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211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手机保护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配件,其不仅能起到装饰手机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防水、防摔、防震功能。现有手机保护壳基本分为半包式和全包式两种。

半包式手机保护壳套在手机的侧面及背面上,手机的正面裸露在外,屏幕易被划伤,而且防水性较差。全包式手机保护壳分为背壳和面壳两个部分,面壳和背壳的一侧相连接,背壳与半包式手机保护壳一样,套在手机的侧面及背面上,面壳吸附覆盖在屏幕上,使用手机时需要将面壳翻转打开,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且大大增加手机的体积,不利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手机保护壳,该手机保护壳能完全包裹手机,不仅防护效果好,且安装起来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手机保护壳,包括:贴合手机正面的透明面膜、贴合手机背面的背膜、包裹手机侧面的弹性中框,透明面膜和背膜的边缘均压制在弹性中框与手机之间。弹性中框的正面设有一圈用于容纳透明面膜边缘的上凹部。弹性中框的背面设有一圈用于容纳背膜边缘的下凹部。

在一实施例中,背膜采用透光复合材料制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背膜的背面设有图案。

优选的,弹性中框上设有位置与手机按键相匹配的辅助按键,辅助按键内部设有容纳手机按键的凹槽、外部向外凸出。

优选的,弹性中框、透明面膜及背膜上分别设有位置与手机功能孔位相匹配的功能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面膜、弹性中框和背膜完全包裹手机,手机保护壳安装上手机之间没有缝隙,可以防止水及灰尘进入手机壳内部。并且,手机壳的中框采用卡槽设计,面膜及背膜的边缘通过弹性中框压制,安装时只需扳动弹性中框,即可使面膜和背膜轻松插入弹性中框的卡槽内,贴合紧密无缝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机保护壳,包括:透明面膜1、背膜2及弹性中框3,透明面膜1与手机正面贴合,背膜2与手机背面贴合,弹性中框3包裹在手机侧面上,透明面膜1和背膜2的边缘均压制在弹性中框3与手机之间,弹性中框3、透明面膜1及背膜2安装完成后能完全贴合手机,手机的使用体验与不安装手机壳的使用体验保持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弹性中框3的正面边缘设有一圈上凹部31,安装时扳动弹性中框3的正面边缘,将上凹部31压制在透明面膜1的边缘上。弹性中框3的背面边缘设有一圈下凹部32,安装时扳动弹性中框3的背面边缘,将下凹部32压制在背膜2的边缘上。透明面膜1和背膜2被弹性中框3紧压在手机上,无缝隙贴合手机,灰尘及液体都无法进入,更有效的保护手机。其中,中框采用弹性材料还可以有效缓冲外力对手机的碰撞伤害。

透明面膜1可采用可贴覆手机屏幕的透光性复合材料制作,保护屏幕不被刮碰的同时,且不影响手机屏幕的操作和透光度。背膜2可采用透光性复合材料制作,保护手机背面不被刮碰,且保留手机背面原本的外观。当然,背膜2也可以采用不透光材料制作,保护手机背面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电镀、喷油、丝印、彩绘、水贴等多种后期工艺,以丰富手机的背面外观。为了保证透明面膜1及背膜2的贴合效果、且不会造成手机厚度增加,透明面膜1和背膜2的厚度低于市面上手机保护壳的厚度,比如,透明面膜的厚度小于0.4mm,背膜的厚度小于0.6mm。

较优的,如图1所示,弹性中框3上设有位置与手机按键相匹配的辅助按键33,辅助按键33的内部设有容纳手机按键的凹槽,辅助按键33的外部向外凸出,在保护手机按键不会磨损的同时保留了手机按键的使用体验。进一步的,弹性中框3、透明面膜1及背膜2上分别设有位置与手机功能孔位相匹配的功能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