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2672发布日期:2019-08-27 19:4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微型扬声器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器件,现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便携式摄像机、照相机及笔记本电脑等微电子设备中,微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其对设置于内部的微型扬声器的尺寸要求也日益提高,微型扬声器必须随同微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薄化的大趋势;常规结构的扬声器已不能满足轻、薄、小的设备整机要求。微型扬声器一般包括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和支撑系统,其中,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件、音圈,定心支片。定心支片用于将振膜组件与音圈连接为一体,保证音圈垂直而不发生歪斜,有效的防止振膜组件偏振,定心支片还可影响振动系统的刚性及顺性,从而影响微型扬声器的频率响应。同时定心支片带有柔性线路,音圈引线可以与其连接,使得音圈引线减短,改善音圈引线易断线,导致扬声器失效现象。是微型扬声器的重要部件。

传统结构的定心支片位于振膜组件和音圈之间,定心支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支撑系统(盆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与音圈、振膜连接,音圈通过定心支片的导电层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臂连接一体设置,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连接臂同一基准平面上,故振膜组件采用正折环(即折环向上凸起设置)结构,如采用反折环(折环向下凸起设置),折环会与连接臂相互干涉,而正折环相对于反折环,其厚度会相对较大,不符合微型扬声器小型化、轻薄化的大趋势,故需要对含有定心支片的微型扬声器进行结构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扬声器采用定心支片结构时,采用音膜采用反折环结构时,会存在与定心支片相互干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定心支片、音膜和音圈;

所述定心支片的下表面与所述音膜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焊盘,所述定心支片的下表面设有第二焊盘;所述音膜包括向下凸起的折环,所述折环朝向所述音圈设置;所述音膜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焊盘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音圈的音圈引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扬声器,还包括盆架,所述音膜设置在所述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壁上设有L型板,所述L型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顶部设置在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板上设有所述第一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支片的同一外侧壁上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的第一板均与所述盆架的外侧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支片的下表面设有两个所述第二焊盘,两个所述第二焊盘关于音圈的纵向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纵向对称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音圈内壁上设有两个关于所述纵向对称面对称设置的音圈引线;两个所述第二焊盘分别与对应的音圈引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支片包括内框板、连接臂和回字形的外框板,所述内框板的外壁通过连接臂与外框板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支片为柔性导电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的个数为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所述内框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

第一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侧壁连接,第一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侧壁连接;

第二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侧壁连接,第二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侧壁连接;

第三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内侧壁连接,第三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外侧壁连接;

第四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内侧壁连接,第四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外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正对设置,所述第三内侧壁与所述第三外侧壁正对设置,所述第四内侧壁与所述第四外侧壁正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定心支片、音膜和音圈,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焊盘,所述定心支片的下表面设有第二焊盘;所述音膜包括向下凸起的折环,所述折环朝向所述音圈设置;所述音膜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焊盘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音圈的音圈引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扬声器,所含有的定型支片,不是位于音膜与音圈之间,而是位于音膜上方,使得音膜可以反折环(折环向下凸起设置)设计,并且扬声器的盆架本身具有空纳腔,可用于容纳所述音膜,无需额外的容纳空间,能够减小扬声器的体积,解决了音膜与定心支片相互干涉的问题。上述定心支片的外侧壁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焊盘,所述定心支片的下表面设有与音圈引线连接的第二焊盘,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盆架可以去除电连接端子设计,定心支片不需要与盆架的电连接端子连接,通过上述第一焊盘即可实现与外部电源的电连接,通过上述第二焊盘即可实现与音圈的电连接,减少成本,提供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扬声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扬声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扬声器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定心支片;2、音膜;3、音圈;4、盆架;5、第一焊盘;6、第二焊盘;7、折环;8、通孔;9、音圈引线;10、L型板;11、第一板;12、第二板;

13、内框板;14、外框板;15、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依次层叠设置的定心支片、音膜和音圈,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焊盘,所述定心支片的下表面设有第二焊盘;所述音膜包括向下凸起的折环,所述折环朝向所述音圈设置;所述音膜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焊盘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音圈的音圈引线连接。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定心支片1、音膜2和音圈3;

所述定心支片1的下表面与所述音膜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定心支片1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焊盘5,所述定心支片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焊盘6;所述音膜2包括向下凸起的折环7,所述折环7朝向所述音圈3设置;所述音膜2中间设有通孔8,所述第二焊盘6通过所述通孔8与所述音圈3的音圈引线9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定心支片1、音膜2和音圈3,所述定心支片1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焊盘5,所述定心支片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焊盘6;所述音膜2包括向下凸起的折环7,所述折环7朝向所述音圈3设置;所述音膜2中间设有通孔8,所述第二焊盘6通过所述通孔8与所述音圈3的音圈引线9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扬声器,所含有的定型支片,不是位于音膜与音圈4之间,而是位于音膜2上方,使得音膜可以反折环(折环向下凸起设置)设计,并且扬声器的盆架4本身具有空纳腔,可用于容纳所述音膜7,无需额外的容纳空间,能够减小扬声器的体积,解决了音膜2与定心支片1相互干涉的问题。上述定心支片1的外侧壁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焊盘5,所述定心支片1的下表面设有与音圈引线9连接的第二焊盘6,通过上述第一焊盘5即可实现与外部电源的电连接,通过上述第二焊盘6即可实现与音圈3的电连接,即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盆架4可以去除电连接端子设计,定心支片1不需要与盆架4的电连接端子连接,减少成本,提供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扬声器,还包括盆架4,所述音膜2设置在所述盆架4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支片1的外侧壁上设有L型板10,所述L型板10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11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板12,所述第一板11的顶部设置在所述定心支片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板12与所述第一板11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板12上设有所述第一焊盘5。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实现第一焊盘5的设置,方便其与外源电源的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支片1的同一外侧壁上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L型板10,两个所述L型板10的第一板11均与所述盆架4的外侧壁接触;两个所述L型板10的第二板12均设有所述第一焊盘5。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板11与所述盆架4的外侧壁接触的结构,便于与第一板11上的第一焊盘5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同时,能够方便定心支片1、音膜2与盆架4之间的安装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支片1的下表面设有两个所述第二焊盘6,两个所述第二焊盘6关于音圈3的纵向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纵向对称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音圈3内壁上设有两个关于所述纵向对称面对称设置的音圈引线9;两个所述第二焊盘6分别与对应的音圈引线9连接。

