔽校正。在完成遮蔽校正之后,扫描仪单元209移动到跨着台板玻璃201面向原稿读取台板辊5的位置并且待机,直到原稿P到达读取位置。

另一方面,在ADF 100中,当原稿读取作业开始时,片材馈送辊1向下移动到原稿堆S的原稿表面以到达最上面的原稿P的上表面并且开始旋转,从而导致馈送最上面的原稿P。通过片材馈送辊1馈送的原稿P通过分离辊2和分离垫8的作用逐个分离。通过公知的分离处理技术实现分离处理操作。分离辊2和分离垫8防止原稿的多重馈送。

通过分离辊2和分离垫8分离的原稿P被输送到对齐辊3,与静止中的对齐辊3邻接并且暂时停止。暂时停止的原稿P在与对齐辊3邻接的状态中进一步被短距离输送,这导致原稿P的前端侧的一部分提升并且形成回环,并且,当该回环被消除时,原稿P的斜行被校正。

已被校正了斜行的原稿P通过原稿读取前辊4被输送到台板玻璃201附近的读取位置。此时,当控制器400准备好接收图像数据时,控制器400向读取器控制单元250发送图像读取请求。当读取器控制单元250接收到图像读取请求时,读取器控制单元250的CPU(A)251驱动对齐辊3,并且再向着对齐辊3的下游输送在邻接对齐辊3之后暂时停止并且形成回环的原稿P。

通过对齐辊3输送的原稿P被输送到原稿读取前辊4,该原稿读取前辊4又进一步向台板玻璃201上的原稿读取位置输送原稿P。此时,为了检测原稿P的读取前端位置,引导传感器14检测输送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P的前端。然后,在引导传感器14检测到原稿P之后,基于输出到作为原稿读取前辊4和原稿读取台板辊5的驱动源的输送马达(未示出)的脉冲的计数值,确定原稿P到达台板玻璃201上的原稿读取位置的定时,并且该定时被开启。当步进马达被用作输送马达时,响应于输出到输送马达的一个脉冲而输送原稿P的距离被固定。因此,基于输出到输送马达的脉冲的计数值,确定原稿P到达台板玻璃201上的原稿读取位置的定时。

因此,响应于计数结果达到与从引导传感器14到用于表面图像的原稿读取位置的距离对应的计数值,开始原稿的读取。

另一方面,当分离后传感器12检测到原稿P的后端时,通过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16检测原稿托盘30上的后续原稿的有或无。通过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16检测的关于后续原稿的信息被发送到控制器400。

由于原稿P的输送,原稿P的后端依次穿过分离辊2、对齐辊3、原稿读取前辊4和原稿读取台板辊5,并且通过片材排出传感器15被检测。通过被片材排出传感器15检测的原稿P的后端触发,在检测到原稿P的后端之后经过预定时段之后,通过片材排出辊7向排出原稿托盘31排出原稿P,并且,这完成一个原稿的单面读取模式的序列。

原则上,除了根据作业设定仅读取预定数量的原稿以外,上述的原稿的馈送、读取和排出被重复,直到原稿托盘30变得没有原稿P。在当分离后传感器12检测到原稿的后端时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没有原稿的情况下,CPU 251确定所输送的原稿P是最后一个。当最后的原稿被排出到排出原稿托盘31上时,CPU 251停止作为辊的驱动源的输送马达,并且使片材馈送辊1回到原始位置以结束原稿读取作业。

现在将描述使用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500的ADF 100和读取器200的双面原稿读取操作。

在使用ADF 100和读取器200的双面原稿读取操作中,扫描仪单元209被用于读取正面的原稿,扫描仪单元40被用于读取背面的原稿。应当注意,扫描仪单元40被并入图4中的读取器控制单元250的原稿背面读取单元270中。关于原稿的输送,以与上述的单面原稿读取操作相同的方式,从堆叠于原稿托盘30上的原稿堆S的最上面的一个依次逐个馈送原稿P。馈送的原稿的正面的图像以上述的方式被读取,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以下描述的那样读取原稿P的背面的图像。在原稿P的前端穿过用于正面图像的原稿读取位置(就在图2中的原稿读取台板辊5下方的位置)之后,通过引导传感器42检测原稿P的前端。通过计数在引导传感器42检测到原稿P的前端(ON)之后输出到输送马达(未示出)的脉冲,确定原稿P的前端到达台板玻璃41上的用于背面图像的原稿读取位置的定时。因此,响应于计数结果达到与从引导传感器14到用于背面图像的原稿读取位置的距离对应的计数值,开始原稿的读取。

