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524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人们外出时,例如进行户外运动时,普遍习惯将移动终端随身携带。目前,通常的携带方式是借助保护套将移动终端固定在手臂或手腕上。然而,每次外出需要用户刻意带上保护套;并且,在需要接听电话或者查看消息时,需要先将移动终端从保护套中取出才能进行操作。可见,目前存在移动终端的携带不够便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以解决移动终端的携带不够便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和手环,所述保护壳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手环相配合的容置槽,所述手环包括两扣带和连接所述两扣带的固定部;所述两扣带和所述固定部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手环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保护壳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两扣带上设置有相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两扣带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手环形成环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移动终端保护壳本体上设置手环,在用户外出时,通过将手环连接形成圆环,可以将移动终端方便地固定于手臂或手腕上。由于保护壳本身固定装设于移动终端上,用户可以随时使用保护壳上的手环,无需额外携带;并且,移动终端固定于手臂或手腕时,用户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移动终端,无需将移动终端取下;此外,将移动终端固定于手臂或手腕上,还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壳实现了便捷携带移动终端的目的。并且,通过在保护壳本体上设置容置槽的方式,手环在不使用时可以收容于容置槽内,有利于减少手环的占用空间,同时使保护壳保持相对平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连接成环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本体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本体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绕固定部旋转0度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绕固定部旋转90度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扣带未连接时的放大细节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扣带连接时的放大细节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扣带连接成环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1和手环2,保护壳本体1上开设有与手环2相配合的容置槽11,手环2包括两扣带21和连接两扣带21的固定部22,两扣带21和固定部22嵌设于容置槽11内,手环2通过固定部22与保护壳本体1固定连接,两扣带21上设置有相配合的连接结构,两扣带21通过该连接结构连接时,手环2形成环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是指与移动终端相配合,固定装设于移动终端上,用于减轻移动终端掉落损害的壳体。由于移动终端保护壳为公众所熟知,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进一步说明。

上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或数码相机。

其中,固定部22与保护壳本体1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将固定部22成型于保护壳本体1上,也可以通过粘接方式将固定部22与保护壳本体1粘接,还可以通过铆钉等连接件将固定部铆接于保护壳本体1上,等等,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22与保护壳本体1固定连接中的“固定连接”,应当理解为,在正常使用时,固定部22不会从保护壳本体1上脱落。因此,本处所说的“固定连接”的方式既可以是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方式;同时,既可以是可转动式的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不可转动式的固定连接方式。

其中,两扣带21上设置连接结构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应用于手表表带的各种连接结构,或者应用于皮带的各种连接结构等,均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其中,容置槽11的深度值可以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手环2的厚度值,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容置槽11的设置是为了将手环2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全部或部分收容于保护壳本体1内,这样能够减少手环2的占用空间,并使保护壳保持相对平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移动终端需要固定于手臂或手腕上时(例如,用户在户外运动时,用户需要用手搬运或提拉物品时,用户在劳动时等等),用户将扣带21环绕于手臂或手腕上,并将扣带通过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即可。

当移动终端需要从手臂或手腕上取下时,用户只需将扣带的连接结构断开连接,即可将移动终端取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移动终端保护壳本体上设置手环,在用户外出时,通过将手环连接形成圆环,可以将移动终端方便地固定于手臂或手腕上。由于保护壳本身固定装设于移动终端上,用户可以随时使用保护壳上的手环,无需额外携带;并且,移动终端固定于手臂或手腕时,用户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移动终端,无需将移动终端取下;此外,将移动终端固定于手臂或手腕上,还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壳实现了便捷携带移动终端的目的。并且,通过在保护壳本体上设置容置槽的方式,手环在不使用时可以收容于容置槽内,有利于减少手环的占用空间,同时使保护壳保持相对平整。

可选的,如图3至图4所示,固定部22固定设置有磁体3,如图5至图6所示,保护壳本体1固定设置有与磁体3相配合的铁磁性金属体4,固定部22通过磁性吸引力与保护壳本体1固定连接。

其中,金属体4可以是铁、镍或钴等铁磁性金属。金属体4的形状可以是片状,金属体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

其中,磁体3的形状可以是片状;磁体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为了使手环2不轻易从保护壳本体1上脱落,磁体3的磁性强度应当足够承受移动终端的重力,以及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移动终端甩动而施加的力;或者说磁体3的磁性强度能够确保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固定部22牢固地固定于保护壳本体1上。

