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及植入式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5932发布日期:2018-06-28 05:0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及植入式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入式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及植入式医疗系统。



背景技术:

植入式医疗系统一般由植入式医疗器械、体外程控设备两部分组成。植入式医疗器械和体外程控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是一种双向的无线数据传输,体外程控设备一方面需要将程控指令发送给植入式医疗器械,另一方面又要接收植入式医疗器械发送的反馈信息和测量诊断信息。体外程控设备包括医生程控器和病人程控器。其中,病人程控器是为病人配备的用来根据自身的情况控制开关或者调解体内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装置,病人通常仅能够在医生设置的调解范围内进行调节。医生程控器是医生用来根据病人情况监控调节体内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装置,通常一个医生程控器可以控制多个植入式医疗器械。

现有的体外程控设备需要一个单独与程控器匹配的信号中继器作为中间媒介与移动终端通信,移动终端上安装有控制程序软件。现有技术的缺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不便携带;2、需要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及植入式医疗系统,具有很好的便携性和较高的传输效率,让患者或医生能够很方便的程控植入式医疗器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包括背夹式协同结构和安装有控制程序软件的移动终端,背夹式协同结构包括连接在移动终端上的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程控组件和信号转接单元,程控组件与信号转接单元选择性匹配连接,信号转接单元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USB外接口的信号转接模块或蓝牙模块,程控组件通过选择性匹配连接信号转接模块或蓝牙模块实现通讯信号的输出或输入,信号转接单元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移动终端,实现通讯信号双向通讯。

进一步地,程控组件包括用于与植入式医疗器械实现预设频率的双向无线通讯的天线模块、与天线模块和微处理器连接并用于接收天线模块传输的通讯信号或者发射由微处理器传输的通讯信号的射频收发模块、与射频收发模块连接并用于接收和处理由射频收发模块传输的通讯信号或传输由信号转接单元传输的无线通讯信号的微处理器。

更进一步地,预设频率为401-406MHZ。

进一步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与信号转接模块相连接,电池模块通过信号转接模块将电流信号传输至程控组件进行供电或将电流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更进一步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电池模块相连接的第二USB外接口,第二USB外接口与电源适配器可脱离地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具有第三USB外接口,该第三USB外接口具有OTG功能,并且与信号转接模块上的第一USB外接口相匹配连接,第三USB外接口与电源适配器可脱离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选择性匹配连接包括Uart接口转USB接口连接、USB接口转USB接口连接、lightning接口转USB接口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壳体作为移动终端的前盖连接在移动终端的前部,或作为移动终端的后盖连接在移动终端的背部,或作为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套接在移动终端外部。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为病人端无线终端或医生端无线终端。

更进一步地,背夹式协同结构与病人端无线终端相连接时,病人端无线终端用于通过上述的天线模块将通讯信号直接传输至植入式医疗器械,或者通过FACE TO FACE程控模式或多种无线网络将通讯信号传输至医院远程调控中心或者接收医院远程调控中心所传输的通讯信号而实现对于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远程程控。

更进一步地,背夹式协同结构与医生端无线终端相连接时,医生端无线终端用于将通讯信号通过天线模块直接传输至植入式医疗器械。

更进一步地,多种无线网络包括WIFI、LTE或CDMA连接至因特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入式医疗系统,它包括患者植入式医疗器械,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

进一步地,植入式医疗系统为植入式心脏电刺激系统、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式心率转复除颤系统或植入式药物输送系统。

更进一步地,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为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系统、植入式脑皮层电刺激系统、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式骶神经电刺激系统或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系统。

进一步地,患者植入式医疗器械为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及植入式医疗系统,将现有体外程控器的天线模块、射频收发模块和微处理器(MCU)集成到移动终端的背夹上,再通过USB连接传输模式或蓝牙模块传输模式,既保证了高效率传输的同时,又利用USB实现背夹电池与手机电池双向充电的功能,USB兼具双向充电和双向通信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创新,提高了便携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它包括背夹式协同结构200和移动终端300,移动终端300上安装有控制程序软件。

背夹式协同结构200包括连接在移动终端300上的壳体(附图中未画出),该壳体与移动终端300之间有多种连接形式可供选择,如:作为移动终端300的前盖连接在移动终端300的前部,前盖相对移动终端300可打开或盖合,当盖合时,前盖遮挡住移动终端300的屏幕;或作为移动终端300的后盖连接在移动终端300的背部,可采用卡接、套接、粘接等多种方式;或作为移动终端300的保护套套接在移动终端300外部;或者将壳体设计为卡片的形式,嵌在移动终端300的保护壳/套(即市面上所销售的塑料、橡胶、金属等材质的普通的保护壳或保护套)上,或夹设在移动终端300与保护壳/套之间。壳体与移动终端300之间的连接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内容。优选地,壳体与移动终端300之间可拆卸。

