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032发布日期:2019-03-22 19:3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扬声器包括盆架以及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发声单体和弹性插脚件,所述弹性插脚件包括长插脚、短插脚以及连接所述长插脚和所述短插脚的弹性部,所述短插脚卡设于所述盆架,所述长插脚包括嵌设于所述盆架的固定部和外露于所述盆架的支撑部,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支撑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使得整个弹性插脚件的弹力无法做大,特别是在8mm左右长度以上的弹性插脚件采用0.15mm厚度的材料制作时,弹力较难做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扬声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包括盆架以及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发声单体和弹性插脚件,所述弹性插脚件包括长插脚、短插脚以及连接所述长插脚和所述短插脚的弹性部,所述短插脚卡设于所述盆架,所述长插脚包括嵌设于所述盆架的固定部和外露于所述盆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水平设置的水平支撑部,所述弹性部包括自所述水平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盆架凹陷的凹陷部。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还包括与所述凹陷部连接的弹力臂以及自所述弹力臂的远离所述凹陷部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与所述短插脚连接。

可选地,所述凹陷部包括与所述水平支撑部连接的连接臂和呈水平设置的下沉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连接所述水平支撑部和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固定部和水平支撑部自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同向延伸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其弹性插脚件包括长插脚、短插脚以及连接所述长插脚和所述短插脚的弹性部,所述短插脚卡设于所述盆架,所述长插脚包括嵌设于所述盆架的固定部和外露于所述盆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水平设置的水平支撑部,所述弹性部包括自所述水平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盆架凹陷的凹陷部。这样,弹性部的凹陷部可以与盆架之间形成新的支点,从而可以使得弹性插脚部的力臂区域前移,增加弹力,进而可以提高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扬声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弹性插脚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100,所述扬声器100包括盆架110以及收容于所述盆架110内的发声单体120和弹性插脚件130,所述弹性插脚件130包括长插脚131、短插脚132以及连接所述长插脚131和所述短插脚132的弹性部133,所述短插脚132卡设于所述盆架110,所述长插脚131包括嵌设于所述盆架110的固定部131a和外露于所述盆架110的支撑部131b,所述支撑部131b包括与所述弹性部133连接的水平设置的水平支撑部131b1,所述弹性部133包括自所述水平支撑部131b1的远离所述固定部131a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盆架110凹陷的凹陷部133a。

本实施例结构的扬声器100,其弹性插脚件130包括长插脚131、短插脚132以及连接所述长插脚131和所述短插脚132的弹性部133,所述短插脚132卡设于所述盆架110,所述长插脚131包括嵌设于所述盆架110的固定部131a和外露于所述盆架110的支撑部131b,所述支撑部131b包括与所述弹性部133连接的水平设置的水平支撑部131b1,所述弹性部133包括自所述水平支撑部131b1的远离所述固定部131a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盆架110凹陷的凹陷部133a。这样,弹性部133的凹陷部133a可以与盆架110之间形成新的支点,从而可以使得弹性插脚部130的力臂区域前移,增加弹力,进而可以提高扬声器100的声学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弹性部133还包括与所述凹陷部133a连接的弹力臂133b以及自所述弹力臂133b的远离所述凹陷部133a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弧形部133c,所述弧形部133c与所述短插脚132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凹陷部133a包括与所述水平支撑部131b1连接的连接臂133a1和呈水平设置的下沉部133a2。这样,下沉部133a2与盆架110之间会形成新的支点,从而可以使得弹性插脚部130的力臂区域前移,增加弹力,进而可以提高扬声器100的声学性能。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使得弹性插脚部130的力臂区域前移,增加弹力,提高扬声器100的声学性能。所述支撑部131b还包括连接所述水平支撑部131b1和固定部131a的连接部131b2,所述固定部131a和水平支撑部131b1自所述连接部131b2的两端同向延伸形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