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及卡托解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3006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及卡托解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卡托解锁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广泛使用的电子产品中,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都会使用SIM卡等信号卡或存储卡,为了提高用户对电子产品的操作体验,对SIM卡的装卡和取卡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机械按压的取卡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取卡,因此无法保证SIM卡的安全。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目前,软件控制的取卡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即,利用手机内的取卡软件,输入取卡命令后才能取卡;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户的手机遭到外人恶意取卡。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以软件驱动方式取/放卡需要在电子产品开机状态下执行,如果电子产品关机则无法执行取/放卡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卡托解锁方法,在目前的电子设备中增设触发机构与微控制器,使得该电子设备在关机状态下也能实现取/放卡,提高了电子设备使用的便捷性;且通过用户自定义预设解锁信号,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至少一触发机构、卡托、锁定机构以及微控制器;所述壳体具有相连通的容置腔与开口;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且分别连接于微控制器;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卡托时,所述卡托定位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锁定机构解锁所述卡托时,所述卡托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微控制器通过所述触发机构接收机械触发信号;所述微控制器在判定所述机械触发信号为预设的解锁信号时,产生解锁驱动信号;所述锁定机构接收到所述解锁驱动信号时解锁所述卡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卡托解锁方法,应用于包括触发机构、卡托、锁定机构以及微控制器的电子设备,所述卡托解锁方法包括:所述微控制器通过所述触发机构接收机械触发信号;所述微控制器在判定所述机械触发信号为预设的解锁信号时,产生解锁驱动信号;所述锁定机构接收到所述解锁驱动信号时,解锁所述卡托。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触发电子设备上特定的触发机构以及通过触发机构、锁定机构、卡托、微控制器之间的配合,微控制器通过触发机构接收机械触发信号,并发送解锁驱动信号至锁定机构,对卡托进行解锁。在目前采用软件控制取卡的电子设备中增设了触发机构与微控制器,从而实现了电子设备在关闭状态下,能够执行取/放卡的操作,提高了电子设备使用的便捷性;而且用户可以自定义预设的解锁信号,从而避免了电子设备遭到他人恶意取卡,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另外,电子设备还包括功能按键与主处理器;所述功能按键连接于所述卡托且遮盖所述开口;所述功能按键具有用于触发所述触发机构的至少一按压部;所述主处理器连接于所述微控制器;其中,所述微控制器能够将所述机械触发信号发送至所述主处理器。在本实施例中,将能够触发所述触发机构的按压部整合于电子设备的其它功能按键之上,不仅能够避免灰尘从开口进入电子设备,而且实现卡托隐形;从而简化了电子设备的外观,且可以使得外观设计更加灵活化(腾出来更多空间可供外观设计)。

另外,触发机构还连接于所述主处理器;其中,所述触发机构能够将所述机械触发信号发送至所述主处理器。本实施例提供了电子设备的另外一种结构形式,以允许主处理器直接从触发机构接收机械触发信号。

另外,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且对应于所述卡托;其中,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卡托时,所述弹性件抵持于所述卡托且具有朝向所述开口的回弹力;所述锁定机构解锁所述卡托时,所述卡托在所述回弹力的作用下伸出所述壳体。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实现了卡托的自动弹出,当锁定机构对卡托进行解锁后,使卡托在回弹力的作用下从电子设备的容置腔中部分或全部弹出电子设备的壳体,方便取/放卡。

另外,锁定机构包括驱动件与插销;所述卡托具有插槽;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卡托时,所述插销插设在所述插槽中;所述锁定机构解锁所述卡托时,所述插销脱离所述插槽;其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插销插设至所述插槽中或脱离所述插槽。本实施例提供了锁定机构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另外,微控制器在判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将所述机械触发信号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处理器;所述主处理器在判定所述机械触发信号并非功能按键信号,且判定所述机械触发信号为所述解锁信号时,产生所述解锁驱动信号;所述主处理器通过所述微控制器将所述解锁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锁定机构。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在开机状态时,以机械方式对卡托进行解锁。

