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2635发布日期:2020-05-12 19:2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折叠屏手机等可折叠电子设备在跌落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折叠屏手机的显示屏的抗冲击能力相对于壳体较弱,所以折叠屏手机的显示屏在跌落时容易受损,因此,如何提高折叠屏手机等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抗冲击能力,提高可靠性,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和可靠性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

可折叠壳体组件,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防撞部;

显示屏,设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上且与所述至少一个防撞部相背设置;

电连接的传感器组件及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在跌落时的跌落姿态和跌落方向,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跌落姿态控制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折叠,以使所述显示屏折叠,及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跌落姿态和所述跌落方向使所述至少一个防撞部中的一个防撞部的朝向与所述跌落方向一致。

通过在可折叠电子设备上设置传感器组件及控制器,该传感器组件能够检测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跌落状态及检测在跌落状态下的跌落方向、跌落姿态等参数,控制器根据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跌落姿态控制可折叠电子设备折叠,以使显示屏内折叠,防止显示屏暴露在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外表面而受到碰撞损伤,而且,控制器还根据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跌落方向和跌落姿态控制可折叠壳体组件上的至少一个防撞部的朝向与跌落方向一致,以使至少一个防撞部吸收跌落时的地面冲击力,进而起到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作用,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抗冲击能力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截面图;

图4是图2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图1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中的配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在背面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2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上设有第一种防撞部的截面图;

图8是图2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上设有第二种防撞部的截面图;

图9是图2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1中可折叠壳体组件的一种局部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沿b-b线的截面图;

图15是图11中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

图16是图1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提出的实施例可以相互适应性地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折叠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折叠屏是一种显示屏,其具有可折叠的特点。用户可通过对该折叠屏执行折叠操作,触发该可折叠电子设备执行相应的事件,以提高人机交互效率。

示例性的,折叠屏可以为柔性折叠屏。该柔性折叠屏可沿折叠边折叠形成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屏。示例性的,折叠屏还可以为多屏(硬质屏)折叠屏。该多屏折叠屏可包括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屏(硬质屏)。这多个屏可依次通过折叠轴连接。每个屏可以绕与其连接的折叠轴转动,实现多屏折叠屏的折叠。本申请中以沿一条折叠边对折的折叠屏,且折叠屏为柔性折叠屏为例,后续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电子阅读器、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媒体播放器、手表、项链、眼镜、耳机等具有折叠屏的设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本申请以可折叠手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轴沿y轴方向延伸。

请参照图1及图2,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至少包括可折叠壳体组件10及显示屏20。请参照图3,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传感器组件30及控制器40。

请参照图3,可折叠壳体组件10包括依次沿x轴方向连接的第一壳体1、转轴组件2及第二壳体3。其中,转轴组件2延伸的方向为折叠轴的延伸方向。

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具有折叠状态、展平状态或半弯折状态等多种使用状态。相应地,可折叠壳体组件10也具有折叠状态、展平状态或半弯折状态等多种使用状态。折叠状态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沿折叠轴对折直至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相对两端相抵靠或接近抵靠(请参照图4);或者,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夹角为0°。请参照图3,展平状态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沿折叠轴展开至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3共面,即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夹角为180°。半弯折状态是指折叠状态与展平状态之间的状态。

请参照图3,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防撞部4。

具体的,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可以为可折叠壳体组件10在折叠状态下的外表面,该外表面也是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外观面。具体的,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至少包括第一壳体1的外观面、第二壳体3的外观面及转轴组件2的外观面,其中,外观面是指用户可看见的,能够形成产品外观的表面。

具体的,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防撞部4。其中,防撞部4用于在可折叠壳体组件10受到撞击时吸收冲击力,防止该冲击力影响可折叠壳体组件10内的电子器件或显示屏20,从而起到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作用。防撞部4包括但不限于弹性塑胶、弹性硅胶、弹性橡胶、金属弹片、可伸缩组件、弹簧等等。本申请对于防撞部4的形状、数量、材质皆不做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3,显示屏20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上且与至少一个防撞部4相背设置。具体的,显示屏20的周缘连接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以使显示屏20随着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弯折而弯折。换言之,当可折叠壳体组件10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20随着可折叠壳体组件10处于折叠状态,此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相应地,可折叠壳体组件10处于展平状态、半弯折状态亦是如此。以可折叠壳体组件10处于展平状态为例,显示屏20在z轴方向叠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一侧,至少一个防撞部4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另一侧。

