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1235发布日期:2018-06-30 06:52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周边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终端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手机的质量和美观性也不断的得到提升,相应的价格也会比较贵;因此,稍有不慎导致手机的磨损或摔坏,都会造成不可逆的经济损失。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成批的手机周边产品,其中,手机保护壳作为最有效直接的保护手机的工具,被广大的人群所接受。手机保护壳可以分为仅起到保护及修饰作用的传统保护壳,以及具有充电等功能的功能性保护壳;功能性保护壳的出现为手机的使用提供了更强的便利性。

带有充电功能的手机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以及充电电池,以及入电和出电接口,通过入电接口与充电电池连接,以为其充电;通过充电电池与出电接口连接以为其提供电能,通过出电接口中的Lighting或者USB接口给手机充电。

针对相关技术中手机保护壳无法提供无线充电,及无线充电模块不可更换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终端保护壳,以解决无法无线充电,及无线充电模块不可更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终端保护壳,包括:壳体和后盖体,所述后盖体为充电组块或保护盖,

所述壳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充电组块或所述保护盖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充电组块,用以对终端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保护盖,用以保护所述终端的背部。

上述终端保护壳,所述连接件为设于所述后盖体的第一磁铁,以及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磁铁或铁片,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吸引或者第一磁铁吸附铁片,将所述壳体和后壳体相连。

上述终端保护壳,第二磁铁或铁片为5个,分别为位于四个顶角处与所述后盖体的第一磁铁相吸引的第一磁吸部,以及位于中心处与手机支架相吸引的第二磁吸部。

上述终端保护壳,所述连接件为设于所述后盖体的卡扣板,以及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扣槽,通过所述卡扣板和卡扣槽将所述壳体和后壳体相连。

上述终端保护壳,所述卡扣板为沿所述后盖体的外边沿布置而形成的环形板,所述卡扣槽为沿所述壳体内便于布置而形成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板和环形槽匹配连接。

上述终端保护壳,所述充电组块包括:无线充电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连接的控制按键,通过所述控制按键打开或关闭无线充电功能。

上述终端保护壳,所述充电组块还包括:用以为无线充电提供电能的可充电电池,以及为可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

上述终端保护壳,所述充电组块还包括:用以检测所述可充电电池电量的电量检测电路,以及与所述电量检测电路相连,用以显示电量变化情况的电量指示灯。

上述终端保护壳,所述充电接口为Micro USB、Lighting、Type C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终端保护壳,所述充电组块上开设有与充电接口相匹配的接口槽,与电量指示灯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置灯槽,以及与控制按键相匹配的按键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保护壳,包括:壳体和后盖体,所述壳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后盖体相连,所述壳体,用以与手机相互固定;所述后盖体包括:用以保护所述手机的背部的保护盖,以及用以对所述手机无线充电的充电组块,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拆卸和安装,以更换所述充电组块或保护盖。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其比较容易的实现拆卸,从而能够根据上述的实际情况进行充电组块或保护盖的更换,进而达到更换损坏的后盖壳、无线充电或者通过更换后盖壳减轻保护壳的重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保护壳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后盖体;3、连接件;21、保护盖;22、充电组块;31、第一磁铁;32、第二磁铁或铁片;33、第一磁吸部;34、第二磁吸部;10、无线充电电路;20、控制按键;30、可充电电池;40、充电接口;50、电量检测电路;60、电量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保护壳,包括:壳体和后盖体,所述后盖体为充电组块或保护盖,所述壳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充电组块或所述保护盖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充电组块,用以对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所述保护盖,用以保护所述终端的背部。

