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2013发布日期:2019-08-27 19:45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走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走纸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随意选择纸张的摆放位置,且纸张的尺寸以及形状也不再受限的走纸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图1A,在自动馈纸型的扫描机中,多半是采用成套设置的走纸滚轮40以及被动滚轮41来馈走纸张。扫描机通过被动滚轮41向纸张施与正向力以确保纸张与走纸滚轮40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进而避免纸张与走纸滚轮40发生滑动。然而传统走纸滚轮40与被动滚轮41的设计在滚轮与滚轮之间仍留有间隙35,若纸张摆放位置不正,或者纸张太小而落入所述间隙35中,便会失去馈送力而造成走纸错误。

如图1B所示,为避免走纸错误发生,在图示的另一现有设计中通过在所述走纸滚轮40的上游处设置导引件42,通过所述导引件42限制纸张能通过的区域。然而对于使用者来说,该现有设计限制了纸张的摆放位置以及纸张的尺寸大小,使用上较为不便。

再参考图1C所示的另一现有设计,于图中所示的现有设计中通过加大走纸滚轮40以及被动滚轮41的宽度,使走纸滚轮40以及被动滚轮41覆盖整个馈纸通道。此一设计消除了滚轮与滚轮之间的间隙,因此无论纸张的尺寸以及摆放位置为何都能够接收到所述走纸滚轮40所施予的馈送力。然而该现有设计除了所述被动滚轮41自身所占用的空间之外,用于连结固定被动滚轮41所需的额外结构(图未示)也会增加扫描机自身的体积以及生产成本,因此不利于应用在可携式扫描机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应用于可携式扫描机,同时供用户随意选择纸张的摆放位置的走纸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走纸结构包含一走纸通道、一扫描光机、一走纸轮以及一走纸弹片;所述扫描光机设置于所述走纸通道的一侧,藉以扫描通过所述走纸通道的文件;,所述走纸轮设置于所述扫描光机相对于所述走纸通道的相对侧,并涵盖整个所述走纸通道;所述走纸弹片包含一固定端、一设置于所述走纸通道中并与所述走纸轮相抵顶的自由端以及连结于所述固定端以及所述自由端之间的延伸段,且其中所述走纸弹片涵盖整个所述走纸通道。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走纸弹片沿着垂直所述走纸通道的方向具有可挠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走纸弹片变形距离等于2毫米时,其变形区域小于20毫米。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的厚度与宽度比小于0.0016。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自由端设有多个切口,所述切口由所述自由端表面向所述延伸段切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沿着垂直走纸通道的方向并排设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扫描光机并紧靠所述扫描光机的外表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扫描光机相邻侧进一步设有阻尼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走纸结构包含:一走纸通道、一扫描光机、一走纸轮以及一走纸弹片;设置连结于走纸弹片的固定端以及自由端之间的延伸段,且走纸弹片涵盖整个所述走纸通道。当所述连结段在承受外力时,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使可挠性提升。通过此设计,使所述延伸段容易随着所述走纸轮的表面形状而改变,进而消除所述走纸轮与所述走纸弹片之间的间隙,进而提供一种适合应用于可携式扫描机,同时供用户随意选择纸张的摆放位置的走纸结构。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走纸结构的立体图。

图1B是另一现有走纸结构的立体图。

图1C是另一现有走纸结构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中走纸结构的剖视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中走纸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走纸弹片馈走纸张的示意图。

图4是走纸轮产生扭曲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走纸弹片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走纸弹片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走纸弹片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走纸通道

