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56021阅读:来源:国知局
屏幕显示各个解密点对应的位置。即用户每次在手机背部进行点击/按压操作所产生解锁点时,在手机的正面屏幕将会依次显示各个解锁点的位置,也可显示各个解锁点与原点所形成的连接线,方便用户了解自己触发的各个解密点的布局,以进行合理操作。在上述另一实施例中,当对手机进行解锁时,用户需要在手机背部滑动画圆圈、正方形,或写字时,调用密钥获取模块10在手机的正面屏幕将会显示网格状的点阵辅助用户绘制标准的图形轨迹,及显示用户操作所产生的轨迹信息。
[0110]解锁模块20,用于根据密钥获取模块10获取的所述解锁密钥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0111]在上述密钥获取模块10得到解锁密钥后,解锁模块20将会根据该解锁密钥对手机进行解锁。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解锁模块20解锁模块20还用于,按照所述解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0112]密钥获取模块10在得到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解密点所形成解锁密钥后,解锁模块20按照解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当上述点击/按压的解密点的个数,以及各个解密点和预设原点之间的连接线,与所指定手机的边框所形成的角度,满足加密时所设置的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对手机解锁成功,否则,解锁失败。
[0113]以下进行举例说明,如图6所示,假设以手机背部的右下角为原点,以原点所在的手机的底边框为横坐标,且在加密时设置了四个加密点。用户在进行解锁时,可在手机背部中任意点击选取一个点作为第一个解密点。此时手机系统将会根据第一个解密点和原点所在的第一连接线把背部区分成两部分,并计算得到横坐标与第一连接线之间的第一角度alo与此同时,根据加密的规则手机系统会默认第二个解密点应该点击/按压背部上半个区域,如果用户点击/按压的第二个解密点是在上半区域,则可以继续解锁,并计算得到第一个解密点和原点所在的第二连接线,与横坐标之间的第二角度a2,且满足a2>al。如果用户此时点击/按压的第二个解密点是在下半区域,则al>a2,判定解锁失败。在第二个解密点正确的情况下,手机背部被分为三个区域。以此类推,用户继续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点击/按压手机背部规定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在满足al〈a2,a3〈al,al〈a4〈a2后即可顺利完成解锁。本实施例鉴于人手在背部的灵敏度显然比在正面操作差,使用角度大小关系的确定进行解锁,不用精确点击而有大概位置感就可以轻松解锁。
[0114]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密钥获取模块10在得到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轨迹所形成解锁密钥后,解锁模块20只要验证该轨迹中的形状特征满足加密时所设置的轨迹的形状特征一致,即可对手机解锁成功,而对轨迹的大小及位置等方面不作要求。例如,用户可在手机背部画半径为I厘米的圆或画半径为2厘米的圆都可以进行解锁。可以理解的是,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轨迹形状满足相似度到达预设阈值时,可进行解锁。该预设阈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设置,例如,可设置为90%。本实施例使用轨迹的形状的确定进行解锁,不用精确滑动而有大概形状感就可以轻松解锁。
[0115]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用户忘记了基于加密时所设置的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而无法进行解锁,用户可在指定的设置界面设置当解锁的错误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后,可显示加密时生产的各个加密点的位置,或者显示用户预先设置的解锁提示。该预设次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设置,例如,预设次数可设置为6次。当用户进行6次解密都未成功时,将会显示用户名及密码的输入对话框,当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后,即可显示加密时生产的各个加密点的位置,以提示用户进行正确得解锁操作。实现了利用手机背部压力传感器进行设计,通过在手机背部的不同角度进行预设的点击/按压操作,达到在手机背后进行解锁的目的,提升用户解锁感受。在上述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用户忘记了基于加密时所设置的轨迹形状而无法进行解锁,用户可在指定的设置界面设置当解锁的错误次数达到3次或其他次数时,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后,可显示加密时设置的轨迹形状,也可以显示用户预先设置轨迹形状对应的名称作为解锁提示,使用户能够进行正确得解锁操作。实现了利用手机背部压力传感器进行设计,在手机背后进行解锁,提升用户解锁感受。
[0116]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检测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解密操作,并根据解密操作形成解锁密钥。然后根据该解锁密钥对手机进行解锁。实现了利用手机背部压力传感器,通过在手机背部进行盲操作,不用精确点击,仅根据角度的大小关系或者轨迹形状就可以轻松解锁。且可不在手机的显示屏对解密点进行显示,提高了对手机进行解锁的安全性及便捷性。
[0117]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还包括:
[0118]角度获取模块30,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指定的加密设置界面后,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第一加密点及其与所述预设原点之间的第一连接线,并获取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一角度;
[0119]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第二加密点及其与所述预设原点之间的第二连接线,并获取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二角度;
[0120]加密模块40,用于记录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以此类推,在获取预设个数的角度后,按照加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记录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形成与所述解锁密匙匹配的加密密匙。
