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449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有些图像形成装置搭载着对图像形成之后的纸面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部。

利用由该图像读取部获得的读取图像,能够执行各种校正,如对已形成图像的位置偏差的检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被称为阴影校正的图像读取部的亮度不均的修正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检测图像的位置偏差时,为了读取纸面,在隔着纸面与图像读取部相对的位置配置表面为白色的背景部件作为反射板;但在校正时,为了读取表面为基准色的色样部件,需要在与图像读取部相对的位置无纸张介入地配置色样部件。

为了根据读取对象的不同而对背景部件和色样部件进行切换,如图10所示,可使用在侧面具备背景部件f1和色样部件f2的多棱柱体f。例如,在检测图像的位置偏差时,旋转多棱柱体f而在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位置配置背景部件f1,从而读取纸张p的表面;在执行校正时,旋转多棱柱体f而在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位置配置色样部件f2,在纸张p和纸张p之间读取色样部件f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17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273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纸张是被裁切为规定尺寸的裁切纸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由于纸张p和纸张p之间具有间隔,故而有机会读取位于纸张p之下的色样部件f2。

但是,在纸张是诸如卷筒纸这样的长纸时,由于纸张被连续地输送,因而不存在纸张和纸张之间的间隔,即使在图像形成的停止中也会在输送路径上留有纸张,所以图像读取部无法读取配置于纸张之下的色样部件。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使用长纸的情况下,也可以切换以背景部件作为背景的纸面的读取和色样部件的读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部,利用输送部件输送长纸,在该长纸上形成图像;

图像读取部,读取利用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有图像的长纸纸面;

背景部件及色样部件,可配置在与所述图像读取部相对的位置;

以所述长纸通过所述图像读取部与所述背景部件之间,且避免出现在所述色样部件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的方式,利用所述输送部件输送所述长纸,

通过移动所述图像读取部,或者通过移动所述背景部件、所述色样部件及所述输送部件,在所述图像读取部与所述背景部件隔着所述长纸相对的第一配置和所述图像读取部与所述色样部件相对的第二配置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件与所述背景部件及所述色样部件的移动联动而移动,由此变更所述长纸的输送路径,以使在从所述第一配置向所述第二配置切换时,所述长纸从与所述图像读取部相对的位置退避,在从所述第二配置向所述第一配置切换时,所述图像读取部与所述长纸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第二方面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调整所述长纸的输送速度,以使所述长纸的张力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变更前后恒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景部件或所述色样部件在其与所述图像读取部相对的表面具备多个色域,

调整所述图像读取部的移动量,或者调整所述背景部件、所述色样部件及所述输送部件的移动量,以使所述背景部件或所述色样部件所具备的各色域与所述图像读取部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件具备配置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一个或多个松紧调节辊,

在从所述第一配置向所述第二配置切换时,通过所述松紧调节辊移动,在与所述图像读取部相对的位置停止所述长纸的输送。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长纸的情况下,也能够切换以背景部件作为背景的纸面的读取和色样部件的读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按功能进行表示的框图。

图3a是对图像读取部和背景部件隔着长纸相对的第一配置进行表示的正视图。

图3b是对图像读取部和色样部件相对的第二配置进行表示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像形成中切换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色样部件所具备的多个色域中,切换了与图像读取部相对的色域时的第二配置的图。

图6是表示从第一配置向第二配置切换时的输送路径的其他变更例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作为多棱柱体的背景部件和色样部件的例子的正视图。

图8a是表示使用了松紧调节辊时的第一配置的正视图。

图8b是表示使用了松紧调节辊时的第二配置的正视图。

图9是对多个松紧调节辊的使用例进行表示的正视图。

图10是纸张为裁切纸的情况下对背景部件和色样部件的切换例进行表示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g:图像形成装置

11:控制部

20:图像形成部

30:图像读取部

41:背景部件

411、412:背景色的色域

42:色样部件

421~425:基准色的色域

50:输送部件

51~56:辊

57:松紧调节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g的示意性结构。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g具备利用辊、带等输送部件50输送长纸,在该长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0。长纸是指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长于自图像形成装置g的供纸位置到排纸位置的输送路径长度的卷筒纸等纸张。

另外,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g具备图像读取部30,利用图像读取部30读取长纸纸面,可实施图像的位置偏差、缺陷等的检查或各种校正。