现在将描述读取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存储器(A)以及从其输出并且通过打印机形成图像的定时。

图5A~5C是示出通过原稿正面读取单元280或原稿背面读取单元270读取的图像数据被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并然后被输出并且通过打印机300开始图像形成的处理的时序图。以下,将分开描述单面模式(图5A和图5B)和双面模式(图5C)。

首先,在图5A中的单面模式1中,在扫描仪单元209开始读取图像之前,事先在图像存储器(A)260中保留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然后,当开始图像读取操作时,读取的图像数据被依次存储于在图像存储器(A)260中保留的区域中。存储的图像数据被读出,通过图像处理单元(A)261经受诸如上述的污迹校正和颜色对齐的图像处理,并且以预定的定时通过图像传送单元255被传送到控制器400。此时,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存储器(A)260的输入频率和图像数据从图像存储器(A)260被输出到控制器400的输出频率被相互独立地设定。

在单面模式1中,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存储器(A)260的输入频率被设定为20MHz,并且,从图像存储器(A)260输出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被设定为40MHz。

通过使用读取图像的尺寸与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之间的比值,根据以下的[式1],确定在开始向图像存储器(A)260输入图像数据之后开始存储器输出(即从图像存储器(A)260输出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定时(图5A中的t2)。

读取尺寸长度×(1-输入频率/输出频率)…[式1]

当在开始原稿的读取之后通过用于控制原稿的输送的马达(未示出)输送原稿的距离达到根据[式1]计算的距离时,开始存储器输出,由此,以图5A中的定时t3,存储器输入和存储器输出同时结束。

采用根据[式1]计算的定时的原因之一如下。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比输入频率高的输出频率,由此,如果比预定定时早地开始存储器输出,那么假定存储器输出超过(outspace)存储器输入而存储器输入处于进行中。在完成存储器输出之后通过控制器400执行图像处理,由此,其中存储器输出在存储器输入结束的大致相同时间结束的图案与其中从控制器400向打印机300最快速地输出图像的图案对应。即,通过采用根据以上的[式1]计算的定时,在存储器输出不超过存储器输入的情况下最快速地开始打印机输出(以图5A中的定时t5)。

通过来自用于控制原稿的输送的马达(未示出)的马达脉冲的计数,获得通过用于控制原稿的输送的马达(未示出)输送原稿的距离。响应于一个马达脉冲而输送原稿的距离被固定。因此,与通过使用[式1]获得的距离对应的马达脉冲的数量被唯一地确定。

例如,当原稿P的尺寸为A4R(副扫描长度为297mm)时,在原稿自开始存储器输入(图5A中的时间t1)起被输送了297×(1-20/40)=148.5(mm)时(图5A中的时间t2),开始存储器输出。即,当对于148.5(mm)的图像数据已被输入到存储器时,开始存储器输出。然后,存储器输出以图5A中的定时t3结束,通过控制器400执行预定的图像处理,以定时t4开始向打印机300的图像传送,然后,以定时t5通过打印机300开始图像形成。

现在将描述图5B中的单面模式2。在单面模式2中,打印机300在不等着完成从图像存储器(A)260向控制器400输出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开始图像形成。即,通过打印机300的打印机输出开始得早。在该模式中,即使当对于图像存储器(A)260的输入在进行中时,打印机300也开始向追随存储器输入的打印机输出,由此,该模式在以下被称为“打印机追随控制”。

