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1227发布日期:2018-06-30 06:52阅读:1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亚克力盖板,尤其涉及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



背景技术:

亚克力又叫PMMA或有机玻璃,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开发较早的重要可塑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用作手机的保护外壳,外表美观、结实耐用,具有很好的保护性能。。

现有的手机外壳对手机的保性能不高,及时外层套有传统的手机外壳,手机掉落后尤其是四边角着地时,对手机的的破坏性十分强,内部手机很容易发生碎屏等现象,因此需要一种保护能力强的手机外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包括亚克力材料层、硅胶垫、防滑突纹、散热片、散热孔、缓冲件、固定孔、缓冲层、亚克力盖板,所述亚克力材料层顶面和底面分别与硅胶垫胶粘连接,且亚克力材料层和两硅胶垫组成了亚克力盖板,所述亚克力盖板远离手机一面设有防滑突纹,所述亚克力盖板对应着手机CUP位置处开有矩形散热口,该散热口处有一散热片与亚克力盖板螺纹连接,且该散热片表面开有若干圆形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8—12个,所述亚克力盖板四个边角均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上开有固定孔,且缓冲件与亚克力盖板之间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与缓冲件与亚克力盖板之间为胶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垫的厚度在0.5—0.6毫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亚克力材料层的厚度在1.3—1.6毫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由黄铜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由硅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外表美观,本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的由亚克力材料层和亚克力材料层正反两面各一层0.5—0.6毫米厚的硅胶垫组成,且亚克力盖板的四边角套有缓冲件,提高了手机壳对手机的保护性能,且本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上对应着手机CUP位置处开有若干散热孔,可以有效的防止手机过热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效果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机壳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缓冲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亚克力材料层,2、硅胶垫,3、防滑突纹,4、散热片,5、散热孔,6、缓冲件,7、固定孔,8、缓冲层,9、亚克力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包括亚克力材料层1、硅胶垫2、防滑突纹3、散热片4、散热孔5、缓冲件6、固定孔7、缓冲层8、亚克力盖板9,所述亚克力材料层1顶面和底面分别与硅胶垫2胶粘连接,且亚克力材料层1和两硅胶垫2组成了亚克力盖板9,所述亚克力盖板9远离手机一面设有防滑突纹3,所述亚克力盖板9对应着手机CUP位置处开有矩形散热口,该散热口处有一散热片4与亚克力盖板9螺纹连接,且该散热片4表面开有若干圆形散热孔5,所述散热孔5的数量为8—12个,所述亚克力盖板9四个边角均设有缓冲件6,所述缓冲件6上开有固定孔7,且缓冲件6与亚克力盖板9之间设有缓冲层8,所述缓冲层8与缓冲件6与亚克力盖板9之间为胶粘连接,通过在亚克力盖板9四个边角设置缓冲件6,在手机掉落后尤其是四边角着地时,可有效的保护手机,所述硅胶垫2的厚度在0.5—0.6毫米之间,所述亚克力材料层1的厚度在1.3—1.6毫米之间,所述散热片4由黄铜材料制成,黄铜材质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性能,所述缓冲层8由硅胶材料制成,令亚克力盖板9不仅摸起来舒适,还对摔落的手机起一定缓冲保护性能,所述缓冲件6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外表美观,本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的由亚克力材料层和亚克力材料层正反两面各一层0.5—0.6毫米厚的硅胶垫组成,且亚克力盖板的四边角套有缓冲件,提高了手机壳对手机的保护性能,且本一种手机用亚克力盖板上对应着手机CUP位置处开有若干散热孔,可以有效的防止手机过热现象。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