上述的壳体内部设置程控组件和信号转接单元,所程控组件与所述信号转接单元选择性匹配连接,信号转接单元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USB外接口的信号转接模块204或蓝牙模块207,程控组件通过选择性匹配连接信号转接模块204或蓝牙模块207实现通讯信号的输出或输入,所述的信号转接单元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移动终端300,实现通讯信号双向通讯。信号转接单元优选为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USB外接口的信号转接模块204,相较采用蓝牙模块207来传输信号,采用信号转接模块204(USB方式)来进行信号传输具有以下优点:1、USB增加了蓝牙所不具备的供电功能;2、USB通信速率得到了提高,且远远高于蓝牙的通信速率,这一点也解决了未来肌电/脑电采集被蓝牙卡住的问题;3、远程模式,可以采用移动终端的LTE/CDMA,随时随地与医院建立通信。

上述的程控组件包括天线模块201、射频收发模块202、微处理器203。

天线模块201用于与植入式医疗器械100实现预设频率的双向无线通讯。优选地,患者植入式医疗器械100、病人程控器、医生程控器在同一设定频率上进行双向无线通信。天线模块201的设定频率为401~406MHz,本实施例中为403MHz。

射频收发模块202与天线模块201和微处理器203连接并用于接收天线模块201传输的通讯信号或者发射由微处理器203传输的通讯信号。

微处理器203与射频收发模块202连接并用于接收和处理射频收发模块202传输的无线通讯信号或传输由信号转接单元传输的无线通讯信号。

上述的选择性匹配连接包括Uart接口转USB接口连接,USB接口转USB接口连接,lightning接口转USB接口连接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的选择性匹配连接主要是指信号转接单元与微处理器203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壳体内部还设置电池模块205,该电池模块205与上述的信号转接模块204相连接,所述的电池模块205通过信号转接模块204将电流信号传输至上述的程控组件进行供电或将电流信号传输至上述的移动终端300进行充电。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移动终端300具有第三USB外接口301,该第三USB外接口带有OTG功能,并且与上述信号转接模块204上的第一USB外接口相匹配连接。通过操作移动终端300上的控制程序软件,移动终端300能够向背夹式协同结构200发送控制信号;同样地,背夹式协同结构200能够向移动终端300发送植入式医疗器械100的反馈信息和诊断数据,患者和医生从移动终端300上读取该信息和数据,当移动终端300电量低时,背夹式协同结构200也可以对移动终端300进行充电。进一步地,第三USB外接口301能够与电源适配器400可脱离地相连接,通过电源适配器400进行充电。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池模块205相连接的第二USB外接口206,该第二USB外接口206与电源适配器400可脱离地相连接,通过电源适配器400对程控组件进行充电。

上述的移动终端300可以为病人端无线终端,也可以为医生端无线终端。病人端无线终端和医生端无线终端均可采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背夹式协同结构200与病人端无线终端相连接时,病人端无线终端用于通过上述的天线模块201将通讯信号直接传输至植入式医疗器械100,或者通过FACE TO FACE程控模式或多种无线网络将通讯信号传输至医院远程调控中心或者接收医院远程调控中心所传输的通讯信号而实现对于植入式医疗器械100的远程程控。上述的多种无线网络包括WIFI、LTE或CDMA连接至因特网。

背夹式协同结构200与医生端无线终端相连接时,医生端无线终端用于将通讯信号通过天线模块201直接传输至植入式医疗器械100。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入式医疗系统,它包括患者植入式医疗器械100,还包括上述的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

根据实际所治疗的病症不同,上述的植入式医疗系统为植入式心脏电刺激系统、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式心率转复除颤系统或植入式药物输送系统。更进一步地,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为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系统、植入式脑皮层电刺激系统、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式骶神经电刺激系统或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适用于现有的所有的相关植入式医疗系统,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出的内容。

上述的植入式医疗器械100为植入式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通过延伸导线与电极相连接,从而将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传输到电极,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由电极传输至特定神经靶点进行电刺激,从而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作的状态。

本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背夹式程控设备及植入式医疗系统,将现有体外程控器的天线模块、射频收发模块和微处理器(MCU)集成到移动终端的背夹上,再通过USB连接传输模式或蓝牙模块传输模式,既保证了高效率传输的同时,又利用USB实现背夹电池与手机电池双向充电的功能,USB兼具双向充电和双向通信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