图像形成装置g具备能够移动到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位置的背景部件41及色样部件42,在检查图像时切换至图像读取部30和背景部件41隔着长纸相对的第一配置,在执行校正时切换至图像读取部40和色样部件42相对的第二配置。

图2将图像形成装置g的结构按功能进行表示。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g具备:控制部11、存储部12、操作部13、显示部14、通信部15、图像生成部16、图像读取部17、图像存储器18、图像处理部19、图像形成部20及图像读取部30。

控制部11读取储存于存储部12的程序,通过执行该程序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g的各部。控制部11可由cpu(centralprocessingunit)、ram(randomaccessmemory)等构成。

例如,控制部11利用图像处理部19对由图像生成部16或图像读取部17生成的原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基于图像处理后的原图像,利用图像形成部20使图像形成在长纸上。

在检查图像的位置偏差或缺陷等时,控制部11进行移动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输送部件50的控制,从而切换至图像读取部30和背景部件41隔着长纸相对的第一配置,由图像读取部30进行以背景部件41作为背景的长纸纸面的读取。

在对长纸纸面的读取图像进行阴影校正之后,控制部11将其与检测完毕的正常图像进行比较,若有阈值以上的差值,就作为位置偏差或缺陷等异常检出。

在阴影校正值的调整或形成图像的浓度调整等校正的执行时,控制部11进行移动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输送部件50的控制,从而切换至图像读取部30和色样部件42相对的第二配置,由图像读取部30进行色样部件42的读取。

在对色样部件42的读取图像进行阴影校正之后,控制部11将其与基准色的图像进行比较,根据差值算出阴影校正值,或更新图像处理部19用于颜色转换的查找表。

存储部12储存有能够由控制部11读取的程序、在程序执行时所使用的数据等。作为存储部12,可使用硬盘等大容量存储器。

如图1所示,作为用户界面,操作部13及显示部14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g的上部。

操作部13生成与用户的操作相对应的操作信号,并输出至控制部11。作为操作部13,可例举按键、与显示部14一体构成的触摸面板等。

显示部14按照控制部11的指示显示操作画面等。作为显示部14,可使用lcd(liquidcrystaldisplay)、oeld(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display)等。

通信部15与客户端、服务器、其他的图像形成系统等网络上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例如,通信部15经由网络从客户端接收以页面描述语言(pdl:pagedescriptionlanguage)描述的数据(以下,称作pdl数据)。

图像生成部16对通信部15所收到的pdl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生成位图格式的原图像。原图像的各像素具有c(青)、m(品红)、y(黄)及k(黑)这四种颜色的像素值。像素值是表示图像灰度的数据值,例如8bit的数据值表示0~255阶的灰度。

图像读取部17如图1所示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扫描部等构成,其读取放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面,生成位图格式的原图像。由图像读取部17生成的原图像,各像素具有r(红)、g(绿)及b(蓝)这三种颜色的像素值。通过未图示的颜色转换部对该原图像进行颜色转换,使其成为具有c、m、y及k这四种颜色的像素值的原图像。

图像存储器18是暂时保存由图像生成部16或图像读取部17所生成的原图像的缓冲存储器。作为图像存储器18,可使用dram(dynamicram)等。

图像处理部19从图像存储器18读取原图像,实施浓度校正处理、半色调处理等图像处理。

浓度校正处理是指,将原图像的各像素的像素值转换成修正后的像素值,以使长纸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与目标浓度相一致。

半色调处理是指,用于模拟再现半色调的处理,是例如误差扩散处理、采用有序抖动算法的屏幕处理等。

图像形成部20根据由图像处理部19执行图像处理后的原图像的各像素的像素值,在长纸上形成由c、m、y及k这四种颜色构成的图像。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20具备四个写入单元21、中间转印带22、二次转印辊23、定影装置24及供纸托盘25。

四个写入单元21沿着中间转印带22的带面直列(串联)配置,形成c、m、y及k各颜色的图像。除了形成的图像颜色不同以外,各写入单元21在结构上相同,如图1所示,具备光扫描装置2a、感光体2b、显影部2c、带电部2d、清洁部2e及一次转印辊2f。

