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教师扩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0060发布日期:2018-09-08 01:0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扩音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教师扩音器。



背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嗓子一定在教学中受到损害,会有不适现象,为不影响我们学生听课,就会使用扩音器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有效的保护好嗓子,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帮学生练听力;目前的教师扩音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发出刺耳的声音,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教师扩音器,解决了目前教师扩音器抗干扰能力差、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性能教师扩音器,包括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连接前置放大模块,所述前置放大模块连接推动模块,所述推动模块连接功率输出模块,所述功率输出模块连接输出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前置放大模块的具体电路如下: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变阻器RW1两端,所述变阻器RW1的滑片端通过电容C1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依次连接电阻R4、电阻R5后接地,所述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4连接输出模块,所述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通过电阻R2连接输出模块,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依次连接电阻R1、变阻器RW2、电容C11后接地,所述变阻器RW2的滑片连接电阻R1,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电容C3,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电容C11,所述电容C3连接所述推动模块,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和基极间连接有电容C2。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模块的具体电路如下:所述电容C3连接三极管V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2的基极通过电阻R7连接至输入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V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5和电阻R6,所述电容C5分别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功率输出模块的三极管V5,所连述电阻R6接变阻器RW4一端,所述电阻器RW4的滑片端连接电阻R6,所述电阻器RW4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电容C7和电阻R8,所述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V8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8的阳极连接二极管V7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7的阳极连接变阻器RW3,所述变阻器RW3通过电阻R9连接至电容C7与电阻R8之间,所述变阻器RW3的滑片端连接功率输出模块的三极管V3,所述电阻R8通过电阻R17连接至电容C11,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R10和电容C6后接入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输出模块的具体电路如下:所述三极管V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变阻器RW4和电阻R11,所述电阻R11分别连接三极管V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V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7和电源+VCC,所述三极管V4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所述三极管V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3分别连接三极管V5的发射极、三极管V6的集电极和电容C8,所述电容C8连接输出模块,所述三极管V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2和三极管V6的基极,所述电阻R12连接输入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V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模块的具体电路如下:

所述电容C4依次连接电容C9和电阻R15,所述电阻R15连接电容C8,所述电容C8分别连接电阻R16和扬声器LS1,所述扬声器LS1连接输入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6通过电容C10连接至输入模块的输入端。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该电路,提高了扩音器的整体性能,降低了外界对于扩音器的干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一种高性能教师扩音器,包括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连接前置放大模块,所述前置放大模块连接推动模块,所述推动模块连接功率输出模块,所述功率输出模块连接输出模块。

所述前置放大模块的具体电路如下: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变阻器RW1两端,所述变阻器RW1的滑片端通过电容C1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依次连接电阻R4、电阻R5后接地,所述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4连接输出模块,所述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通过电阻R2连接输出模块,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依次连接电阻R1、变阻器RW2、电容C11后接地,所述变阻器RW2的滑片连接电阻R1,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电容C3,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电容C11,所述电容C3连接所述推动模块,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和基极间连接有电容C2。

所述推动模块的具体电路如下:所述电容C3连接三极管V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2的基极通过电阻R7连接至输入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V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5和电阻R6,所述电容C5分别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功率输出模块的三极管V5,所连述电阻R6接变阻器RW4一端,所述电阻器RW4的滑片端连接电阻R6,所述电阻器RW4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电容C7和电阻R8,所述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V8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8的阳极连接二极管V7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7的阳极连接变阻器RW3,所述变阻器RW3通过电阻R9连接至电容C7与电阻R8之间,所述变阻器RW3的滑片端连接功率输出模块的三极管V3,所述电阻R8通过电阻R17连接至电容C11,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R10和电容C6后接入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功率输出模块的具体电路如下:所述三极管V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变阻器RW4和电阻R11,所述电阻R11分别连接三极管V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V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7和电源+VCC,所述三极管V4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所述三极管V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3分别连接三极管V5的发射极、三极管V6的集电极和电容C8,所述电容C8连接输出模块,所述三极管V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2和三极管V6的基极,所述电阻R12连接输入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V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输出模块的具体电路如下:

所述电容C4依次连接电容C9和电阻R15,所述电阻R15连接电容C8,所述电容C8分别连接电阻R16和扬声器LS1,所述扬声器LS1连接输入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6通过电容C10连接至输入模块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教师的声音转化为电压值输入至前置放大模块进行放大,所述前置放大模块为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稳定电路,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对输入电压进行放大后,输入至推动模块,所述推动模块主体为共发射极分压式偏置稳定电路,向功率输出模块提供足够的推动电流,所述功率输出模块向输出模块输出功率信号,输出模块进行输出,实现整个高性能扩音器的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