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装有线电视开关盒的预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1206发布日期:2019-06-11 22:52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安装有线电视开关盒的预埋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埋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有线电视开关盒的预埋管。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现今室内线路的走线方式已用暗线代替了明线,即,在建造房子时先在房子构造内铺设预埋管体以供日后引线进屋。而电视是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备电器,现今人们主要使用有线电视来接收信号,因此,人们在装修房子一般会在室内预留电视开关盒,该电视开关盒的盒体基本是嵌合在墙壁内,而墙体内设有供有线电视线路引进电视开关盒的预埋管。现有技术中的预埋管仅为一根直管,然而实际应用中,线路需要在直管中拐弯伸向电视机开关盒,但直预埋管不能较好地保护拐弯段;此外,线路伸出预埋管后会存在一定的跨位移动去与相关的电视机开关盒连接,而直预埋管则没有预留可松动的位置给线路移动,降低了线路移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有线电视开关盒的预埋管,该预埋管具有灵活性好,能较好地保护线路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用于安装有线电视开关盒的预埋管,包括依次拼接的线路输入端、管体和线路输出端,所述线路输入端的端口朝向与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线路输出端的端口朝向与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线路输入端与所述线路输出端均能绕所述管体转动,所述线路输出端的端口为长条端口,该长条端口用于连接有线电视开关盒。

其中,所述管体由若干个管体单元拼接而成,每个管体单元的一端为直管段,另一端连接有管套,相邻管体单元之间通过直管段插入管套从而拼接而成。

其中,所述线路输入端与所述线路输出端均采用管段与管体插接从而能绕所述管体转动,且所述管段分别与所述线路输入端和所述线路输出端连通,所述线路输入端的管段为管套,该管套被所管体中的管体单元的直管段插入,所述线路输出端的管段为直管段,该直管段能插入所述管体中的管体单元的管套。

其中,所述直管段的周侧设有一圈限位凸沿,所述直管段插入所述管套并使所述凸沿与所述管套的端口沿抵顶。

其中,所述线路输出端的端口设为方形,所述线路输入端的端口设为长方形。

其中,所述线路输出端包括长方体状的壳体,该长方体状的壳体的一个侧面移除以形成所述线路输出端的端口。

其中,所述线路输出端的直管段设于所述长方体状的壳体的上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线路输入端的端口朝向和线路输出端的端口朝向与管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使得线路伸出管体的拐弯段也能得到预埋管的保护;且线路输出端的端口为长条端口,使得预埋管的线路输出端跨度较大,从而便于线路在预埋管的线路输出端内移动,提高了线路移动的灵活性;并且,线路输入端和线路输出端均能转动,能够较好地适用线路的入线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安装有线电视开关盒的预埋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线路输入端1、线路输入端的端口11;线路输出端2、线路输出端的端口21;管体3、管体单元31;直管段4;管套5;凸沿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安装有线电视开关盒的预埋管,图1所示,包括依次拼接的线路输入端1、管体3和线路输出端2,线路输入端1的端口11朝向与管体3的长度方向垂直,线路输出端2的端口21朝向与管体3的长度方向垂直,线路输入端1与线路输出端2均能绕管体3转动,从而适应相应的线路入线端,线路输出端2的端口21为长条端口,以便线路伸出段能便于移动,该长条端口用于连接有线电视开关盒。

本实施例中,管体3包括由若干管体单元31拼接而成,每个管体单元31的一端为直管段4,另一端连接有管套5,相邻管体3单元之间通过直管段4插入管套5从而拼接而成,起到便于安装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线路输入端1与线路输出端2均采用管段与管体3插接从而能绕管体3转动,且管段分别与线路输入端1和线路输出端2连通,线路输入端1的管段为管套5,该管套5被管体单元31的直管段4插入,线路输出端2的管段为直管段4,该直管段4能插入管体单元31的管套5,从而便于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直管段4的周侧设有一圈限位凸沿6,直管段4插入管套5并使凸沿6与管套5的端口沿抵顶,限定了直管段4插入管套5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线路输出端2的端口设为方形,线路输入端1的端口设为长方形。

本实施例中,线路输出端2包括长方体状的壳体,该长方体状的壳体的一个侧面移出以形成线路输出端2的端口,以较好地形成长条端口,且为线路提供了可移动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线路输出端2的直管段4设于长方体状的壳体的上底面,使得整个结构更为紧凑。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