另外,卡托解锁方法包括:所述主处理器接收到软件触发的解锁信号时,产生所述解锁驱动信号;所述主处理器通过所述微控制器将所述解锁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锁定机构。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开机状态时,可以通过软件驱动方式对卡托进行解锁,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卡托解锁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卡托解锁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图2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1、触发机构12、卡托13、锁定机构14以及微控制器15。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11包括电子设备的上壳以及由上壳弯折形成的侧壳,壳体11具有相连通的容置腔与开口,开口位于侧壳上,容置腔用于放置卡托13,卡托13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SIM卡或其他芯片卡;触发机构12与锁定机构14分别固定于壳体11且分别连接于微控制器15,实际应用中,微控制器15为低功耗处理芯片;实际上的,电子设备还包括主处理器17与供电电源18,如图2所示,主处理器17与微控制器15均连接于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18,所以当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即主处理器不工作时,微控制器可以独立工作。

具体地,当卡托13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机构14将卡托13固定在容置腔中;当根据实际需求需要取/放卡时,需使卡托13伸出电子设备的壳体,此时,用户触发触发机构12,微控制器15通过触发机构12接收机械触发信号,当微控制器15判定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且判定机械触发信号为解锁信号时,产生解锁驱动信号,并发送至锁定机构14。锁定机构14接收到解锁驱动信号后,对卡托13进行解锁,使卡托13能够从电子设备壳体11上的开口全部或部分的伸出,便于执行取/放卡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触发机构12包括至少一个机械开关,较佳的,可以采用锅仔片作为机械开关,锅仔片例如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具体的,壳体11的容置腔内设置有柔性电路板,锅仔片设置于柔性电路板上,使锅仔片的馈点与柔性电路板的露铜接触。

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14可以是任何一种可以达成该功能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对锁定机构14的结构不作限制。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对于目前采用软件控制取卡的电子设备而言,增设触发机构与微控制器;由于微控制器在该电子设备在关机状态下,微控制器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因此,即使在关机状态下,微控制器还是能够通过接收触发机构的触发信号实现取/放卡的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能在开机状态下进行软件取卡而言,提高了电子设备使用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在开机状态下,同样能够通过触发机构与微控制器实现机械取卡,取卡过程与电子设备在关机状态下的取卡过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本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功能按键1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功能按键16连接于卡托13且能够遮盖住壳体上的开口;其中,功能按键16包括按压部161、按压部162(本实施例中按压部的数目也可为一个)以及连接两个按压部的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卡托13;电子设备的主处理器17连接于微控制器15。

具体地,本实施例将能够触发触发机构12的按压部161、按压部162整合于电子设备的功能按键16之上,当根据实际需求需要取/放卡时,用户按压功能按键16上的按压部161或按压部162,触发触发机构12,微控制器15通过触发机构12接收机械触发信号。当微控制器15判定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将机械触发信号发送至电子设备的主处理器17。主处理器17能够识别触发信号是否为功能按键信号,且能够识别触发信号是否为解锁信号。当触发信号为解锁信号时,产生解锁驱动信号,并通过微控制器15发送至锁定机构14,锁定机构14对卡托13进行解锁,使卡托13能够通过电子设备壳体11上的开口全部或部分的伸出,便于执行取/放卡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电子设备开机状态下主处理器17接收机械触发信号的另一种方式。具体地,触发机构12可以直接连接于主处理器17;当触发机构12被触发时,允许主处理器17直接从触发机构12接收机械触发信号。

通过本实施例的设计方式,将能够触发所述触发机构的按压部整合于电子设备的其它功能按键之上,不仅能够避免灰尘从开口进入电子设备,而且实现卡托隐形;从而简化了电子设备的外观,且可以使得外观设计更加灵活化(腾出来更多空间可供外观设计)。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本实施方式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件18。本实施例中,以一个弹性件进行说明,然不限于此;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弹性件的数目。

具体地,如图4所示,弹性件18的一端固定于容置腔的腔壁,这样,腔壁能够为弹性件18提供支撑,使弹性件18具有受力点,弹性件18的另一端对应于卡托13,具体而言,可以在卡托13的一侧设置一凸出的限位块131,弹性件18对应于卡托13的一端抵顶在限位块131上;当卡托13被锁定机构14锁定时,卡托13位于容置腔中,此时弹性件18处于被压缩状态,因此弹性件18对卡托13具有朝向开口方向的回弹力;当锁定机构14对卡托13解锁后,被压缩的弹性件18便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其抵顶的卡托13弹出,卡托13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全部或部分地伸出壳体。

