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4560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按照在手机屏幕上预定的九宫格进行解锁操作,提升了解锁体验。
[0128]对应地,提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结构的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即包括密钥获取模块10、解锁模块20、角度获取模块30、第一加密模块40及第二加密模块50,其中,密钥获取模块10包括解密点获取子模块及角度形成子模块,该移动终端可为手机、iPad等。
[0129]对应地,如图14所示,提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包括:
[0130]步骤S10、检测用户在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解密操作,并根据所述解密操作形成解锁密钥;
[0131]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该移动终端可包括手机、iPad等,以下将以手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手机的背面将预先设置背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手机背部所受到的压力值。该背部压力传感器可分布在手机背部的全部区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背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手机背部的指定区域,以下将以背部压力传感器分布在手机背部的全部区域进行详细说明。
[0132]在对手机进行解密的过程中,当手机背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解密操作,将该解密操作作为解锁密钥。该解密操作可包括点击、按压及滑动等操作。
[0133]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lO可包括:依次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解密点及其与预设原点之间的连接线;将各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形成角度作为解锁密匙。
[0134]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获取解密点所在连接线与某一边框所形成的夹角而得到解锁密匙。具体地,当手机背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在手机背部首次进行点击/按压操作所产生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值时,可确定生成第一解密点,该第一预设压力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设置。确定第一解密点后可得到第一解密点和预设原点之间的连接线,获取该连接线与所指定的手机的某一边框所形成的角度。该预设原点可设置为手机背部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的四个角中的任意一个角,所指定的手机的某一边框可设置为该预设原点所在边框中的任意一条边框。
[0135]然后获取第一解密点的位置所在的坐标点,并根据坐标点与预设原点形成的三角形计算连接线与所指定手机的边框所形成的角度。即通过第一解密点的位置所在的坐标点(X,y),可得到坐标点的横纵坐标与原点所形成的直角三角形,已知两条直角边可利用三角形的反正切定理计算第一解密点和预设原点所在连接线,与横坐标所形成的第一角度,将该第一角度作为解锁密匙的一部分。对角度的计算也可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计算,并不限定本发明。
[0136]若在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内,检测到用户在手机背部再次进行点击/按压操作所产生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值时,可确定生成第二解密点,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设置,例如,可设置为3秒、5分钟等,也可设置为不限制时间间隔。确定第二解密点后可得到第二解密点和预设原点所在的连接线,并根据第二加密点的位置所在的坐标点计算该连接线与加密时所指定的手机的某一边框(即横坐标)所形成的第二角度,将该第二角度作为解锁密匙的其中一部分。然后比较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若满足预设大小关系,则继续进行解密,否则,解密失败,此时可在手机屏幕显示解密失败的相关信息,或者通过语音提示用户。该预设大小关系为加密所产生的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若经过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后才接收到第二解密点,则解锁失败,或者将此时的第二解密点作为第一解密点重新进行解密。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所设置的各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0137]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lO可包括: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轨迹特征信息,根据所述轨迹特征信息形成解锁密钥。
[0138]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手机的背部所形成的轨迹特征信息作为解锁密钥,轨迹特征信息可包括轨迹的大小、形状等信息。具体地,用户可在手机背部进行滑动操作来绘制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叉、勾等图案,或者写字,当手机的背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在手机背部进行滑动操作产生压力时,记录所产生压力的轨迹特征信息,并将该轨迹特征信息作为解锁密钥。
[0139]进一步地,为了减少用户在手机背部进行盲操作解锁所产生的误操作,上述步骤SlO可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显示屏幕显示解密操作的信息。