在图像形成时,在各写入单元21中,在利用带电部2d使感光体2b带电之后,通过根据原图像由光扫描装置2a射出的光束在感光体2b上进行扫描,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部2c供给调色剂等色材而进行显影,在感光体2b上形成图像。

将分别形成于四个写入单元21的感光体2b上的图像通过各自的一次转印辊2f依次重叠转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2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22上形成由各颜色构成的图像。在一次转印之后,利用清洁部2e除去残留在感光体2b上的色材。

图像形成部20利用输送部件50放出卷筒状的长纸进行输送,利用二次转印辊23将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2转印(二次转印)至长纸上。图像形成部20利用定影装置24加热及加压转印有该图像的长纸,在实施定影处理之后,通过输送部件50卷取长纸。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20可以具备裁切纸的供纸托盘25和可将裁切纸正反翻转的输送路径26,能够在裁切纸的单面或双面形成图像。裁切纸是指被裁切成a4尺寸等规定尺寸的纸张。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30配置在图像形成之后的长纸的输送路径上,读取该长纸纸面而生成位图格式的读取图像。

作为图像读取部30,可使用带有ccd(chargecoupleddevice)等摄像元件的线传感器或区域传感器等。

背景部件41及色样部件42以可移动至与该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位置的方式在长纸的输送路径上排列配置。

背景部件41具有白色或黑色等背景色的表面,起到在图像读取部30读取长纸纸面时的反射板的功能。色样部件42具有基准色的表面。

由于图像检查时的读取对象是长纸,故而在检查时切换至第一配置,使图像读取部30与长纸相对,并使背景部件41位于长纸的背面,另一方面,由于校正时的读取对象是色样部件42,故而在校正时需要切换至第二配置,使色样部件42代替长纸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

图3a表示图像读取部30和背景部件41隔着长纸相对的第一配置,图3b表示图像读取部30和色样部件42相对的第二配置。

如图3a及图3b所示,背景部件41和色样部件42沿长纸的输送方向y排列配置,高度方向z上的位置基本相同。背景部件41在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表面具有普通读取用的白色色域411和防透印用的黑色色域412。另外,色样部件42在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表面具有用于阴影校正的白色色域412和c、m、y及k各色域422~425。

在色样部件42的前后方配置有作为输送部件50的四个辊51~54。

通过各辊51~54形成有改变长纸在高度方向z上的位置的输送路径,使所输送的长纸在通过了图像读取部30和背景部件41之间后,通过色样部件42的下方。根据这种输送路径,如图3b所示,能够以在第二配置中避免出现在图像读取部30和色样部件42之间的方式输送长纸。

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辊51及52能够沿长纸的输送方向y移动。

作为这样的移动机构,不做特别的限定,可使用例如马达、与马达的输出轴连结的齿轮、卷挂于齿轮而旋转的定时带等。将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辊51、52与定时带连结,利用马达来旋转驱动定时带,由此能够使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辊51、52沿输送方向y线状移动。

辊51、52与背景部件41及色样部件42的移动联动而移动,由此,能够变更长纸的输送路径,以使在从第一配置向第二配置切换时,如图3b所示,长纸从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位置退避,并且,在从第二配置向第一配置切换时,如图3a所示,使图像读取部30与长纸相对。

图4表示在图像形成中切换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时的图像形成装置g的处理步骤。

在图像形成中,为了通过图像读取部30读取长纸纸面进行图像检查,如图3a所示,处于图像读取部30和背景部件41隔着长纸相对的第一配置。在此,如果从上一次执行校正时起经过了一定时间,就执行校正。

如图4所示,当控制部11判断已到了开始校正的时刻(步骤s1:y)时,进行移动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辊51、52的控制,切换至图像读取部30和色样部件42相对的第二配置(步骤s2)。

具体地,如图3b所示,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辊51、52一同向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移动,直至色样部件42抵达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位置。辊51、52通过移动变更长纸的输送路径,由此,色样部件42和图像读取部30能够不隔着长纸相对,图像读取部30能够读取色样部件42的基准色。

通过对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各辊51、52的移动量进行调整,即使从色样部件42的色域421~425之中,也能够选出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色域。由此,图像读取部30能够读取色样部件42的多个基准色中的任意的基准色。在第一配置中也同样地,通过移动量的调整,能够从背景部件41的色域411及412中选出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色域。