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8的位置设置还可以如图5所示,弹性件18的一端固定于容置腔的腔壁,另一端抵顶在卡托13的底端的任意位置。较佳的,可以是卡托13底端的中心位置,从而平衡卡托13受到的回弹力,使卡托13在被弹出过程中能够从开口直线弹出,避免发生卡住现象,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件可以是弹性性能好的弹片、橡胶件等,均能实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本实施方式对此并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实现了卡托的自动弹出,当锁定机构对卡托进行解锁后,使卡托在回弹力的作用下从电子设备的容置腔中部分或全部自动弹出电子设备的壳体,方便取/放卡。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本实施方式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锁定机构14包括驱动件141与插销142;卡托13具有插槽132;其中,卡托13上的插槽132与锁定机构14之间互相配合,锁定机构14的驱动件141用于驱动插销142插设至插槽131中或脱离插槽131。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41驱动插销142插设至插槽132中时,卡托13被锁定机构14固定在容置腔中,处于锁定状态;驱动件141驱动插销142脱离插槽131时,卡托13在弹出件18回弹力的作用下弹出电子设备的壳体,实现解锁。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件141可以是电磁铁,插销142可以是弹簧插销。当卡托13锁定在容置腔中时,弹簧插销142为正常未压缩状态,即,弹簧插销142插设在插槽132中将卡托13锁定;当需要卡托13弹出壳体时,按压功能按键16上的按压部161或按压部162,触发所述的触发机构12,微控制器15通过触发机构12接收机械触发信号,并发送解锁驱动信号至锁定机构14;锁定机构14接收到解锁驱动信号后,电磁铁141通电产生电磁力,磁力作用吸引弹簧插销142,使弹簧插销142的弹簧部分被压缩,从而将弹簧插销142从卡托13的插槽131中拉开,即,弹簧插销142脱离插槽131,从而解除卡托13的锁定状态,此时,卡托13在弹性件18回弹力的作用下弹出壳体。预定时间(如2秒)后,电磁铁断电,磁力消失,弹簧插销142复位,当执行完取/放卡操作需要将卡托13推入容置腔中时,可以再次触发触发机构12,电磁铁141通电产生电磁力,弹簧插销142的弹簧部分被压缩,同时将卡托13推入容置腔中,预定时间(如2秒)后,电磁铁断电,磁力消失,弹簧插销142复位,即弹簧插销142插设至卡托13的插槽131中,对卡托13进行锁定。

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件141还可以是气缸,插销142可以是弹簧插销也可以是普通插销。此时,将插销142固定于气缸臂的顶端,卡托13处于锁定状态时,气缸臂伸出气缸,插销142插设在卡托13的插槽131中;需要执行取/放卡操作时,按压功能按键16上的按压部161或按压部162,触发触发机构12,微控制器15通过触发机构12接收机械触发信号,在脉冲信号的控制下,气缸臂缩回气缸中,插销142在气缸臂的作用下,脱离插槽131,卡托13在弹性件18回弹力的作用下弹出壳体,从而解除卡托13的锁定状态。预定时间(如2秒)后,气缸臂复位;当需要将卡托13推入容置腔中时,再次触发触发机构12,气缸臂在脉冲信号控制下,带动插销142缩回气缸中,同时将卡托13推入容置腔中,气缸臂伸出气缸,插销142在气缸臂作用下插设至插槽131中,对卡托13进行锁定。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卡托解锁方法,流程如图7所示,具体解释如下。

步骤701,微控制器通过触发机构接收机械触发信号。

当需要执行取/放卡操作时,用户触发触发机构使得触发机构产生机械触发信号,此时,微控制器通过触发机构接收机械触发信号。

步骤702,微控制器判断机械触发信号是否为预设的解锁信号。若是,则进入步骤703;若否,则流程结束。

解锁信号既可以是电子设备出厂时默认设置的,也可以后期由电子设备的用户自定义设置。解锁信号可以是按键按压次数和/或按压键顺序的不同组合;例如,请参考图3,解锁信号可以包括:对应于按压部161的连续5次按压信号(即对按压部161连续5次按压);或者,对应于按压部161的连续2次按压信号及对应于按压部162的连续2次按压信号;以上仅为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或者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解锁信号。

