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2681发布日期:2019-08-27 19:4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微型扬声器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器件,现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便携式摄像机、照相机及笔记本电脑等微电子设备中,微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其对设置于内部的微型扬声器的尺寸要求也日益提高,微型扬声器必须随同微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薄化的大趋势;常规结构的扬声器已不能满足轻、薄、小的设备整机要求。微型扬声器一般包括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和支撑系统,其中,振动系统包括球顶、振膜、音圈,目前音圈多是直接通过中间胶水粘结在音膜上,由于中间胶水占用一定的空间,就会减少音膜的上下振动空间,在大振幅功率情况下,胶水容易与轭铁翻边和中心华司发生碰撞,进而导致扬声器出现杂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能够减小UV胶层的厚度,且该扬声器的空间布置合理,结构紧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前盖、盆架、振膜组件和音圈;

所述前盖下表面与所述盆架上表面连接,所述前盖下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空腔,所述盆架上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且两者之间组成一容纳室;所述振膜组件位于所述容纳室内,且其两侧分别延伸至前盖与盆架连接的缝隙处;

所述振膜组件的下表面设有一圈第一UV胶层,所述第一UV胶层的形状与所述音圈的形状相同,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第一UV胶层上,所述第一UV胶层的厚度为预设第一厚度,所述音圈的内侧壁通过第二UV胶层与振膜组件的下表面粘接,所述音圈的外侧壁通过第三UV胶层与所述振膜组件的下表面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UV胶层的厚度大于第三UV胶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UV胶层和第三UV胶层的纵向截面的形状均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位于振膜组件下表面上,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位于音圈的侧壁上;所述纵向截面垂直于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还包括中心华司、轭铁和中心磁钢;

所述轭铁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所述中心磁钢设置在所述轭铁上,所述中心华司设置在所述中心磁钢上。

进一步的,所述轭铁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部、竖直设置的第二部和竖直设置的第三部;所述第二部与第一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部与第一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音圈、中心华司和中心磁钢均位于所述第二部和第三部之间,所述中心磁钢设置在第一部上;所述中心华司和中心磁钢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位于所述音圈的空腔在水平面的投影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UV胶层和第三UV胶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的上方,所述第二UV胶层和第三UV胶层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华司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靠近所述音圈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二部的第三UV胶层的纵向截面的斜边;所述第三部靠近所述音圈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三部的第三UV胶层的纵向截面的斜边;

所述中心华司顶部的一侧设有第三倒角,另一侧设有第四倒角;所述第三倒角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三倒角的第二UV胶层的纵向截面的斜边;所述第四倒角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四倒角的第二UV胶层的纵向截面的斜边。

进一步的,所述盆架上表面的外边缘设有环绕其上表面一周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盆架的外侧壁连通;所述前盖下表面设有环绕其下表面一周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前盖的外侧壁连通;所述前盖的下表面与所述盆架的上表面通过胶水连接;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部接触,所述密封圈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底部接触,所述密封圈覆盖前盖与盆架的连接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第一厚度取值范围为0.005-0.0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其振膜组件位于盆架和前盖组成的容纳室内,且其两侧分别延伸至前盖与盆架连接的缝隙处;振膜组件的下表面设有一圈形状与音圈相同的第一UV胶层,音圈设置在第一UV胶层上,第一UV胶层的厚度为预设第一厚度,所述音圈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通过UV胶层与振膜组件的下表面粘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音圈的顶层、内侧壁和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振膜组件的下表面粘接的UV胶层,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条件下,能够减少传统音圈与振膜组件连接的胶水层厚度,从而增大了振膜组件的下表面与轭铁、中心华司之间的空间,能有效避免轭铁和中心华司与振膜组件下表面的胶水碰撞导致的杂音,还可以将扬声器做的更薄;同时,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振膜组件两端设置于前盖与盆架的缝隙处,振膜组件位于容纳室内,能够减少扬声器的体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前盖;2、盆架;3、振膜组件;4、音圈;5、第一空腔;6、第二空腔;7、第一UV胶层;8、第二UV胶层;9、第三UV胶层;10、中心华司;

11、轭铁;12、中心磁钢;13、第一部;14、第二部;15、第三部;

16、第一凹槽;17、第二凹槽;18、密封圈;19、第一倒角;20、第二倒角;21、第三倒角;22、第四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振膜组件位于盆架和前盖组成的容纳室内,且其两侧分别延伸至前盖与盆架连接的缝隙处;振膜组件的下表面设有一圈形状与音圈相同的第一UV胶层,音圈设置在第一UV胶层上,第一UV胶层的厚度为预设第一厚度,所述音圈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通过UV胶层与振膜组件的下表面粘接。