在正常的情形下,与上述的单面模式1同样,打印机300在完成向控制器400的图像数据传送(存储器输出)之后开始图像形成,但是特定的情形下,允许打印机300在不等着图像数据的传送完成的情况下开始图像形成。特定情形是,在从图像存储器(A)260接收一页的图像数据之前,允许控制器400对于接收的图像数据依次执行图像处理并且将图像数据传送到打印机300。这种情况的例子是控制器400实施诸如图像数据旋转处理和输出尺寸改变处理的、需要原稿的整个表面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的情况以外的情况。

在这种特定情形下,控制器400从图像存储器(A)260接收经受存储器输出的图像数据,依次对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并且将图像数据转换成要输出到打印机300的图像形成数据。然后,控制器400以图5B中的定时t3向打印机300传送图像形成数据。作为其结果,以图5B中的定时t4开始打印机输出,并且,打印机输出比不提供打印机追随控制的情况(单面模式1)开始得早。

现在将描述图5C中的双面模式。在双面模式中,原稿的正面的图像数据和原稿的背面的图像数据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被读取并且被输入到图像存储器(A)260。

在双面模式中,在扫描仪单元209开始读取正面的图像之前,事先在图像存储器(A)260中保留分别用于存储正面图像数据和背面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当开始图像读取操作时,读取的图像数据被依次存储于在图像存储器(A)260中对正面和背面保留的存储区域中。

用于从图像存储器(A)260向控制器400传送图像数据的电路的数量为一个,不是两个,由此,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的图像数据在逐个面的基础上经受向控制器400的存储器输出。出于这种原因,首先,正面的图像数据以根据[式1]计算的图5C中的定时t2被传送到控制器400。然后,在紧接在完成从存储器的正面图像数据的输出且从控制器400接收到控制器400准备好接收下一页的图像的通知之后,背面的图像数据以图5C中的定时t4从存储器被输出(传送)到控制器400。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输出中,通过图像传送选择单元254选择要被传送的原稿的正面或背面的图像数据,并且,选择的图像数据被传送。

在完成背面图像数据的存储器输出之后,控制器400以图5C中的定时t5向打印机300输出图像形成数据,并且,打印机300以图5C中的定时t6开始打印机输出。

现在将描述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控制器400的图像数据输出处理。在本图像数据输出处理中,选择图像数据被输出到控制器400的输出频率,并且,基于选择的输出频率确定打印机输出结束时间。以下,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控制器400的输出频率被称为存储器输出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输出意味着从打印机300开始接收从控制器400输出的图像形成数据并且开始图像形成处理时到最后图像被定影于输送到二次转印单元106的片材时实施的处理。应当注意,有时,从开始从片材馈送盒109或110的片材馈送到图像定影于馈送的片材上的处理被称为打印机输出。

图6是示出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控制器400的图像数据输出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根据存储于ROM(A)253中的程序,通过控制读取器200的读取器控制单元250的CPU(A)251,实施该图像数据输出处理。

当开始图像数据输出处理时,首先,CPU(A)251获得指定的操作模式(步骤S604)。操作模式可由用户通过控制器400的操作单元404指定,或者通过PC等通过使用应用程序等被指定。操作模式包含关于复印功能/文档扫描(以下,称为“发送(SEND)功能”)、单面/双面、彩色/单色、以及规则尺寸/混合(不规则尺寸)等的各种设定。

在获得操作模式之后,CPU(A)251判断指定的操作模式是否是单面模式(步骤S602)。作为步骤S602中的判断的结果,当指定的操作模式是单面模式(在步骤S602中为“是”)时,CPU(A)251判断指定的操作模式是否是复印模式(步骤S610)。作为步骤S610中的判断的结果,当指定的操作模式是复印模式(在步骤S610中为“是”)时,CPU(A)251将存储器输出频率设定为“低”(步骤S603)。“低”意味着存储器输出频率比“正常”低。在本实施例中,“低”意味着存储器输出频率为30MHz,并且,“正常”意味着存储器输出频率是缺省存储器输出频率,即,40MHz。

另一方面,作为步骤S602中的判断的结果,当指定的操作模式不是单面模式(在步骤S602中为“否”)时,CPU(A)251将存储器输出频率设定为“正常”(步骤S611)。此外,作为步骤S610中的判断的结果,当指定的操作模式不是复印模式(在步骤S610中为“否”)时,CPU(A)251将存储器输出频率设定为“正常”(步骤S611)。

