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监控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896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安防监控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防监控摄像机。



背景技术:

在小区、超市、办公楼宇的安防监控中安防监控摄像机是必要设备之一,一般安装在室外的安防监控摄像机在长期受到阳光照射,或者安防监控摄像机长时间工作,容易产生内部温度给高,导致摄像机内部的电子产品的寿命缩短,摄像机容易因为过热发生宕机现象。

目前一般的散热方式在安防监控摄像机内部安装散热风扇,或者外壳与筒体的部分采用铝合金材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都会在安防监控摄像机的主体上方覆盖有顶罩,顶罩直接与摄像机主体一体式结构,在阳光的长期照射下顶罩温度升高,由于与摄像机主体覆盖连接,直接将温度传递到摄像机主体,影响到摄像机主体内部的电子产品的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改进了摄像机壳体外侧相对摄像机壳体一定距离设置有顶罩,顶罩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使顶罩内外空气对流的通孔。但是上述结构的空气流通性不高,只能依靠顶罩上的通孔进行空气对流,在温度较高时散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阳光长期照射下散热效果好的安防监控摄像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安防监控摄像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防监控摄像机,包括摄像机组件、壳体和顶罩,所述摄像机组件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顶罩相对壳体外侧一定距离设置,所述顶罩开设有通向壳体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摄像机组件包括有主板,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主板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罩为同时遮挡住壳体的顶面和两个侧面的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罩相对壳体的顶面部位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摄像机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壳体内壁顶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主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为1个,分别设置于顶罩与壳体连接处的内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摄像机组件还包括有红外灯,所述红外线设置于壳体内壁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安防监控摄像机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顶罩与壳体之间存在有间距,所述顶罩设有散热风扇,通过所述散热风扇加速顶罩与壳体之间的空气流通,将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空气的形式排出,带走所述壳体和顶罩上的热量,提高安防监控摄像机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防监控摄像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防监控摄像机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安防监控摄像机,包括摄像机组件、壳体20和顶罩30。摄像机组件设置于壳体20内部,摄像机组件包括有主板11、若干个温度传感器12以及红外灯13,红外灯13设置于壳体20内壁的前端,能够增强安防监控摄像机在夜间的效果。顶罩30相对壳体20外侧一定距离设置,能够使空气在顶罩30与壳体20之间流通,顶罩30为同时遮挡住壳体的顶面和两个侧面的结构,防止雨水从壳体20侧面进入到壳体20内部,顶罩30相对壳体的顶面部位开设有若干个通孔32,提高安防监控摄像机的散热效果,顶罩30开设有通向壳体20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设有散热风扇31,散热风扇31与主板11连接,在壳体20与顶罩30连接处的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12,能够直观检测壳体20的热量,防止壳体20温度过高。

当设置在顶罩30的散热风扇31工作时,带动顶罩30与壳体20之间的热空气流动,将热空气经过散热风扇31排出到外界,壳体20四周的空气补充进入到顶罩30与壳体20之间,从而达到将顶罩30和壳体20上的热量带走的目的,同时顶罩30上开设有通孔32,能够将热空气从通孔32中流通出去,形成空气流通,提高散热效果。当夏季极端严酷时,安防监控摄像机的工作环境温度可能达到 50℃以上,但是在冬季时可能室外温度较低,安防监控摄像机的内部温度不高,所以通过设置在壳体20内壁的温度传感器12能够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反馈给主板11,主板11控制散热风扇31开启或关闭,避免造成电量的浪费。

上述方案中,顶罩与壳体之间存在有间距,顶罩设有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加速顶罩与壳体之间的空气流通,将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空气的形式排出,带走所述壳体和顶罩上的热量,提高安防监控摄像机的散热效果。

上述方案中,顶罩为同时遮挡壳体的顶面和两个侧面的结构,防止雨水从侧面进入到壳体内部,顶罩相对壳体顶面部位开设有通孔,提高安防监控摄像机的散热效果,摄像机组件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检测壳体温度的高低,将信息反馈给主板,主板控制散热风扇开启或关闭,达到在散热的同时又不好造成电量的浪费,在壳体前端设有红外灯提高了安防监控摄像机在夜间的拍摄效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