[0121]在手机进入指定的加密设置界面时,当手机的背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第一加密点达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角度获取模块30获取第一加密点和预设原点之间的连接线,及该连接线与所指定手机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一角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原点与上述提到的预设原点一致,该第二预设压力值可设置为与上述的第一预设压力值一致,也可设置为不一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
[0122]当背部压力传感器在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检测到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第二加密点达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角度获取模块30获取第二加密点和预设原点之间的连接线,及该连接线与所指定手机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二角度,并记录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可设置为与上述的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一致,也可设置为不一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依此类推,在完成预设个数加密点的设置后,加密模块40按照加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记录与所述各个加密点对应的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形成加密密匙。
[0123]以下进行举例说明,如图8至图13所示,当需要进行加密设置时,控制手机进入指定的加密设置界面,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手机背部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的四个角中的其中任意一个角作为原点,例如,图8中选择右下角的顶点为原点。然后选择原点所在底边框作为横坐标,右边框作为纵坐标,当然,也可根据手机系统默认设置的原点及横纵坐标,而不需要用户选择设置。
[0124]在加密设置的过程中,在手机的屏幕显示加密点位置,以设置将原点和手机下边框作为横坐标为例,图9中用户可在背部的任意位置点击/按压一个点,当手机背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该点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加密点获取模块30可确定该点作为第一个加密点,此时第一个加密点和原点所在的第一连接线把手机背部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然后加密点获取模块30根据第一加密点的位置所在的坐标点,由坐标点的横纵坐标与原点形成的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直角边可利用反正切定理计算第一连接线与横坐标所形成的第一角度al,如图10所示。在确定第一个加密点后,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在上下两个部分中选择一个区域并随便选取第二个加密点。图11中由加密点获取模块30在上区域中确定第二个加密点,此时两个加密点和原点把背部分成三个区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第二个加密点和横坐标生成的角度是a2,此时手机系统调用记录模块40记录al〈a2。若在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还未选取第二个加密点,则加密失败,并提示用户。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加密点与第二加密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提示加密失败。
[0125]确定第二个加密点后,再在新的三个区域里任意选择一点作为第三个加密点,将手机背部分为四个区域,如图12所示,第三个加密点和横坐标生成的角度是a3,此时手机系统调用记录模块40记录a3〈al。以此类推,可以继续在分出来的区域内选择加密点进行加密,图13是一个加密结果的示例,设置了 4个加密点,第四个加密点和横坐标生成的角度是a4,此时系统调用记录模块40记录al〈a4〈a2。可以理解的是,理论上有无限的加密可能性,实际中用户可根据手机大小和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可以有至少3到6个加密点进行加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设置,并不限定本发明。具体地,在手机加密过程中,在每一次用户点击/按压手机背部生成加密点时,记录每次按压位置所生成的角度,以及按照顺序记录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即al〈a2,a3〈al,al〈a4〈a2,以便用户在解锁手机时,可根据用户点击/按压的位置来即时计算生成夹角的角度,并按顺序验证上述的大小关系,验证通过后可顺利解锁。
[0126]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使用的手机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使用习惯,对完成加密的各个加密点的角度关系进行更新。在进入指定的加密更新界面后,方式一:输入原来的加密点,在已有加密点的基础上,选择“添加加密点”,可在任意区域内点击/按压一个或者多个加密点进行添加。方式二:输入原来的加密点,在已有加密点的基础上,选择“删除加密点”,可点击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加密点进行删除。方式三:输入原来的加密点后,清空原有加密点,用户需要重新确定各个加密点。上述更新加密的方式仅为【具体实施方式】的枚举,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的其它更新加密的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127]上述加密方式是通过记录加密点之间出现顺序和彼此对应的角度关系来进行加密,只要有一定的空间和距离感即可,对具体的加密点击/按压位置不做要求,非常适合在手机背部进行盲操作使用,而不用严格的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