现在将描述如何根据选择的模式改变存储器输出频率。

首先,将描述当选择的模式是单面模式和复印模式时存储器输出频率被设定为“低”的处理(步骤S603)。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比打印机的图像形成(曝光)频率高的存储器输出频率。

图7A~7C是示出适合于操作模式的各种处理的时序图。应当注意,在图7中,为了方便解释,省略由控制器400执行图像处理的时段和从控制器400输出图像数据的时段。

图7A示出图像数据从图像存储器(A)260被输出到控制器400的输出频率与打印机输出结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参照图7A,存储器输出的定时需要被控制,以便不超出存储器输入的结束。具体而言,存储器输出在最早时间结束的图案是存储器输出在与存储器输入大致相同的时间完成的图案,并且,存储器输出开始的定时随输出频率改变。

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根据以上的[式1]被确定,并且,在完成与获得的距离对应的原稿长度(存储器输入)的读取之后,开始存储器输出。例如,当原稿P的尺寸为A4(297mm)时,在输出频率为30MHz时,在读取原稿的99mm(图7A中的t2)之后开始存储器输出,并且,在输出频率为40MHz时,在读取原稿的148.5mm(图7A中的t4)之后开始存储器输出。即,当存储器输出频率为30MHz时,允许比存储器输出频率为40MHz的情况早地开始对于控制器400的图像数据的输出。这里,与存储器输出频率无关,从开始向打印机300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到完成打印经过的时段是相同的。因此,当控制器400确定打印机追随控制是可能的时,当存储器输出频率被设定为30MHz那么低时,打印机输出结束得更早(图7A中的t7),原因是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早。这也改善FCOT。

现在将描述图像数据从图像存储器(A)260被输出到控制器400的输出频率与打印机输出在双面模式(图7B)和单面与复印模式以外的模式(图7C)中结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在双面模式即双面复印模式中,鉴于传送和传送片材反转输送等,打印机300从背面图像开始图像形成。因此,如图7B所示,在完成从图像存储器(A)260的背面图像数据的输出之后,图像形成的开始定时到来。在完成正面图像数据的输出(存储器输出)之后,背面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的定时到来。因此,与存储器输出频率无关,背面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的定时是图7B中的t4。

出于这种原因,当存储器输出频率被设定为“低”(30MHz)时,输出完成定时以与{“正常”时的输出时间×(40/30)}对应的量比存储器输出频率为“正常(40MHz)”(图7B中的t5)的情况晚(图7B中的t7)。与存储器输出频率无关,从打印机输出的开始到完成经过的时段是相同的。

出于这种原因,在双面复印模式中,当存储器输出频率为30MHz时,打印机输出继续,直到图7B中的定时t10。另一方面,当存储器输出频率为40MHz时,以图7B中的定时t9完成打印机输出。因此,当双面复印模式时,存储器输出频率被设定为“正常(40MHz)”是可以的。

此外,即使打印机从背面图像的输出的开始通过追随控制继续打印机输出,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输出所需要的时段也相同,而与输出频率无关。但是,如果从存储器输出背面图像数据的定时发生延迟,那么开始从存储器输出下一原稿的正面图像数据的定时也相应地延迟,从而导致生产率的下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优选存储器输出频率被设定为40MHz。

单面和复印模式以外的模式是不需要打印机输出的模式,诸如图像数据被传送到其它网络设备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后处理,优选对于通过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图像数据传送处理从多个输出频率中选择使得能够更早地完成处理的输出频率。

现在将描述作为单面和复印模式以外的模式的例子且读取不规则尺寸原稿并输出读取的图像的传送模式(图7C)。

图7C示出在单面传送模式中从图像存储器(A)260向控制器400输出图像数据时的输出频率与输出结束时间之间的关系。

当原稿具有不规则尺寸时,通过原稿托盘30的尺寸检测传感器32或33等检测的原稿的尺寸和作为当前读取目标的原稿的尺寸可能彼此不同。出于这种原因,开始存储器输出的最早定时是以下定时之中的较早的一个:确定原稿的尺寸的定时;以及可通过原稿托盘30检测的最大原稿长度的任何输出频率处的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已到来的定时。

