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9292发布日期:2019-05-03 19:0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电换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锥盆或膜片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而发出声音。扬声器在音响设备中是一个最薄弱的器件,而对于音响效果而言,它又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件。一些扬声器的结构形式为锥盆式,其中包括有覆盖音圈上端的防尘帽,现有技术中,防尘帽通常为规则的球顶形设计,这种防尘帽虽结构简单,但在使用过程中,在FR 10-20KHz中会出现谷值,使得声学性能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扬声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壳体和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音圈组件和振膜组件,所述振膜组件的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振膜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音圈组件的外壁上;在所述音圈组件的上端位置覆盖有防尘帽,其中,所述防尘帽上设置有凸起的折筋部。

可选地,所述防尘帽上环设有一圈或多圈所述折筋部。

可选地,所述折筋部向所述防尘帽朝向所述音圈组件或背离所述音圈组件的一侧凸起。

可选地,所述折筋部为首尾相接的环形;或所述折筋部具有多段局部折筋,多段所述局部折筋沿着环形间隔且均匀设置在防尘帽上。

可选地,所述局部折筋向所述防尘帽朝向所述音圈组件或/和背离所述音圈组件的一侧凸起。

可选地,所述防尘帽上设置有一圈所述折筋部,所述折筋部设置在防尘帽的中部位置。

可选地,所述折筋部为环形,所述折筋部沿所述环形的环宽位置的截面呈槽形。

可选地,所述音圈组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音圈和连接骨架,所述音圈绕设在所述连接骨架上;所述振膜组件包括锥体和折环,所述锥体的一端通过所述折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锥体的另一端通过胶体粘结在所述连接骨架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锥体与连接骨架的外壁形成第一夹角槽,所述锥体结合所述连接骨架的一端形成有向锥体外侧弯折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连接骨架的外壁形成第二夹角槽;所述胶体固化在第一夹角槽和第二夹角槽中。

可选地,所述折弯部与锥体的拐点位置与连接骨架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胶体填充至第一夹角槽、间隙和第二夹角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扬声器中防尘帽的声学性能,尤其是能够改善10-20KHz频段范围内的性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扬声器防尘帽的声学性能曲线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防尘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防尘帽的声学性能曲线图;

图中:1壳体,2振动系统,3音圈组件,31第一夹角槽,32第二夹角槽,33间隙,34连接骨架,4折环,5锥体,51折弯部,6防尘帽,61折筋部,7胶体,8磁路系统,81 U型铁,82中心磁铁,83华司。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包括壳体和振动系统,振动系统包括音圈组件和振膜组件,振膜组件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连接在音圈组件的外壁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包括壳体1和振动系统2。所述振动系统2包括音圈组件3、折环4、锥体5和防尘帽6。所述锥体5的一端通过折环4连接到壳体1上,所述锥体5的另一端连接在音圈组件3的外壁上,使得音圈组件3在振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锥体5振动。

防尘帽6覆盖所述音圈组件3的上端(具体是连接骨架34上,下同),随着音圈组件3的振动而振动。所述防尘帽6上设置有凸起的折筋部61,通过设置凸起的折筋部61,改变防尘帽6的结构,使得防尘帽6在振动时的振动形态发生改变,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能够在FR 10-20KHz范围内取得良好的声学性能。

优选的方案是,折筋部61环设在防尘帽6上。防尘帽6上可以设置有一圈折筋部61;也可以设置有多圈折筋部61,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折筋部61向所述防尘帽6朝向所述音圈组件3的一侧凸起;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折筋部61也可以向防尘帽6背离音圈组件3的一侧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折筋部61可以为首尾相接的完整环形;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折筋部61由多段局部折筋构成,多段局部折筋沿着环形间隔且均匀设置在防尘帽6上形成具有间隙的环形。进一步的,所述局部折筋可以向防尘帽6朝向音圈组件3或/和背离音圈组件3的一侧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防尘帽6上设置有一圈折筋部61,折筋部61设置在防尘帽6的中部位置,即折筋部61相对应的位于音圈组件3上端面半径的二分之一处,折筋部61与音圈组件3上端面的中心点重合,折筋部61的半径等于音圈组件3上端面半径的二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环形的折筋部61的环宽位置处,其截面呈槽形,形成与折环相同的结构,使得防尘帽6在振动时的振动形态发生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尘帽采用纸、布、PE、橡胶等或复合材料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所述锥体5另一端通过胶体7连接在音圈组件3的外壁上(具体是连接骨架34,下同)。所述锥体5与音圈组件3的外壁形成第一夹角槽31。所述第一夹角槽31能够用于容纳胶体7,使得锥体5与音圈组件3连接。

所述锥体5连接音圈组件3的一端形成有向锥体5外侧弯折的折弯部51,通过锥体55端部形状的改变能够提高锥体5端部的结构强度,防止其在振动系统2的装配过程中变形,便于生产安装。

所述折弯部51与音圈组件3的外壁形成第二夹角槽32。所述第二夹角槽32也能够用于容纳胶体7,使得锥体5与音圈组件3粘接时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锥体5与音圈组件3的连接稳固性。

所述第二夹角槽32与所述第一夹角槽31的槽口方向沿着音圈组件3的外壁相互背离。相比较于在单一夹角槽内依靠增加胶体7的量来增大接触面积,本申请新增一个夹角槽的设置能够使用更少的胶体7来达到同样的接触面积,也就是说降低了同样接触面积下本申请的胶体7使用量更少,即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及振动系统2的重量。

所述胶体7固化在第一夹角槽31和第二夹角槽32中,除了能够通过粘力使得锥体5与音圈组件3连接外,第一夹角槽31和第二夹角槽32中固化的胶体7还能够形成一个槽型的夹合限位结构,在音圈组件3振动时,沿着振动的往复方向,固化的胶体7均能够提供限位作用,从而提高了锥体5与音圈组件3的连接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折弯部51和锥体5的拐点位置与音圈组件3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33。所述胶体7填充至第一夹角槽31、间隙33和第二夹角槽32中,使得第一夹角槽31和第二夹角槽32中的胶体7通过间隙33连接形成一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胶体7的强度也就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的涂胶操作中,可以是从第一夹角槽31处注胶,胶体7通过间隙33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二夹角槽32中并固化。当然,也可以是分别进行注胶操作,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音圈组件3包括连接骨架34和绕设在连接骨架34上的音圈(未标示),锥体5粘接在连接骨架34上。音圈组件3的音圈位于在连接骨架34的另一端,伸入扬声器的磁路系统8的磁间隙中。磁间隙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是由U型铁81、中心磁铁82和华司83等形成的,具体原理作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再赘述,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结构形成磁间隙,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折环4连接在壳体1的一端,壳体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U型铁81上,使得U型铁81可以作为部分壳体,使得扬声器更加轻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1中,参见图3,包括壳体1和振动系统2。所述振动系统2包括音圈组件3、折环4、锥体5和防尘帽6。所述锥体5的一端通过折环4连接到壳体1上,所述锥体5的另一端连接在音圈组件3的外壁上,使得音圈组件3在振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锥体5振动。所述防尘帽6覆盖所述音圈组件3的上端,随着音圈组件3的振动而振动。所述防尘帽6上环设有凸起的折筋部61。所述折筋部61向所述防尘帽6朝向所述音圈组件3的一侧凸起。所述折筋部61设置在防尘帽6的中部位置呈完整的环形。环形的折筋部61的环宽位置处,其截面呈槽形,使得防尘帽6在振动时的振动形态发生改变。参见图7,能够在FR 10-20KHz范围内取得良好的声学性能。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