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456021阅读:来源:国知局
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形成与所述解锁密匙匹配的加密密匙。
[0152]在手机进入指定的加密设置界面时,当手机的背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第一加密点达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获取第一加密点和预设原点之间的连接线,及该连接线与所指定手机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一角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原点与上述提到的预设原点一致,该第二预设压力值可设置为与上述的第一预设压力值一致,也可设置为不一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
[0153]当背部压力传感器在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检测到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第二加密点达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获取第二加密点和预设原点之间的连接线,及该连接线与所指定手机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二角度,并记录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可设置为与上述的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一致,也可设置为不一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依此类推,在完成预设个数加密点的设置后,按照加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记录与所述各个加密点对应的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形成加密密匙。
[0154]以下进行举例说明,如图8至图13所示,当需要进行加密设置时,控制手机进入指定的加密设置界面,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手机背部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的四个角中的其中任意一个角作为原点,例如,图8中选择右下角的顶点为原点。然后选择原点所在底边框作为横坐标,右边框作为纵坐标,当然,也可根据手机系统默认设置的原点及横纵坐标,而不需要用户选择设置。
[0155]在加密设置的过程中,在手机的屏幕显示加密点位置,以设置将原点和手机下边框作为横坐标为例,图9中用户可在背部的任意位置点击/按压一个点,当手机背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该点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可确定该点作为第一个加密点,此时第一个加密点和原点所在的第一连接线把手机背部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然后根据第一加密点的位置所在的坐标点,由坐标点的横纵坐标与原点形成的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直角边可利用反正切定理计算第一连接线与横坐标所形成的第一角度al,如图10所示。在确定第一个加密点后,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在上下两个部分中选择一个区域并随便选取第二个加密点。图11中在上区域中选取第二个加密点,此时两个加密点和原点把背部分成三个区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第二个加密点和横坐标生成的角度是a2,此时手机系统记录al〈a2。若在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还未选取第二个加密点,则加密失败,并提示用户。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加密点与第二加密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提示加密失败。
[0156]确定第二个加密点后,再在新的三个区域里任意选择一点作为第三个加密点,将手机背部分为四个区域,如图12所示,第三个加密点和横坐标生成的角度是a3,此时手机系统记录a3〈al。以此类推,可以继续在分出来的区域内选择加密点进行加密,图13是一个加密结果的示例,设置了 4个加密点,第四个加密点和横坐标生成的角度是a4,此时系统记录al〈a4〈a2。可以理解的是,理论上有无限的加密可能性,实际中用户可根据手机大小和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可以有至少3到6个加密点进行加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设置,并不限定本发明。具体地,在手机加密过程中,在每一次用户点击/按压手机背部生成加密点时,记录每次按压位置所生成的角度,以及按照顺序记录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即al〈a2,a3〈al,al〈a4〈a2,以便用户在解锁手机时,可根据用户点击/按压的位置来即时计算生成夹角的角度,并按顺序验证上述的大小关系,验证通过后可顺利解锁。
[0157]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使用的手机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使用习惯,对完成加密的各个加密点的角度关系进行更新。在进入指定的加密更新界面后,方式一:输入原来的加密点,在已有加密点的基础上,选择“添加加密点”,可在任意区域内点击/按压一个或者多个加密点进行添加。方式二:输入原来的加密点,在已有加密点的基础上,选择“删除加密点”,可点击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加密点进行删除。方式三:输入原来的加密点后,清空原有加密点,用户需要重新确定各个加密点。上述更新加密的方式仅为【具体实施方式】的枚举,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的其它更新加密的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158]上述加密方式是通过记录加密点之间出现顺序和彼此对应的角度关系来进行加密,只要有一定的空间和距离感即可,对具体的加密点击/按压位置不做要求,非常适合在手机背部进行盲操作使用,而不用严格的按照在手机屏幕上预定的九宫格进行解锁操作,提升了解锁体验。
[0159]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0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0160]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包括: 密钥获取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在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解密操作,并根据所述解密操作形成解锁密钥; 解锁模块,用于根据密钥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解锁密钥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钥获取模块包括: 解密点获取子模块,用于依次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解密点及其与预设原点之间的连接线; 角度形成子模块,用于将各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形成角度作为解锁密匙; 所述解锁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解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还包括: 角度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指定的加密设置界面后,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第一加密点及其与所述预设原点之间的第一连接线,并获取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一角度; 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第二加密点及其与所述预设原点之间的第二连接线,并获取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二角度; 加密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以此类推,在获取预设个数的角度后,按照加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记录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形成与所述解锁密匙匹配的加密密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钥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轨迹特征信息,根据所述轨迹特征信息形成解锁密钥。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钥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显示屏幕显示解密操作的信息。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iPad。8.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用户在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解密操作,并根据所述解密操作形成解锁密钥; 根据所述解锁密钥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户在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解密操作,并根据所述解密操作形成解锁密钥包括: 依次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解密点及其与预设原点之间的连接线; 将各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形成角度作为解锁密匙。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密钥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解锁密钥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包括: 按照所述解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有步骤之前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指定的加密设置界面后,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第一加密点及其与所述预设原点之间的第一连接线,并获取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一角度; 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第二加密点及其与所述预设原点之间的第二连接线,并获取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二角度; 记录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以此类推,在获取预设个数的角度后,按照加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记录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形成与所述解锁密匙匹配的加密密匙。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密钥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解锁密钥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包括: 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轨迹特征信息,根据所述轨迹特征信息形成解锁密钥。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户在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解密操作,并根据所述解密操作形成解锁密钥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显示屏幕显示解密操作的信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包括:检测用户在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解密操作,并根据所述解密操作形成解锁密钥;根据所述解锁密钥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及移动终端。本发明实现了从移动终端的背部进行解锁,提高了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的安全性及便捷性。
【IPC分类】H04M1/725
【公开号】CN105208210
【申请号】CN201510624550
【发明人】吉喆
【申请人】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