参照图7C,例如,当确定原稿的尺寸的定时比在30MHz的存储器输出频率开始关于该原稿的数据的存储器输出的定时t2早时,允许存储器输出以基于以上的[式1]的定时开始。因此,不管存储器输出频率是30MHz还是40MHz,都以图7C中的定时t5完成输出。

另一方面,当确定原稿的尺寸的定时为图7C中的定时t3且以定时t3在30MHz处开始存储器输出时,输出以定时t6完成。另一方面,当以图7C中的定时t4在40MHz处开始存储器输出时,输出以定时t5完成。因此,显然不存在存储器输出在输出频率为“低(30MHz)”的图案中比在输出频率为“正常(40MHz)”的图案中结束得早的图案。此外,由于判断是将输出频率设定为30MHz还是40MHz的处理被省掉,由此,在单面和复印模式以外的模式中,输出频率被一律设定为“正常(40MHz)”。

再次参照图6,在根据选择的操作模式设定存储器输出频率之后,CPU(A)251判断原稿P的读取尺寸是否已被确定(步骤S604)。在步骤S604中,当在步骤S601中获得的操作模式是规则尺寸模式时,CPU(A)251基于通过尺寸检测传感器32或33获得的判断结果判断读取尺寸已被确定,随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605。即,关于读取尺寸已被确定的原稿,CPU(A)251判断原稿的读取尺寸的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是否已到来,并且待机,直到该时间到来(步骤S605)。另一方面,当操作模式是混合(不规则尺寸)模式时,CPU(A)251判断读取尺寸还没有被确定,随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612。将在后面描述步骤S612。

在步骤S605中,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是在开始原稿P的读取之后完成与通过使用以上的[式1]获得的长度对应的量的原稿P的读取。此时,CPU(A)251基于马达脉冲的计数检测当前读取(存储器输入)位置并且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等于或大于通过使用以上的[式1]获得的值。作为步骤S605中的判断的结果,当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已到来(在步骤S605中为“是”)时,CPU(A)251控制图像传送选择单元254以选择应传送到控制器400的图像数据(例如,正面或背面)(步骤S606)。

CPU(A)251然后将图像数据输出到控制器400(步骤S607)。具体而言,CPU(A)251控制图像传送单元255以开始向控制器400输出在步骤S606中选择的图像数据。在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之后,CPU(A)251判断是否完成了图像数据的输出并且待机,直到完成图像数据的输出(步骤S608)。此时,CPU(A)251计数输出尺寸的线(line)数并且基于是否已输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线数判断是否完成了图像数据的输出。

作为步骤S608中的判断的结果,当已完成图像数据的输出(在步骤S608中为“是”)时,CPU(A)251判断是否已完成关于关心的原稿的所有图像数据的输出(步骤S609)。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模式是单面模式时,已完成图像数据的输出,由此,CPU(A)251使得图像数据输出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当操作模式是双面模式时,背面图像数据还没有被传送到控制器400,并且处理返回到步骤S606。

另一方面,作为步骤S604中的判断的结果,当读取尺寸还没有被确定时,即,当在步骤S601中获得的操作模式是混合模式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12。在混合模式中,多个尺寸的原稿被放在原稿托盘上,由此,当前输送的原稿P的尺寸不总是为通过尺寸检测传感器32或33检测的尺寸。因此,CPU(A)251判断,在混合模式中,由于读取模式等的条件,因此不可能确定读取尺寸,并且,在开始读取操作之后,判断最大规则尺寸的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是否到来(步骤S612)。最大尺寸原稿的例子包含LDR原稿。

当CPU(A)251在步骤S612中判断最大规则尺寸的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已到来(在步骤S612中为“是”)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06。另一方面,当CPU(A)251在步骤S612中判断最大规则尺寸的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还没有到来(在步骤S612中为“否”)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604。

