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摄像界面设置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存储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7743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摄像界面设置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存储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摄像界面设置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随着网络和技术朝着越来越宽带化的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另一方面,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这也给移动终端增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目前移动终端摄像界面的拍摄画面与摄像功能共享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限缩了拍摄画面的大小,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不良影响,若将摄像功能隐藏,用户无法直观了解各摄像功能所处的具体位置,对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摄像操作造成不便,影响移动终端的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摄像界面设置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存储装置,能够改善移动终端的用户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摄像界面设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至少一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内部凹陷,以形成凹陷区,凹陷区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边缘的切线与对应显示屏幕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区域为辅助显示区,显示屏幕除辅助显示区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

将主显示区设置为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显示区,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将辅助显示区设置为移动终端的拍摄功能显示区,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移动终端获取拍摄对象并将其显示于主显示区,辅助显示区显示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辅助移动终端完成摄像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基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摄像界面设置方法,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幕,显示屏幕至少一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内部凹陷,以形成凹陷区,凹陷区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边缘的切线与对应显示屏幕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区域为辅助显示区,辅助显示区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显示屏幕除辅助显示区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主显示区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存储有程序数据,该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的摄像界面设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至少一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内部凹陷,以形成凹陷区,凹陷区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边缘的切线与对应显示屏幕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区域为辅助显示区,显示屏幕除辅助显示区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

将主显示区设置为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显示区,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将辅助显示区设置为移动终端的拍摄功能显示区,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移动终端获取拍摄对象并将其显示于主显示区,辅助显示区显示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辅助移动终端完成摄像动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与拍摄功能共享移动终端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形成有凹陷区,显示屏幕上对应凹陷区的区域为辅助显示区,其余区域为主显示区,通过将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在辅助显示区上显示,主显示区则显示移动终端所获取的拍摄对象,能够不限缩移动终端拍摄画面大小,同时用户能够直观了解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所处位置,进而改善移动终端的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摄像界面设置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摄像界面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第一驱动芯片以及第二驱动芯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存储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摄像界面设置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至少一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内部凹陷,以形成凹陷区,凹陷区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边缘的切线与对应显示屏幕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区域为辅助显示区,显示屏幕除辅助显示区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

s101:将主显示区设置为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显示区,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将需要拍摄的对象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捕捉,移动终端将拍摄对象的捕捉结构通过主显示区展示给用户,以让用户确认其所要拍摄的对象,又或者是让用户确认是否对其通过移动终端捕捉的拍摄对象进行拍摄,主显示区则为移动终端所捕捉拍摄对象的展示区域,为移动终端显示屏幕的一部分。

s102:将辅助显示区设置为移动终端的拍摄功能显示区,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

在本实施例中,将显示屏幕的辅助显示区作为移动终端的拍摄功能显示区,对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进行显示,用户可以在辅助显示区通过拍摄功能按钮对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进行调整,以调整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达到用户所需对拍摄结果的要求。

s103:移动终端获取拍摄对象并将其显示于主显示区,辅助显示区显示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辅助移动终端完成摄像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捕捉其所要获取的拍摄对象,移动终端将按照用户要求捕捉的拍摄对象显示于主显示区,以便用户对拍摄对象进行相应拍摄操作,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显示屏幕的辅助显示区上显示的拍摄功能按钮对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进行控制调整,以对移动终端所捕捉拍摄对象的拍摄画面进行调整,进而满足用户对拍摄结果的要求。

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移动终端显示屏幕上的辅助显示区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以及主显示区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通过拍摄功能按钮对拍摄状态信息进行控制调整,以对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进行调整,能够不限缩移动终端拍摄画面大小,同时用户能够直观了解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所处位置,进而改善移动终端的用户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2-3,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摄像界面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的显示屏幕301至少一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301内部凹陷,以形成凹陷区302,凹陷区302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301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301边缘的切线303与对应显示屏幕301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301区域为辅助显示区304,显示屏幕301除辅助显示区304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305。

可选地,本实施例以移动终端300的显示屏幕301相对两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301内部凹陷,以形成正对设置且为对称结构的两个凹陷区302为例进行详细阐述,并非因此对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凹陷区302的相对位置以及数量造成限定,该两个凹陷区302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301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301边缘的切线303与对应显示屏幕301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301区域为辅助显示区304,显示屏幕301除辅助显示区304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305,也就是移动终端300的显示屏幕301呈“h”型,提高移动终端300显示屏幕301的屏占比,同时利用显示屏幕301的辅助显示区304显示移动终端300摄像界面的拍摄状态信息306以及拍摄功能按钮307,而主显示区305显示移动终端300摄像界面的拍摄画面308,在不限缩移动终端300摄像界面的拍摄画面308的显示区域大小的前提下,用户能够直观了解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状态信息306以及各拍摄功能按钮307所处位置。