图5表示将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色样部件42的色域421变更为色域422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切换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时的输送路径的变更方式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图3a及图3b表示以辊51、52在移动中不改变输送路径的长度的方式变更输送路径的例子,但也可以只有一方的辊51移动,由此,如图6所示变更输送路径。

如图6所示,在输送路径的长度因输送路径的变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优选地,变更长纸的输送速度,以使长纸的张力在输送路径的变更前后恒定。由此,能够防止长纸的粘纸或松弛等输送不良。

例如,在从图3a所示的第一配置切换到图6所示的第二配置的情况下,由于输送路径的长度变长,故而减慢输送速度。相反地,在从图6所示的第二配置切换到图3a所示的第一配置的情况下,由于输送路径的长度变短,故而加快输送速度即可。

另外,背景部件41及色样部件42也可以是旋转的多棱柱体,而不是上述的板状部件。

图7表示作为多棱柱体的背景部件41及色样部件42的例子。

如图7所示,背景部件41在三菱柱体的侧面具备色域411及412。另外,色样部件42在六棱柱体的侧面具备色域421~425。这种背景部件41及色样部件42能够通过旋转切换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色域。由于与板状部件相比,能够减少背景部件41及色样部件42的移动量,并能够缩短配置的切换时间,故而是优选的。

图像形成装置g还能够在与图像形成部30相对的位置停止长纸的输送。

图8a及图8b表示图像形成装置g具备配置在图像读取部30的输送方向y上游侧的松紧调节辊57的情况下的构成例。

在从第一配置向第二配置的切换时,如图8b所示,当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辊51、52向输送方向y上游侧移动时,松紧调节辊57与该移动联动地向高度方向z下侧移动,吸收因辊51、52的移动而产生的长纸的松弛。由此,能够停止松紧调节辊57后面的长纸的输送。

当色样部件42的读取结束,切换到图像读取部30与背景部件41相对的第一配置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松紧调节辊57只要与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辊51、52的向输送方向y下游侧的移动联动地向高度方向z上侧移动即可。由此,能够再度开始松紧调节辊57后面的朝向输送方向y下游的长纸的输送。

如图9所示,如果使用多个松紧调节辊57,就能够加长在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位置处的长纸的输送停止时间。

在输送停止时,配置在高度方向z上侧的各松紧调节辊57进一步向上侧移动,配置在高度方向z下侧的各松紧调节辊57进一步向下侧移动。也可以与目标输送停止时间相应地对多个松紧调节辊57中的移动的松紧调节辊57的数量、移动量进行调整。

在从第一配置切换到第二配置之后,图像读取部30开始色样部件42的读取(步骤s3)。然后,当完成读取时(步骤s4:y),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辊51、52移动而切换到图像读取部30与背景部件41隔着长纸相对的第一配置(步骤s5)。

例如,在处于图3b所示的第二配置的情况下,向输送方向y下游侧移动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辊51、52,直至如图3a所示的背景部件41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位置,由此能够向第一配置进行切换。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g具备:图像形成部20,其利用输送部件50输送长纸,在该长纸上形成图像;图像读取部30,其读取利用图像形成部20形成有图像的长纸纸面;背景部件41及色样部件42,其可配置在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的位置;以长纸通过图像读取部30与背景部件41之间,且避免出现在色样部件42与图像读取部30之间的方式,利用输送部件50输送长纸,通过移动背景部件41、色样部件42及输送部件50,在图像读取部30与背景部件41隔着长纸相对的第一配置和图像读取部30与色样部件42相对的第二配置之间进行切换。

由此,在使用长纸的情况下,也能够切换以背景部件41作为背景的纸面的读取和色样部件42的读取。还不需要为了进行校正而停止长纸的输送并将其暂时从输送路径卸除的作业,能够在图像形成中进行校正,故而能够维持良好的画质。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图像读取部30的位置并变更背景部件41及色样部件42的位置,由此在图像读取部30与背景部件41隔着长纸相对的配置和图像读取部30与色样部件42相对的配置之间进行切换。由于图像读取部30是高精密设备,其体积也大于背景部件41等,故而移动背景部件41及色样部件42来进行位置调整确实较为容易,但也可以通过移动图像读取部30的位置来切换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在移动图像读取部30的情况下,只要调整其移动量,使背景部件41或色样部件42所具备的各色域与图像读取部30相对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