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55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壳。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以经是现代人们必备的通信娱乐工具,目前智能手机一般都是一些全屏触控的长方体手机,一般人们为了追求个性化和对手机进行保护,在使用手机时一般在手机背面和侧面设置一个保护套对手机进行保护,手机保护套又称手机壳,使用时对手机除了屏幕一面外,其它面都遮盖保护,这样手机壳可对手机进行全方位地保护。

但是,当用手机玩一些游戏或者观看视频时,如果总是用手持举在眼前,长时间地举着会让人感到很累,也会使手机体念感觉差。因此,有的手机壳设计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将手机支撑在桌面等台面上,让使用者观看,从而解决使用者的双手。但是手机壳的支撑结构多是设置在壳体的外部,这样不仅增大了手机壳的体积,导致手机壳的背面凹凸不平,影响触感;而且,当支撑结构不工作时,由于不能折叠缩放到手机壳体的内部,会导致当手机不需要支撑功能时,手机无法完全平放到台面上,影响使用者在某些时刻的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手机壳的支撑结构不工作时无法收容到手机壳的壳体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手机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机壳,包括壳体和支撑结构,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包括两端,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空槽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空槽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壳体的下端;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包括两端,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嵌入所述空槽的第一端内且与所述空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二端嵌入所述空槽内且能相对所述空槽滑移一距离后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一端能相对所述空槽转动一固定角度。

上述手机壳中,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空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相互配合的卡槽;当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二端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由所述空槽的第二端向所述空槽的第一端滑移一距离时,所述卡槽卡住所述第一转轴。

上述手机壳中,所述卡槽至少为一个;当所述卡槽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卡槽间距排布。

上述手机壳中,所述空槽位于所述壳体的几何中心处。

上述手机壳中,所述空槽为长方形。

上述手机壳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为长方形。

上述手机壳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均为长方形。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手机壳,由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嵌入空槽的第一端内且与空槽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板的第二端嵌入空槽内且能相对空槽滑移一距离后固定,第三支撑板的第一端能相对空槽转动一固定角度,所以,当支撑结构不工作时,转动第一支撑板可以使其收容于空槽内;推动第三支撑板的第二端向空槽的第二端滑移并最终使其到达空槽的第二端处,同时把第三支撑板的第一端压入空槽内可以使第三支撑板收容于空槽内;此时,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板将被收容在空槽内;即,该手机壳的支撑结构在不使用时,可以收容于空槽内,手机壳可以完全平放;

当支撑结构工作时,如果需要使手机壳横放,推动第三支撑板的第二端向空槽的第一端方向滑移一定距离后固定,并且使第三支撑板的第一端相对空槽转动一固定角度,同时,使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相对空槽转动一角度,这样就会使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板被带动到达空槽外,此时,第二支撑板可以作为支撑体来支撑该手机壳;

当支撑结构工作时,如果需要使手机壳竖放,推动第三支撑板的第二端向空槽的第一端方向滑移一定距离后固定,并且使第三支撑板的第一端相对空槽转动一固定角度,同时,使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相对空槽转动一角度,这样就会使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板被带动到达空槽外,然后,对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进行施压,使其向空槽的方向运动,当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相对静止时,第三支撑板可以作为支撑体来支撑该手机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11、壳体的上端;12、壳体的下端;2、空槽;21、空槽的第二端;3、第一支撑板;31、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32、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4、第二支撑板;5、第三支撑板;51、第一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机壳,包括壳体1和支撑结构,壳体1的背面设有空槽2,空槽2包括两端,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空槽的第一端靠近壳体的上端11,空槽的第二端21靠近壳体的下端12;

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第三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第三支撑板5均包括两端,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31嵌入空槽的第一端内且与空槽2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32与第二支撑板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4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嵌入空槽2内且能相对空槽2滑移一距离后固定,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能相对空槽2转动一固定角度;

由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31嵌入空槽的第一端内且与空槽2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32与第二支撑板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4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嵌入空槽2内且能相对空槽2滑移一距离后固定,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能相对空槽2转动一固定角度,所以,当支撑结构不工作时,转动第一支撑板3可以使其收容于空槽2内;推动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向空槽的第二端21滑移并最终使其到达空槽的第二端21处,同时把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压入空槽2内可以使第三支撑板5收容于空槽2内;此时,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5均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将被收容在空槽2内;即,该手机壳的支撑结构在不使用时,可以收容于空槽2内,手机壳可以完全平放;

当支撑结构工作时,如果需要使手机壳横放,推动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向空槽的第一端方向滑移一定距离后固定,并且使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相对空槽2转动一固定角度,同时,使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32相对空槽2转动一角度,这样就会使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5均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被带动到达空槽2外,此时,第二支撑板4可以作为支撑体来支撑该手机壳;

当支撑结构工作时,如果需要使手机壳竖放,推动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向空槽的第一端方向滑移一定距离后固定,并且使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相对空槽2转动一固定角度,同时,使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32相对空槽2转动一角度,这样就会使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5均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被带动到达空槽2外,然后,对第二支撑板4的第二端进行施压,使其向空槽2的方向运动,当第二支撑板4与第三支撑板5相对静止时,第三支撑板5可以作为支撑体来支撑该手机壳。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5的长度较长,第二支撑板4的长度较短,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方便使用者对支撑结构的支撑方式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支撑结构在工作时支撑牢固,工作性能安全可靠。

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第一转轴51,空槽2内设有与第一转轴51相互配合的卡槽;当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带动第一转轴51由空槽的第二端21向空槽的第一端滑移一距离时,卡槽卡住第一转轴51;卡槽至少为一个;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保证第三支撑板5的滑移范围有一定限度,以保证支撑结构在工作时的安全可靠性;

当卡槽为多个时,多个卡槽间距排布;这种方式使使用者能够根据的不同使用环境和/或使用习惯而灵活调整支撑结构的支撑方式。

空槽2位于壳体1的几何中心处,这样有利于支撑结构的受力均衡。

优选地,空槽2为长方形;第二支撑板4为长方形;第一支撑板3、第三支撑板5均为长方形;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方便壳体1的设计加工和支撑结构的加工组装,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大支撑结构与支撑台面(桌面)的接触区域,最大限度地增强支撑结构在工作时的安全稳定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壳,由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31嵌入空槽的第一端内且与空槽2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32与第二支撑板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4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嵌入空槽2内且能相对空槽2滑移一距离后固定,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能相对空槽2转动一固定角度,所以,当支撑结构不工作时,转动第一支撑板3可以使其收容于空槽2内;推动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向空槽的第二端21滑移并最终使其到达空槽的第二端21处,同时把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压入空槽2内可以使第三支撑板5收容于空槽2内;此时,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5均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将被收容在空槽2内;即,该手机壳的支撑结构在不使用时,可以收容于空槽2内,手机壳可以完全平放;

当支撑结构工作时,如果需要使手机壳横放,推动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向空槽的第一端方向滑移一定距离后固定,并且使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相对空槽2转动一固定角度,同时,使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32相对空槽2转动一角度,这样就会使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5均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被带动到达空槽2外,此时,第二支撑板4可以作为支撑体来支撑该手机壳;

当支撑结构工作时,如果需要使手机壳竖放,推动第三支撑板5的第二端向空槽的第一端方向滑移一定距离后固定,并且使第三支撑板5的第一端相对空槽2转动一固定角度,同时,使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32相对空槽2转动一角度,这样就会使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5均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被带动到达空槽2外,然后,对第二支撑板4的第二端进行施压,使其向空槽2的方向运动,当第二支撑板4与第三支撑板5相对静止时,第三支撑板5可以作为支撑体来支撑该手机壳。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