请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前盖1、盆架2、振膜组件3和音圈4;

所述前盖1下表面与所述盆架2上表面连接;所述前盖1下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空腔5,所述盆架2上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5与所述第二空腔6连通,且两者之间组成一容纳室;所述振膜组件3位于所述容纳室内,且其两侧分别延伸至前盖1与盆架2连接的缝隙处;

所述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设有一圈第一UV胶层7,所述第一UV胶层7的形状与所述音圈4的形状相同,所述音圈4设置在所述第一UV胶层7上,所述第一UV胶层7的厚度为预设第一厚度,所述音圈4的内侧壁通过第二UV胶层8与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粘接,所述音圈4的外侧壁通过第三UV胶层9与所述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粘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其振膜组件3位于盆架2和前盖1组成的容纳室内,且其两侧分别延伸至前盖1与盆架2连接的缝隙处;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设有一圈形状与音圈4相同的第一UV胶层7,音圈4设置在第一UV胶层7上,第一UV胶层7的厚度为预设第一厚度,所述音圈4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通过UV胶层与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粘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音圈4的顶层、内侧壁和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粘接的UV胶层,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条件下,能够减少传统音圈4与振膜组件3连接的胶水层厚度,从而增大了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与轭铁11、中心华司10之间的空间,能有效避免轭铁11和中心华司10与振膜组件3下表面的胶水碰撞导致的杂音,还可以将扬声器做的更薄;同时,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振膜组件3两端设置于前盖1与盆架2的缝隙处,振膜组件3位于容纳室内,能够减少扬声器的体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所述音圈为回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UV胶层8的厚度大于第三UV胶层9的厚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保证音圈4与振膜组件3下表面连接的可靠性的同时,由于第三UV胶层9的厚度相对较小,能够增大音圈4外侧壁与盆架2内侧壁之间的空间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UV胶层8和第三UV胶层9的纵向截面的形状均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位于振膜组件3下表面上,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位于音圈4的侧壁上;所述纵向截面垂直于水平面。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保证音圈4与振膜组件3下表面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还包括中心华司10、轭铁11和中心磁钢12;

所述轭铁11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6的底部,所述中心磁钢12设置在所述轭铁11上,所述中心华司10设置在所述中心磁钢12上;所述中心华司的形状为方形。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扬声器内部的各组件之间结构设置更加合理,提高了结构设置的紧凑性。

进一步的,所述轭铁1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部13、竖直设置的第二部14和竖直设置的第三部15;所述第二部14与第一部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部15与第一部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音圈4、中心华司10和中心磁钢12均位于所述第二部14和第三部15之间,所述中心磁钢12设置在第一部13上;所述中心华司10和中心磁钢12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位于所述音圈4的空腔在水平面的投影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UV胶层8和第三UV胶层9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13的上方,所述第二UV胶层8和第三UV胶层9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华司10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14靠近所述音圈4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倒角19,所述第一倒角19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二部14的第三UV胶层9的纵向截面的斜边;所述第三部15靠近所述音圈4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倒角20,所述第二倒角20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三部15的第三UV胶层9的纵向截面的斜边;

所述中心华司10顶部的一侧设有第三倒角21,另一侧设有第四倒角22;所述第三倒角21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三倒角21的第二UV胶层8的纵向截面的斜边;所述第四倒角22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四倒角22的第二UV胶层8的纵向截面的斜边。

从上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当振膜组件的音圈上下振动,带动音圈及振膜组件下面的UV胶上下振动时,能够使第二UV胶层与中心华司顶部的倒角进行有效错开,以及使第三UV胶层分别与第二部的倒角和第三部的倒角有效错开,防止其发生碰撞,能够增大其上下振动的有效空间。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减小轭铁11和中心华司10分别与UV胶层之间的碰撞,提高扬声器的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盆架2上表面的外边缘设有环绕其上表面一周的第一凹槽16,且所述第一凹槽16与所述盆架2的外侧壁连通;所述前盖1下表面设有环绕其下表面一周的第二凹槽17,且所述第二凹槽17与所述前盖1的外侧壁连通;所述前盖1的下表面与所述盆架2的上表面通过胶水连接;所述第一凹槽16与第二凹槽17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密封圈18,所述密封圈18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凹槽17的顶部接触,所述密封圈18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16底部接触,所述密封圈18覆盖前盖1与盆架2的连接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和密封圈18的形状均为回字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前盖1外边缘设有一圈第二凹槽17,相对应的盆架2也有一圈第一凹槽16,便于密封圈18的设置;前盖1与盆架2装配胶水密封固定装配后,在所形成的凹槽加一层防水层。由于前盖1和盆架2外框凹槽设计,前盖1和盆架2之前增加密封圈18,起到密封作用的同时也不会增大产品的外形尺寸,使盆架2与前盖1连接的胶水不与水接触或者被水冲洗,不会出现脱落等现象,从而不会导致密封失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声转换器所采用防水结构能够提供可靠的防水性能,保证电声转换器性能稳定。