从上样描述可知,所述音圈3为回字形结构,所述音圈引线9设置在内壁顶部的中间位置,能够减小音圈引线9的长度,从而减小音圈引线9断线的风险,且关于纵向对称面对称,使得振动系统更加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支片1包括内框板13和回字形的外框板14,所述内框板13的外壁通过连接臂15与外框板14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支片1为柔性导电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15的个数为四个。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使得扬声器的振动系统能够沿轴向做往复运动,且能够改善音膜2及音圈3的振动后的位置偏差。

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板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所述内框板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

第一所述连接臂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侧壁连接,第一所述连接臂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侧壁连接;

第二所述连接臂1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侧壁连接,第二所述连接臂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侧壁连接;

第三所述连接臂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内侧壁连接,第三所述连接臂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外侧壁连接;

第四所述连接臂15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内侧壁连接,第四所述连接臂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外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正对设置,所述第三内侧壁与所述第三外侧壁正对设置,所述第四内侧壁与所述第四外侧壁正对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提高了定心支片1的内框板13和外框板14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且通过上述定心支片1的具体结构,根据性能要求可以在定心支片1内框板13可以充当球顶的作用,从而去掉传统需要球顶要求,降低产品厚度;即通过增加或改变内框板覆盖面的材料和厚度,使之达到性能要求,可实现无需球顶的结构设计,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定心支片1、音膜2、音圈3和盆架4;

所述定心支片1的下表面与所述音膜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定心支片1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焊盘5,所述定心支片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焊盘6;所述音膜2包括向下凸起的折环7,所述折环7朝向所述音圈3设置;所述音膜2中间设有通孔8,所述第二焊盘6通过所述通孔8与所述音圈3的音圈引线9连接;所述音膜2设置在所述盆架4上;

所述定心支片1的外侧壁上设有L型板10,所述L型板10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11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板12,所述第一板11的顶部设置在所述定心支片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板12与所述第一板11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板12上设有所述第一焊盘5;

所述定心支片1的同一外侧壁上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L型板10,两个所述L型板10的第一板11均与所述盆架4的外侧壁接触;所述定心支片1的下表面设有两个所述第二焊盘6,两个所述第二焊盘6关于音圈3的纵向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纵向对称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音圈3内壁上设有两个关于所述纵向对称面对称设置的音圈引线9;两个所述第二焊盘6分别与对应的音圈引线9连接;

所述定心支片1包括内框板13和回字形的外框板14,所述内框板13的外壁通过连接臂15与外框板14的内壁连接;所述定心支片1为柔性导电板;所述连接臂15的个数为四个;所述外框板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所述内框板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第一所述连接臂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侧壁连接,第一所述连接臂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侧壁连接;第二所述连接臂1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侧壁连接,第二所述连接臂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侧壁连接;第三所述连接臂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内侧壁连接,第三所述连接臂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外侧壁连接;第四所述连接臂15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内侧壁连接,第四所述连接臂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正对设置,所述第三内侧壁与所述第三外侧壁正对设置,所述第四内侧壁与所述第四外侧壁正对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焊盘5与第二焊盘6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并未对音膜的结构进行改进,此音膜为现有扬声器的常用结构,仅对音膜与定心支片的安装顺序进行了改变,以使扬声器的结构更加紧凑,缩小扬声器的体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定心支片1、音膜2和音圈3,所述定心支片1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焊盘5,所述定心支片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焊盘6;所述音膜2包括向下凸起的折环7,所述折环7朝向所述音圈3设置;所述音膜2中间设有通孔8,所述第二焊盘6通过所述通孔8与所述音圈3的音圈引线9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扬声器,所含有的定型支片,不是位于音膜与音圈4之间,而是位于音膜2上方,使得音膜可以反折环(折环向下凸起设置)设计,并且扬声器的盆架4本身具有空纳腔,可用于容纳所述音膜7,无需额外的容纳空间,能够减小扬声器的体积,解决了音膜2与定心支片1相互干涉的问题。上述定心支片1的外侧壁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焊盘5,所述定心支片1的下表面设有与音圈引线9连接的第二焊盘6,通过上述第一焊盘5即可实现与外部电源的电连接,通过上述第二焊盘6即可实现与音圈3的电连接,即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盆架4可以去除电连接端子设计,定心支片1不需要与盆架4的电连接端子连接,减少成本,提供生产效率,并且位于音膜2上面的定心支片1,根据性能要求可以在定心支片1内框板13增加或改变内框板覆盖面的材料和厚度,从而去掉传统需要球顶结构的要求,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