显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移动终端300的显示屏幕301形成凹陷区302的边缘可以为任意一侧边缘或多侧边缘,且各凹陷区302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为正对或不正对等,各凹陷区302大小形状也可一致,也可不一致,移动终端300的显示屏幕301呈异型结构,凹陷区302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301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301边缘的切线303与对应显示屏幕301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301区域为辅助显示区304,显示屏幕301除辅助显示区304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305。

s201:将主显示区305设置为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画面308显示区,用于显示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画面308;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将需要拍摄的对象通过移动终端300进行捕捉,移动终端300将拍摄对象的捕捉结构通过主显示区305展示给用户,以让用户确认其所要拍摄的对象,又或者是让用户确认是否对其通过移动终端300捕捉的拍摄对象进行拍摄,主显示区305则为移动终端300所捕捉拍摄对象的展示区域,为移动终端300显示屏幕301的一部分。

s202:将辅助显示区304设置为移动终端300的拍摄功能显示区,用于显示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状态信息306以及拍摄功能按钮307;

在本实施例中,将显示屏幕301的辅助显示区304作为移动终端300的拍摄功能显示区,对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状态信息306以及拍摄功能按钮307进行显示,用户可以在辅助显示区304通过拍摄功能按钮307对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状态信息306进行调整,以调整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画面308,达到用户所需对拍摄结果的要求。

可选地,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状态信息306可以包括移动终端300的拍摄分辨率信息、拍摄形式信息以及拍摄焦距信息等,描述移动终端300执行摄像动作时拍摄对象在移动终端300上拍摄画面308中的显示状况,拍摄分辨率信息为拍摄画面308分辨率信息,可以为480p、720p以及1080p等多种分辨率,拍摄形式信息为移动终端300所执行的摄像动作的种类信息,可以为拍摄图像、拍摄视频或者是拍摄全景图像等多种形式,拍摄焦距信息则为移动终端300获取拍摄对象的焦距大小信息,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拍摄状态信息306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情形,例如拍摄效果信息(画面复古、画面柔和以及画面亮丽等)等均可为本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300拍摄状态信息306,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移动终端300的拍摄功能按钮307可以包括移动终端300的拍摄分辨率调整按钮、拍摄形式调整按钮以及拍摄焦距调整按钮等,对移动终端300执行摄像动作时拍摄对象在移动终端300上拍摄画面308中的显示状况进行调整,拍摄分辨率调整按钮为对拍摄画面308分辨率信息进行调整的功能按钮,以满足用户对拍摄画面308分辨率的需求,拍摄形式调整按钮为对移动终端300所执行摄像动作的种类进行调整,用户可以通过拍摄形式调整按钮对移动终端300的摄像动作种类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切换为拍摄图像模式,或者是拍摄视频模式,又或者是拍摄全景图像模式等,拍摄焦距调整按钮则为对移动终端300获取拍摄对象的焦距大小信息进行调整,用户可通过拍摄焦距调整按钮对移动终端300获取拍摄对象的焦距大小信息进行调整,以获取画质清晰的拍摄结果,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本实施例所阐述的拍摄功能按钮307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情形,例如闪光灯按钮、摄像头方向调整按钮等均可为本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300拍摄功能按钮307,在此不做限定。

s203:保存设置并退出;

在本实施例中,完成辅助显示区304显示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状态信息306以及拍摄功能按钮307的显示设置,以及主显示区305显示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画面308的显示设置之后,保存所设置的内容并退出设置界面,可以通过点击设置界面的空白区域完成退出,或者是设置界面设置有退出按钮,通过点击退出按钮退出设置界面等,完成设置内容的保存以及设置界面的退出操作,在此不做限定。

s204:移动终端300获取拍摄对象并将其显示于主显示区305,辅助显示区304显示的拍摄状态信息306以及拍摄功能按钮307辅助移动终端300完成摄像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移动终端300捕捉其所要获取的拍摄对象,移动终端300将按照用户要求捕捉的拍摄对象显示于主显示区305,以便用户对拍摄对象进行相应拍摄操作,用户通过移动终端300显示屏幕301的辅助显示区304上显示的拍摄功能按钮307对移动终端300的拍摄状态信息306进行控制调整,以对移动终端300所捕捉拍摄对象的拍摄画面308进行调整,进而满足用户对拍摄结果的要求。