本申请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弯折方式包括朝向显示屏20所在侧的内弯折方式,还包括朝向防撞部4所在侧的外弯折方式。本申请中,以内弯折方式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内腔可承载主板5、副板、处理器、外部存储器接口、内部存储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接口、充电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池、天线、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音频模块、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传感器模块、按键、马达、指示器、摄像头、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接口等电子器件。

请参照图3,传感器组件30与控制器40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内腔内。传感器组件30电连接控制器40。传感器组件30可以设于转轴组件2,亦可以设于主板5,本申请对于传感器组件30的位置不做具体的限定。控制器40可以设于主板5上。控制器40可以为处理器或电连接处理器的芯片。

传感器组件30用于检测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跌落时的跌落姿态和跌落方向。具体的,传感器组件30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及方向传感器等。加速度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能够测量线性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能够测量可折叠电子设备跌落时的自身姿态和相对于水平面的姿态。

本实施例中以传感器组件30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加速度传感器可以为三轴式加速度传感器,以测量三维空间内的加速度大小和加速度方向。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的跌落姿态,当前的跌落姿态包括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自身姿态(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夹角)及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相对于水平面的姿态(第一壳体1、转轴组件2、第二壳体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传感器组件30将检测到的加速度大小、跌落方向(也是加速度方向)、跌落姿态等参数以电信号形式发送至控制器40。跌落姿态是指当前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夹角,第一壳体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转轴组件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第二壳体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等。控制器40将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当前的加速度大小与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值进行比较。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当前的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值时,控制器40判断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当前处于跌落状态。控制器40根据当前的跌落姿态计算可折叠壳体组件10折叠需要转动的角度,并根据该转动的角度值控制可折叠壳体组件10折叠,以使显示屏20折叠。控制器40还根据跌落姿态和跌落方向使至少一个防撞部4中的一个防撞部4的朝向与跌落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内设有配重模块51。配重模块51可以设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3、转轴组件2中的至少一者。

请参照图5,配重模块51包括配重滑动件511、滑动轨道512及多个电磁体513。

配重滑动件511包括但不限于滑动块、滚珠等等。

滑动轨道512可以为滑槽。滑动轨道512沿不同的方向延伸,例如,部分滑动轨道512可以沿从转轴组件2到第一壳体1的方向延伸,部分滑动轨道512可以沿从转轴组件2到第二壳体3的方向延伸,部分滑动轨道512可以沿转轴组件2的延伸方向延伸,部分滑动轨道512可以在第一壳体1(或/和第二壳体3)上沿x轴方向延伸、y轴方向、与x轴和y轴相交的方向延伸。

示例性的,请参照图5,滑动轨道512可以是由4条条形滑槽形成的米字型槽。每一条滑槽内设有至少一个配重滑动件511。每一个滑动轨道512可以相对x-y平面倾斜。

多个电磁体513分别位于滑动轨道512不同的位置,电磁体513用于对配重滑动件511产生磁性吸力和磁性斥力。示例性的,每个滑动轨道512的端部设有电磁体513。

控制器40根据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姿态控制对应位置的电磁体513对配重滑动件511产生磁性吸力和磁性斥力,以驱动配重滑动件511沿目标滑动轨道512移动,配重滑动件511的移动可以改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重心,此外,配重滑动件511可以对可折叠壳体组件10产生冲击力,该冲击力和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重心调整都促进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姿态调整为防撞部4的朝向与跌落方向一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内还可以设有陀螺仪,陀螺仪用于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过程中产生让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翻转的力,以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姿态调整为防撞部4的朝向与跌落方向一致。

示例性的,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垂直于地面向下跌落,当前跌落姿态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且显示屏20垂直于地面时,控制器40控制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各自转动90°左右,以使可折叠壳体组件10折叠;控制器40调整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姿态,以使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防撞部4的朝向垂直于地面向下。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到地面时,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防撞部4撞击地面,以吸收地面的冲击力,进而将避免该冲击力直接作用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有效地减小了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因跌落受到的损伤。