现在将描述当不能确定读取尺寸时如何在步骤S612中判断最大规则尺寸的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是否到来。

当还没有通过使用设置在原稿托盘30上的尺寸检测传感器32和33确定读取尺寸时,基于从引导传感器14检测原稿(ON)时到引导传感器14停止检测原稿(OFF)时输出的马达脉冲的数量,确定原稿的尺寸。但是,当放置引导传感器14的位置接近原稿读取位置时,读取尺寸的确定被延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在以30MHz的输出频率从存储器输出关于最大规则尺寸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输出变得可能的时间已到来(图8中的t3)时,不管当前输送的原稿的尺寸如何,都提供对于开始存储器输出的控制。

图8是示出原稿尺寸未知时的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的时序图。参照图8,LTR表示信纸尺寸片材(A4尺寸),LDR表示小报分类(tabloid ledger)片材(A3尺寸)。与开始30MHz处的原稿P的输出的定时相比,图8中的定时t3至少相同或者更晚。因此,当以定时t3开始存储器输出时,存储器输出从不超出存储器输入。

根据图6中的处理,为了将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260中并然后将图像数据传送到控制器400,根据由用户选择的操作模式设定输出频率。作为结果,实现适于各读取模式的最佳FCOT。

图9是示出在操作模式中对原稿尺寸设定的存储器输出频率的示图。参照图9,当操作模式是单面读取模式时,设定比双面读取模式中的输出频率低的输出频率。当操作模式是单面复印模式时,设定比双面复印模式中的输出频率低的输出频率。当操作模式是规则尺寸复印模式时,设定比不规则尺寸复印模式中的输出频率低的输出频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当以30MHz开始存储器输出的时间(图8中的t3)已到来时,不管当前输送的原稿P的尺寸如何,都提供开始存储器输出的控制,并由此获得后面描述的效果。当原稿的尺寸比最大规则尺寸小时,即使当不能以30MHz的输出频率处的存储器输出的开始定时(图8中的t2)输出原稿时,也允许在确定读取尺寸(图8中的t4)之前开始存储器输出。因此,通过在确定读取尺寸(图8中的t4)之前先开始存储器输出,FCOT得到改善,虽然这依赖于打印机300的输出开始控制(对于不规则尺寸,为对于从盒子109或110等的片材馈送开始控制)的定时、以及性能。

现在将描述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配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配置相同,它们仅在它们的控制构成上不同。现在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实施的图像数据输出处理,重点放在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数据输出处理不同的点。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基于由例如用户通过控制器400的操作单元404选择的操作模式确定存储器输出频率,并且以使用所确定的存储器输出频率而获得的定时从存储器输出图像数据。

但是,存储器输出频率不应总是仅基于操作模式被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关于打印机的图像形成速度或图像形成结束时间的信息,确定更合适的存储器输出频率。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构成的框图。参照图10,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构成与图4中的控制构成的不同在于,读取器控制单元550具有打印机信息获得单元581。打印机信息获得单元581通过控制器700接收关于打印机600的信息。关于打印机600的信息的例子包含图像形成速度或图像形成结束时间。

当打印机600的图像形成速度或针对预定输出频率的图像形成结束时间事先已知时,例如获得图像形成结束时间并且进行比较,以确定更合适的存储器输出频率。例如,当打印机输出时段由于打印机600的性能的改善而变得比存储器输出时段短时,基于图像形成结束时间确定存储器输出频率的方法是有效的。

现在将描述在考虑图像形成结束时间的情况下确定存储器输出频率的图像数据输出处理。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存储于图像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控制器的图像数据输出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根据存储于ROM(A)553中的程序,由控制读取器540的读取器控制单元550的CPU(A)551实施该图像数据输出处理。

当开始图像数据输出处理时,CPU(A)551判断原稿P的读取尺寸是否已被确定(步骤S700)。读取尺寸以参照示出以上的实施例的图6中的步骤S604描述的方式被确定。作为步骤S700中的判断的结果,当读取尺寸被确定(在步骤S700中为“是”)时,CPU(A)551获得由例如用户指定的操作模式(步骤S701)。操作模式可由用户通过控制器700的操作单元704指定,或者通过PC等通过使用应用程序等被指定。