较佳的,机械触发信号可以为微控制器在预设时长内通过触发机构接收到的信号。具体而言,电子设备内储存有预设时长,在接收到第一次按压信号时,以预设时长倒计时;并判断在倒计时至0时,机械触发信号是否接收完成;若接收完成,则进行机械触发信号与解锁信号的比较;否则,判定输入失败,还可以发出输出超时的提示信息。本实施方式对机械触发信号的输入是否超时的具体判断方式不作任何限制,以上仅为举例说明;本领域中一切可以作为输入超时判断的判断方式均可应用于此。

步骤703,微控制器产生解锁驱动信号。

本步骤中,微控制器产生解锁驱动信号并发送至锁定机构。

步骤704,锁定机构接收到解锁驱动信号时,解锁卡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电子设备开机时,还可以采用软件触发的方式对卡托进行解锁。主处理器接收到由软件触发的解锁信号时,产生解锁驱动信号;主处理器通过微控制器将解锁驱动信号发送至锁定机构,实现以软件驱动方式对卡托进行解锁。

举例说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安装有卡托解锁应用程序及用于卡托解锁的软件解锁密码。当需要对卡托进行解锁时,主处理器运行该应用程序,通过电子设备的输入界面输入密码,主处理器判断出该输入密码与预存的软件解锁密码匹配时,产生解锁驱动信号。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由用户自定义设置解锁信号的方法,能够避免电子设备遭到他人恶意取卡,有效保护了电子设备用户的隐私安全。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卡托解锁方法,本实施方式是对第五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微控制器还用于将机械触发信号发送至电子设备的主处理器,具体流程如图8所示。

实际上的,本实施例应用于触发触发机构的按压部整合于电子设备的功能按键之上的电子设备(如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子设备)。

步骤801,微控制器通过触发机构接收机械触发信号。

本步骤与步骤701对应大致相同,在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02,微控制器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若是,进入步骤803;若否,进入步骤810。

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器内部具有一个状态标识,以表示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或处于关机状态。例如,状态标识为1时,表示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状态标识为0时,表示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然不限于此。

步骤803,微控制器将机械触发信号发送至电子设备的主处理器。

需要对卡托进行解锁时,用户触发触发机构使得触发机构产生机械触发信号,微控制器通过触发机构接收机械触发信号。由于用于触发触发机构的按压部整合于电子设备的功能按键之上,当电子设备开机状态时触发触发机构产生的机械触发信号,既可以是用于实现电子设备应用功能的功能按键信号,也可以是实现卡托解锁的解锁信号,所以需要电子设备的主处理器判断机械触发信号是否为功能按键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微控制器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判定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开机状态。例如,微控制器将机械触发信号发送至主处理器后,可以判断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发送成功。若发送成功,表征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即主处理器正在工作),此时由主处理器对机械触发信号进行处理;若发送失败,表征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即主处理器不在工作),此时,微控制器对机械触发信号进行处理(即如第五实施例所述的方式)。

步骤804,主处理器判断机械触发信号是否为功能按键信号。若是,则调出功能按键所对应的具体功能进入步骤809;若否,则进入步骤805。

步骤805,主处理器判断机械触发信号是否为解锁信号。若是,则进入步骤806;若否,则流程结束。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解锁信号与步骤702中所述的解锁信号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06,主处理器产生解锁驱动信号。

步骤807,主处理器通过微控制器将解锁驱动信号发送至锁定机构。

步骤808,锁定机构接收到解锁驱动信号时,解锁卡托。

步骤809,调出功能按键所对应的具体功能。

步骤810,微控制器判断机械触发信号是否为预设的解锁信号。

步骤811,微控制器产生解锁驱动信号。然后进入步骤808。

本实施例中步骤810、步骤811与第五实施例中的步骤702、步骤703相比仅仅是执行主体不同(本实施例中执行主体是主处理器,第五实施例中执行主体是微控制器),其余过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在开机状态下,也能够以机械触发方式对卡托进行解锁。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二、第三或第四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第三或第四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第三或第四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第三或第四实施方式中。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