通过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上设置传感器组件30及控制器40,该传感器组件30能够检测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状态及检测在跌落状态下的跌落方向、跌落姿态等参数,控制器40根据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姿态控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折叠,以使显示屏20内折叠,防止显示屏20暴露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外表面而受到碰撞损伤,而且,控制器40还根据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方向和跌落姿态控制可折叠壳体组件10上的至少一个防撞部4的朝向与跌落方向一致,以使至少一个防撞部4吸收跌落时的地面冲击力,进而起到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作用,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抗冲击能力和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部4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6,至少一个防撞部4设于转轴组件2、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3中至少一者的外表面上。具体的,转轴组件2包括呈弧形的底板21及与底板21互连为一体的两个侧板22。其中,两个侧板22沿y轴方向排列。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大致呈矩形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底板11及围设于第一底板11三侧的三个第一侧板12,其中,第一底板11连接于转轴组件2的一侧未设置第一侧板12。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的结构相同,且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关于转轴组件2对称设置。第二壳体3包括第二底板31及围设于第二底板31三侧的三个第二侧板32,其中,第二底板31连接于转轴组件2的一侧未设置第二侧板32。如此,当至少一个防撞部4为一个时,该防撞部4可以设于转轴组件2的底板21或侧板22,或者设于第一壳体1的第一底板11或第一侧板12上,或者设于第二壳体3的第二底板31或第二侧板32上。当至少一个防撞部4为多个(两个及以上)的防撞部4时,多个防撞部4可以分别设于转轴组件2、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3上,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示例性的,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折叠时,转轴组件2的底板21和侧板22、第一壳体1的第一底板11和第一侧板12、第二壳体3的第二底板31和第二侧板32皆形成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外观面。通过在转轴组件2的底板21和侧板22、第一壳体1的第一底板11和第一侧板12、第二壳体3的第二底板31和第二侧板32的任意一者或多者上设置防撞部4,防撞部4以吸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时的冲击力,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抗冲击能力和可靠性。

示例性的,转轴组件2的底板21上设置防撞部4,以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时,转轴组件2的底板21朝向地面。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3内主要设置电子线路及电子器件,而转轴组件2内主要设置辅助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转动的器件,相较而言,电子线路及电子器件的抗冲击能力小于辅助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转动的器件的抗冲击能力,所以转轴组件2及设于转轴组件2上的防撞部4吸收地面冲击力,可以保护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内的电子线路及电子器件,利于最大化地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内的易受损器件。

示例性的,转轴组件2的底板21和三个侧板22、第一壳体1的第一底板11和三个第一侧板12、第二壳体3的第二底板31和三个第二侧板32皆设有防撞部4,以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无论是转轴组件2、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3先接触地面,防撞部4都可以对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进行有效地保护。

本申请对于防撞部4的材质和结构不做具体的限定,以下实施方式对于防撞部4的材质和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7,至少一个防撞部4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凸起41。弹性凸起4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弹性塑胶、弹性硅胶、弹性橡胶、金属弹片、可伸缩组件、弹簧等等。弹性凸起4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半球形、球形、椭球形、半椭球形、方形、圆柱形、三角块形、梯形块等。弹性凸起41的大小可以远远小于设置该弹性凸起41的面的大小,此时,弹性凸起4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以使设置该弹性凸起41的面的各个区域皆具有抗冲击能力,以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抗冲击能力。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8,至少一个防撞部4包括弹性缓冲层42。弹性缓冲层42贴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弹性缓冲层42的材质可以为弹性塑胶、弹性硅胶、弹性橡胶、弹性泡棉等。弹性缓冲层42可以通过粘胶粘贴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外表面。一个面上可以设有一个弹性缓冲层42,此时,弹性缓冲层42的面积大小可以占设置该弹性缓冲层42的面的面积大小的40%~100%。此外,一个面上可以平铺设置多个弹性缓冲层42,此时,一个弹性缓冲层42的面积大小可以占设置该弹性缓冲层42的面的面积大小的0.1%~50%,多个弹性缓冲层42的总面积大小可以占设置该多个弹性缓冲层42的面的面积大小的40%~100%,以使设置该弹性凸起41的面的各个区域皆具有抗冲击能力,以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抗冲击能力。

在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防撞部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防撞部4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跌落时的朝向不同。控制器40还用于比较多个防撞部4的朝向转动至跌落方向的转动角度的大小,以确定目标防撞部4,并控制目标防撞部4的朝向与跌落方向一致。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3及转轴组件2上各设有一个防撞部4。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跌落时,第一壳体1上的防撞部4的朝向转动至跌落方向的转动角度为第一角度,第二壳体3上的防撞部4的朝向转动至跌落方向的转动角度为第二角度,第三壳体上的防撞部4的朝向转动至跌落方向的转动角度为第三角度。控制器40比较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及第三角度的大小,假设第一角度的值最小,则确定第一壳体1上的防撞部4为目标防撞部4,调整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姿态,以使第一壳体1上的防撞部4的朝向转动至跌落方向,如此,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姿态调整角度较小,能够在极短的跌落时间内调整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姿态,以使第一壳体1上的防撞部4吸收地面的冲击力,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保护能力。