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移动终端显示屏幕上的辅助显示区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以及主显示区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通过拍摄功能按钮对拍摄状态信息进行控制调整,以对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进行调整,能够不限缩移动终端拍摄画面大小,同时用户能够直观了解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所处位置,进而改善移动终端的用户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是基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摄像界面设置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400包括显示屏幕401,显示屏幕401至少一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401内部凹陷,以形成凹陷区402,凹陷区402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401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401边缘的切线403与对应显示屏幕401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401区域为辅助显示区404,辅助显示区404用于显示移动终端400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显示屏幕401除辅助显示区404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405,主显示区405用于显示移动终端400的拍摄画面。

可选地,凹陷区40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三角形等多边形结构,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圆滑过渡结构,又或者是带有圆弧转角的多边形,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以带有圆弧转角的矩形凹陷区402为例进行详细阐述,并非因此对凹陷区402的形状造成限定。

可选地,移动终端400的显示屏幕401相对的两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401内部凹陷,以形成正对设置且为对称结构的至少两个凹陷区402,该至少两个凹陷区402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401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401边缘的切线403与对应显示屏幕401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401区域为辅助显示区404,显示屏幕401除辅助显示区404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405,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形成正对设置且为对称结构的两个凹陷区402,也就是移动终端400的显示屏幕401呈“h”型,提高移动终端400显示屏幕401的屏占比,同时利用显示屏幕401的辅助显示区404显示移动终端400摄像界面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而主显示区405显示移动终端400摄像界面的拍摄画面,在不限缩移动终端400摄像界面的拍摄画面的显示区域大小的前提下,用户能够直观了解移动终端400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各拍摄功能按钮所处位置。

显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移动终端400的显示屏幕401形成凹陷区402的边缘可以为任意一侧边缘或多侧边缘,且各凹陷区402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为正对或不正对等,各凹陷区402大小形状也可一致,也可不一致,移动终端400的显示屏幕401呈异型结构,凹陷区402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401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401边缘的切线403与对应显示屏幕401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401区域为辅助显示区404,显示屏幕401除辅助显示区404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405。

可选地,显示屏幕401可通过切割工艺以形成凹陷区402,在显示屏幕401上对应凹陷区402的位置,并且根据凹陷区402的形状大小进行切割,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在显示屏幕401制备成型时,通过使用对应成品显示屏幕401结构的模具等方式,同样能形成本实施例中所阐述的显示屏幕401的凹陷区402,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400上形成的凹陷区402,凹陷区402对应移动终端400上的区域可以为移动终端400的功能容置区406,用以容置移动终端400功能单元407以及功能键位412,功能容置区406可以对应匹配凹陷区402的形状大小,与凹陷区402的形状大小保持一致匹配的关系,也可不对应凹陷区402设置。

可选地,功能单元407可以包括听筒单元408、摄像头单元409、闪光灯单元410以及距离传感单元411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听筒单元408是移动终端400传送声音的一种配件,用于输出移动终端400的音源信息。

摄像头单元409具有视频摄像/传播和静态图像捕捉等基本功能,摄像头单元409借由镜头采集图像后,由摄像头内的感光组件电路及控制组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并转换成移动终端400所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借由并行端口连接输入到移动终端400后由软件再进行图像还原。

闪光灯单元410为移动终端400增强曝光量的一种配件,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闪光灯单元410可以辅助摄像头单元409,使摄像头单元409拍摄的景物更加明亮,能在很短时间内发出很强的光线,是摄像头单元409感光的摄影配件。用于光线较暗的场合瞬间照明,也用于光线较亮的场合给被拍摄对象局部补光。