11:进纸端

12:出纸端

13:走纸轮

14:待扫描文件

20:扫描光机

30:走纸弹片

31:固定端

32:自由端

33:延伸段

34:阻尼片

35:间隙

36:开孔

37:切口

38:子走纸弹片

39:连结段

40:走纸滚轮

41:被动滚轮

42:导引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A、图2B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走纸结构包含一走纸通道10,所述走纸通道10包含一进纸端11以及一出纸端12,并导引待扫描文件14通过;一扫描光机20,所述扫描光机20设置于所述走纸通道10的一侧,借以扫描通过所述走纸通道10的待扫描文件14;一走纸轮13,所述走纸轮13与所述扫描光机20分别设置于所述走纸通道10的相对侧,且所述走纸轮13的宽度涵盖整个走纸通道10;以及一走纸弹片30,所述走纸弹片30包含一固定于所述扫描光机20的固定端31、一设置于所述走纸通道10中并与所述走纸轮13相抵顶的自由端32以及连结于所述固定端31以及所述自由端32之间的延伸段33,且其中所述走纸弹片30的宽度W涵盖整个走纸通道10。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走纸结构通过宽度足以涵盖整个走纸通道10的所述走纸轮13以及所述走纸弹片30相互搭配,方便用户任意选择待扫描文件14的馈入位置,且无论待扫描文件14的宽度大小为何,所述走纸弹片30都可以对所述待扫描文件14施加正向力。且所述走纸弹片30的固定端31直接与所述扫描光机20固定并紧靠所述扫描光机20的外表面,与传统的被动滚轮41相较,被动滚轮41需要额外在扫描机的外壳设置固定被动滚轮41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走纸弹片30能够有效地减少整体所占用的空间。

再请参阅图2A及图2B,为了进一步减少待扫描文件14在馈送经过所述走纸弹片30时所发生的振动,在此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33与所述扫描光机20相邻侧进一步设有阻尼片34。所述阻尼片34采用柔性吸震材料制成并夹设在所述延伸段33以及扫描光机20之间,借此吸收及缓冲所述走纸弹片30的振动,并进而提高待扫描文件14在馈送时的平稳性。

请参阅图4,为了确保所述待扫描文件14所接受的馈送力道稳定而持续,在馈送待扫描文件14时需要确保走纸轮13与待扫描文件14确实贴合,在所述走纸轮13与所述走纸弹片30之间的任何间隙35都可能造成馈纸错误。然而实务上,由于制造公差的因素,所述走纸轮13或所述走纸弹片30的表面都有可能存在程度不一的弯曲,进而使待扫描文件(图未示)与所述走纸轮13之间产生间隙35。此时,若是待扫描文件(图未示)的厚度小于所述间隙35,便会造成所述走纸弹片30施予所述待扫描文件(图未示)的正向力不足,进而造成走纸错误。

为解决上述间隙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走纸弹片30在垂直走纸通道10的方向上具有可挠性,使所述延伸段33容易随着所述走纸轮13的表面形状而改变。如图5所示(本图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当所述走纸弹片30变形距离S等于2毫米时,将其变形区域D限制于20毫米以下会具有较佳的间隙抑制能力。此时所述延伸段33容易随着所述走纸轮13的表面形状而改变,进而消除所述走纸轮13与所述走纸弹片30之间的间隙35。

为了增加所述走纸弹片30在垂直所述走纸通道10的方向上的可挠性,在本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走纸弹片30的厚度T以及长度L相对于宽度W而言被设置的很小。在一优选的范围下,当所述延伸段33的宽度W设置为125毫米时,将所述延伸段33的厚度T设置为不大于0.2毫米,使所述延伸段33的厚度T与宽度W比设置为0.0016以下时,可以使所述走纸弹片30在抵抗平行走纸方向上的扭矩的能力较低。

再请参阅图6,于图中所示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公开了通过使所述走纸弹片30非均质化的方式,来增加沿着垂直走纸通道10的方向上的可挠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33设有多个开孔36,所述开孔36沿着垂直走纸通道10的方向并排设置。此时,所述延伸段33于沿着垂直走纸通道10的方向上的强度受到所述多个开孔36的影响而降低,进而使可挠性提升。通过此一设计,使得所述延伸段33容易随着所述走纸轮13的表面形状而改变,进而消除所述走纸轮13与所述走纸弹片30之间的间隙35。

再请参阅图7,于图中所示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公开了通过在设置切口37的方式,来实现所述走纸弹片30非均质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由端32设有多个切口37,所述切口37由所述自由端32表面向所述延伸段33切入,进而将所述延伸段33区分为多个子走纸弹片38,各个子走纸弹片38之间以相对狭长的连结段39相连接。当所述连结段39在承受外力时,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使可挠性提升。通过此一设计,使所述延伸段33容易随着所述走纸轮13的表面形状而改变,进而消除所述走纸轮13与所述走纸弹片30之间的间隙3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合应用于可携式扫描机,同时供用户随意选择纸张的摆放位置的走纸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