可以理解的,当控制器40控制防撞部4的朝向转动至跌落方向时,防撞部4最先接触地面,以承受地面的冲击力,减少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损伤。

本申请对于传感器组件30的位置不做具体的限定,以下实施方式对于传感器组件30的位置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9,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与显示屏20包围形成的空间内的主板5。主板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主板5分别设于第一壳体1内和第二壳体3内。传感器组件30包括加速度传感器301。加速度传感器301设于主板5上或转轴组件2上。

具体的,当加速度传感器301设于转轴组件2时,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在相对转动或相背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加速度传感器301感测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状态,以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跌落状态的检测准确性。

当加速度传感器301设于主板5时,加速度传感器301除了可以检测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时的加速度,还可以增加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转动方向和转动时的加速度,增加了加速度传感器301的使用功能,实现一物多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传感器组件30还包括第一陀螺仪传感器302和第二陀螺仪传感器303。第一陀螺仪传感器302和第二陀螺仪传感器303分别设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其中,第一陀螺仪传感器302和第二陀螺仪传感器303用于分别检测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相对转动形成的夹角,并将该夹角发送至控制器40,以使控制器40获取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折叠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需转动的角度;第一陀螺仪传感器302和第二陀螺仪传感器303还用于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时分别检测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相对于水平面的空间位置,进而获取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上的目标防撞部4的朝向转动至跌落方向的转动角度。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9,传感器组件30还可以包括第三陀螺仪传感器304,其中,第三陀螺仪传感器304用于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时检测转轴组件2相对于水平面的空间位置,进而获取转轴组件2上的目标防撞部4的朝向转动至跌落方向的转动角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陀螺仪传感器302、第二陀螺仪传感器303、第三陀螺仪传感器304可以由倾角传感器等用于测量角度的传感器替换。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9及图10,可折叠壳体组件10还包括设于转轴组件2的同步转动机构6、驱动机构7、第一滑动机构8和第二滑动机构9。同步转动机构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动机构8和第二滑动机构9,第一滑动机构8和第二滑动机构9分别连接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3。驱动机构7连接同步转动机构6。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同步转动机构6运动,以带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同步反向转动,进而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和展平,同时确保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运动同步性,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表现力。

驱动机构7电连接控制器40。传感器组件30将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夹角发送至控制器40,以使控制器40根据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夹角计算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折叠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各自需要转动的角度。控制器40根据跌落姿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夹角)控制驱动机构7带动同步转动机构6运动,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3逐渐闭合,直至显示屏20处于折叠状态。

通过设置传感器组件30检测跌落姿态,控制器40根据跌落姿态控制驱动机构7运动及驱动机构7响应跌落姿态将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逐渐闭合,直至显示屏20处于折叠状态,以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极短的跌落时间内能够快速自动闭合,以避免显示屏20受到碰撞。

此外,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未跌落时,控制器40也可以控制驱动机构7驱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逐渐闭合或逐渐展开,以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100采用电动方式改变使用状态,省时省力。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1及图12,转轴组件2包括沿x轴方向依次排列且相互隔开的第一弧形滑槽23、齿轮槽24和第二弧形滑槽25。同步转动机构6主要设于齿轮槽24内。第一滑动机构8和第二滑动机构9分别设于第一弧形滑槽23和第二弧形滑槽25内。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3,同步转动机构6包括沿y轴方向依次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组件61、第二齿轮组件62、第三齿轮组件63及第四齿轮组件64。第一齿轮组件61靠近第一壳体1,第二齿轮组件62靠近第二壳体3。第一齿轮组件61和第二齿轮组件62分别连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驱动机构7连接同步转动机构6中的任意一个齿轮组件,以驱动第一齿轮组件61、第二齿轮组件62、第三齿轮组件63及第四齿轮组件64转动,使第一齿轮组件61和第四齿轮组件64分别带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同步反向转动。

请参阅图11及图13,第一滑动机构8的一端于第一弧形滑槽23内啮合连接第一齿轮组件61。第一滑动机构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壳体1。第二滑动机构9的一端于第二弧形滑槽25内啮合连接第四齿轮组件64。第二滑动机构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壳体3。