另一方面,当CPU(A)551在步骤S700中判断读取尺寸还没有被确定(在步骤S700中为“否”)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712。具体而言,CPU(A)551判断以30MHz的存储器输出频率输出允许放在原稿托盘30上的最大规则尺寸的原稿的时间是否已到来。作为步骤S712中的判断的结果,当该时间已到来(在步骤S712中为“是”)时,CPU(A)551判断在该时间之前不能确定原稿的尺寸,处理前进到步骤S713。具体而言,CPU(A)551将读取尺寸未知标记设定为ON(步骤S713),处理然后前进到步骤S701。另一方面,当CPU(A)551在步骤S712中判断该时间还没有到来(在步骤S712中为“否”)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700。

然后,在步骤S701中获得操作模式之后,CPU(A)551判断指定的操作模式是否是单面模式(步骤S702)。作为步骤S702中的判断的结果,当指定的操作模式是单面模式(在步骤S702中为“是”)时,CPU(A)551判断指定的操作模式是否是复印模式(步骤S703)。作为步骤S703中的判断的结果,当指定的操作模式是复印模式(在步骤S703中为“是”)时,CPU(A)551判断读取尺寸未知标记是否为OFF(步骤S704)。

作为步骤S704中的判断的结果,当读取尺寸未知标记为OFF(在步骤S704中为“是”)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705、S706或S714,其中,CPU(A)551又实施存储器输出频率确定处理。

现在将描述在步骤S705、S706或S714中实施的存储器输出频率确定处理。在存储器输出频率确定处理中,CPU(A)551对于以低频率(30MHz)从图像存储器(A)560输出图像数据的情况和以正常频率(40MHz)从图像存储器(A)560输出图像数据的情况获得输出结束时间。CPU(A)551然后比较由此获得的输出结束时间与打印机600的打印机输出结束时间,并且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采用哪个存储器输出频率。

经由控制器700通过读取器控制单元500的打印机信息获得单元581获得打印机600的打印机输出结束时间。应当注意,也可通过事先保持各操作模式中的打印机600的打印机输出时段的列表并且计算它们之中的关心的操作模式的时段,获得打印机600的打印机输出结束时间。

图12A~12D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模式的各种处理的时序图。应当注意,在图12A~12D中,为了方便,省略通过控制器700执行图像处理的时段和从控制器700向打印机600输出图像数据的时段。

图12A是打印机速度低的单面模式的时序图。具体而言,图12A中的操作模式是这样一种模式,即,与规则尺寸模式同样,在开始读取操作“之前”确定读取尺寸,并且,打印机600的输出速度比低存储器输出频率(30MHz)时的存储器输出的输出速度“低”。

参照图12A,在以设定为30MHz的存储器输出频率开始存储器输出的情况下(图12A中的t2),与在40MHz处开始存储器输出的情况相比,打印机输出的开始定时更早。由于打印机输出开始定时的前进,打印机输出更快速地完成(图12A中的t7)。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705中的CPU(A)551的判断结果为“是”,由此,处理前进到CPU(A)551又将存储器输出频率设定为“低(30MHz)”的步骤S706。

图12B是打印机速度高的单面模式的时序图。具体而言,图12B中的操作模式是这样一种模式,即,与规则尺寸模式同样,在开始读取操作“之前”确定读取尺寸,并且,打印机600的输出速度比正常存储器输出频率(40MHz)时的存储器输出的输出速度“高”。

参照图12B,在存储器输出频率被设定为30MHz的存储器输出中,以图12B中的定时t2开始存储器输出,并且,在存储器输出频率被设定为40MHz的存储器输出中,以图12B中的定时t3开始存储器输出。由于打印机输出速度比存储器输出速度高,因此,通过控制器700调整打印机600的图像形成的开始定时。作为结果,在任意的情况下,打印机输出的开始定时是图12B中的定时t4,并且,在任意情况下,打印机输出结束时间也为图12B中的定时t6。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705中的CPU(A)551的判断结果为“是”,由此,处理前进到CPU(A)551又将存储器输出频率设定为“低(30MHz)”的步骤S706。