距离传感单元411是利用飞行时间法的原理以检测物体与移动终端400之间的距离,飞行时间法是通过发射特别短的光脉冲并测量此光脉冲从发射到被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由于光脉冲速度为光速,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时间间隔来计算移动终端400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功能键位412可以为指纹传感模组,指纹传感模组用于移动终端400采集使用者的指纹信息,用于移动终端400屏幕解锁、身份权限鉴定以及第三方授权等功用,指纹传感模组利用指纹成像原理分为光学指纹传感器、半导体电容传感器、半导体热敏传感器、半导体压感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射频rf传感器等,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功能键位412也可以为声纹传感器等其他功能模组,以实现移动终端400不同的采集用户身份信息功能,只需满足能够实现移动终端400相应的功能,均可为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功能键位412,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请参阅图5,显示屏幕401包括主显示区405以及辅助显示区404,移动终端400进一步包括第一驱动芯片413以及第二驱动芯片414,移动终端400的显示屏幕401除辅助显示区404以外显示屏幕401区域为主显示区405,用于显示移动终端400的拍摄画面,第一驱动芯片413与主显示区405连接,用以驱动主显示区405实现显示功能,第二驱动芯片414与辅助显示区404连接,用以驱动辅助显示区404实现显示功能。

可选地,第一驱动芯片413与第二驱动芯片414可以为一体结构,第一驱动芯片413以及第二驱动芯片414匹配显示屏幕401的形状,用以驱动显示屏幕401实现显示功能,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第一驱动芯片413与第二驱动芯片414可以为独立芯片,第一驱动芯片413对应主显示区405的形状,第二驱动芯片414对应辅助显示区404的数量以及形状,以驱动主显示区405以及辅助显示区404实现显示功能,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移动终端显示屏幕上的辅助显示区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以及主显示区显示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通过拍摄功能按钮对拍摄状态信息进行控制调整,以对移动终端的拍摄画面进行调整,能够不限缩移动终端拍摄画面大小,同时用户能够直观了解移动终端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所处位置,进而改善移动终端的用户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是基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摄像界面设置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的区别在于显示屏幕包括一个凹陷区,且凹陷区为圆弧过渡形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600包括显示屏幕601,显示屏幕601至少一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601内部凹陷,以形成凹陷区602,凹陷区602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601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601边缘的切线603与对应显示屏幕601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601区域为辅助显示区604,辅助显示区604用于显示移动终端600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显示屏幕601除辅助显示区604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606,用于显示移动终端600的拍摄画面。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600的显示屏幕601一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601内部凹陷,形成凹陷区602,凹陷区602为圆弧过渡形状,如图6所示,也就是显示屏幕601呈“u”型结构,凹陷区602所对应的移动终端600功能容置区,用于放置功能单元,功能单元为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功能单元,在此就不再赘述,提高移动终端600显示屏幕601的屏占比,同时利用显示屏幕601的辅助显示区604显示移动终端600摄像界面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而主显示区606显示移动终端600摄像界面的拍摄画面,在不限缩移动终端600摄像界面的拍摄画面的显示区域大小的前提下,用户能够直观了解移动终端600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各拍摄功能按钮所处位置。

举例而言,同样可以利用与凹陷区602对应的辅助显示区604显示通话操作和信息,可以将通话操作置于移动终端600后台,用户可以继续使用移动终端600的主显示区606进行其他相应操作,辅助显示区604显示通话操作的相关功能以及信息,例如通话时长信息、通话录音按钮以及中断通话按钮等,不占用移动终端600主显示区606的显示空间,用户在进行通话操作时,仍可对移动终端600的主显示区606进行操作,进一步改善移动终端600的用户使用体验。

显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可以利用辅助显示区604显示后台应用程序的相应功能以及信息,例如后台录音、后台计步器、连接usb、游戏界面快速截屏和录屏以及分享资源等,可以实现在不影响移动终端600显示屏幕601的主显示区606正常操作使用的前提下,在辅助显示区604显示用户所需后台程序的功能以及信息,从而移动终端600的使用过程更加贴合用户使用情况,更多地满足用户对移动终端600关于人机交互上的需求,进而改善移动终端600的用户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的区别在于凹陷区为三角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700包括显示屏幕701,显示屏幕701一侧边缘部分向显示屏幕701内部凹陷,以形成凹陷区702,凹陷区702远离其所对应显示屏幕701边缘的最大距离处的平行于对应显示屏幕701边缘的切线703与对应显示屏幕701边缘之间的显示屏幕701区域为辅助显示区704,辅助显示区704用于显示移动终端700的拍摄状态信息以及拍摄功能按钮,显示屏幕701除辅助显示区704以外区域为主显示区705,主显示区705用于显示移动终端700的拍摄画面,凹陷区702的形状为三角形。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存储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装置800存储有程序数据801,程序数据801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显示内容设置方法,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为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