这样,手环2的固定部22与保护壳本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磁体3与金属体4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2与保护壳本体1均不需要设置机械连接结构,不仅结构非常简单,手环2与保护壳本体1的连接与拆卸也非常方便。

可选的,如图3至图4所示,固定部22为圆形,固定部22上设置有朝向保护壳本体1的至少一第一定位柱221,如图5至图6所示,保护壳本体1上设置有与至少一第一定位柱221相配合的至少一第一定位孔12。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2为圆形时,固定部22在容置槽11内可以绕固定部22自身的中心轴转动。

因此,为了限制固定部22在容置槽11内随意转动,在固定部22上设置至少一第一定位柱221,在保护壳本体1上设置至少一第一定位孔12。这样,将第一定位柱221插入第一定位孔12内,即可对固定部22进行锁定。

当需要将手环2进行转动时,只需将第一定位柱221与第一定位孔12脱离即可。

当第一定位柱22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还可以将手环2转动了一定角度之后,再重新将第一定位柱221插入另一个第一定位孔12内,实现对固定部22的重新锁定。

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壳本体1可以相对手环2旋转,有利于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更加方便地操作移动终端。

可选的,如图3至图4所示,固定部22上设置有围绕磁体3均匀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221。

固定部22上设置围绕磁体3均匀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221。即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221可以将圆周均匀分成至少两等分。例如,当第一定位柱221为两个时,可以将圆周均匀分成两等分,这样,可以实现手环2绕固定部22旋转0度和180度;当第一定位柱221为三个时,可以实现手环2绕固定部22旋转0度、120度和240度;当第一定位柱221为四个时,可以实现手环2绕固定部22旋转0度、90度、180度和270度;等等。

图7中示出了手环2绕固定部22旋转0度(或180度的整数倍);图8中示出了手环2绕固定部22旋转90度(或90度的奇数倍)。

可选的,金属体4和磁体3均为圆形,固定部22与保护壳本体1连接时,磁体3正对金属体4。

对于手环2的固定部22与保护壳本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磁体3与金属体4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实现的方式而言,磁体3与金属体4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磁性吸引力越强且越稳定。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大磁体3与金属体4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将金属体4和磁体3均设置为圆形,并且使他们两者的圆心相对,以确保固定部22与保护壳本体1连接时,磁体3正对金属体4。

可选的,容置槽11沿保护壳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

为了使手环2的长度尽可能长,以适应各种体型的用户,容置槽11沿保护壳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

可选的,容置槽11的深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手环2的厚度值。

为了使手环2额外占用的空间为零,手环2应当完全收容于容置槽11内,容置槽11的深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手环2的厚度值。

可选的,扣带21为弹性扣带,扣带21在平展状态下收容于容置槽11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采用具有弹性的材质制作手环2的扣带21,该弹性材质的特点是在扣带21不受外力弯曲时,扣带21可以保持平展状态。这样,扣带21在平展状态可以与保护壳本体1相贴合。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当不使用手环2时,手环2可以和保护壳本体1形成一体,移动终端保护壳可以作为普通保护壳使用。当需要使用手环2时,可以拉动平展状态的两扣带21端部,通过扣带21的弹性,将两扣带21弯曲并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环形,以固定在手臂或手腕上。

可选的,如图2至图3,和图9至图11所示,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每一扣带21端部的缺口211,两个扣带21的缺口211的朝向相反,两个扣带21的缺口211相对卡入时,两个扣带21连接。

使用时,将两扣带21弯曲使端部的缺口211交叉相对并卡入,两扣带21即实现了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缺口211实现两扣带21的连接固定,其结构非常简单,操作也简便易行。

可选的,如图2至图3,和图9至图11所示,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定位柱212和至少一第二定位孔213,至少一第二定位柱212设置于一扣带21端部,至少一第二定位孔213设置于另一扣带21端部,至少一第二定位柱212与至少一第二定位孔213相配合。

为了进一步固定两扣带21,提高两扣带21连接的稳定性,在两扣带21的端部可以设置第二定位柱212和第二定位孔213。这样,将第二定位柱212插入第二定位孔213内,以进一步固定两扣带2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