图12C是在开始读取操作“之后”确定读取尺寸并且打印机速度低的时序图。具体而言,图12C中的操作模式是这样一种模式,即,与不规则尺寸模式同样,在开始读取操作“之后”确定读取尺寸,并且,打印机600的输出速度比低存储器输出频率(30MHz)时的存储器输出的输出速度“低”。

参照图12C,在以设定为30MHz的存储器输出频率开始存储器输出的情况下(图12C中的定时t3),与以40MHz开始存储器输出的情况(图12C中的定时t4)相比,图像形成的开始定时更早。由于图像形成的开始定时的前进,打印机输出更快速地完成(图12C中的t5)。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705中的判断结果为“是”,由此,处理前进到CPU(A)551又从候选存储器输出频率选择“低(30MHz)”存储器输出频率的步骤S706。

图12D是在开始读取操作“之后”确定读取尺寸且打印机速度高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具体而言,图12D中的操作模式是这样一种模式,即,与不规则尺寸模式同样,在开始读取操作“之后”确定读取尺寸,并且,打印机600的输出速度比正常存储器输出频率(40MHz)时的存储器输出的输出速度“高”。

参照图12D,在存储器输出频率被设定为30MHz的存储器输出中,以图12D中的定时t3开始存储器输出,并且,在存储器输出频率被设定为40MHz的存储器输出中,以图12D中的定时t4开始存储器输出。但是,由于打印机输出速度比存储器输出速度高,因此通过控制器700调整打印机600的图像形成的开始定时。

但是,不管设定哪个输出频率,打印机输出时段都相同,由此,在任意的输出频率,打印机输出结束时间都是完成存储器输出的时间。因此,在40MHz的存储器输出频率开始存储器输出的情况下,与在30MHz开始存储器输出的情况相比,打印机输出的结束定时更早(图12D中的t7)。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705中的CPU(A)551的判断结果为“否”,由此,处理前进到CPU(A)551又将存储器输出频率设定为“正常(40MHz)”的步骤S714。

再次参照图11,步骤S707~S711中的处理与图6中的步骤S605~S609相同,由此省略其描述。

另一方面,当CPU(A)551在步骤S704中判断读取尺寸未知标记不是OFF而是ON(在步骤S704中为“否”)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706。当读取尺寸未知标记为ON时,图像数据输出结束时间和打印机输出时间均是未知的。出于这种原因,步骤S705中的比较判断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以设定为30MHz的存储器输出频率从图像存储器(A)560开始存储器输出,与图像数据在图12A或图12B中的打印机速度的图案中的任一个中总是以40MHz被输出的情况不同,打印机输出的完成不延迟。因此,CPU(A)551假定当前的读取尺寸是允许放在托盘上的最大规则尺寸,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706。

此时,当在步骤S704中的判断之后得到原稿的尺寸时,存储器输出频率可改变以重新输出图像数据。例如,与当前条件下的存储器输出结束时间对应的打印机输出结束时间和在正常频率重新输出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的打印机输出结束时间相互比较,并且,当发现打印机输出在后一种情况下较早完成时,优选地,存储器输出频率改变以重新输出图像数据。

当CPU(A)551在步骤S702中判断操作模式不是单面模式(在步骤S702中为“否”)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714。此外,当CPU(A)551在步骤S703中判断操作模式不是复印模式(在步骤S703中为“否”)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714。

根据图11中的处理,为了将读取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器(A)560中并然后将图像数据输出到控制器700,还通过使用关于打印机输出结束时间的信息确定输出频率。这实现适于操作模式的最佳FCOT。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在操作模式中对原稿尺寸设定的存储器输出频率的示图。从图13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单面复印模式中,使用比双面复印模式中的存储器输出频率低的存储器输出频率。

其它实施例

也可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于存储介质(也可被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者,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执行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计算机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包含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包含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紧致盘(CD)、数字万用盘(DVD)或蓝光盘(BD)TM)、闪存设备和记忆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更方式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在2015年8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169179的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