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742发布日期:2018-11-23 21:26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防护罩。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手机为智能手机,屏幕尺寸也越来越大,人们通常用手机观看电影、电视剧等视频,在长时间手持手机观看时,往往会造成手臂酸痛、麻木等问题,智能手机时代人们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盯着手机屏幕上,然而手机屏幕、LED、电脑屏幕灯都会产生大量的蓝光,这样会给人们的眼睛与手带来危害,会激发褐色色素,让皮肤产生黄斑、雀斑,会加深眼睛近视程度,产生视觉疲劳感,同时也不利于正常睡眠,现有技术中的手机支架,存在体积较大、成本高、不方便携带等弊端,这样使用起来很是不便,还容易损坏手机。而且现有的手机支架的作用只是支撑手机,而不能达到防蓝光的目的,人们通常贴普通防蓝光贴膜需要固定贴在手机上,因为贴膜是黄色的,贴上后屏幕的现实颜色会失真,不贴膜长期使用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损伤眼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目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手机防护罩,包括支撑柱与支撑板,还包括防蓝光镜片、连接件、固定挡板、滑动挡板、连接孔与防滑垫片,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板的一端,所述支撑板靠近支撑柱的一端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滑动挡板,所述滑动挡板设于支撑板一端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的一端设有防滑垫片,所述支撑板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有两个,所述连接孔内穿过连接件,所述防蓝光镜片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支撑板,所述防蓝光镜片为弧形,所述防蓝光镜片开有长方形孔,所述支撑住从长方形孔穿过。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蓝光镜片为软性的硅胶材质。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蓝光镜片包含一层紫外线吸收层。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蓝光镜片的长度与宽度大于支撑板的长度与宽度。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柱固接于支撑板。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与滑动挡板的两个之间的距离相同。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板与防蓝光镜片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软性硅胶的防蓝光镜片,当需要长时间看手机或进行对颜色还原度要求不高的工作时可以把手机放在支撑板通过固定挡板与滑动挡板固定,滤过蓝光,保护眼睛;便于人们使用,滑动挡板可调节距离,支撑板与防蓝光镜片可拆卸,携带方便,防滑垫片防止手机在使用时,增加支撑的摩擦力,不易滑倒,本使用新型可水平放置,也可竖直放置,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2;

1-支撑柱;2-防蓝光镜片;3-支撑板;4-连接件;5-固定挡板;6-滑动挡板;7-连接孔;8-防滑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的一种收集防护罩,包括支撑柱1与支撑板3,还包括防蓝光镜片2、连接件4、固定挡板5、滑动挡板6、连接孔7与防滑垫片8,所述支撑柱1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板3的一端,所述支撑板3靠近支撑柱1的一端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挡板5,所述固定挡板5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板3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滑动挡板6,所述滑动挡板6设于支撑板3一端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板3的下表面的一端设有防滑垫片8,所述支撑板3开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孔7设有两个,所述连接孔7内穿过连接件4,所述防蓝光镜片2通过连接件4连接于支撑板3,所述防蓝光镜片2为弧形,所述防蓝光镜片2开有长方形孔,所述支撑住从长方形孔穿过,,所述防蓝光镜片2为软性的硅胶材质,可旋转变形,所述防蓝光镜片2包含一层紫外线吸收层,所述防蓝光镜片2的长度与宽度大于支撑板3的长度与宽度,所述支撑柱1固接于支撑板3,所述连接孔7之间的距离与滑动挡板6的两个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支撑板3与防蓝光镜片2通过连接件4可拆卸连接。

在使用时,将手机放在支撑板3上,通过支撑板3两端的固定挡板5与滑动挡板6固定,对于不同的手机宽度不同,可以调节滑动挡板6,通过支撑柱1竖直放置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采用软性硅胶的防蓝光镜片2,当需要长时间看手机或进行对颜色还原度要求不高的工作时可以把手机放在支撑板3通过固定挡板5与滑动挡板6固定,滤过蓝光,保护眼睛;便于人们使用,有效的阻断并压低蓝光的辐射,从而减少屏幕蓝光对眼睛的刺激,紫外线吸收层可以有效的吸收手机屏幕辐射出来的紫外线,滑动挡板6可调节距离,支撑板3与防蓝光镜片2可拆卸,携带方便,防滑垫片8防止手机在使用时,增加支撑的摩擦力,不易滑倒,本实用新型可水平放置,也可竖直放置,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