具体的,请参阅图13及图14,第一齿轮组件61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主齿轮611和第一副齿轮612。第一主齿轮611位于齿轮槽24内并啮合连接第二齿轮组件62。结合参阅图11,第一副齿轮612位于第一弧形滑槽23内并啮合连接第一滑动机构8。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1、图13及图15,第一滑动机构8包括第一弧形齿纹面81。在可折叠壳体组件10从展平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副齿轮612的齿纹面啮合连接第一弧形齿纹面81。

相应地,请参阅图13及图14,第四齿轮组件64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二主齿轮641和第二副齿轮642。结合参阅图10,第二主齿轮641位于齿轮槽24内并啮合连接第三齿轮组件63。第二副齿轮642位于第二弧形滑槽25内并啮合连接第二滑动机构9。可以理解的,本申请附图中对于齿轮的齿纹面进行了简化处理,后续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图13及图15,示例性的,第二滑动机构9包括第二弧形齿纹面91。在可折叠壳体组件10从展平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二副齿轮642的齿纹面啮合连接第二弧形齿纹面91。

请参阅图11及图14,驱动机构7包括电机71及与电机71的转动轴同轴连接的驱动齿轮72。电机71位于第一弧形滑槽23内并与第一滑动机构8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侧。驱动齿轮72位于齿轮槽24内且啮合连接第一主齿轮611。如此,对电机71和驱动齿轮72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了将驱动齿轮72与第一滑动机构8沿y轴方向排列,提高了转轴组件2的结构紧凑性。

当驱动机构7带动驱动齿轮72转动时,驱动齿轮72带动第一主齿轮611转动,同时也带动第一副齿轮612转动,第一主齿轮611带动第二齿轮组件62、第三齿轮组件63及第二主齿轮641、第二副齿轮642转动,第一副齿轮612带动第一滑动机构8沿弧形轨迹滑动,第二副齿轮642带动第二滑动机构9沿弧形轨迹滑动,其中,第一滑动机构8和第二滑动机构9相对于转轴组件2同步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同步反向转动,以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和展平。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72还可以啮合连接第二齿轮组件62、第三齿轮组件63或第四齿轮组件64。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1及图15,第一滑动机构8还包括设于第一弧形齿纹面81一端的第一缓冲部82。第一缓冲部82包括但不限于弹性塑胶、弹性硅胶、弹性橡胶、金属弹片、可伸缩组件、弹簧等等。本实施例以第一缓冲部82为弹性硅胶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缓冲部82粘贴于第一弧形齿纹面81一端。

在可折叠壳体组件10从展平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主齿轮611的齿纹面啮合连接第一弧形齿纹面81。当可折叠壳体组件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主齿轮611的齿纹面抵接第一缓冲部82。

相应地,请参阅图11及图15,第二滑动机构9还包括设于第二弧形齿纹面91一端的第二缓冲部92。第二缓冲部92包括但不限于弹性塑胶、弹性硅胶、弹性橡胶、金属弹片、可伸缩组件、弹簧等等。在可折叠壳体组件10从展平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二主齿轮641的齿纹面啮合连接第一弧形齿纹面81。当可折叠壳体组件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主齿轮641的齿纹面抵接第二缓冲部92,以第二主齿轮641的齿纹面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折叠时对第二滑动机构9的冲击力较小。

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的高度为1~2m时,计算可知,可折叠电子设备100需在0.4~0.6s内实现折叠,如此,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闭合的转动角速度较大,可能导致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折叠瞬间的冲击力过大,通过设置缓冲部,缓冲部可以减小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折叠瞬时的冲击力,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6,可折叠壳体组件10还包括锁紧件13及连接锁紧件13的电磁开关14。具体的,锁紧件13可以为连接电磁开关14的推杆。锁紧件13和电磁开关14设于第一壳体1内侧且靠近第二壳体3的位置。第二壳体3上设有与锁紧件13相配合的锁紧槽15。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锁紧件13在电磁开关14的控制下卡入锁紧槽15,以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保持展平状态。当控制器40检测到操作者做出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折叠动作时,控制器40控制电磁开关14以使锁紧件13从锁紧槽15缩回。此外,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平状态下跌落时,控制器40控制电磁开关14,以使锁紧件13从锁紧槽15缩回,这样的锁紧件13在跌落时对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折叠不会产生阻力,所以将锁紧件13设置成电磁开关14控制,在跌落时对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折叠响应速度快。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