具体的,壳体具有与手机相互固定的作用,通过壳体形成的夹紧套状的腔体,将手机夹住,实现固定;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壳体的材料采用塑料材质,具有较强的连接牢靠性,而且可塑性较高。后盖体起到使壳体的触感、观感得到提高,并且填补壳体的缺口的作用;后盖体呈扁平状,能够保证手机背部的触感和观感,同时起到保护手机背部的作用;后盖体被设计成两种类型,其一为普通的薄型保护盖,通过其与壳体相连,能够实现手机保护壳轻薄的效果,避免了仅使用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保护壳过于笨重的情况;其二为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组块,通过其与壳体相连,能够实现手机保护壳的无线充电,并且同时可以对手机进行其他操作。连接件起到将后盖体与壳体相互连接的作用,并且在后盖体损坏或者充电结束、充电开始时,通过其比较容易的实现拆卸,从而能够根据上述的实际情况进行充电组块或保护盖的更换,进而达到更换损坏的后盖壳、无线充电或者减轻保护壳的重量的效果。在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护壳时,首先通过壳体与手机相互固定,再根据实际情况将保护盖通过连接件连接到壳体的背部,在需要充电时,将保护盖拆下,安装上充电组块;从而不仅达到保护手机的效果,还达到了无线充电、轻薄型保护壳能够更换的目的,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设于所述后盖体的第一磁铁,以及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磁铁或铁片,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吸引或者第一磁铁吸附铁片,将所述壳体和后壳体相连。通过磁铁之间的相互吸引或者磁铁吸引铁片的方式实现充电组块或保护盖的拆卸和安装,大大提升了拆卸、安装的便利性,从而节约了人员拆卸和安装的时间。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磁铁或铁片为5个,分别为位于四个顶角处与所述后盖体的第一磁铁相吸引的第一磁吸部,以及位于中心处与手机支架相吸引的第二磁吸部。通过在顶角处设置的第一磁吸部,使壳体和后盖体的固定进一步的牢靠,避免了局部固定不牢靠现象的出现;通过在中心处设置的第二磁吸部,可以与内部含有磁铁的手机支架相连,从而扩展了保护壳的支架功能,使功能多样化,且人员在使用手机看视频、小说时,可以连接上手机支架,比较省力。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设于所述后盖体的卡扣板,以及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扣槽,通过所述卡扣板和卡扣槽将所述壳体和后壳体相连。通过卡扣板和卡口槽实现壳体、后盖体的可拆卸,进而实现同样的保护盖或充电组块更换,或者损坏后的更换;而且结合牢靠,在进行其他操作时不容易使壳体和后盖体相互分离。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板为沿所述后盖体的外边沿布置而形成的环形板,所述卡扣槽为沿所述壳体内便于布置而形成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板和环形槽匹配连接。通过环形槽、环形板设计,使壳体和后盖体的结合更为紧密,一体型程度更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壳背部的触感和视感,使缝隙感得到较好的消除,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两者连接的牢靠性。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充电组块包括:无线充电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连接的控制按键,通过所述控制按键打开或关闭无线充电功能。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打开、关闭,从而在使用充电组块时,人员可以在需要时才打开无线充电,在不需要时关闭无线充电,进而提升了无线功能的可控性。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组块还包括:用以为无线充电提供电能的可充电电池,以及为可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实现无线充电中的电能供给,并且在电能不足时,通过充电接口为可充电电池充电。更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接口为Micro USB、Lighting、Type C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通过各类接口实现对可充电电池的充电,从而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适应范围广。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充电组块还包括:用以检测所述可充电电池电量的电量检测电路,以及与所述电量检测电路相连,用以显示电量变化情况的电量指示灯。通过电量检测电路实现电量检测,并且在电量达到设定的多个阈值时,控制电量指示灯的发光和熄灭;具体而言,总共6个电量指示灯,当低于10%的电时,仅控制一个电量指示灯发光,其余熄灭;在10%-20%时,控制两个电量指示灯发光,其余熄灭;当在20%-80%时,控制三个电量指示灯发光,其余熄灭;当在80%-90%时,控制四个电量指示灯发光,其余熄灭;当在90%-95%时,控制五个电量指示灯发光,其余熄灭;当在95%-100%时,控制电量指示灯全部发光;从而人员可以根据灯的个数判断可充电电池的电量处于那种状态。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充电组块上开设有与充电接口相匹配的接口槽,与电量指示灯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置灯槽,以及与控制按键相匹配的按键槽。通过各个槽使上述部件处于手机外部,进而人员可以轻松使用,提升了便利性。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