[0140]由于考虑到一般情况下对手机进行解锁过程中,用户握持的姿势在手机背后进行解锁操作有一定的误操作可能,因此,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指定的设置界面开启“正面屏幕上显示解密操作的信息”的功能来辅助用户进行解锁。该解密操作的信息可以是解密点的位置,也可以是滑动轨迹。在上述一实施例中,当对手机进行解锁时,在手机的正面显示屏幕显示各个解密点对应的位置。即用户每次在手机背部进行点击/按压操作所产生解锁点时,在手机的正面屏幕将会依次显示各个解锁点的位置,也可显示各个解锁点与原点所形成的连接线,方便用户了解自己触发的各个解密点的布局,以进行合理操作。在上述另一实施例中,当对手机进行解锁时,用户需要在手机背部滑动画圆圈、正方形,或写字时,在手机的正面屏幕将会显示网格状的点阵辅助用户绘制标准的图形轨迹,及显示用户操作所产生的轨迹信息。
[0141]步骤S20、根据所述解锁密钥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0142]在上述得到解锁密钥后,将会根据该解锁密钥对手机进行解锁。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可包括:按照所述解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0143]在得到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解密点所形成解锁密钥后,按照解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当上述点击/按压的解密点的个数,以及各个解密点和预设原点之间的连接线,与所指定手机的边框所形成的角度,满足加密时所设置的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对手机解锁成功,否则,解锁失败。
[0144]以下进行举例说明,如图6所示,假设以手机背部的右下角为原点,以原点所在的手机的底边框为横坐标,且在加密时设置了四个加密点。用户在进行解锁时,可在手机背部中任意点击选取一个点作为第一个解密点。此时手机系统将会根据第一个解密点和原点所在的第一连接线把背部区分成两部分,并计算得到横坐标与第一连接线之间的第一角度alo与此同时,根据加密的规则手机系统会默认第二个解密点应该点击/按压背部上半个区域,如果用户点击/按压的第二个解密点是在上半区域,则可以继续解锁,并计算得到第一个解密点和原点所在的第二连接线,与横坐标之间的第二角度a2,且满足a2>al。如果用户此时点击/按压的第二个解密点是在下半区域,则al>a2,判定解锁失败。在第二个解密点正确的情况下,手机背部被分为三个区域。以此类推,用户继续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点击/按压手机背部规定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在满足al〈a2,a3〈al,al〈a4〈a2后即可顺利完成解锁。本实施例鉴于人手在背部的灵敏度显然比在正面操作差,使用角度大小关系的确定进行解锁,不用精确点击而有大概位置感就可以轻松解锁。
[0145]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得到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轨迹所形成解锁密钥后,只要该轨迹中的形状特征满足加密时所设置的轨迹的形状特征一致,即可对手机解锁成功,而对轨迹的大小及位置等方面不作要求。例如,用户可在手机背部画半径为I厘米的圆或画半径为2厘米的圆都可以进行解锁。可以理解的是,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轨迹形状满足相似度到达预设阈值时,可进行解锁。该预设阈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设置,例如,可设置为90%。本实施例使用轨迹的形状的确定进行解锁,不用精确滑动而有大概形状感就可以轻松解锁。
[0146]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用户忘记了基于加密时所设置的各个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而无法进行解锁,用户可在指定的设置界面设置当解锁的错误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后,可显示加密时生产的各个加密点的位置,或者显示用户预先设置的解锁提示。该预设次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设置,例如,预设次数可设置为6次。当用户进行6次解密都未成功时,将会显示用户名及密码的输入对话框,当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后,即可显示加密时生产的各个加密点的位置,以提示用户进行正确得解锁操作。实现了利用手机背部压力传感器进行设计,通过在手机背部的不同角度进行预设的点击/按压操作,达到在手机背后进行解锁的目的,提升用户解锁感受。在上述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用户忘记了基于加密时所设置的轨迹形状而无法进行解锁,用户可在指定的设置界面设置当解锁的错误次数达到3次或其他次数时,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后,可显示加密时设置的轨迹形状,也可以显示用户预先设置轨迹形状对应的名称作为解锁提示,使用户能够进行正确得解锁操作。实现了利用手机背部压力传感器进行设计,在手机背后进行解锁,提升用户解锁感受。
[0147]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检测用户在手机背部所触发的解密操作,并根据解密操作形成解锁密钥。然后根据该解锁密钥对手机进行解锁。实现了利用手机背部压力传感器,通过在手机背部进行盲操作,不用精确点击,仅根据角度的大小关系或者轨迹形状就可以轻松解锁。且可不在手机的显示屏对解密点进行显示,提高了对手机进行解锁的安全性及便捷性。
[0148]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还包括:
[0149]步骤S30、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指定的加密设置界面后,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第一加密点及其与所述预设原点之间的第一连接线,并获取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一角度;
[0150]步骤S40、获取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背部所触发的第二加密点及其与所述预设原点之间的第二连接线,并获取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指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所形成的第二角度;
[0151]步骤S50、记录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以此类推,在获取预设个数的角度后,按照加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记录各个角度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