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57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途车载 WiFi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样的对于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车辆行驶时,通常需要导航设备进行导航,这也就设计到了对无线网络的需求,而现在的车载WiFi设备主要是提供为用户提供网络,且车载WiFi设备通常是一个简单放置在车上的盒子,外部结构极其简单,并不利于车载WiFi的固定,而且车载WiFi通常由车辆进行直接供电,在车辆熄火或者发生其他意外的情况下,会出现停止工作的情况,也不利于使用,同时由于其外部极其简单的结构,致使车载WiFi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以使车载 WiFi可根据车辆的实际需求选择固定的位置,同时增加车载WiFi的实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四个角落处均设有支腿,每个所述支腿底部均设有吸盘,所述壳体底部中央位置设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末端设有第一粘合件和第二粘合件,所述第一粘合件上设有毛刺,所述第二粘合件一侧设有毛毡,所述第一粘合件和所述第二粘合件通过所述毛刺和所述毛毡连接,所述第二粘合件另一侧设有胶体,所述胶体上覆盖有保护膜,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壳体一侧边上应急灯、应急灯开关、指示灯和WiFi开关,所述壳体另一侧设有并行设置的电源接入口和多个USB接口,所述电源接入口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壳体其余一侧设有线路接入口,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与所述壳体一侧活动连接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内侧中央位置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上方设有显示屏开关,所述显示装置外侧设有内嵌槽,所述内嵌槽底部设有多个并行排列的卡槽,所述内嵌槽内设有挡板、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所述挡板一端与所述内嵌槽一侧壁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翻板一端与所述内嵌槽另一侧壁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翻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翻板另一端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翻板另一端设有压板,所述压板末端设有卡扣,所述挡板另一端设有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一侧边上设有第一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内侧四个角落均设有第一垫片,所述壳体顶部四个角落均设有第二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均为软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为可触控液晶屏;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上方还设有显示屏指示灯;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一端设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底部设有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USB接口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长度与所述压板和所述卡扣长度之和一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壳体上结构更加多样化,既可作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支架,放便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放置,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将其放置在车辆内部或者悬挂至车顶上;设置蓄电池,使其在断电时能够继续使用,同时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可接入设备,可与WiFi设备分享蓄电池内部的电量,也可与显示屏可连接,使显示屏成为手机的外接设备,同时设置应急灯,在车辆出现故障时,可为车内人员提供光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的壳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的壳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的第一粘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的第二粘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显示装置,3-支腿,4-吸盘,5-应急灯,6-应急灯开关,7- 指示灯,8-WiFi开关,9-电源接入口,10-USB接口,11-连接轴,12-第一翻板,13-第二翻板,14-挡板,15-显示屏,16-第一凹槽,17-显示屏开关, 18-显示屏指示灯,19-蓄电池,20-第一垫片,21-第二垫片,22-线路接入口,23-伸缩柱,24-第一粘合件,25-第二粘合件,26-保护膜,27-胶体, 28-毛刺,29-毛毡,30-卡槽,31-压板,32-卡扣,33-盖板,34-凹陷区, 35-第二凹槽,36-内嵌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多用途车载WiFi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底部四个角落处均设有支腿3,每个所述支腿3底部均设有吸盘4,所述壳体1底部中央位置设有伸缩柱23,所述伸缩柱23末端设有第一粘合件24和第二粘合件25,所述第一粘合件 24上设有毛刺28,所述第二粘合件25一侧设有毛毡29,所述第一粘合件 24和所述第二粘合件25通过所述毛刺28和所述毛毡29连接,所述第二粘合件25另一侧设有胶体27,所述胶体上覆盖有保护膜26,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蓄电池19,所述壳体1一侧边上应急灯5、应急灯开关6、指示灯7和 WiFi开关8,所述壳体1另一侧设有并行设置的电源接入口9和多个USB接口10,所述USB接口10数量为两个,所述电源接入口9与所述蓄电池19 连接,所述壳体1其余一侧设有线路接入口22,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与所述壳体1一侧活动连接的显示装置2,所述显示装置2一侧边上设有第一凹槽 16,便于开合显示装置2,所述显示装置2内侧中央位置设有显示屏15,所述显示屏15为可触控液晶屏,所述显示屏15上方设有显示屏开关17和显示屏指示灯18,所述显示装置2内侧四个角落均设有第一垫片20,所述壳体1顶部四个角落均设有第二垫片21,所述第一垫片20和所述第二垫片21 均为软橡胶,具有轻微粘着性,可将显示装置2和壳体1更为牢固的闭合在一起,所述显示装置2外侧设有内嵌槽36,所述内嵌槽36底部设有多个并行排列的卡槽30,所述内嵌槽36内设有挡板14、第一翻板12和第二翻板 13,所述挡板14一端与所述内嵌槽36一侧壁通过连接轴1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翻板13一端与所述内嵌槽36另一侧壁通过连接轴11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翻板13一端与所述第一翻板12另一端通过连接轴11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翻板13另一端设有压板31,所述压板31末端设有卡扣32,所述挡板14另一端设有盖板33,所述盖板33一端设有凹陷区34,所述凹陷区34 底部设有第二凹槽35,所述盖板33的长度与所述压板31和所述卡扣32长度之和一致。

工作过程:若需要将车载WiFi放置在车辆上,便可通过支腿3和支腿3 底部设置吸盘4将车载WiFi牢牢固定在车辆内部,若是需要将车载WiFi固定在车顶上,可将第二粘合件25上的保护膜26撕掉,利用胶体27将第二粘合件25牢牢固定在车顶上,同时拉伸伸缩柱23使得伸缩柱23的长度大于支腿3和吸盘4的总长度,伸缩柱23底部的第一粘合件24上的毛刺28 与第二粘合件25上的毛毡29紧密连接,便可将车载WiFi牢牢固定在车辆顶部,置于显示装置2顶部的内嵌槽36内设置的挡板14可绕内嵌槽36侧边转动,达到与所示内嵌槽36垂直的位置,同时第一翻板12和第二翻板13 相互折叠,使二者间呈一定的夹角,卡扣32和卡盒在卡槽30内,使得挡板 14、内嵌槽36、第一翻板12和第二翻版13之间形成一个支架,便于放置手机或者平版电脑,壳体1内部设有蓄电池19,连接电源时,可首先为蓄电池 19进行充电,通过蓄电池为车载WiFi的正常使用提供电能,在车辆出现故障不能为车载WiFi提供电量时,蓄电池19可保证车载WiFi的正常工作,同时若电子设备科通过USB接口10与车载WiFi连接,便可共享蓄电池19 内的电能,此时蓄电池19也可起到移动电源的作用,而电子设备接入USB 接口10后,打开显示屏开关17,此时显示屏17相当于电子设备的外接显示屏17,可将电子设备上的内容直接在显示屏17上进行显示,若在显示屏17 作为电子设备的外接设备使,车载WiFi上不能同时接入两台的电子设备,防止使用出现问题,而蓄电池19作为移动电源使用时可同时接入多台电子设备,同时车载WiFi上还设置了应急灯5,在出现意外时,可打开应急灯开关6来开启应急灯5,为车上的乘客和驾驶员提供光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属于“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s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