优选的,所述盆架2与前盖1的连接缝隙片设有UV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第一厚度取值范围为0.005-0.015mm。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厚度的第一UV胶层7,能够使得振膜组件3与音圈4连接的可靠性的同时,使得扬声器的空间体积最小。

请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前盖1、盆架2、振膜组件3、音圈4、中心华司10、轭铁11和中心磁钢12;

所述前盖1下表面与所述盆架2上表面连接;所述前盖1下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空腔5,所述盆架2上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5与所述第二空腔6连通,且两者之间组成一容纳室;所述振膜组件3位于所述容纳室内,且其两侧分别延伸至前盖1与盆架2连接的缝隙处;

所述振膜组件3(本实用新型并未对振膜组件的结构进行改进,此振膜组件为现有扬声器的常用结构)的下表面设有一圈第一UV胶层7,所述第一UV胶层7的形状与所述音圈4的形状相同,所述音圈4设置在所述第一UV胶层7上,所述第一UV胶层7的厚度为预设第一厚度,所述音圈4的内侧壁通过第二UV胶层8与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粘接,所述音圈4的外侧壁通过第三UV胶层9与所述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粘接;所述预设第一厚度取值范围为0.005-0.015mm;

所述第二UV胶层8的厚度大于第三UV胶层9的厚度;所述第二UV胶层8和第三UV胶层9的纵向截面的形状均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位于振膜组件3下表面上,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位于音圈4的侧壁上;所述纵向截面垂直于水平面;

所述轭铁11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6的底部,所述中心磁钢12设置在所述轭铁11上,所述中心华司10设置在所述中心磁钢12上;所述轭铁1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部13、竖直设置的第二部14和竖直设置的第三部15;所述第二部14与第一部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部15与第一部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音圈4、中心华司10和中心磁钢12均位于所述第二部14和第三部15之间,所述中心磁钢12设置在第一部13上;所述中心华司10和中心磁钢12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位于所述音圈4的空腔在水平面的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二UV胶层8和第三UV胶层9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13的上方,所述第二UV胶层8和第三UV胶层9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华司10的上方;

所述第二部14靠近所述音圈4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倒角19,所述第一倒角19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二部14的第三UV胶层9的纵向截面的斜边;所述第三部15靠近所述音圈4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倒角20,所述第二倒角20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三部15的第三UV胶层9的纵向截面的斜边;所述中心华司10顶部的一侧设有第三倒角21,另一侧设有第四倒角22;所述第三倒角21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三倒角21的第二UV胶层8的纵向截面的斜边;所述第四倒角22的斜面平行于靠近第四倒角22的第二UV胶层8的纵向截面的斜边。

所述盆架2上表面的外边缘设有环绕其上表面一周的第一凹槽16,且所述第一凹槽16与所述盆架2的外侧壁连通;所述前盖1下表面设有环绕其下表面一周的第二凹槽17,且所述第二凹槽17与所述前盖1的外侧壁连通;所述前盖1的下表面与所述盆架2的上表面通过胶水连接;所述第一凹槽16与第二凹槽17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密封圈18,所述密封圈18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凹槽17的顶部接触,所述密封圈18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16底部接触,所述密封圈18覆盖前盖1与盆架2的连接缝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的连接结构,其振膜组件3位于盆架2和前盖1组成的容纳室内,且其两侧分别延伸至前盖1与盆架2连接的缝隙处;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设有一圈形状与音圈4相同的第一UV胶层7,音圈4设置在第一UV胶层7上,第一UV胶层7的厚度为预设第一厚度,所述音圈4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通过UV胶层与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粘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音圈4的顶层、内侧壁和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粘接的UV胶层,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条件下,能够减少传统音圈4与振膜组件3连接的胶水层厚度,从而增大了振膜组件3的下表面与轭铁11、中心华司10之间的空间,能有效避免轭铁11和中心华司10与振膜组件3下表面的胶水碰撞导致的杂音,还可以将扬声器做的更薄;同时,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振膜组件3两端设置于前盖1与盆架2的缝隙处,振膜组件3位于容纳室内,能够减少扬声器的体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